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烹饪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1667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30 00: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底壳,所述底壳内设置有风扇,所述底壳的安装面上设有分隔筋,所述分隔筋将底壳的安装面分隔成相互独立的第一安装区和第二安装区,所述第一安装区内设置有主控板,所述第二安装区内设置有EMC模块电路板,所述风扇设置在第一安装区内对所述主控板进行散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底壳上设置分隔筋,将底壳上的安装区分隔成两块,主控板和EMC模块电路板分开设置,主控板采用风冷散热,EMC模块电路板采用自然冷却散热,主控板的热量不会传递到EMC模块电路板上,散热效果好。

A Kind of Cooking Utensi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烹饪器具
本技术属于厨房家电
,尤其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技术介绍
现有的烹饪器具,例如电磁炉,电陶炉,电茶炉等,在考虑其内部结构空间有限,往往将EMC模块电路板和主控板设计成一个整体进行安装。EMC模块电路板上的电子元器件本身发热量较小,其耐高温的性能也较低,而主控板中的电子元器件如IGBT、桥堆等发热量极大,耐高温性能相对较好。EMC模块电路板和主控板为一体结构时,主控板产生的热量会传递到EMC模块电路板上,提高了EMC模块电路板烧坏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内部电路板散热效果好,使用寿命长的烹饪器具。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底壳,所述底壳内设置有风扇,所述底壳的安装面上设有分隔筋,所述分隔筋将底壳的安装面分隔成相互独立的第一安装区和第二安装区,所述第一安装区内设置有主控板,所述第二安装区内设置有EMC模块电路板,所述风扇设置在第一安装区内对所述主控板进行散热。本烹饪器具在底壳内设置分隔筋,通过分隔筋将底壳上的安装区域分隔成相互独立的第一安装区和第二安装区,并将EMC模块电路板和主控板分开安装,主控板设置在第一安装区内,EMC模块电路板设置在第二安装区内,主控板和EMC模块电路板分开设置在分隔筋两侧的两个安装区上,烹饪器具工作时,主控板上电子元器件产生的热量不会传递到EMC模块电路板上,EMC模块电路板上的电子元器件由于其自身工作特性发热量不会很高,通过自然散热的方式即可保证其工作需求,进而采用风扇单独对主控板进行散热,以保证主控板的温度不会太高。本烹饪器具中,风扇只需单独对主控板进行散热,风力相对集中,散热的效果更好。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安装区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安装区的面积,所述第一安装区的面积占所述底壳总面积的1/2至3/4。主控板的占地面积大于EMC模块电路板的占地面积,将第一安装区的面积设置成底壳总面积的1/2到3/4,可以更加有效的利用底壳上的安装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作为优选,所述底壳的侧壁上设置有散热口,所述风扇的出风口、主控板和散热口在同一直线上。风扇的出风口、主控板和散热口在同一直线上时,风扇吹出来的风通过出风口后为直线传播,避免了风力在转向过程中的能量损失,风力利用率高,散热效果好。作为优选,所述散热口位于第一安装区的侧壁上。本烹饪器具的风扇仅对第一安装区进行散热,将散热口设置在第一安装区的侧壁上能够满足烹饪器具内部高温气体排出的需要,同时减小散热口的大小,有利于减小杂物和水由通风口进入烹饪器具内部的可能。作为优选,所述风扇的外周设置有侧挡风罩,所述侧挡风罩的一端与所述分隔筋连接并阻挡风扇产生的风进入第二安装区,所述侧挡风罩的另一端与所述分隔筋之间具有缺口,所述缺口形成所述出风口。分隔筋的一端与风扇外周的侧挡风罩相连,并成为风扇侧挡风罩的一部分,进一步避免了风扇产生的散热风进入到第二安装区内,同时分隔筋和风扇侧挡风罩的整体布局更加整体合理,占地空间更小。作为优选,所述分隔筋与所述出风口和主控板的连线平行,所述主控板的一端靠近所述分隔筋,所述分隔筋引导风扇吹出的风吹向所述主控板。分隔筋与风扇的吹风方向平行,并作为风道的一个侧部挡板引导吹风吹向散热板,使得风扇的散热效果更好。作为优选,所述分隔筋上设置有导线连通位,所述导线连通位用于穿设固定主控板和EMC模块电路板之间的连接导线。在分隔筋上设置导线连通位,可以更好的对EMC模块电路板和主控板之间连接导线进行布局,。作为优选,所述EMC模块电路板上具有磁环,所述第二安装区上设置有安装磁环的固定筋,所述固定筋和所述分隔筋之间形成EMC模块电路板安装位。固定筋和分隔筋分别有两端对EMC模块电路板进行限位,并在二者之间形成EMC模块电路板安装位,方便安装人员快速的将EMC模块电路板安装到位。作为优选,所述EMC模块电路板通过卡扣和螺钉固定在底壳上。采用卡扣和螺钉的固定方式固定EMC模块电路板,固定方式简单,固定效果好,拆装维护方便。作为优选,所述底壳上设置有线盘,所述线盘的下表面与所述分隔筋的上沿紧贴抵靠。线盘设置在底壳的上部,线盘的下表面和分隔筋的上沿紧贴抵靠,可以防止第一安装区内的高温气体进入到第二安装区内,有利于稳定EMC模块电路板在合理的工作温度。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电路板的安装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结构图。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底壳结构图。图4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内部结构图。图中,10、主控板;20、EMC模块电路板;21、磁环;30、风扇;31、上挡风罩;32、侧挡风罩;33、出风口;41、第一安装区;42、第二安装区;421、固定筋;43、分隔筋;431、导线连通位;44、散热口;50、连接导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参考图1,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的一种电磁炉底壳结构。在现有技术中,主控板10和EMC模块电路板20为一体结构,利用风扇30对主控板10和EMC模块电路板20进行散热。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电路板上的主要发热电子元器件为桥堆和IGBT,桥堆和IGBT一般安装在主控板10上,磁环21、电感、电容等滤波电子元器件设置在EMC模块电路板20上,在这种情况下,主控板10上的桥堆和IGBT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会传递到EMC模块电路板20上,使得EMC模块电路板20上电子元器件处于高温环境中,而EMC模块电路板20上的电子元器件通常耐高温的性能较低,长期处于高温状态下,使用寿命不长,另一方面,主控板10和EMC模块电路板20为一体结构时,整个电路板的散热面积增大,影响风扇30的散热效果。如图2至图4示出了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烹饪器具为电磁炉,电磁炉包括底壳,所述底壳内设置有风扇30,所述的安装面上设有分隔筋43,所述分隔筋43将底壳的安装面分隔成相互独立的第一安装区41和第二安装区42,其中,主控板10设置第一安装区41内,EMC模块电路板20设置在第二安装区42内,风扇30仅对第一安装区41内的主控板10进行散热。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分隔筋43将底壳上的安装区域分隔成相互独立的第一安装区41和第二安装区42,并将EMC模块电路板20和主控板10分开安装,主控板10设置在第一安装区41内,EMC模块电路板20设置在第二安装区42内,主控板10和EMC模块电路板20分开设置在分隔筋43两侧的两个安装区上。烹饪器具工作时,由于有分隔筋43的隔离,主控板10上电子元器件产生的热量不会传递到EMC模块电路板20上,EMC模块电路板20上的电子元器件由于其自身工作特性发热量不会很高,通过自然散热的方式即可保证其工作需求,因此风扇30只需单独对主控板10进行散热,风力相对集中,散热的效果更好。一般的,主控板10的占地面积要大于EMC模块电路板20的占地面积,为了更好分配底壳上的安装区域,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区41的面积要大于第二安装区42的面积。具体的,第一安装区41的面积占底壳总面积的二分之一到四分之三之间,第一安装区41的面积在这个区间时,可以从容的将主控板10安装到位,并且可以更加合理的设计散热风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底壳,所述底壳内设置有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的安装面上设有分隔筋,所述分隔筋将底壳的安装面分隔成相互独立的第一安装区和第二安装区,所述第一安装区内设置有主控板,所述第二安装区内设置有EMC模块电路板,所述风扇设置在第一安装区内对所述主控板进行散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底壳,所述底壳内设置有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的安装面上设有分隔筋,所述分隔筋将底壳的安装面分隔成相互独立的第一安装区和第二安装区,所述第一安装区内设置有主控板,所述第二安装区内设置有EMC模块电路板,所述风扇设置在第一安装区内对所述主控板进行散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区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安装区的面积,所述第一安装区的面积占所述底壳总面积的1/2至3/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的侧壁上设置有散热口,所述风扇的出风口、主控板和散热口在同一直线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口位于第一安装区的侧壁上。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的外周设置有侧挡风罩,所述侧挡风罩的一端与所述分隔筋连接并阻挡风扇产生的风进入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泽春陈国栋
申请(专利权)人: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