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施正彦专利>正文

缓冲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1091 阅读:6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缓冲器结构,其包括相互组设的活塞杆及本体,活塞杆主要具有一杆身及设于杆身两端的一头部及一结合部,结合部装设一个挡止元件,杆身邻近结合部位置具有一挡止部,杆身挡止部及挡止元件之间设有活塞,活塞的第一靠抵面具有一延伸部,且活塞穿设数通孔,活塞延伸部设有一阻挡片,阻挡片可在活塞及挡止元件之间滑移,活塞杆受压时,阻挡片部分遮盖各通孔,容置槽内的油脂能循活塞与挡止元件之间的流道流入通孔,活塞杆受张力复位时,阻挡片靠抵挡止元件,油脂可直接循活塞通孔流出,达到快速复位并有效减低冲击的效果。(*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 一、
本技术系有关一种缓冲器结构,尤指一种缓冲棒的压缩动程较伸张动程缓慢的缓冲器结构。二
技术介绍
如图5所示,为现有的缓冲器,其包括有一套筒9、一活塞杆91及一上盖92,套筒9设有一容置槽93,容置槽93内部注入有油脂,容置槽93轴向两端分别设有一开口931及一封闭的槽底932,上盖92具有一伸入部,且上盖92盖设于开口931并以伸入部伸入容置槽93而与容置槽93的槽壁呈紧配合状;活塞杆91穿设于上盖92而且伸入容置槽93内部,该活塞杆91对应容置槽93而穿设一工字形固定件94以导正该活塞杆91的运动方向,对应容置槽93槽底932设有一个活塞95,该活塞95中间部位轴向贯设有一贯孔951,该活塞95两端分别抵靠于一弹簧96及活塞杆91,弹簧96另端抵靠于容置槽93的槽底932。当活塞杆91受力时,其是压制活塞95朝槽底932方向移动,而位于活塞95及槽底932之间的油脂将因受压而由贯孔951流入位于活塞95及上盖92之间的空间以借此缓冲作用力。当作用于活塞杆91的力量消失时,该活塞杆91因受该弹簧96的簧力反向推动该活塞杆91朝远离槽底932方向移动,而位于活塞95及上盖92之间空间的油脂便循活塞杆91受压的相反方向由贯孔951流入位于活塞95及槽底932之间。然而,事实上,该活塞杆91的动作过程由于油脂是由贯孔951出入,而当作用力过大时则其所称的缓冲功能便大打折扣,此外,该上盖92需设置伸入部而与容置槽93的槽壁紧配合,因此容置槽93内部的油脂仍有渗出的可能;再者,现有的技术必需借助众多的组件结合方可达到其所主张的目的,而对于现今竞争日益激列的相关产业,其在实施上必然得花费更多的原料成本,这样,对使用者也会造成不少困扰。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产品存在的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缓冲器结构,其包括相互组设的活塞杆及本体,活塞杆主要具有一杆身及设于杆身两端的一头部及一结合部,结合部装设一个挡止元件,杆身邻近结合部位置具有一挡止部,并于杆身的挡止部及挡止元件之间设有活塞,该活塞的第一靠抵面具有一延伸部,且活塞穿设数通孔,活塞延伸部设有一阻挡片,且阻挡片可于活塞及挡止元件之间滑移;活塞杆受压时,阻挡片部分遮盖各通孔,容置槽内的油脂能循活塞与挡止元件之间的流道流入通孔,而于活塞杆受张力复位时,阻挡片靠抵于挡止元件,油脂可直接循活塞通孔流出,以达快速复位并有效减低冲击效果。本技术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缓冲器结构,包括一本体,该本体具有一管壁,该管壁包围而成一容置槽,该管壁轴向具有一封闭端,及远离该封闭端的一开口,该容置槽供容纳油脂;一盖体,其盖设于本体的开口以将本体容置槽封闭;一活塞杆,该活塞杆包括一杆身,杆身两端分别具有一头部及一结合部,杆身穿伸过盖体,结合部伸设入容置槽内部,邻近结合部的杆身具有一挡止部;一活塞,该活塞设于容置槽内部,活塞具有一第一靠抵面及一第二靠抵面以及相邻第一靠抵面及第二靠抵面的一侧缘,该侧缘对应容置槽而凹设一环槽,对应该环槽嵌入一止漏件而使止漏件与管壁紧密配合;一设于容置槽的复位元件,该复位元件具有一第一端部及一第二端部,其中,该第一端部靠抵于管壁封闭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器还包括一挡止元件,该挡止元件结合于结合部,且挡止元件具有一第一挡止面及相对该第一挡止面的一第二挡止面,该挡止元件在侧缘设有两并列的一切面,第一挡止面靠抵复位元件第二端部;一止漏元件,其是穿设在杆身且邻近盖体,以封闭容置槽内的油脂溢出开口;该活塞的第一靠抵面具有一延伸部,该延伸部靠抵于挡止元件,该活塞由第一靠抵面向第二靠抵面穿设一穿孔以供穿设活塞杆结合部,邻近第二靠抵面形成一扩孔以套设活塞杆的挡止部;该活塞及止漏元件之间设置一弹性垫体;该活塞由第一靠抵面往第二靠抵面方向间隔贯穿数个通孔;一阻挡片,其穿设于活塞延伸部,并在活塞及挡止元件之间滑移。前述的缓冲器结构,其中弹性垫体穿设于杆身。前述的缓冲器结构,其中复位元件为一压缩弹簧。前述的缓冲器结构,其中止漏元件为一油封。前述的缓冲器结构,其中杆身结合部装设一固定件,使挡止元件滑设于该杆身。本技术缓冲器结构的有益效果是,其包括一本体,该本体具有一管壁,该管壁包围而成一容置槽,管壁轴向具有一封闭端及远离封闭端的一开口,容置槽可供容纳油脂;一盖体,其盖设于本体开口以将本体的容置槽封闭;一活塞杆,其包括一杆身,杆身两端分别具有一头部及一结合部,杆身穿伸盖体,结合部伸设入容置槽内部,邻近该结合部的杆身具有一挡止部;一活塞,是设于容置槽内部,该活塞具有一第一靠抵面及一第二靠抵面以及相邻第一靠抵面及第二靠抵面的一侧缘,该侧缘对应容置槽而凹设一环槽,对应环槽嵌入一止漏件而使止漏件与管壁紧密配合;一设于该容置槽的复位元件,该复位元件具有一第一端部及一第二端部,第一端部靠抵于管壁封闭端;一挡止元件,是结合于结合部,该挡止元件具有一第一挡止面及相对第一挡止面的一第二挡止面,挡止元件侧缘设有两并列的一切面,第一挡止面靠抵复位元件的第二端部;一止漏元件,其是穿设于杆身且邻近盖体以封闭容置槽内的油脂溢出开口;该活塞的第一靠抵面具有一延伸部,该延伸部靠抵于挡止元件,活塞由第一靠抵面朝第二靠抵面穿设一穿孔以供穿设活塞杆的结合部,邻近第二靠抵面形成一扩孔以套设活塞杆的挡止部;且活塞及止漏元件间设置一弹性垫体;该活塞由第一靠抵面往第二靠抵面方向间隔贯穿设数通孔;一阻挡片,该阻挡片穿设于活塞延伸部,并可在活塞及挡止元件之间滑移。活塞杆受压时,阻挡片部分遮盖各通孔,容置槽内的油脂能循活塞与挡止元件之间的流道流入通孔,而于活塞杆受张力复位时,阻挡片靠抵于挡止元件,油脂可直接循活塞通孔流出,以达快速复位并有效减低冲击效果。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动作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另一动作状态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状态示意图。图5为现有产品结构示意图。图中主要标号说明现有技术部分9套筒、91活塞杆、92上盖、921伸入部、93容置槽、931开口、932槽底、94工字形固定件、95活塞、951贯孔、96弹簧;本技术部分1本体、11管壁、12容置槽、13内表面、14外表面、15封闭端、16开口、2盖体、3活塞杆、31杆身、311挡止部、32头部、33结合部、331卡槽、332固定件、4活塞、41第一靠抵面、411延伸部、42第二靠抵面、43侧缘、44通孔、431环槽、432止漏件、5复位元件、51第一端部、52第二端部、6挡止元件、61第一挡止面、62第二挡止面、63切面、7止漏元件、71弹性垫体、8阻挡片、81阻挡面、82顶止面、83门框、84门、85压制机构、86第一间隙、87第二间隙、131第一空间、132第二空间。五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1至图2所示,为本技术所选用的实施例结构,仅供说明,在专利申请上并不受此种结构限制。本实施例缓冲器结构,其包括一本体1,该本体1具有一管壁11,管壁11包围构成一容置槽12,管壁11并有一相邻于容置槽12的内表面13及对应内表面13的外表面14,管壁11轴向具有一封闭端15及远离封闭端15的一开口16,该容置槽并可供容纳油脂。一盖体2,其盖设于本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缓冲器结构,包括:一本体,该本体具有一管壁,该管壁包围而成一容置槽,该管壁轴向具有一封闭端,及远离该封闭端的一开口,该容置槽供容纳油脂;一盖体,其盖设于本体的开口以将本体容置槽封闭;一活塞杆,该活塞杆包括 一杆身,杆身两端分别具有一头部及一结合部,杆身穿伸过盖体,结合部伸设入容置槽内部,邻近结合部的杆身具有一挡止部; 一活塞,该活塞设于容置槽内部,活塞具有一第一靠抵面及一第二靠抵面以及相邻第一靠抵面及第二靠抵面的一侧缘,该侧缘对应容置 槽而凹设一环槽,对应该环槽嵌入一止漏件而使止漏件与管壁紧密配合;一设于容置槽的复位元件,该复位元件具有一第一端部及一第二端部,其中,该第一端部靠抵于管壁封闭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器还包括:一挡止元件,该挡止元件结合 于结合部,且挡止元件具有一第一挡止面及相对该第一挡止面的一第二挡止面,该挡止元件在侧缘设有两并列的一切面,第一挡止面靠抵复位元件第二端部;一止漏元件,其是穿设在杆身且邻近盖体,以封闭容置槽内的油脂溢出开口;该活塞的第一靠抵面 具有一延伸部,该延伸部靠抵于挡止元件,该活塞由第一靠抵面向第二靠抵面穿设一穿孔以供穿设活塞杆结合部,邻近第二靠抵面形成一扩孔以套设活塞杆的挡止部;该活塞及止漏元件之间设置一弹性垫体;该活塞由第一靠抵面往第二靠抵面方向间隔贯穿数个通孔 ;一阻挡片,其穿设于活塞延伸部,并在活塞及挡止元件之间滑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正彦
申请(专利权)人:施正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