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85935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2 18: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磁炉,包括底壳(1),底壳(1)内设有散热风机(5)、线圈盘(3)、电路板组件(4)以及灯板;底壳(1)上开设有第一进风孔(110)以及出风孔(120),第一进风孔(110)开设在底壳(1)的侧壁上,底壳(1)上还开设有第二进风孔(101),底壳(1)的底面(111)的部分朝向底壳(1)的内腔凹进形成上凹区(10),第二进风孔(101)开设在上凹区(10)的侧壁(100)上,从而提高了电磁炉的散热效果。

Electromagnetic furna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磁炉
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器
,尤其涉及一种电磁炉。
技术介绍
电磁炉具有加热快速、无明火、无烟尘、安全方便等优点,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和认可。电磁炉主要包括:底壳、位于底壳上的面板、位于底壳内腔中的散热风机、线圈盘、电路板组件以及灯板。其中,线圈盘和电路板组件等为主要的发热元件,散热风机用于为发热元件散热。底壳上开设有进风孔和出风孔,其中,进风孔开设在底壳的侧壁上。电磁炉工作时,电磁炉外部的冷却风在散热风机的作用从底壳侧壁的进风孔进入至底壳内,将线圈盘、电路板组件等发热元件的热量带走,然后热风从出风孔吹出至电磁炉外部,从而实现了电磁炉的散热。然而,由于上述电磁炉的进风量较小,导致散热较慢,而当发热元件的发热严重时,尤其是电路板组件,若其热量得不到及时的散发,会因器件温升过高而导致器件烧坏,影响电磁炉的正常使用,甚至会引起火灾等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至少一个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电磁炉,能够提高电磁炉的散热效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电磁炉,包括底壳,所述底壳内设有散热风机、线圈盘、电路板组件以及灯板;所述底壳上开设有第一进风孔以及出风孔,所述第一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磁炉,包括底壳(1),所述底壳(1)内设有散热风机(5)、线圈盘(3)、电路板组件(4)以及灯板;所述底壳(1)上开设有第一进风孔(110)以及出风孔(120),所述第一进风孔(110)开设在所述底壳(1)的侧壁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1)上还开设有第二进风孔(101),所述底壳(1)的底面(111)的部分朝向所述底壳(1)的内腔凹进形成上凹区(10),所述第二进风孔(101)开设在所述上凹区(10)的侧壁(100)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炉,包括底壳(1),所述底壳(1)内设有散热风机(5)、线圈盘(3)、电路板组件(4)以及灯板;所述底壳(1)上开设有第一进风孔(110)以及出风孔(120),所述第一进风孔(110)开设在所述底壳(1)的侧壁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1)上还开设有第二进风孔(101),所述底壳(1)的底面(111)的部分朝向所述底壳(1)的内腔凹进形成上凹区(10),所述第二进风孔(101)开设在所述上凹区(10)的侧壁(100)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风机(5)的下表面形成为进风面;所述第二进风孔(101)的顶端所在的高度不高于所述散热风机(5)的进风面所在的高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凹区(10)的至少部分侧壁(100)围设在所述散热风机(5)的外围;至少部分所述第二进风孔(101)开设在所述上凹区(10)的侧壁(100)的围设在所述散热风机(5)的外围的部分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凹区(10)的至少开设有所述第二进风孔(101)的侧壁(100)位于所述散热风机(5)和所述灯板之间;或者,所述上凹区(10)的至少开设有所述第二进风孔(101)的侧壁(100)位于所述散热风机(5)和所述线圈盘(3)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林波王飞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