一种建筑施工支撑模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0812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4 05: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施工支撑模板,包括面板和模板框体,所述面板的底面与模板框体的上端形成的平面黏合固定形成一体,在所述模板框体底端设置有多个可拆卸的底托,所述模板框体由纵横交错且与所述模板框体一体成型的横向加强筋和纵向加强筋组成,在横向加强筋和纵向加强筋的相交处设置有中心支持部,在所述纵向加强筋与模板框体的相交处设置有边缘支持部,所述底托分别与中心支持部和边缘支持部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施工支撑模板可以快速地进行支撑模型的搭设,加快了施工的进程,提高了工作效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施工支撑模板还具有适用性强、劳动强度低、方便存放和易于拼接操作等优点,而且可重复利用,降低了施工成本。

A Supporting Formwork for Building Constr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施工支撑模板
本技术属于建筑模板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施工支撑模板。
技术介绍
建筑模板是浇注混凝土建筑结构中必须的施工工具,近年来,建筑模板工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建筑模板广泛用于现代各种复杂工程,如高层建筑、市政桥梁、大坝、隧道等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支持模板,模板结构技术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造价与外观,传统的钢模板、塑料模板和木(竹)模板等建筑模板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各项混凝土浇筑的需要,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频繁的使用和更换建筑模板,在施工使用过程中由于模板的结果性能达不到要求而变形,而不能多次重复使用,并且模板在安装和更换比较麻烦,而且运输和存放比较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施工支撑模板,根据本技术的施工支撑模板可以快速地进行支撑模型的搭设,加快了施工的进程,提高了工作效率,本技术的施工支撑模板还具有适用性强、劳动强度低、方便存放和易于拼接操作等优点,而且可重复利用,降低了施工成本。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效果:根据本发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建筑施工支撑模板,包括面板和模板框体,所述面板的底面与模板框体的上端形成的平面黏合固定形成一体,在所述模板框体底端设置有多个可拆卸的底托,所述模板框体由纵横交错且与所述模板框体一体成型的横向加强筋和纵向加强筋组成,在横向加强筋和纵向加强筋的相交处设置有中心支持部,在所述纵向加强筋与模板框体的相交处设置有边缘支持部,所述底托分别与中心支持部和边缘支持部可拆卸连接。上述方案进一步优选的,在模板框体与横向加强筋和纵向加强筋围城的区域内设置有网格状加强筋,该网格状加强筋与所述面板的底面固定连接。上述方案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中心支持部和边缘支持部背离面板向所述模板框体外部凸出,其凸出的高度为5cm~10cm。上述方案进一步优选的,在所述中心支持部和边缘支持部的中心开设有支持撑洞,所述底托呈筒状,在所述底托的中心向上伸出一根中心定位杆,该中心定位杆匹配插入至支持撑洞的底部,并使中心支持部和边缘支持部插入底托的筒内。上述方案进一步优选的,在所述底托的底部外壁上设置有连接管部,在连接管部内设置有内螺纹。上述方案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中心支持部和边缘支持部呈圆柱形或方形,且呈交叉间隔分布在模板框体上。上述方案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支持撑洞沿轴向方向深入至模板框体内,该支持撑洞的深度大于凸出的高度。上述方案进一步优选的,在所述模板框体的边缘周围截面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连接通孔。上述方案进一步优选的,在所述横向加强筋和/或纵向加强筋的侧面设置有固定连接孔。上述方案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面板包括由内而外依次设置的芯层、支撑层、加强层和表层,所述心层为金属加强层,所述支撑层为立体网格状,所述加强层为PP复合材料或玻纤维加强层。综上所述,由于本技术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1)、本技术的施工支撑模板采用高强度聚丙烯复合材料及一体注塑成型制成压制而成,不仅能保证模板的强度和力学性能等方面的要求,具有重量轻、强度高、可多次重复使用的优点,大幅度提高施工支撑模板的周转次数,方便施工和搬运。可以组成外墙和楼顶板等多种建筑结构的模型搭建。本技术的建筑施工支撑模板的抗压性能、抗弯曲性能以及耐久性,大大提高了模板的强度和刚度,而且还减少模板重量,降低原材料成本。(2)、本技术设计了有效保护了模板的加强筋,使用方便,易脱模、不变形、不吸水、混凝土表面质量好等优点,在施工过程的建设模板的损坏和变形,延长了模板的使用寿命,而且面板不易粘结水泥,即使背板粘结有少量水泥,也容易清除,便于模板回收利用,其稳定性和平整度好,并且可以有效防止漏浆,市场应用前景十分广阔。(3)、本技术的施工支撑模板可以快速地进行支撑模型的搭设,加快了施工的进程,提高了工作效率,本技术的施工支撑模板还具有适用性强、劳动强度低、方便存放和易于拼接操作等优点,而且可重复利用,降低了施工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建筑施工支撑模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一种建筑施工支撑模板的正视图;附图中,面板1,模板框体2,底托3,芯层10,支撑层11,加强层12,表层13,横向加强筋20,纵向加强筋21,中心支持部22,边缘支持部23,网格状加强筋24,支持撑洞25,连接通孔26,固定连接孔27,中心定位杆30,连接管部31。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出优选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然而,需要说明的是,说明书中列出的许多细节仅仅是为了使读者对本技术的一个或多个方面有一个透彻的理解,即便没有这些特定的细节也可以实现本技术的这些方面。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发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建筑施工支撑模板,包括面板1和模板框体2,所述面板1的底面与模板框体2的上端形成的平面热压黏合固定形成一体,所述模板框体2采用高强度聚丙烯(PP塑料)复合材料制成,在所述模板框体1底端设置有多个可拆卸的底托3,所述模板框体2由纵横交错且与所述模板框体2一体成型的横向加强筋20和纵向加强筋21组成,在横向加强筋20和纵向加强筋21的相交处设置有中心支持部22,在所述纵向加强筋21与模板框体2的相交处设置有边缘支持部23,所述底托3分别与中心支持部22和边缘支持部23可拆卸连接;在模板框体2与横向加强筋20和纵向加强筋21围城的区域内设置有网格状加强筋24,该网格状加强筋24与所述面板1的底面固定连接,在所述模板框体2的边缘周围截面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连接通孔26,可方便将多个模板框体2通过连接通孔26进行拼接固定形成大面积的支撑模板系统;在所述横向加强筋20和/或纵向加强筋21的侧面设置有固定连接孔27,从而可以保证支撑模板用于水平混凝土支撑或竖直混凝土墙体模板的支撑时,方便与其他支撑件固定连接,从而保证了模板在安装使用过程中,更加方便、易脱模和不变形。在浇注混凝土的过程中,为避免面板1、横向加强筋20和纵向加强筋21受力过大,容易导致变形或发生弯曲,造成混凝土模板板面不平整,通过设置网格状加强筋24从而可增加面板1支撑的强度,提混凝土模板的平整度,所述面板1包括由内而外依次设置的芯层10、支撑层11、加强层12和表层13,所述心层10为金属加强层,所述支撑层11为立体网格状(采用菱形或六边形网格状),支撑层11采用纤维增强塑料制得的网格状层,在混凝土浇筑时,能够传递来自外界的应力,避免应力集中产生裂纹,使其抗压强度增大,抗变形能力也得到了提升,使支撑模板的整体支撑强度以及其他力学性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所述加强层12采用PP复合材料或玻纤维加强层,所述加强层12热压黏结于支撑层11和表层13的表面之间,所述表层13为PP采用热塑材料并含有70%的玻纤带,所述表层13为厚度不超过1.5mm的聚丙烯预浸片材,在所述表层13的外表面还设有纹路,可以起到防滑和装饰的作用。在本技术中,现将模板框体2的物料加入至模具中进行加热、热压成型,再向模具中布料依次加热成型形成面板,从而制备得到支撑模板,该支撑模板以替代钢模板、塑料模板和木(竹)模板。在本技术中,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施工支撑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面板和模板框体,所述面板的底面与模板框体的上端形成的平面黏合固定形成一体,所述面板包括由内而外依次设置的芯层、支撑层、加强层和表层,所述芯层为金属加强层,所述支撑层为立体网格状,在所述模板框体底端设置有多个可拆卸的底托,所述模板框体由纵横交错且与所述模板框体一体成型的横向加强筋和纵向加强筋组成,在横向加强筋和纵向加强筋的相交处设置有中心支持部,在所述纵向加强筋与模板框体的相交处设置有边缘支持部,所述底托分别与中心支持部和边缘支持部可拆卸连接,在模板框体与横向加强筋和纵向加强筋围城的区域内设置有网格状加强筋,该网格状加强筋与所述面板的底面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施工支撑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面板和模板框体,所述面板的底面与模板框体的上端形成的平面黏合固定形成一体,所述面板包括由内而外依次设置的芯层、支撑层、加强层和表层,所述芯层为金属加强层,所述支撑层为立体网格状,在所述模板框体底端设置有多个可拆卸的底托,所述模板框体由纵横交错且与所述模板框体一体成型的横向加强筋和纵向加强筋组成,在横向加强筋和纵向加强筋的相交处设置有中心支持部,在所述纵向加强筋与模板框体的相交处设置有边缘支持部,所述底托分别与中心支持部和边缘支持部可拆卸连接,在模板框体与横向加强筋和纵向加强筋围城的区域内设置有网格状加强筋,该网格状加强筋与所述面板的底面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支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支持部和边缘支持部背离面板向所述模板框体外部凸出,其凸出的高度为5cm~10c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支撑模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心支持部和边缘支持部的中心开设有支持撑洞,所述底托呈筒状,在所述底托的中心向上伸出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顺明张力张忠明张超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力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