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道路施工用涵洞支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0263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7 16: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道路施工用涵洞支护结构,涉及道路施工技术领域。包括第一作用板和多级电推杆,多级电推杆的输出端通过连接块与第一作用板固定连接,第一作用板的两端均设置有收缩机构,第一作用板上设置有缓冲机构。缓冲机构包括缓冲槽,缓冲槽开设在第一作用板的表面,缓冲槽的内底面固定连接有弹簧的一端,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缓冲球,缓冲球的表面略高于第一作用板的表面且缓冲球始终位于缓冲槽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缓冲机构能够有效的将第一作用板的表面和小型涵洞的顶部表面进行最大程度的吻合,不仅能提高作业质量,同时也能够对多级电推杆进行保护。同时也能够对多级电推杆进行保护。同时也能够对多级电推杆进行保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道路施工用涵洞支护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道路施工
,具体为一种道路施工用涵洞支护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涵洞是指在公路工程建设中,为了使公路顺利通过水渠不妨碍交通,设于路基下修筑于路面以下的排水孔道(过水通道),通过这种结构可以让水从公路的下面流过。用于跨越天然沟谷洼地排泄洪水,或横跨大小道路作为人、畜和车辆的立交通道,或农田灌溉作为水渠。涵洞主要由洞身、基础、端和翼墙等。
[0003]现有的道路施工用涵洞支护结构大多都不具备相应的缓冲机构来对支护结构进行有效的保护,在小型涵洞的开凿过程中,由于涵洞顶面凹凸不平,普通的支护结构无法有效的保持其表面和涵洞顶面相对吻合的状态。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道路施工用涵洞支护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道路施工用涵洞支护结构,设置缓冲机构,通过在第一作用板的顶面上开设有缓冲槽,在缓冲槽的内底面固定连接有弹簧的一端,再将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缓冲球的底面,缓冲球的表面始终略高于第一作用板的表面,但是缓冲球始终位于缓冲槽的内部滑动,当缓冲球接触到凹凸不平的涵洞顶面时,缓冲球会通过力的作用将弹簧进行压缩,当所有的缓冲球均位于缓冲槽内部时,即涵洞顶部与第一作用板表面在最大程度上吻合,从而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道路施工用涵洞支护结构,包括第一作用板和多级电推杆,多级电推杆的输出端通过连接块与第一作用板固定连接,第一作用板的两端均设置有收缩机构,第一作用板上设置有缓冲机构;
[0007]缓冲机构包括缓冲槽,缓冲槽开设在第一作用板的表面,缓冲槽的内底面固定连接有弹簧的一端,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缓冲球,缓冲球的表面略高于第一作用板的表面且缓冲球始终位于缓冲槽内部
[0008]进一步地,收缩机构包括滑动槽,滑动槽开设在第一作用板的内部,滑动槽内通过螺栓滑动连接有第二作用板,第二作用板的端面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固定板上开设有螺纹孔。
[0009]进一步地,第一作用板上设置有渗水机构。
[0010]进一步地,渗水机构包括箱体,箱体固定连接在第一作用板上,箱体上端连接有漏水板,漏水板的下方设置有拉板,拉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竖杆,拉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有拉杆,箱体的下方通过丝杆螺纹连接有底板,拉杆与底板滑动连接。
[0011]进一步地,第一作用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挡水板。
[0012]进一步地,第二作用板始终保持在滑动槽中滑动,螺栓用于将第二作用板在滑动槽中固定。
[0013]进一步地,缓冲球完全位于缓冲槽中时,弹簧处于最大压缩距离。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5]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道路施工用涵洞支护结构,本技术通过在第一作用板的表面设置有缓冲机构,这样在进行小型涵洞的开挖时,涵洞顶部表面凹凸不平,这样可能会导致第一作用板无法有效的与涵洞顶部表面吻合,而多级电推杆在第一作用板与涵洞表面未达到贴合状态时依然会工作将第一作用板向上推,这样可能会导致多级电推杆损坏,本技术利用缓冲机构能够有效的将第一作用板的表面和小型涵洞的顶部表面进行最大程度的吻合,不仅能提高作业质量,同时也能够对多级电推杆进行保护。
[0016]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道路施工用涵洞支护结构,现有的道路施工用涵洞支护结构大多都不具备可调节的功能,现有的道路施工用涵洞支护结构大多都是统一规格,无法适用于不同直径的涵洞,本技术通过设置收缩机构,利用螺栓可以将第一作用板两端插设的第二作用板进行拉伸或者收缩,以此来满足对不同直径涵洞大小的支护作用。
[0017]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道路施工用涵洞支护结构,现有的道路施工用涵洞支护结构大多都不具备有渗水的功能,因为土壤中还有大量的水分,而现有的道路施工用支护结构没有较为有效的渗水机构,这样可能会导致道路施工用涵洞支护结构会受到水的侵蚀作用,还会导致道路施工用涵洞支护结构容易生锈,久而久之会导致道路施工用涵洞支护结构受到损坏,从而给施工人员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本技术通过设置渗水机构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道路施工用涵洞支护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道路施工用涵洞支护结构整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图2中A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的一种道路施工用涵洞支护结构半剖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的一种道路施工用涵洞支护结构渗水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本技术的一种道路施工用涵洞支护结构渗水机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第一作用板;2、收缩机构;21、滑动槽;22、第二作用板;23、螺栓;3、多级电推杆;4、渗水机构;41、箱体;42、漏水板;43、竖杆;44、底板;45、丝杆;46、拉杆;47、拉板;5、缓冲机构;51、缓冲槽;52、弹簧;53、缓冲球;6、挡水板;7、固定板;8、螺纹孔;9、连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请参阅图1

6,一种道路施工用涵洞支护结构,包括第一作用板1和多级电推杆3,多级电推杆3的输出端通过连接块9与第一作用板1固定连接,第一作用板1的两端均设置有收缩机构2,第一作用板1上设置有缓冲机构5。
[0027]缓冲机构5包括缓冲槽51,缓冲槽51开设在第一作用板1的表面,缓冲槽51的内底
面固定连接有弹簧52的一端,弹簧5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缓冲球53,缓冲球53的表面略高于第一作用板1的表面且缓冲球53始终位于缓冲槽51内部。其目的在于,现有的道路施工用涵洞支护结构大多都不具备相应的缓冲机构5来对支护结构进行有效的保护,在小型涵洞的开凿过程中,由于涵洞顶面凹凸不平,普通的支护结构无法有效的保持其表面和涵洞顶面相对吻合的状态,本技术通过在第一作用板1的表面设置有缓冲机构5,这样在进行小型涵洞的开挖时,涵洞顶部表面凹凸不平,这样可能会导致第一作用板1无法有效的与涵洞顶部表面吻合,而多级电推杆3在第一作用板1与涵洞表面未达到贴合状态时依然会工作将第一作用板1向上推,这样可能会导致多级电推杆3损坏,本技术利用缓冲机构5能够有效的将第一作用板1的表面和小型涵洞的顶部表面进行最大程度的吻合,不仅能提高作业质量,同时也能够对多级电推杆3进行保护。
[0028]收缩机构2包括滑动槽21,滑动槽21开设在第一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道路施工用涵洞支护结构,包括第一作用板(1)和多级电推杆(3),所述多级电推杆(3)的输出端通过连接块(9)与第一作用板(1)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作用板(1)的两端均设置有收缩机构(2),所述第一作用板(1)上设置有缓冲机构(5);所述缓冲机构(5)包括缓冲槽(51),所述缓冲槽(51)开设在第一作用板(1)的表面,所述缓冲槽(51)的内底面固定连接有弹簧(52)的一端,所述弹簧(5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缓冲球(53),所述缓冲球(53)的表面略高于第一作用板(1)的表面且缓冲球(53)始终位于缓冲槽(51)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道路施工用涵洞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缩机构(2)包括滑动槽(21),所述滑动槽(21)开设在第一作用板(1)的内部,所述滑动槽(21)内通过螺栓(23)滑动连接有第二作用板(22),所述第二作用板(22)的端面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7),所述固定板(7)上开设有螺纹孔(8)。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道路施工用涵洞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顺明张力张忠明张超徐响生张鹏张奇华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力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