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用通风管的风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08421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9 21:24
一种船用通风管的风栅结构,包括通风框、固定块、限位块、轨道杆、挡板、第一折板、第二折板、折板铰链、活动顶板、侧限位块、电动推杆、支撑片、中心支撑框;固定块设置于通风框一侧内壁;每个限位块与通风框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每个轨道杆与通风框内侧顶面固定连接;挡板一侧贴合于轨道杆一侧;第一折板与两个固定块转动连接;第二折板一侧与第一折板一侧通过折板铰链实现转动连接;第二折板与活动顶板转动连接;活动顶板通过活动顶板滑杆与通过轨道杆滑动连接;侧限位块设置于通风框一侧内壁两端。本发明专利技术装置开启状态时,通风效率高;装置闭合时,结构稳定,隔风效果好。

A Wind Grid Structure of Marine Ventilation Pi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船用通风管的风栅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风风栅领域,特别是一种船用通风管的风栅结构。
技术介绍
通风栅设置于大型的通风管道内,适用于各类大型商场、大型场馆、地下室、船舶等空间,作用在于对通风管道进行开闭状态调节,实现通风管内的进出风量调节。通风风栅通常设置于风量调节阀内。现有技术的风量调节阀,内部的风栅通常为可旋转的结构形式,即风栅设置于管道中心位置,风栅通过转轴与管壁可转动调节,当风量调节阀需要处于关闭状态时,调节风栅的旋转开合角度,最终实现风栅闭合。风量调节阀开启时,同样通过转动风栅实现开合。当现有的风量调节阀的风栅结构应用于船舶领域时,由于船舶领域的特殊性,通风量往往较大,风栅处于打开状态时,风栅仍处于通风管中心位置,风栅的连接强度较弱,较强的风量易导致风栅损坏,同时影响通风的顺畅性;风栅处于闭合状态时,风栅通常为单层结构,较大风量时仍易将风栅损坏,且风栅的密封性较差,现有的风栅结构的使用具有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船用通风管的风栅结构,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船用通风管的风栅结构,包括通风框、固定块、限位块、轨道杆、挡板、第一折板、第二折板、折板铰链、活动顶板、侧限位块、电动推杆、支撑片、中心支撑框;所述通风框呈长方体形状,为中空结构,所述通风框两端侧边周向呈向外翻折边形状,形成通风框折边,所述通风框这边与所述通风框垂直固定连接,呈一体式结构;所述固定块数量为四个,所述固定块设置于所述通风框一侧内壁的顶端和底端,每个所述固定块呈对称设置,每个所述固定块与所述通风框固定连接;每两个所述固定块之间设有固定块转轴,所述固定块转轴两端与所述固定块固定连接,呈一体式结构;所述限位块数量为两个,每个所述限位块与所述通风框一侧内壁固定连接,呈一体式结构;两个所述限位块与所述通风框内壁呈凹槽状,形成活动顶板槽;所述轨道杆数量为两个,所述轨道杆设置于所述活动顶板槽顶端,呈对称设置,每个所述轨道杆与所述通风框内侧顶面固定连接,呈一体式结构,所述轨道杆中心呈凹槽状结构,形成轨道杆滑轨;所述挡板数量为两个,每个所述挡板一端分别与每个所述限位块顶端垂直设置,呈对称设置,所述挡板顶端与所述通风框内顶端垂直固定连接,呈一体式结构,所述挡板一侧贴合于所述轨道杆一侧;所述第一折板设置于所述通风框内,所述第一折板数量为两个,每个所述第一折板一侧边嵌入两个所述固定块之间,每个所述固定块转轴贯穿每个所述第一折板一侧边,实现每个所述第一折板与两个所述固定块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折板数量为两个,每个所述第二折板设置于所述第一折板一侧,所述第二折板一侧与所述第一折板一侧通过折板铰链实现转动连接;所述活动顶板呈长方形板状结构,所述活动顶板设置于所述第二折板一侧,所述活动顶板两侧顶端和底端均呈凹槽状结构,形成活动顶板凹槽,所述活动顶板凹槽数量为四个,呈对称设置,所述活动顶板凹槽设有活动顶板转轴,所述活动顶板转轴两端与所述活动顶板凹槽两侧固定连接,呈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二折板一侧顶端和底端分别嵌入所述活动顶板凹槽内,每个所述活动顶板转轴贯穿所述第二折板侧边,实现每个所述第二折板与所述活动顶板转动连接;所述活动顶板顶端两侧设有活动顶板滑杆,呈对称设置,所述活动顶板滑杆与所述活动顶板垂直固定连接,每个所述活动顶板滑杆分别嵌入每个所述轨道杆滑轨内,实现所述活动顶板与所述轨道杆滑动连接;所述活动顶板顶端两侧呈凹槽状结构,形成活动顶板限位槽,呈对称设置,每个所述活动顶板限位槽设置于所述活动顶板滑杆一侧,所述挡板底端嵌入活动顶板限位槽内,实现活动顶板与所述挡板滑动连接;所述活动顶板一侧设有抵板,所述抵板贴合与所述活动顶板,与所述活动顶板固定连接;所述侧限位块设置于所述通风框一侧内壁两端,所述侧限位块数量为两个,呈对称设置,每个所述侧限位块一侧边与所述通风框垂直固定连接,呈一体式结构;所述电动推杆设置于所述通风框外壁一侧,所述电动推杆与所述通风框垂直设置,所述电动推杆包括固定推杆、第一推杆和第二推杆,所述支撑片周向设置于所述固定推杆侧壁,所述固定推杆通过支撑片与所述通风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推杆和第二推杆贯穿所述通风框,并伸入所述通风框内,所述第一推杆和第二推杆设置于所述两侧第一折板之间;所述中心支撑框设置于所述第二推杆一端外侧,所述中心支撑框内侧设有中心支撑杆,所述中心支撑框通过所述中心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推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推杆一端与所述抵板垂直固定连接,所述活动顶板通过第一推杆的伸缩实现移动。进一步的,每侧所述通风框折边上设有通风框固定孔,所述通风框固定孔贯穿所述通风框折边。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块与所述固定块位置相对应,所述限位块呈长方体形状,每个所述限位块长度与所述通风框内壁高度相同。进一步的,所述活动顶板槽内设有减震垫,所述减震垫截面呈“匚”字形结构,所述减震垫形状、大小与所述活动顶板槽的形状、大小相适应,所述减震垫通过胶粘与所述活动顶板槽实现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轨道杆长度与所述通风框内壁宽度相适应。进一步的,所述轨道杆滑轨截面呈“T”字形结构。进一步的,所述挡板的高度略大于所述轨道杆高度。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折板一侧边呈凹槽状,形成第一折板卡槽,所述第一折板卡槽一端呈圆弧状,所述第二折板一端呈凸起状,形成第二折板凸块,所述第二折板凸块一端呈圆弧状,所述第一折板卡槽略大于所述第二折板凸块,所述第二折板一端设有第二折板密封垫,通过所述第二折板凸块配合第二折板密封垫嵌入所述第一折板卡槽,实现所述第一折板与所述第二折板实现嵌合。进一步的,所述活动顶板形状、大小与所述活动顶板槽形状、大小相适应。进一步的,所述活动顶板滑杆呈顶端大底端小的结构,所述活动顶板滑杆截面形状、大小与所述轨道杆滑轨截面形状、大小适应。进一步的,每个所述侧限位块截面呈“J”字形结构,所述侧限位块的槽宽与第一折板、第二折板厚度之和相适应。进一步的,所述中心支撑框呈长方形框结构,所述中心支撑框宽度与所述活动顶板宽度相适应,所述中心支撑框长度略小于所述活动顶板的长度。进一步的,所述中心支撑杆数量为四个,所述中心支撑杆呈“X”形状设置。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针对船舶领域中通风换气管道的通风量大,流速快等特性,针对性的提出了本专利技术的风栅结构,本风栅在通风调节阀处于开启状态时,可将风栅的第一折板、第二折板和活动顶板等部件均收折与通风框内壁一侧,保证在风栅处于开启状态时,通风框内的截面积处于最大状态,且中心无风栅进行风阻,可使通风框通过更大风量,通气更加顺畅,同时保护了风栅因大风量长期吹动导致损坏;当本风栅在通风调节阀处于闭合状态时,活动顶板横向限位运动,第一折板与第二折板处于状态,各部件之间连接结构紧密,可保持通风框截面上处于完全密闭状态,对风量的阻断效果好,第一折板与第二折板通过挡板的支撑、中心支撑框的支撑作用,风栅的机械强度高,同时,风栅采用两侧的双层密封结构,可保持风栅两侧风量完全截止,风栅处于截止状态时的截止效率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外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风栅处于闭合状态时的剖视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风栅处于开启状态时的剖视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风栅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第一折板与固定块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第一折板与第二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船用通风管的风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通风框(1)、固定块(2)、限位块(3)、轨道杆(4)、挡板(5)、第一折板(6)、第二折板(7)、折板铰链(8)、活动顶板(9)、侧限位块(10)(3)、电动推杆(11)、支撑片(12)、中心支撑框(13);所述通风框(1)呈长方体形状,为中空结构,所述通风框(1)两端侧边周向呈向外翻折边形状,形成通风框折边(101),所述通风框(1)这边与所述通风框(1)垂直固定连接,呈一体式结构;所述固定块(2)数量为四个,所述固定块(2)设置于所述通风框(1)一侧内壁的顶端和底端,每个所述固定块(2)呈对称设置,每个所述固定块(2)与所述通风框(1)固定连接;每两个所述固定块(2)之间设有固定块转轴(21),所述固定块转轴(21)两端与所述固定块(2)固定连接,呈一体式结构;所述限位块(3)数量为两个,每个所述限位块(3)与所述通风框(1)一侧内壁固定连接,呈一体式结构;两个所述限位块(3)与所述通风框(1)内壁呈凹槽状,形成活动顶板(9)槽(12);所述轨道杆(4)数量为两个,所述轨道杆(4)设置于所述活动顶板(9)槽(12)顶端,呈对称设置,每个所述轨道杆(4)与所述通风框(1)内侧顶面固定连接,呈一体式结构,所述轨道杆(4)中心呈凹槽状结构,形成轨道杆滑轨(41);所述挡板(5)数量为两个,每个所述挡板(5)一端分别与每个所述限位块(3)顶端垂直设置,呈对称设置,所述挡板(5)顶端与所述通风框(1)内顶端垂直固定连接,呈一体式结构,所述挡板(5)一侧贴合于所述轨道杆(4)一侧;所述第一折板(6)设置于所述通风框(1)内,所述第一折板(6)数量为两个,每个所述第一折板(6)一侧边嵌入两个所述固定块(2)之间,每个所述固定块转轴(21)贯穿每个所述第一折板(6)一侧边,实现每个所述第一折板(6)与两个所述固定块(2)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折板(7)数量为两个,每个所述第二折板(7)设置于所述第一折板(6)一侧,所述第二折板(7)一侧与所述第一折板(6)一侧通过折板铰链(8)实现转动连接;所述活动顶板(9)呈长方形板状结构,所述活动顶板(9)设置于所述第二折板(7)一侧,所述活动顶板(9)两侧顶端和底端均呈凹槽状结构,形成活动顶板凹槽(91),所述活动顶板凹槽(91)数量为四个,呈对称设置,所述活动顶板凹槽(91)设有活动顶板转轴(92),所述活动顶板转轴(92)两端与所述活动顶板凹槽(91)两侧固定连接,呈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二折板(7)一侧顶端和底端分别嵌入所述活动顶板凹槽(91)内,每个所述活动顶板转轴(92)贯穿所述第二折板(7)侧边,实现每个所述第二折板(7)与所述活动顶板(9)转动连接;所述活动顶板(9)顶端两侧设有活动顶板滑杆(93),呈对称设置,所述活动顶板滑杆(93)与所述活动顶板(9)垂直固定连接,每个所述活动顶板滑杆(93)分别嵌入每个所述轨道杆滑轨(41)内,实现所述活动顶板(9)与所述轨道杆(4)滑动连接;所述活动顶板(9)顶端两侧呈凹槽状结构,形成活动顶板限位槽(94),呈对称设置,每个所述活动顶板限位槽(94)设置于所述活动顶板滑杆(93)一侧,所述挡板(5)底端嵌入活动顶板限位槽(94)内,实现活动顶板(9)与所述挡板(5)滑动连接;所述活动顶板(9)一侧设有抵板(95),所述抵板(95)贴合与所述活动顶板(9),与所述活动顶板(9)固定连接;所述侧限位块(10)(3)设置于所述通风框(1)一侧内壁两端,所述侧限位块(10)(3)数量为两个,呈对称设置,每个所述侧限位块(10)(3)一侧边与所述通风框(1)垂直固定连接,呈一体式结构;所述电动推杆(11)设置于所述通风框(1)外壁一侧,所述电动推杆(11)与所述通风框(1)垂直设置,所述电动推杆(11)包括固定推杆(111)、第一推杆(112)和第二推杆(113),所述支撑片(12)周向设置于所述固定推杆(111)侧壁,所述固定推杆(111)通过支撑片(12)与所述通风框(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推杆(112)和第二推杆(113)贯穿所述通风框(1),并伸入所述通风框(1)内,所述第一推杆(112)和第二推杆(113)设置于所述两侧第一折板(6)之间;所述中心支撑框(13)设置于所述第二推杆(113)一端外侧,所述中心支撑框(13)内侧设有中心支撑杆(131),所述中心支撑框(13)通过所述中心支撑杆(131)与所述第二推杆(11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推杆(112)一端与所述抵板(95)垂直固定连接,所述活动顶板(9)通过第一推杆(112)的伸缩实现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船用通风管的风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通风框(1)、固定块(2)、限位块(3)、轨道杆(4)、挡板(5)、第一折板(6)、第二折板(7)、折板铰链(8)、活动顶板(9)、侧限位块(10)(3)、电动推杆(11)、支撑片(12)、中心支撑框(13);所述通风框(1)呈长方体形状,为中空结构,所述通风框(1)两端侧边周向呈向外翻折边形状,形成通风框折边(101),所述通风框(1)这边与所述通风框(1)垂直固定连接,呈一体式结构;所述固定块(2)数量为四个,所述固定块(2)设置于所述通风框(1)一侧内壁的顶端和底端,每个所述固定块(2)呈对称设置,每个所述固定块(2)与所述通风框(1)固定连接;每两个所述固定块(2)之间设有固定块转轴(21),所述固定块转轴(21)两端与所述固定块(2)固定连接,呈一体式结构;所述限位块(3)数量为两个,每个所述限位块(3)与所述通风框(1)一侧内壁固定连接,呈一体式结构;两个所述限位块(3)与所述通风框(1)内壁呈凹槽状,形成活动顶板(9)槽(12);所述轨道杆(4)数量为两个,所述轨道杆(4)设置于所述活动顶板(9)槽(12)顶端,呈对称设置,每个所述轨道杆(4)与所述通风框(1)内侧顶面固定连接,呈一体式结构,所述轨道杆(4)中心呈凹槽状结构,形成轨道杆滑轨(41);所述挡板(5)数量为两个,每个所述挡板(5)一端分别与每个所述限位块(3)顶端垂直设置,呈对称设置,所述挡板(5)顶端与所述通风框(1)内顶端垂直固定连接,呈一体式结构,所述挡板(5)一侧贴合于所述轨道杆(4)一侧;所述第一折板(6)设置于所述通风框(1)内,所述第一折板(6)数量为两个,每个所述第一折板(6)一侧边嵌入两个所述固定块(2)之间,每个所述固定块转轴(21)贯穿每个所述第一折板(6)一侧边,实现每个所述第一折板(6)与两个所述固定块(2)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折板(7)数量为两个,每个所述第二折板(7)设置于所述第一折板(6)一侧,所述第二折板(7)一侧与所述第一折板(6)一侧通过折板铰链(8)实现转动连接;所述活动顶板(9)呈长方形板状结构,所述活动顶板(9)设置于所述第二折板(7)一侧,所述活动顶板(9)两侧顶端和底端均呈凹槽状结构,形成活动顶板凹槽(91),所述活动顶板凹槽(91)数量为四个,呈对称设置,所述活动顶板凹槽(91)设有活动顶板转轴(92),所述活动顶板转轴(92)两端与所述活动顶板凹槽(91)两侧固定连接,呈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二折板(7)一侧顶端和底端分别嵌入所述活动顶板凹槽(91)内,每个所述活动顶板转轴(92)贯穿所述第二折板(7)侧边,实现每个所述第二折板(7)与所述活动顶板(9)转动连接;所述活动顶板(9)顶端两侧设有活动顶板滑杆(93),呈对称设置,所述活动顶板滑杆(93)与所述活动顶板(9)垂直固定连接,每个所述活动顶板滑杆(93)分别嵌入每个所述轨道杆滑轨(41)内,实现所述活动顶板(9)与所述轨道杆(4)滑动连接;所述活动顶板(9)顶端两侧呈凹槽状结构,形成活动顶板限位槽(94),呈对称设置,每个所述活动顶板限位槽(94)设置于所述活动顶板滑杆(93)一侧,所述挡板(5)底端嵌入活动顶板限位槽(94)内,实现活动顶板(9)与所述挡板(5)滑动连接;所述活动顶板(9)一侧设有抵板(95),所述抵板(95)贴合与所述活动顶板(9),与所述活动顶板(9)固定连接;所述侧限位块(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艾万政王家宏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