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振缓冲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1499 阅读:2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隔振缓冲垫,包括架体;第一盖板,覆盖在上述架体的一侧,所述第一盖板具有设有导电层的第一内表面;第二盖板,覆盖在上述架体的与上述一侧相对的另一侧,所述第二盖板具有设有导电层的第二内表面;压电元件,设置在架体中,其具有正电极和负电极,其中之一电极连接于所述第一内表面的导电层,另一电极连接于所述第二内表面的导电层;以及至少一个电流变液容置块,设置在架体内并位于所述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之间。该电流变液容置块为浸渍有电流变液的多孔性材料,所述的架体为橡胶或者弹性塑料材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隔振缓冲垫的隔振阻尼可随着外部载荷的变化而变化,可以有效吸收和衰减振动能量,从而更加实用。(*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隔振緩沖垫,特别是涉及一种将电流变液作为阻 尼材料的隔振緩沖垫。背景纟支术目前,随着便携式电子设备种类的增多和使用的范围逐渐扩大,这些 电子设备发生碰撞或者跌落的现象就会增加。为了防止振动、碰撞或跌落 给电子设备造成损害, 一般采用在电子设备上设置隔振緩沖垫的方式。在 现有的隔振技术中,主要沿用传统方式一用粘弹性材料作防振缓沖,所有 需要防护的部件,包括总体防护、部件防护,涵盖硬盘,光驱,主板,显示屏 等。本设计人在实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现有用粘弹性材料如橡胶作防振緩沖吸能元件,其动态特性和温 度特性差,无法适应恶劣环境。例如,由于橡胶等弹性材料制成的元件低温 变硬,高温太软,緩沖阻尼效果变差,实现宽温有困难,。在-3(TC至6(TC 溫度范围内的两端温度时无法满足隔振緩沖的需要。所以,有必要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隔振緩沖垫,来克服采用粘弹性材 料制造的緩沖垫存在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隔振緩沖垫存在的缺陷,而提供 一种新的隔振緩冲垫,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可随着振动的变化而产 生隔振阻尼的变化,可以有效吸收振动能量或衰减振动幅度,从而更加适 于实用。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的。依据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隔振緩沖垫,其包括架体;第一盖板, 覆盖在上述架体的一侧,所述第一盖板具有设有导电层的第一内表面;第二盖板,覆盖在上述架体的与上述一侧相对的另一侧,所述第二盖板具有设有导电层的第二内表面;压电元件,设置在架体中,其具有正电极和负 电极,其中之一电极连接于所述第一内表面的导电层,另一电极连接于所述第二内表面的导电层;以及至少一个电流变液容置块,设置在上述的架 体内并位于所述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之间。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 一步实现。优选的,前述的隔振緩沖垫,其中所述的电流变液容置块为浸渍有电 流变液的多孔性材料。优选的,前述的隔振緩冲垫,优选的,前述的隔振緩沖垫, 箔层、导电薄膜、或者金属丝布。优选的,前述的隔振緩冲垫,质。优选的,前述的隔振緩沖垫, 设有一个电流变液容置块。优选的,前述的隔振缓沖垫, 优选的,前述的隔振緩冲垫,其中所述的多孔性材料为泡沫塑料。 其中所述的导电层为导电涂料层、金属其中所述的架体为橡胶或者弹性塑料材其中所述的架体为网才各状,每一网才各中其中所述的压电元件与架体保持固定。 其中所述的架体的侧板设有充液孔以及 旋塞,该旋塞通过螺紋与充液孔连接,形成密封结构。优选的,前述的隔振緩冲垫,其中所述的架体的形状为圆形、矩形、 三角形或者不规则形状。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实施例至少具有下列优点本实用 新型实施例的隔振緩冲垫简化结构,体积小、轻薄、可做到lmm厚,甚至 更薄,并且可以曲屈;由于采用了多孔性材料作为电流变液的载体,解决 了电流变液在使用中晃动的问题;无需电源和控制电路靠压电陶瓷在机 械振动中产生高电压,取消了现有技术中的电源和控制电路,从而降低制 造成本;其还兼容了小载荷和重载荷由于采用了粘弹材料、泡沫塑料与电 流变液等多种材料,当小载荷时,该隔振緩冲垫呈现软特性,当强载荷时, 该隔振緩沖垫呈现硬特性。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 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俯视图。图2为图1中沿A-A线的剖视图。图3为图1中沿B-B线的剖;现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装配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隔振緩沖垫应用于笔记本电脑机壳上的示 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出的隔振緩冲垫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俯视图,图2为 图1中沿A-A线的剖视图,图3为图1中沿B-B线的剖视图,图4为本实 用新型实施例的装配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本实用 新型实施例提出的隔振缓冲垫,其主要包括架体l、电流变液容置块2、 压电元件3和第一盖板6第二盖板6、。其中架体1为橡胶板(或弹性高分子板材,如聚氨酯弹性塑料,热塑弹 性塑料TPE等)制作而成,其由连续的侧板11形成具有内部空间的框架。 在侧板11上还设有多个充液孔4以及旋塞5,该旋塞5用于封堵充液孔4, 其通过螺紋与充液孔配合,从而形成密封结构。需要填充电流变液时旋开 旋塞5,即可进行充液操作,充液完成后旋紧旋塞5,使架体内部的电流变 液保持在密封空间中。在该架体1的各个相对侧板11之间还可以连接有多 个加强筋12,从而形成网格状。在架体1上设有安装部10,用于安装上述 的压电元件3。较佳的,该安装部IO设置于架体1的重心附近。架体l的 内部的空间放置电流变液容置块2,并且该架体1作为安装其他零部件的总 成,同时,由于架体1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其也具有隔振緩沖的作用。上述的架体1的形状可以为圆形、矩形、三角形或者根据使用位置的需要设 计为适用的不规则形状。电流变液容置块2,包括作为载体的多孔性材料,以及吸附于多孔性材 料之内的电流变液。其中,该多孔性材料选择质地柔软的材料,如泡沫塑 料、海绵等。电流变液(electrorheological fluid ER)是一种智能材料, 由微米(纳米)尺度的具有高介电常数的颗粒均匀分散在绝缘低介电常数 的油相介质中,形成悬浮液,当施加外电场时,ER流体从流动状态转为类 固体状态,其表观粘度激增几个数量级,并达到较高剪切应力该过程是可 逆,可控,快速(毫秒级)和低功耗的,可用于高效解决机械震动的防护 问题。电流变液容置块2的形状与上述架体1的内部空间形状相同,以便 能以机械配合容置于其中。压电元件3,是在机械振动下能产生高压电动势的压电陶瓷。其设有正 电极31和负电极32。该压电元件设置在上述的安装部10中,并与架体1 保持稳固的连接,以便使架体1所受到的振动能准确地传导到该压电元件3。第一盖板6和第二盖板6、,覆盖在上述的架体1的两侧,用于将架体 1的内部空间进行密封,保证上述电流变液容置块2中的电流变液不向外泄 漏。另外,所述第一盖6板具有设有导电层7的第一内表面;第二盖板6、 具有设有导电层的第二内表面;其导电层7可以有多种形成方式,例如, 在第一盖板6和第二盖板6 、的内表面涂覆有导电涂料层、或者粘贴上金属 箔层、或者导电薄膜、或者金属丝布等。所述的导电层7分别电连接到上 述的压电元件3的正电极31和负电极32,从而当压电元件3产生电压时, 可以在第一盖板6和第二盖板6 、之间形成电场。如此上述结构构成的隔振緩冲垫,在静态时是较软的,但是一旦它遭 遇动力载荷一一机械振动或将它落到地面,它的刚度、硬度就会随外部载 荷而变化,阻尼也会变化和提高。因为压电元件3,接受外部跌落载荷,就 会产生电势,通过正负电极,与第一盖板6和第二盖板6、的导电层联通产 生电场,电流变液容置块2位于该电场中,则电流变液的粘度立即升高, 泡沫塑料或者海绵的硬度和阻尼上升,电流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隔振缓冲垫,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架体; 第一盖板,覆盖在上述架体的一侧,所述第一盖板具有设有导电层的第一内表面; 第二盖板,覆盖在上述架体的与上述一侧相对的另一侧,所述第二盖板具有设有导电层的第二内表面; 压电元 件,设置在架体中,所述压电元件具有正电极和负电极,其中之一电极连接于所述第一内表面的导电层,另一电极连接于所述第二内表面的导电层;以及 至少一个电流变液容置块,设置在所述的架体内并位于所述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智言谢元睿张磊田菁
申请(专利权)人: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