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光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24505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30 04:43
一种感光模块,是可设置于一电子装置内,用以接收穿过电子装置内的一镜头的一光线,感光模块包括:一基底组件、一感光元件、一第一塑胶件与一透明板。基底组件包含一基板,且基板具有一包含金属材质的本体。感光元件设置于基板上且邻近基板的本体。第一塑胶件连接基底组件并用以保护感光元件。透明板设置于第一塑胶件上。当感光模块接收来自穿过镜头的光线时,光线是穿过透明板至感光元件。

Photosensitive mo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感光模块
本公开涉及一种感光模块,特别涉及一种具有一透明板和感光元件的感光模块。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今许多电子装置(例如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都配有镜头模块而具有照相或录影的功能,甚或配置有双镜头模块,带给人们丰富的视觉享受。当使用者使用配有镜头模块的电子装置时,可能会有晃动的情形发生,进而使得镜头模块所拍摄的影像产生模糊。然而,人们对于影像品质的要求日益增高,故镜头模块的防震功能亦日趋重要。此外,镜头模块内的感光元件,由于作动时有会大量的热量产生,而像素越高的感光元件所产生的热量也越高,使得整个镜头模块的温度急遽上升,如此可能造成模块无法正常运行甚至是损坏。而现今人们亦追求小型化,期望体积更小、更轻薄的电子产品,以获得更丰富的使用体验,因此,如何设计出更优质的产品,是一重要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感光模块,是可设置于一电子装置内,用以接收穿过电子装置内的一镜头的一光线,感光模块包括:一基底组件、一感光元件、一第一塑胶件与一透明板。基底组件包含一基板,且基板具有一包含金属材质的本体。感光元件设置于基板上且邻近基板的本体。第一塑胶件连接基底组件并用以保护感光元件。透明板位于第一塑胶件之上。当感光模块接收来自穿过镜头的光线时,光线是穿过透明板至感光元件。于一实施例中,前述感光模块还包括一导热胶,设置于基板与感光元件之间。基底组件还包含一第一绝缘层、一线路层与一第二绝缘层,其中第一绝缘层设置于基板与线路层之间,线路层设置于第一绝缘层与第二绝缘层之间,第二绝缘层暴露线路层的至少一个电性连接点,电性连接点电性连接感光元件。第一绝缘层与第二绝缘层各具有一开口,且导热胶设置于此些开口内,并通过此些开口接触感光元件。于一实施例中,前述第一塑胶件具有至少一贯穿的通孔,且第一塑胶件具有一矩形结构,通孔位于矩形结构的一侧壁并贯穿该侧壁。通孔具有一外开孔与一内开孔,外开孔较内开孔远离感光元件,且外开孔较内开孔靠近基板的一表面参考面。于一实施例中,前述感光模块还包括一第二塑胶件,其中透明板位于第一塑胶件与第二塑胶件之间,且被第一塑胶件与第二塑胶件所夹设。感光模块还包括一引线组件,连接感光元件与基底组件,第一塑胶件包覆引线组件。于一实施例中,第一塑胶件与基底组件形成一容纳空间,且感光元件与引线组件位于容纳空间中。感光模块还包括一第二塑胶件,连接并设置于第一塑胶件外侧,第二塑胶件承载透明板,其中引线组件设置于第一塑胶件外侧,并被第二塑胶件所包覆且不与第一塑胶件接触。于一实施例中,前述感光模块还包括一第二塑胶件,连接并设置于第一塑胶件内侧,第二塑胶件承载透明板,其中引线组件被第二塑胶件所包覆且不与第一塑胶件接触。于一实施例中,前述感光模块还包括一焊接组件,连接感光元件与基底组件,且从光线入射的方向观察,焊接组件重叠于感光元件。感光模块还包括一第二塑胶件,设置于第一塑胶件上,其中透明板位于第一塑胶件与第二塑胶件之上,并设置于第二塑胶件上且不与第一塑胶件接触。于一实施例中,前述基板还包含一线路子基板,其中线路子基板具有一穿槽,基板的本体设置于穿槽中。本体与线路子基皆具有金属材质,且本体与线路子基板具有的金属材质不相同。于一实施例中,感光元件设置于穿槽中且被线路子基板所围绕,且基板的该本体覆盖穿槽。于一实施例中,前述感光模块还包括一震动组件,设置于第一塑胶件上并用以驱动透明板,其中从光线入射的方向观察,震动组件至少部分与感光元件重叠。震动组件包含至少两个震动子件,为一第一震动子件与一第二震动子件,两者设置于第一塑胶件上并用以驱动透明板,其中第一震动子件驱动透明板于一第一方向运动,第二震动子件驱动透明板于一第二方向运动,且第一方向不同于第二方向。感光模块还包括多个透明板,沿光线的入射方向排列设置,且震动组件驱动较远离感光元件的其中之一透明板。感光模块还包括一捕捉件,设置于第一塑胶件的外侧且邻近于透明板,用以捕捉通过震动组件将透明板上所震动下来的粉尘。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感光模块与一光学驱动机构搭配的示意图。图2是表示图1中的光学驱动机构的爆炸图。图3是表示图1中的感光模块的爆炸图。图4A~图4G是表示感光模块的工艺流程图。图5是表示图4G中沿线段5-5的剖视图。图6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感光模块的示意图。图6B是表示图6A中沿线段6B-6B的剖视图。图7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感光模块的示意图。图7B是表示图7A中沿线段7B-7B的剖视图。图8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感光模块的示意图。图8B是表示图8A中沿线段8B-8B的剖视图。图9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感光模块的示意图。图10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感光模块的示意图。图10B是表示图10A中沿线段10B-10B的剖视图。图1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感光模块的示意图。图12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感光模块的示意图。图12B是表示图12A中沿线段12B-12B的剖视图。图13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感光模块的示意图。图13B是表示图13A中沿线段13B-13B的剖视图。图14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感光模块的示意图。图14B是表示图14A中沿线段14B-14B的剖视图。图1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感光模块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8、100、200、300~感光模块;10~~基板;101~本体;102~线路子基板;1021~穿槽;20~第一绝缘层;201~开口;30~线路层;40~第二绝缘层;401~开口;50~导热胶;60~引线组件;60’~焊接组件;70~第一塑胶件;80、85~透明板;90~第二塑胶件;900~光学驱动机构;901~基座;902~框架;903~承载件;B~捕捉件;C1~线圈;C2~平板线圈;D1~方向;E~弹性体;G~基底组件;H~外壳;I~连接件;M~磁性元件;MC~电磁驱动组件;N~震动组件;N1、N2~第一震动子件、第二震动子件;O~光线入射方向(或光轴);Q~通孔;Q1~外开孔;Q2~内开孔;R~簧片组件;R1、R2~上簧片、下簧片;S~弹性组件;SP~容纳空间;5-5、6B-6B、7B-7B、8B-8B、10B-10B、12B-12B、13B-13B、14B-14B~线段。具体实施方式以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光学驱动机构。然而,可轻易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许多合适的专利技术概念而可实施于广泛的各种特定背景。所公开的特定实施例仅仅用于说明以特定方法使用本专利技术,并非用以局限本专利技术的范围。除非另外定义,在此使用的全部用语(包括技术及科学用语)具有与此篇公开所属的一般技艺者所通常理解的相同涵义。能理解的是这些用语,例如在通常使用的字典中定义的用语,应被解读成具有一与相关技术及本公开的背景或上下文一致的意思,而不应以一理想化或过度正式的方式解读,除非在此特别定义。请参阅图1,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感光模块1搭配一光学驱动机构900的示意图。感光模块1设置于光学驱动机构900下方,光学驱动机构900则可用以驱动与承载一光学元件(例如镜头),两者可设置于一电子装置(例如相机、平板电脑或手机)的内部。当来自外界的光线(入射光)进入光学驱动机构1时,入射光沿着光线入射方向O(或称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感光模块,用以接收穿过一镜头的一光线,包括:一基底组件,包含一基板,且该基板具有一包含金属材质的本体;一感光元件,设置于该基底组件上且邻近该基板的该本体;一第一塑胶件,连接该基底组件并用以保护该感光元件;以及一透明板,位于该第一塑胶件上;其中当该感光模块接收来自穿过该镜头的该光线时,该光线穿过该透明板至该感光元件。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3.19 US 62/644,8691.一种感光模块,用以接收穿过一镜头的一光线,包括:一基底组件,包含一基板,且该基板具有一包含金属材质的本体;一感光元件,设置于该基底组件上且邻近该基板的该本体;一第一塑胶件,连接该基底组件并用以保护该感光元件;以及一透明板,位于该第一塑胶件上;其中当该感光模块接收来自穿过该镜头的该光线时,该光线穿过该透明板至该感光元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光模块,还包括一导热胶,设置于该基板与该感光元件之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感光模块,其中该基底组件还包含一第一绝缘层、一线路层与一第二绝缘层,其中该第一绝缘层设置于该基板与该线路层之间,该线路层设置于该第一绝缘层与该第二绝缘层之间,该第二绝缘层暴露该线路层的至少一个电性连接点,该电性连接点电性连接该感光元件。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感光模块,其中该第一绝缘层与该第二绝缘层各具有一开口,且该导热胶设置于所述开口内,并通过所述开口接触该感光元件。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光模块,其中该第一塑胶件具有至少一贯穿的通孔,且该第一塑胶件具有一矩形结构,该通孔位于该矩形结构的一侧壁并贯穿该侧壁。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感光模块,其中该通孔具有一外开孔与一内开孔,该外开孔较该内开孔远离该感光元件,且该外开孔较该内开孔靠近该基板的一表面参考面。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光模块,还包括一第二塑胶件,其中该透明板位于该第一塑胶件与该第二塑胶件之间,且被该第一塑胶件与该第二塑胶件所夹设。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光模块,还包括一引线组件,连接该感光元件与该基底组件。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感光模块,其中该第一塑胶件包覆该引线组件。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感光模块,其中该第一塑胶件与该基底组件形成一容纳空间,且该感光元件与该引线组件位于该容纳空间中。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感光模块,还包括一第二塑胶件,连接并设置于该第一塑胶件外侧,该第二塑胶件承载该透明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辰二宋欣忠
申请(专利权)人: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