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编程智能轨道打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33419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09 13: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可编程智能轨道打磨车,包括车架以及设置在车架上的CNC控制机构;所述车架通过底部的四角设置的轨道行驶轮架设在轨道上,所述车架上还设有行进驱动伺服电机,所述行进驱动伺服电机驱动连接所述车架的底部右侧两个轨道行驶轮中的其中一个;所述CNC控制机构包括调整机构、打磨机构、跨距自动调整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调整的精度高,位置调整后不会发生偏移,打磨质量好,且性能稳定,采用模块化设计,大量采用可拆卸连接,可迅速实现拆装,同时其可快速分拆的功能,能够实现迅速上下轨道,在紧急情况下有效保证轨道交通通畅,杜绝安全隐患,同时,可在轨道跨距发生变化时,迅速做出调整。

A Programmable Intelligent Track Grinding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编程智能轨道打磨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维护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可编程智能轨道打磨车。
技术介绍
随着中国铁路、地铁的快速发展,轨道的里程越来越长,轨道轧制以及列车长期行驶过程中所造成的不平顺、轨面斑点、轨道微小缺陷和轨道波形磨耗等问题越来越多的暴露出来。这些划痕和磨损,导致列车的轮轨冲击力较大,形成极大的安全隐患。为消除钢轨顶面和侧面的类似划痕、波长极短的波纹形磨损,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打磨的方式来修复。重新打磨钢轨顶面和侧面可以降低列车行进时的轮轨冲击力,进而减少列车高速行驶时候产生的振动,减少列车在行驶轨面辐,提高乘车舒适度,也降低了对列车的损害。但现有的打磨设备体存在如下缺陷:一、体积大、笨重,不能实现快速上下轨道,紧急情况下难以保证轨道交通通畅;二、打磨精度角度、操作繁杂;三、打磨设备在轨道上行驶时,轨道之间的跨距会存在误差变化,现有的打磨设备的行驶轮不能够随着轨道跨距的变化做出沿其轴向的调整,结构固定,如果不做出相应调整,打磨设备的打磨砂轮在轨道上的打磨位置会随着轨道跨距的变化发生改变,出现扭曲行驶现象,打磨效果也出现扭曲,因而影响打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编程智能轨道打磨车,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编程智能轨道打磨车,包括车架以及设置在车架上的CNC控制机构;所述车架通过底部的四角设置的轨道行驶轮架设在轨道上,所述车架上还设有行进驱动伺服电机,所述行进驱动伺服电机驱动连接所述车架的底部右侧两个轨道行驶轮中的其中一个;所述CNC控制机构包括调整机构、打磨机构、跨距自动调整机构;所述调整机构设置在所述车架本体的右侧,其包括两组扇形支撑板、门型架、第一伺服驱动机构、第二伺服驱动机构、角度驱动伺服电机,所述的两组扇形支撑板对称且平行设置在所述车架上,所述的两组扇形支撑板之间设有连接柱,且两组扇形支撑板的外侧面中部与车架之间均通过水平滑动导向机构进行滑动连接,所述水平滑动导向机构的导向与所述轨道行驶轮的前进方向垂直,所述门型架竖直设置在两组扇形支撑板之间,所述的两组扇形支撑板下端对称设有同心设置的轴承座,所述门型架两侧的纵梁下端均设有分别与两组扇形支撑板下端的轴承座同心连接的转轴,所述角度驱动伺服电机设置在所述扇形支撑板上,所述角度驱动伺服电机的轴端与所述门型架其中一侧的纵梁下端的转轴传动连接,所述的两组扇形支撑板的圆弧上端均设有圆弧导轨,所述门型架的两侧纵梁上均设有与所述圆弧导轨滑动连接的圆弧滑块,所述门型架上还架设有驱动方向与其纵梁竖向平行的所述第一伺服驱动机构,所述第一伺服驱动机构的驱动端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两侧端与所述门型架两侧的纵梁内侧壁均滑动连接,所述第二伺服驱动机构设置在车架上,其驱动方向与所述水平滑动导向机构的导向平行,其驱动端连接所述连接柱;所述打磨机构包括打磨伺服电机、电机支架、两组传动主轴、打磨砂轮,所述打磨伺服电机通过电机支架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打磨伺服电机的轴向与所述第一伺服驱动机构的驱动方向平行,所述的两组传动主轴轴向平行且均通过滚动轴承同轴设置在所述电机支架的前端,所述传动主轴与所述打磨伺服电机的轴向平行,所述打磨伺服电机的轴端与所述的两组传动主轴传动连接,所述的两组传动主轴的前端均设有所述的打磨砂轮;所述跨距自动调整机构设置包括第三伺服驱动机构、推动杆,所述第三伺服驱动机构设置在车架上的左侧,其驱动方向与所述第二伺服驱动机构的驱动方向平行,且与第二伺服驱动机构的驱动端前进方向相反,所述第三伺服驱动机构的驱动端连接所述推动杆中部,所述推动杆与所述连接柱平行,且推动杆两端分别垂直连接车架底部左侧的两个轨道行驶轮的轮轴,所述车架底部左侧的两个轨道行驶轮的轮轴与车架本体采用直线轴承过渡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水平滑动导向机构包括水平导轨以及与其滑动连接的导块,所述水平导轨设置在车架上,所述导块连接所述扇形支撑板的外侧面。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两侧端与所述门型架两侧的纵梁内侧壁之间的滑动连接方式采用滑轨与滑块配合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车架上的左侧通过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安装有电器柜、人机界面操控台,所述人机界面操控台上设有安全护栏。进一步的,所述行进驱动伺服电机、角度驱动伺服电机、打磨伺服电机均采用带电磁制动刹车装置的伺服电机。进一步的,所述车架后侧通过柱销连接件与安装有电源组并可在轨道上移动的电源车体进行可拆卸连接。优选的,所述CNC控制机构采用CNC控制系统控制。进一步的,所述打磨伺服电机的轴端设有主动轮,所述的两组传动主轴上均设有从动轮,所述主动轮通过同步传送带与从动轮传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伺服驱动机构、第二伺服驱动机构、第三伺服驱动机构均包括带电磁制动刹车装置的伺服电机、丝杠、丝杠螺母,带电磁制动刹车装置的伺服电机驱动丝杠转动,丝杠驱动与其螺纹连接的丝杠螺母沿其轴向直线移动,丝杠螺母构成各伺服驱动机构的驱动端。进一步的,所述角度驱动伺服电机通过减速器与转轴一端传动连接,转轴的另一端处安装有刹车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打磨机构通过第一伺服驱动机构、第二伺服驱动机构,可实现上下与水平方向上的进给,并在角度驱动伺服电机的驱动下,调整打磨机构在打磨时的角度,角度定位精准且操控方便;模块化设计的实现:车架上通过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安装有电器柜、人机界面操控台,以及车架后侧通过柱销连接件与安装有电源组并可在轨道上移动的电源车体进行可拆卸连接,实现了模块化设计。模块化设计的作用:可实现装置的整体的迅速分离与合体,在打磨轨道的过程中需要让车时,将装置的整体迅速拆分多个模块,单一模块质量较轻,人工只需要将单一的模块从轨道上一一抬下来即可,而由于合体装置的整体太重,若果需要将合体装置整体抬下轨道时,需要通过专门的吊机设备去吊起,虽然不需要人工去抬,但浪费时间,因此通过可快速拆装的连接方式,能够实现迅速上下轨道,在紧急情况下有效保证轨道交通通畅,杜绝安全隐患;通过跨距自动调整机构,在轨道跨距发生变化时,可保证打磨车在轨道上行驶时,车架底部的轨道行驶轮在恒定的受力下行进滚动,确保打磨车由于轨道宽度的误差变化,不出现扭曲行驶现象,保证打磨效果不出现扭曲。当轨道跨距变小时,第三伺服驱动机构中的带电磁制动刹车装置的伺服电机因轨道行驶轮与轨道发生挤压而导致其负载变大,为了维持标准跨距时的电机负载,跨距自动调整机构中的第三伺服驱动机构驱动推动杆向轨道内侧平移,从而使与推动杆两端有连接关系的轨道行驶轮向轨道内侧平移,当第三伺服驱动机构中的带电磁制动刹车装置的伺服电机的负载达到标准跨距时的负载时,停止驱动轨道行驶轮向轨道内侧平移。反之,当轨道跨距变大时,跨距自动调整机构中的第三伺服驱动机构驱动推动杆向轨道外侧平移,从而使与推动杆两端有连接关系的轨道行驶轮向轨道外侧平移,维持标准跨距时的电机负载。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立体结构。图2是本专利技术结构正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结构俯视图。图4是调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调整机构安装在车架上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打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跨距自动调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车架,2、轨道行驶轮,3、行进驱动伺服电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编程智能轨道打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以及设置在车架上的CNC控制机构;所述车架通过底部的四角设置的轨道行驶轮架设在轨道上,所述车架上还设有行进驱动伺服电机,所述行进驱动伺服电机驱动连接所述车架的底部右侧两个轨道行驶轮中的其中一个;所述CNC控制机构包括调整机构、打磨机构、跨距自动调整机构;所述调整机构设置在所述车架本体的右侧,其包括两组扇形支撑板、门型架、第一伺服驱动机构、第二伺服驱动机构、角度驱动伺服电机,所述的两组扇形支撑板对称且平行设置在所述车架上,所述的两组扇形支撑板之间设有连接柱,且两组扇形支撑板的外侧面中部与车架之间均通过水平滑动导向机构进行滑动连接,所述水平滑动导向机构的导向与所述轨道行驶轮的前进方向垂直,所述门型架竖直设置在两组扇形支撑板之间,所述的两组扇形支撑板下端对称设有同心设置的轴承座,所述门型架两侧的纵梁下端均设有分别与两组扇形支撑板下端的轴承座同心连接的转轴,所述角度驱动伺服电机设置在所述扇形支撑板上,所述角度驱动伺服电机的轴端与所述门型架其中一侧的纵梁下端的转轴传动连接,所述的两组扇形支撑板的圆弧上端均设有圆弧导轨,所述门型架的两侧纵梁上均设有与所述圆弧导轨滑动连接的圆弧滑块,所述门型架上还架设有驱动方向与其纵梁竖向平行的所述第一伺服驱动机构,所述第一伺服驱动机构的驱动端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两侧端与所述门型架两侧的纵梁内侧壁均滑动连接,所述第二伺服驱动机构设置在车架上,其驱动方向与所述水平滑动导向机构的导向平行,其驱动端连接所述连接柱;所述打磨机构包括打磨伺服电机、电机支架、两组传动主轴、打磨砂轮,所述打磨伺服电机通过电机支架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打磨伺服电机的轴向与所述第一伺服驱动机构的驱动方向平行,所述的两组传动主轴轴向平行且均通过滚动轴承同轴设置在所述电机支架的前端,所述传动主轴与所述打磨伺服电机的轴向平行,所述打磨伺服电机的轴端与所述的两组传动主轴传动连接,所述的两组传动主轴的前端均设有所述的打磨砂轮;所述跨距自动调整机构设置包括第三伺服驱动机构、推动杆,所述第三伺服驱动机构设置在车架上的左侧,其驱动方向与所述第二伺服驱动机构的驱动方向平行,且与第二伺服驱动机构的驱动端前进方向相反,所述第三伺服驱动机构的驱动端连接所述推动杆中部,所述推动杆与所述连接柱平行,且推动杆两端分别垂直连接车架底部左侧的两个轨道行驶轮的轮轴,所述车架底部左侧的两个轨道行驶轮的轮轴与车架本体采用直线轴承过渡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编程智能轨道打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以及设置在车架上的CNC控制机构;所述车架通过底部的四角设置的轨道行驶轮架设在轨道上,所述车架上还设有行进驱动伺服电机,所述行进驱动伺服电机驱动连接所述车架的底部右侧两个轨道行驶轮中的其中一个;所述CNC控制机构包括调整机构、打磨机构、跨距自动调整机构;所述调整机构设置在所述车架本体的右侧,其包括两组扇形支撑板、门型架、第一伺服驱动机构、第二伺服驱动机构、角度驱动伺服电机,所述的两组扇形支撑板对称且平行设置在所述车架上,所述的两组扇形支撑板之间设有连接柱,且两组扇形支撑板的外侧面中部与车架之间均通过水平滑动导向机构进行滑动连接,所述水平滑动导向机构的导向与所述轨道行驶轮的前进方向垂直,所述门型架竖直设置在两组扇形支撑板之间,所述的两组扇形支撑板下端对称设有同心设置的轴承座,所述门型架两侧的纵梁下端均设有分别与两组扇形支撑板下端的轴承座同心连接的转轴,所述角度驱动伺服电机设置在所述扇形支撑板上,所述角度驱动伺服电机的轴端与所述门型架其中一侧的纵梁下端的转轴传动连接,所述的两组扇形支撑板的圆弧上端均设有圆弧导轨,所述门型架的两侧纵梁上均设有与所述圆弧导轨滑动连接的圆弧滑块,所述门型架上还架设有驱动方向与其纵梁竖向平行的所述第一伺服驱动机构,所述第一伺服驱动机构的驱动端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两侧端与所述门型架两侧的纵梁内侧壁均滑动连接,所述第二伺服驱动机构设置在车架上,其驱动方向与所述水平滑动导向机构的导向平行,其驱动端连接所述连接柱;所述打磨机构包括打磨伺服电机、电机支架、两组传动主轴、打磨砂轮,所述打磨伺服电机通过电机支架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打磨伺服电机的轴向与所述第一伺服驱动机构的驱动方向平行,所述的两组传动主轴轴向平行且均通过滚动轴承同轴设置在所述电机支架的前端,所述传动主轴与所述打磨伺服电机的轴向平行,所述打磨伺服电机的轴端与所述的两组传动主轴传动连接,所述的两组传动主轴的前端均设有所述的打磨砂轮;所述跨距自动调整机构设置包括第三伺服驱动机构、推动杆,所述第三伺服驱动机构设置在车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海泉杨建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辉瑞轨道智能设备有限公司安徽霍仕达机电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