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低锌锅底渣累积量的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233069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09 13: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降低锌锅底渣累积量的分离装置,包括冲击室,与锌锅相连,接收由锌锅输入的带锌渣的锌液;耐材通道,连接冲击室和锌渣沉淀室,耐材通道外部设有电磁感应装置,用以对流经耐材通道的带锌渣的锌液进行电磁分离;锌液回流管,一端与锌锅相连,一端伸入耐材通道末端内,与耐材通道形成内外两层通道,经电磁分离后锌渣贫乏的锌液通过锌液回流管内至锌锅,经电磁分离后锌渣富集的锌液通过锌液回流管与耐材通道之间至锌渣沉淀室;锌渣沉淀室,接收锌渣富集的锌液并进行沉淀锌渣。该分离装置可大大提高耐材通道的使用寿命,减少更换时间,提高整个系统的可靠性,也有利于降低耐材成本。

A Separation Device for Reducing the Accumulation of Zinc Bottom Sla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降低锌锅底渣累积量的分离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热镀锌技术、具体涉及一种降低锌锅底渣累积量的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连续热镀锌是现代钢铁企业普遍采用的带钢涂镀工艺,根据镀层种类可分为GI(Galvanizing)、GA(Galvaneal)、GF(Galfan)、GL(Galvalume)等不同热镀锌生产工艺。众所周知,热镀锌是带钢在锌锅内完成的。锌锅内的锌液和铝成分在高温下(约450℃,镀铝锅温度则高达650℃)特别活泼,与带钢带入的Fe元素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从而形成Zn-Fe-Al系三元金属化合物,即锌渣,且不同镀层种类的热镀锌生成锌渣的类别存在较大差异。其中,纯锌热镀锌(GI)倾向于产生面渣(密度较锌液小),而合金化热镀锌(GA等)则更倾向于形成底渣(密度较锌液大)。但不论是面渣还是底渣都将对热镀锌生产和带钢产品的表面质量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进行锌渣治理,是当前热镀锌生产的重要一环,也是一大技术难题。针对合金化GA热镀锌,生成的底渣颗粒在锌液中不断碰撞长大,沉积至锌锅底部。当底渣沉积至一定高度,会被运动的带钢和沉没辊搅动,一旦被带入带钢表面或沉没辊表面则易于形成锌渣缺陷。当前绝大多数热镀锌生产中,一般每20-30天就要进行停机清理底渣,每次清理至少8个小时以上,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的提高。现有技术中,关于锌锅底渣的治理一般均采用机械抓斗捞渣的方法。该方法显著的不足就是无法实现连续化的在线捞渣,只能通过定期的停机捞渣,这种技术已越来越不适应于高效生产的要求,为此,有众多技术方案致力于解决锌锅底渣的在线治理。中国专利201110045122.9和201110045097.4公开了一种放入式锌渣去除方法,其核心专利技术要点是让锌液通过一放入锌锅内的循环冷却装置降温并析出锌渣。该方法利用外部装置放入锌锅中,占用了锌锅容积,存在污染锌液的风险,且循环冷却装置干扰了整个锌锅的温度分布,对钢板镀锌质量产生影响。中国专利201210525392.4公开了一种把锌液从锌锅抽到离心旋流器中,通过高速旋转的离心作用去除锌渣的办法,该专利虽可去除锌渣,但高速旋流的锌液降温比较大,且分离机构复杂,增加保温困难。该专利的实用性并不强。近年来,在铝合金冶炼和铸造领域,电磁分离净化技术得到成功应用。该技术利用金属液和非金属夹杂物的电导率的差异性,通过施加电磁场在金属液中建立一定的电磁压力梯度,使得其中导电性差的非金属夹杂物受到周围金属液的电磁挤压力而发生向表面迁移运动,从而被外部耐材吸附去除。电磁分离净化技术具备无污染和高效去除的优点。中国专利201210411063.7公开了一种结合电磁净化和离心作用的锌渣去除方法。该专利组合了泡沫陶瓷过滤、电磁净化过滤以及离心作用过滤等多种方法,提高了锌渣的去除效率,但公认的是泡沫陶瓷过滤和电磁净化过滤的多孔陶瓷在吸附的锌渣积累到一定数量时,必须进行更换,此时的电磁净化只能中断,不能做到锌渣的连续分离;中国专利201220493024.1、201220492716.4、201220488069.X则公开了一种带电磁感应线圈和提篮的锌锅,虽可实现快速更换,但仍不是连续的去除,且存在提篮尺寸大与电磁场透入深度小的矛盾,锌渣去除效率不高。中国专利200710041706.2、200710041702.4公开了一种双通道的锌渣电磁净化方法和装置,虽可完全实现了锌渣的连续净化,但该专利的双通道系统需要完全独立的电磁系统,否则无法实现在线切换,增加了系统复杂性和造价。以上采用电磁净化方法的锌渣处理方案有其显著的技术优势,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通过结构的变种能实现在线连续处理,但问题在于以上技术方案中均采用多孔性陶瓷通道,虽然在外加电磁场作用下,锌渣被吸附于陶瓷通道表面,但通道表面的吸附能力随锌渣吸附量的增加而减小,一旦陶瓷通道壁面被锌渣吸附完全,多余的锌渣颗粒将无法再吸附,在不更换陶瓷通道的条件下,势必大大影响锌渣净化效果;若频繁更换陶瓷通道势必增加生产成本和人工操作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降低锌锅底渣累积量的分离装置,能够可大幅度降低锌锅的底渣累积量,延长了锌锅的底渣清理周期,提高生产效率,并避免在耐材通道上的吸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降低锌锅底渣累积量的分离装置,包括:冲击室,与锌锅相连,接收由锌锅输入的带锌渣的锌液;耐材通道,连接冲击室和锌渣沉淀室,耐材通道外部设有电磁感应装置,用以对流经耐材通道的带锌渣的锌液进行电磁分离;锌液回流管,一端与锌锅相连,一端伸入耐材通道末端内,与耐材通道形成内外两层通道,经电磁分离后锌渣贫乏的锌液通过锌液回流管内至锌锅,经电磁分离后锌渣富集的锌液通过锌液回流管与耐材通道之间至锌渣沉淀室;锌渣沉淀室,接收锌渣富集的锌液并进行沉淀锌渣。所述的耐材通道的数量为至少一个,每个耐材通道外部均设有电磁感应装置。所述的冲击室通过带锌液泵的抽取管与锌锅相连,抽取管底部插入至锌锅的底渣区域内。所述的冲击室由陶瓷或捣打耐材形成的空腔,内部设置用以防锌液冲击溅射的凹陷型缓冲砖,上端设置保温盖板。所述的冲击室还设置由加热装置。所述的耐材通道为陶瓷材料。所述的耐材通道的通道截面为圆形,耐材通道长度为200~1200mm。所述的电磁感应装置为电磁感应线圈,供中高频交流电,工作频率为3~50kHz。所述的锌渣沉淀室所述的锌渣沉淀室还设有连接至锌锅的溢流管。所述的锌渣沉淀室内设置有锌液挡墙。所述的锌渣沉淀室上方还配有捞渣用机械抓斗。采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降低锌锅底渣累积量的分离装置,具有如下优点:(1)通过通道外的电磁场主动控制锌液内锌渣向耐材通道壁面富集,而非吸附,可大大提高耐材通道的使用寿命,减少更换时间,提高整个系统的可靠性,也有利于降低耐材成本;(2)可实现在线连续去除锌渣作业,且耐材通道的整体流量较大,增加处理效率。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降低锌锅底渣累积量的分离装置的原理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耐材通道的锌渣电磁分离原理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两个耐材通道的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降低锌锅底渣累积量的分离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冲击室3,与锌锅1相连,接收由锌锅1输入的带锌渣的锌液;耐材通道4,连接冲击室3和锌渣沉淀室5,耐材通道4外部设有电磁感应装置,用以对流经耐材通道4的带锌渣的锌液进行电磁分离;锌液回流管6,一端与锌锅1相连,一端伸入耐材通道4末端内,与耐材通道4形成内外两层通道,经电磁分离后锌渣贫乏的锌液通过锌液回流管6内至锌锅1,经电磁分离后锌渣富集的锌液通过锌液回流管6与耐材通道4之间至锌渣沉淀室5;锌渣沉淀室5,接收锌渣富集的锌液92并进行沉淀锌渣。其中,所述的耐材通道4的数量为至少一个,每个耐材通道4外部均设有电磁感应装置,图3所示的为两个,还可以是多个,可实现更大流量的提高锌渣处理能力,也可实现耐材通道4的在线更换。所述的冲击室3通过带锌液泵2的抽取管与锌锅1相连,抽取管底部插入至锌锅1的底渣区域内。所述的冲击室3可由陶瓷或捣打耐材形成的空腔,内部可设置用以防锌液冲击溅射的凹陷型缓冲砖,还可以在上端设置保温盖板。并且,所述的冲击室3还可设置由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降低锌锅底渣累积量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冲击室,与锌锅相连,接收由锌锅输入的带锌渣的锌液;耐材通道,连接冲击室和锌渣沉淀室,耐材通道外部设有电磁感应装置,用以对流经耐材通道的带锌渣的锌液进行电磁分离;锌液回流管,一端与锌锅相连,一端伸入耐材通道末端内,与耐材通道形成内外两层通道,经电磁分离后锌渣贫乏的锌液通过锌液回流管内至锌锅,经电磁分离后锌渣富集的锌液通过锌液回流管与耐材通道之间至锌渣沉淀室;锌渣沉淀室,接收锌渣富集的锌液并进行沉淀锌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降低锌锅底渣累积量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冲击室,与锌锅相连,接收由锌锅输入的带锌渣的锌液;耐材通道,连接冲击室和锌渣沉淀室,耐材通道外部设有电磁感应装置,用以对流经耐材通道的带锌渣的锌液进行电磁分离;锌液回流管,一端与锌锅相连,一端伸入耐材通道末端内,与耐材通道形成内外两层通道,经电磁分离后锌渣贫乏的锌液通过锌液回流管内至锌锅,经电磁分离后锌渣富集的锌液通过锌液回流管与耐材通道之间至锌渣沉淀室;锌渣沉淀室,接收锌渣富集的锌液并进行沉淀锌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低锌锅底渣累积量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耐材通道的数量为至少一个,每个耐材通道外部均设有电磁感应装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低锌锅底渣累积量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冲击室通过带锌液泵的抽取管与锌锅相连,抽取管底部插入至锌锅的底渣区域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降低锌锅底渣累积量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冲击室由陶瓷或捣打耐材形成的空腔,内部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晓光顾廷权唐成龙钱洪卫韩建增
申请(专利权)人: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