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塔式焚烧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16605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30 00: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模块化塔式焚烧炉,包括:炉膛主体、第一蓄热砖保护壳、第二蓄热砖保护壳、第三蓄热砖保护壳、第一蓄热砖、第二蓄热砖、第三蓄热砖、第一提升阀保护壳、第二提升阀保护壳、第三提升阀保护壳、第一提升阀、第二提升阀、第三提升阀、第四提升阀、第五提升阀和第六提升阀,各蓄热砖保护壳均密封设置在炉膛主体的底端,且均与炉膛主体连通,各蓄热砖分别设置在对应的蓄热砖保护壳内,各提升阀保护壳均密封设置在对应的蓄热砖保护壳的底端,且均与各蓄热砖保护壳连通,各提升阀保护壳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各提升阀设置在对应的各提升阀保护壳内。通过上述模块化塔式焚烧炉,从而解决焚烧炉体积增大后导致运输不便的问题。

Modular tower inciner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模块化塔式焚烧炉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工业废物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模块化塔式焚烧炉。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工业产生的废气量日渐增加,废气直接排放不仅污染环境,而且危害人体健康,因此,需要采用焚烧炉对废气进行焚烧,废气通过氧化分解后变成二氧化碳和水,从而达到将有害气体进行净化的目的。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塔式焚烧炉的尺寸较大,不利于焚烧炉的运输,传统的焚烧炉一般是分成上下两部分进行运输,运输到工地后进行组装,但是随着对废气处理量的增加,需要增大焚烧炉的长度和宽度,而目前公路运输时会有限高和限宽的要求,一般要求宽度和高度小于或者等于3m*3m,因此会限制焚烧炉体积的增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块化塔式焚烧炉,以解决焚烧炉体积增大后导致运输不便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模块化塔式焚烧炉,包括:炉膛主体、第一蓄热砖保护壳、第二蓄热砖保护壳、第三蓄热砖保护壳、第一蓄热砖、第二蓄热砖、第三蓄热砖、第一提升阀保护壳、第二提升阀保护壳、第三提升阀保护壳、第一提升阀、第二提升阀、第三提升阀、第四提升阀、第五提升阀和第六提升阀;所述炉膛主体上设有炉头加热孔,所述炉头加热孔用于外接燃烧机;所述炉膛主体设有第一连通口、第二连通口和第三连通口;所述第一蓄热砖保护壳上下设有两个相对的开口,所述第一蓄热砖保护壳密封设置在所述炉膛主体的底端,使所述第一蓄热砖保护壳的上开口和所述第一连通口连通;所述第二蓄热砖保护壳上下设有两个相对的开口,所述第二蓄热砖保护壳密封设置在所述炉膛主体的底端,使所述第二蓄热砖保护壳的上开口和所述第二连通口连通;所述第三蓄热砖保护壳上下设有两个相对的开口,所述第三蓄热砖保护壳密封设置在所述炉膛主体的底端,使所述第三蓄热砖保护壳的上开口和所述第三连通口连通;所述第一蓄热砖设置在所述第一蓄热砖保护壳内,形成第一蓄热室;所述第二蓄热砖设置在所述第二蓄热砖保护壳内,形成第二蓄热室;所述第三蓄热砖设置在所述第三蓄热砖保护壳内,形成第三蓄热室;所述第一提升阀保护壳的顶端设有第四连通口,所述第一提升阀保护壳密封设置在所述第一蓄热砖保护壳的底端,使所述第四连通口与所述第一蓄热砖保护壳的下开口连通;所述第一提升阀保护壳设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用于外接废气输出端,所述第一出气口用于外接烟囱;所述第二提升阀保护壳的顶端设有第五连通口,所述第二提升阀保护壳密封设置在所述第二蓄热砖保护壳的底端,使所述第五连通口与所述第二蓄热砖保护壳的下开口连通;所述第二提升阀保护壳设有第二进气口和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二进气口用于外接废气输出端,所述第二出气口用于外接烟囱;所述第三提升阀保护壳的顶端设有第六连通口,所述第三提升阀保护壳密封设置在所述第三蓄热砖保护壳的底端,使所述第六连通口与所述第三蓄热砖保护壳的下开口连通;所述第三提升阀保护壳设有第三进气口和第三出气口,所述第三进气口用于外接废气输出端,所述第三出气口用于外接烟囱;所述第一提升阀设置在所述第一提升阀保护壳内,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进气口的通断;所述第二提升阀设置在所述第一提升阀保护壳内,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出气口的通断;所述第三提升阀设置在所述第二提升阀保护壳内,用于控制所述第二进气口的通断;所述第四提升阀设置在所述第二提升阀保护壳内,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出气口的通断;所述第五提升阀设置在所述第三提升阀保护壳内,用于控制所述第三进气口的通断;所述第六提升阀设置在所述第三提升阀保护壳内,用于控制所述第三出气口的通断;通过将焚烧炉预先制成多个模块,各模块的体积可以根据客户的需要增加,从而满足更大的废气焚烧量的需求,待将焚烧炉模块运输到工地后进行组装,从而解决焚烧炉体积增大后导致运输不便的问题。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所述第一进气口、所述第二进气口和所述第三进气口串联;各进气口串联使管路布置简单,从而使安装时更加便捷。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所述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一出气口和所述第三出气口串联;各出气口串联使管路布置简单,从而使安装时更加便捷。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所述第一提升阀保护壳设有第一风机口,所述第一风机口用于外接第一风机吹扫管道;所述第二提升阀保护壳设有第二风机口,所述第二风机口用于外接第二风机吹扫管道;所述第三提升阀保护壳设有第三风机口,所述第三风机口用于外接第三风机吹扫管道;所述第一风机吹扫管道、所述第二风机吹扫管道和所述第三风机吹扫管道串联;设置风机吹扫管道对残留在炉膛主体内的未处理废气进行吹扫,使其二次焚烧,进一步净化废气,保证焚烧炉的处理效率。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所述炉膛主体的内壁设有保温棉;所述第一蓄热砖、所述第二蓄热砖和所述第三蓄热砖的外壁设有保温棉;设置保温棉的作用在于保温隔热,既可以防止炉膛主体和蓄热室内的热量散失,又可以避免维修人员在焚烧炉外侧检修时发生烫伤。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所述第一蓄热砖保护壳、所述第二蓄热砖保护壳和所述第三蓄热砖保护壳均呈立方体状;所述第一提升阀保护壳、所述第二提升阀保护壳和所述第三提升阀保护壳匀呈立方体状。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所述炉膛主体与所述第一蓄热砖保护壳、所述第二蓄热砖保护壳和所述第三蓄热砖保护壳均采用焊接;采用焊接的目的在于使炉膛主体和各蓄热砖保护壳完全密封,从而防止气体泄露。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所述炉膛主体设有第七连通口,所述第七连通口用于外接与所述烟囱连接的换热器;通过换热器将气体的热量转换到炉膛主体内,从而进行热量的重复利用,以实现节能的目的。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所述的模块化塔式焚烧炉,还包括:控制器;所述第一提升阀、所述第二提升阀、所述第三提升阀、所述第四提升阀、所述第五提升阀和所述第六提升阀分别和所述控制器电线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在气体进入所述第一进气口、所述第二进气口、所述第三进气口、所述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二出气口和所述第三出气口时分别控制所述第一提升阀、所述第三提升阀、所述第五提升阀、所述第二提升阀、所述第四提升阀和所述第六提升阀的打开和闭合;通过控制器从而实现对各个提升阀的自动控制,从而使进气和排气路径的切换更加便捷。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所述的模块化塔式焚烧炉,还包括:压力感应装置;所述压力感应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进气口处;所述压力感应装置与所述控制器电线连接;所述压力感应器用于将感应到的所述第一进气口内的压力发送给所述控制器;设置压力感应装置的目的在于监控进气口处的压力,从而便于操作人员调整气体的流量,防止压力过大造成意外。基于上述方案可知,本技术提供的模块化塔式焚烧炉,包括:炉膛主体、第一蓄热砖保护壳、第二蓄热砖保护壳、第三蓄热砖保护壳、第一蓄热砖、第二蓄热砖、第三蓄热砖、第一提升阀保护壳、第二提升阀保护壳、第三提升阀保护壳、第一提升阀、第二提升阀、第三提升阀、第四提升阀、第五提升阀和第六提升阀。实际安装时,先将第一提升阀安装在第一提升阀保护壳内,将第二提升阀安装在第二提升阀保护壳内,将第三提升阀安装在第三提升阀保护壳内,然后第一蓄热砖保护壳、第二蓄热砖保护壳和第三蓄热砖保护壳分别安装在第一提升阀保护壳、第二提升阀保护壳和第三提升阀保护壳上,且使对应安装的蓄热砖保护壳和提升阀保护壳外部密封,内部相互连通,接着再将第一蓄热砖、第二蓄热砖和第三蓄热砖分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块化塔式焚烧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炉膛主体、第一蓄热砖保护壳、第二蓄热砖保护壳、第三蓄热砖保护壳、第一蓄热砖、第二蓄热砖、第三蓄热砖、第一提升阀保护壳、第二提升阀保护壳、第三提升阀保护壳、第一提升阀、第二提升阀、第三提升阀、第四提升阀、第五提升阀和第六提升阀;所述炉膛主体上设有炉头加热孔,所述炉头加热孔用于外接燃烧机;所述炉膛主体设有第一连通口、第二连通口和第三连通口;所述第一蓄热砖保护壳上下设有两个相对的开口,所述第一蓄热砖保护壳密封设置在所述炉膛主体的底端,使所述第一蓄热砖保护壳的上开口和所述第一连通口连通;所述第二蓄热砖保护壳上下设有两个相对的开口,所述第二蓄热砖保护壳密封设置在所述炉膛主体的底端,使所述第二蓄热砖保护壳的上开口和所述第二连通口连通;所述第三蓄热砖保护壳上下设有两个相对的开口,所述第三蓄热砖保护壳密封设置在所述炉膛主体的底端,使所述第三蓄热砖保护壳的上开口和所述第三连通口连通;所述第一蓄热砖设置在所述第一蓄热砖保护壳内,形成第一蓄热室;所述第二蓄热砖设置在所述第二蓄热砖保护壳内,形成第二蓄热室;所述第三蓄热砖设置在所述第三蓄热砖保护壳内,形成第三蓄热室;所述第一提升阀保护壳的顶端设有第四连通口,所述第一提升阀保护壳密封设置在所述第一蓄热砖保护壳的底端,使所述第四连通口与所述第一蓄热砖保护壳的下开口连通;所述第一提升阀保护壳设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用于外接废气输出端,所述第一出气口用于外接烟囱;所述第二提升阀保护壳的顶端设有第五连通口,所述第二提升阀保护壳密封设置在所述第二蓄热砖保护壳的底端,使所述第五连通口与所述第二蓄热砖保护壳的下开口连通;所述第二提升阀保护壳设有第二进气口和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二进气口用于外接废气输出端,所述第二出气口用于外接烟囱;所述第三提升阀保护壳的顶端设有第六连通口,所述第三提升阀保护壳密封设置在所述第三蓄热砖保护壳的底端,使所述第六连通口与所述第三蓄热砖保护壳的下开口连通;所述第三提升阀保护壳设有第三进气口和第三出气口,所述第三进气口用于外接废气输出端,所述第三出气口用于外接烟囱;所述第一提升阀设置在所述第一提升阀保护壳内,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进气口的通断;所述第二提升阀设置在所述第一提升阀保护壳内,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出气口的通断;所述第三提升阀设置在所述第二提升阀保护壳内,用于控制所述第二进气口的通断;所述第四提升阀设置在所述第二提升阀保护壳内,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出气口的通断;所述第五提升阀设置在所述第三提升阀保护壳内,用于控制所述第三进气口的通断;所述第六提升阀设置在所述第三提升阀保护壳内,用于控制所述第三出气口的通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块化塔式焚烧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炉膛主体、第一蓄热砖保护壳、第二蓄热砖保护壳、第三蓄热砖保护壳、第一蓄热砖、第二蓄热砖、第三蓄热砖、第一提升阀保护壳、第二提升阀保护壳、第三提升阀保护壳、第一提升阀、第二提升阀、第三提升阀、第四提升阀、第五提升阀和第六提升阀;所述炉膛主体上设有炉头加热孔,所述炉头加热孔用于外接燃烧机;所述炉膛主体设有第一连通口、第二连通口和第三连通口;所述第一蓄热砖保护壳上下设有两个相对的开口,所述第一蓄热砖保护壳密封设置在所述炉膛主体的底端,使所述第一蓄热砖保护壳的上开口和所述第一连通口连通;所述第二蓄热砖保护壳上下设有两个相对的开口,所述第二蓄热砖保护壳密封设置在所述炉膛主体的底端,使所述第二蓄热砖保护壳的上开口和所述第二连通口连通;所述第三蓄热砖保护壳上下设有两个相对的开口,所述第三蓄热砖保护壳密封设置在所述炉膛主体的底端,使所述第三蓄热砖保护壳的上开口和所述第三连通口连通;所述第一蓄热砖设置在所述第一蓄热砖保护壳内,形成第一蓄热室;所述第二蓄热砖设置在所述第二蓄热砖保护壳内,形成第二蓄热室;所述第三蓄热砖设置在所述第三蓄热砖保护壳内,形成第三蓄热室;所述第一提升阀保护壳的顶端设有第四连通口,所述第一提升阀保护壳密封设置在所述第一蓄热砖保护壳的底端,使所述第四连通口与所述第一蓄热砖保护壳的下开口连通;所述第一提升阀保护壳设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用于外接废气输出端,所述第一出气口用于外接烟囱;所述第二提升阀保护壳的顶端设有第五连通口,所述第二提升阀保护壳密封设置在所述第二蓄热砖保护壳的底端,使所述第五连通口与所述第二蓄热砖保护壳的下开口连通;所述第二提升阀保护壳设有第二进气口和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二进气口用于外接废气输出端,所述第二出气口用于外接烟囱;所述第三提升阀保护壳的顶端设有第六连通口,所述第三提升阀保护壳密封设置在所述第三蓄热砖保护壳的底端,使所述第六连通口与所述第三蓄热砖保护壳的下开口连通;所述第三提升阀保护壳设有第三进气口和第三出气口,所述第三进气口用于外接废气输出端,所述第三出气口用于外接烟囱;所述第一提升阀设置在所述第一提升阀保护壳内,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进气口的通断;所述第二提升阀设置在所述第一提升阀保护壳内,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出气口的通断;所述第三提升阀设置在所述第二提升阀保护壳内,用于控制所述第二进气口的通断;所述第四提升阀设置在所述第二提升阀保护壳内,用于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佳铭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展恒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