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盈进专利>正文

易于变速的链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3486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易于变速的链条,包括外链片、内链片等,外链片两个穿孔间由外向内弯弧形成有导斜面,在其穿孔顶底两面的前后上分别形成有凹陷部;而内链片周缘也形成有导斜面,内链片上也具有两个穿孔,并且其一侧边突出有突柱,位于内链片穿孔的突柱背面的板体上也形成有两个反应的凹陷部;当链条进行变速操作时,位于链条外侧边的外链片凹陷部架设在链轮的链齿上,使链条在变速过程中有中间靠抵的部位,达到变速顺畅、杂音小的优点。(*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使用在变速脚踏车的链条,特别是一种变速快速顺畅、且可降低链条变速杂音的易于变速的链条。常见的变速脚踏车主要是在踏杆的传动轴上装设多个直径、齿数不同的链轮,当链条分别与不同齿数的链轮相嵌合时,就可使脚踏车产生不同的传动速比,以达到变速的效果;一般而言,变速脚踏车的链条要嵌入在不同的链轮时,是以斜向拉伸的方式置入另一个链轮上的,因此,以往链条所使用的平板状链条在变速时,无法快速且顺畅地嵌入不同的链轮上,因而,造成变速困难;为了改善上述缺点,近年来的链条针对变速脚踏车所使用的链片而加以改进,以期达到变速顺畅的效果;而为了达到上述优点,其改进方式通常是加大两个链片之间的距离,以使链轮的链齿在嵌入链条的两个链片之间时,具有较大的嵌合空间,以减少链齿与链片间的摩擦,而所采用的扩大两链片间距离的手段大致又分为两种,其一是在链片内侧形成斜锥形的导斜面,以方便链齿的嵌入,另一种方式是在链片内侧形成圆弧内凹的斜面,同样可达到变速顺畅的功效,但是无论使用上述何种手段,其变速性能仍然不能完善,主要是因为上述改良的链条还忽略了链条与链齿相互嵌合的瞬时所产生的变化。首先,请参阅附图说明图1,该图是一种以往易于变速的链条的构造示意图,该链条主要是由外链片11、内链片12、链轴13及链滚14等四种零件所组成;上述构件在组合时,是将两个内链片12内侧所突出的突柱121相对设立,在两个突柱121外侧套设链滚14,再在两个内链片12的穿孔122内连接一个链轴13,在链轴13两端再分别固定外链片11;在外链片11内侧中央具有向内倾斜的导斜面111,以增加两个外链片11之间的距离;而在内链片12之间同样地也形成有导斜面123,以扩大内链片12之间的距离(附带说明,以往链条在两内链片间会再固设衬套,而上述链条已在两内链片上突出突柱以取代以往链条的衬套,因此,在上述链条中便不再出现衬套零件)。请配合图2、3所示,该图等是以往易于变速的链条的变速示意图,以及图1的3-3线的组合剖视图;当上述链条1在正常运转状态下,链条的两个内片12或两个外链片11之间的空隙会嵌入平行设置的链齿91,以使之能平顺地运转;而当要进行变速作业时,首先使链条1斜向跨设在两链轮9与9′之间,此时,与链轮9′首先接触的链条1的部位的外链片11的外侧边,因为上述外链片11外侧边为平整光滑的板体,因此,上述外链片11在外侧边缺乏定位构造的状态下,极易因为靠设不稳而滑落在原本链轮9上,这样,下一段链条1就无法顺利地嵌入链轮9′的链齿91′,也就是,所谓的变速作业只得重新再来,直到外链片11上的间隙顺利的嵌入另一个链轮9′的链齿91′上为止,上述重新滑落在原本链轮9的动作,就会使得链条1在变速时显得极不顺,也会造成变速时产生杂音,因此,在链条1的变速过程中如果无法迅速、确实的变速成功,会影响其变速顺畅性并产生杂音。由以上说明可知,以往链条虽已加大两内、外链片间的间隙,但是加大的间隙虽然有助于内、外链片置入于链齿,但是在变速的一刹那,链条与链齿间缺乏定位构造,也容易使得原本跨设在要变速链齿上链条再度滑落在原本的链齿上,导致变速的不顺畅,当然,变速不顺时产生的杂音也较大,而显得不尽理想。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变速快速、顺畅、降低变速杂音的易于变速的链条。本技术的主要特征在于链条的外链片上两侧面前后两端分别形成有凹陷部,而使得外链片板体穿孔两侧边厚度缩小;当链条在进行变速动作时,两对称凹陷部之间的突出部位会靠设在要变速链轮的链齿上,而使得链条在变速过程中,具有靠抵部位,以利于链条的变速。也就是说,外链片板体顶底两面的穿孔两侧分别形成有凹陷部,而外链片穿孔外侧就形成有突出部。本技术的次要特征在于链条的内链片与外链片相靠近的一侧具有对应的凹陷部,以扩大内、外链片间的空隙,而利于链条的变速。为达成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功效,兹举一较佳可行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述如下图1是一种以往链条的构造示意图;图2是一种以往链条的变速示意图;图3是图1的3-3线组合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外链片立体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内链片立体图;图7是图4的7-7线的剖视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变速示意图;图9是一种链轮的链齿部份放大图。首先,请参阅图4,本技术提出的链条也是由外链片2、内链片3、链轴4及链滚5等四种零件所组成,内链片3的穿孔31周缘也冲压突出有突柱32,以取代以往链条的衬套,而其组合时同样是将两个内链片3的突柱32相对设立,再在突柱32外径上穿设链滚5,位于内链片3的穿孔31内穿设有链轴4,在链轴4两端分别再固设外链片2,便可组合成链条8;此外,位于外链片2的两个穿孔21中间向内弯弧形成有两个对称的导斜面22,以扩大两个外链片2间的距离,而内链片3的板体周缘也形成有导斜面33,以扩大两个内链片3之间的距离,上述构造均与以往相同,而本技术的改良重点在于外链片2的穿孔21两侧边的厚度,以及内链片3的穿孔31两侧边的厚度的变化。请配合图4、5所示,本技术提出的链条的外链片2是厚度1mm的板体,板体两侧具有两个直向穿孔21,在两个穿孔21之间中央部位厚度逐渐变薄,而形成导斜面22;位于穿孔21顶端的前后两侧边分别下凹有平板状的凹陷部23,凹陷部23与穿孔21周缘的高度差约0.2mm,而在外链片2底侧相对位置也形成有凹陷部23′,也就是,如果由外链片2的左右视图观看可知,接近穿孔21部份的厚度是1mm,而形成较为突出的突出部24,而具有两个凹陷部23、23′的板体厚度缩减至0.6mm,上述接近穿孔21周缘的厚度之所以未减少,以及两侧边厚度减少的程度不可太大,主要是要保持外链片2的抗拉强度。接着,请配合图4、6所示,本技术提出的链条的内链片3也具有两个穿孔31,穿孔31周缘向一侧突出有突柱32,以取代以往链条的衬套,而在内链片3的板体周缘形成有导斜面33,以利于链轮的链齿嵌入;而本技术的改良重点在于内链片3远离突柱32的一侧的穿孔31的前后两侧分别形成有凹陷部34,上述凹陷部34与穿孔板体顶面的高度差为0.3mm。请配合图4、7,当各构件组合成链条8时,外链片2的凹陷部23位于整条链条8的外侧边,而另一个凹陷部23′与内链片3的凹陷部34组合成较大的空间61。请配合图7、8、9当本技术提出的链条在使用时,两外链片2和两内链片3之间的间隙同样地跨设在链轮71的链齿711上,而当要进行变速操作时,同样地,链条8会斜向跨设在两链轮71及71′之间,如果链条要由链轮71转换到链轮71′,则链条8会被斜向拉动,此时,链条8的外链片2的两个凹陷部23及23′之间的突出部24便会架设在链轮71′的链齿711′上,位于外链片2前方的链目便可因为链条8已架设在链齿711′上,而轻易的位移至链轮711′上,这样就可轻易地达到变速的效果,当然,上述外链片2与内链片3间所组成的空间61,主要是在使得链齿711′两侧分别抱合在突出部24时,具有较大空间,供链齿711′一端置入,以使得外链片2靠抵时更加顺畅,因此,在外链片2穿孔21两侧边分别形成凹陷部23,当链条8在变速呈斜向时,链条8便可轻易的架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易于变速的链条,包括外链片、内链片、链轴及链滚,外链片上具有两个穿孔,链轴穿设在穿孔中,外链片两个穿孔之间的一侧面上形成有弯弧状的导斜面;其特征在于:外链片板体顶底两面的穿孔两侧分别形成有凹陷部,外链片穿孔外侧形成有突出部,当链条变速时,突出部是可以架设在链轮的链齿上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盈进
申请(专利权)人:吴盈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