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防撞、防漏功能的塑胶建筑模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8392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2 17:12
一种具有防撞、防漏功能的塑胶建筑模板,其包括若干相互装配的模板单元,所述模板单元的边角位置设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上设有第一限位槽及第二限位槽;所述橡胶条的内表面上设有第一凸起部及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卡设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内,所述第二凸起部卡设于第二限位槽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边角位置设置橡胶条,从而可起到保护模板的边角、降低模板单元边角被撞凹、撞坏的风险。且相邻模板单元间的橡胶条相互贴合,可增加模板间的接触面,减小相邻模板间的间隙,提高间隙密闭度;从而可起到防漏水、漏浆的作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实用性强,具有较强的推广意义。

Plastic building formwork with anti-collision and anti-leakage fun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防撞、防漏功能的塑胶建筑模板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
,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防撞、防漏功能的塑胶建筑模板。
技术介绍
建筑模板是混凝土浇筑成型的模壳和支架,建筑模板因其不仅可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与施工安装,还可以加快施工进度和降低工程成本,从而在建筑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现在的建筑模板在使用过程中容易撞凹、撞坏边角,从而导致模板不仅在再使用时会出现漏胀和不平整的问题,且会导致模板的使用寿命缩短,使用成本提高。此外,传统的建筑模板的两相邻模板间存在有较大间隙,易出现漏水、漏浆的问题,使用效果欠佳,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防撞、防漏功能的塑胶建筑模板,以解决目前的建筑模板边角易被撞凹及撞坏、使用寿命短、以及漏水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主要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防撞、防漏功能的塑胶建筑模板,其包括若干模板单元,所述模板单元的边角位置设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沿该边角的延伸方向延伸并贯穿该侧边角;所述安装部上设有呈L形设置的第一安装面及第二安装面,所述第二安装面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槽及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设置于第一安装面一侧,所述第二限位槽设置第一限位槽的外侧;所述橡胶条的内表面上凸设有第一凸起部及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卡设于第一限位槽内,所述第二凸起部卡设于第二限位槽内;若干模板单元相互配合组装置,相邻两模板单元上的橡胶条外表面相互贴合。进一步地,所述模板单元上设有外侧面及与外侧面相对的内侧工作面,所述橡胶条装设于内侧工作面一侧的转角位置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限位槽的深度及宽度均大于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为水平延伸,所述第二限位槽的槽宽自外向内呈逐渐变小设置。进一步地,所述橡胶条包括设于外侧的外表面、与外表面相对的内表面、以及设于橡胶条两端的端面,两端面分别连接同一侧的内表面与外表面,且两端面均与外表面呈一锐角设置。进一步地,所述模板单元的材质为塑胶材料,所述橡胶条为一体成型于所述模板单元的边角位置上。综上所述,本技术通过在模板单元的边角位置设置橡胶条,从而可起到保护模板单元的边角位置的作用,可降低模板单元边角被撞凹、撞坏的风险。且相邻模板单元间的橡胶条相互贴合,可增加模板间的接触面,减小相邻模板间的间隙,提高密闭度;从而可起到防漏水、漏浆的作用。本技术的实用性强,具有较强的推广意义。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建筑模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面板与橡胶条的安装示意图;图3为图2的分解示意图;图4为图2中橡胶条与面板的剖面示意图,其中橡胶条与面板为分解示意;图5为橡胶条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防撞、防漏功能的塑胶建筑模板,所述具有防撞、防漏功能的塑胶建筑模板包括若干相互装配的模板单元,每一模板单元的边角位置均设置有橡胶条50,所述橡胶条50可用于保护模板单元,以避免其边角被撞坏、撞凹;并可密闭两相邻单元间的间隙,以避免两相邻模板单元间出现漏水、漏浆现象。本实施例中,若干模板单元分别为面板10、阴角20、阳角30及转角40。所述面板10包括外侧面及与外侧面相对的内侧面,通常使用时,多个面板10的内侧面围合形成一腔体。因此,所述橡胶条50至少需装设于面板10内侧的转角位置上,可以理解地,面板10的外侧边角也可以安装橡胶条50。所述面板10内侧边角位置设有安装部11,所述安装部11沿该边角的延伸方向延伸设置,并贯穿该侧的面板10。所述安装部11上设有呈L形设置的第一安装面12及第二安装面13,所述第二安装面13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槽14及第二限位槽15,所述第一限位槽14设置于第一安装面12一侧,所述第二限位槽15设置第一限位槽14的外侧。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限位槽15的深度及宽度均大于第一限位槽14,且第一限位槽14为水平延伸,所述第二限位槽15的槽宽自外向内呈逐渐变小设置,从而便于安装。所述橡胶条50呈长条状设置,该橡胶条50包括设于外侧的外表面、与外表面相对的内表面以及设于橡胶条50两端的端面,两端面分别连接同一侧的内表面与外表面,且两端面均与外表面形成一锐角,从而便于与相邻的橡胶条50配合安装。所述橡胶条50的内表面上凸设有第一凸起部51及第二凸起部52,所述第一凸起部51卡设于所述第一限位槽14内,所述第二凸起部52卡设于第二限位槽15内,从而可实现橡胶条50与模板的初步定位。所述第二凸起部52及第二凹槽15的设计,使橡胶条50可快速定位安装于模板上。且第一凸起部51、第二凸起部52的设置,可增加橡胶条50与模板的接触面积,从而可使橡胶条50的安装更稳固。可以理解地,由于本技术中的模板为塑胶材料,所述橡胶条50还可通过注塑成型一体连接于模板上,从而不仅可实现防撞及防漏功能,且连接非常稳固。此外,所述第二限位槽15的槽宽自外向内呈逐渐变小设置,可使橡胶料能快速进行第二限位槽15内,从而可避免槽内侧缺料、少料等问题。此外,所述阴角20、阳角30及转角40的边角位置也安装有橡胶条50,且相邻的面板10、阴角20、阳角30及转角40位置上的橡胶条50相互贴合,从而可增加模板单元与模板单元之间的接触面,密闭相邻模板间的间隙,从而能起到防漏水、漏浆的作用,综上所述,本技术通过在模板单元的边角位置设置橡胶条,从而可起到保护模板单元的边角位置的作用,可降低模板单元边角被撞凹、撞坏的风险。且相邻模板单元间的橡胶条相互贴合,可增加模板间的接触面,减小相邻模板间的间隙,提高密闭度;从而可起到防漏水、漏浆的作用。本技术的实用性强,具有较强的推广意义。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的一个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防撞、防漏功能的塑胶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模板单元及橡胶条,所述模板单元的边角位置设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沿该边角的延伸方向延伸并贯穿该侧边角;所述安装部上设有呈L形设置的第一安装面及第二安装面,所述第二安装面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槽及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设置于第一安装面一侧,所述第二限位槽设置第一限位槽的外侧;所述橡胶条的内表面上凸设有第一凸起部及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卡设于第一限位槽内,所述第二凸起部卡设于第二限位槽内;若干模板单元相互配合组装置,相邻两模板单元上的橡胶条外表面相互贴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防撞、防漏功能的塑胶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模板单元及橡胶条,所述模板单元的边角位置设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沿该边角的延伸方向延伸并贯穿该侧边角;所述安装部上设有呈L形设置的第一安装面及第二安装面,所述第二安装面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槽及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设置于第一安装面一侧,所述第二限位槽设置第一限位槽的外侧;所述橡胶条的内表面上凸设有第一凸起部及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卡设于第一限位槽内,所述第二凸起部卡设于第二限位槽内;若干模板单元相互配合组装置,相邻两模板单元上的橡胶条外表面相互贴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防撞、防漏功能的塑胶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单元上设有外侧面及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铿
申请(专利权)人:河源市新浚达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