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布风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8402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4 14: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布风器,属于船舶通风技术领域。所述布风器包括:静压箱、绕流板、进风机构及出风机构;静压箱的侧壁上开设有进风口,进风口与进风机构连通;静压箱的底部开设有出风口,出风口与出风机构连通;绕流板设置在静压箱内,绕流板为U形板,U形板设置在出风口的边缘处,U形板开口背离进风口,U形板与静压箱的侧壁之间有间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布风器结构简单、体积紧凑、送风顺畅、噪音低。

A Air Distribu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布风器
本技术涉及船舶通风
,特别涉及一种布风器。
技术介绍
近年来,船舶工业飞速发展,各规范、公约推陈出新,对船舶上层建筑各舱室的综合布置及噪音控制的规定更为苛刻。船舶空调通风系统作为为上层建筑各舱室供风的主要机构,对其末端布风器的布置及综合性能的要求尤为突出。现有技术中的船舶空调通风系统末端布风器一般采用二次风量调节机构,此种调节风量方式较为复杂、繁琐,使得布风器体型臃肿,且维修极不便,需将舱室上部隔板拆除维修,同时当高流速的风流入箱体时,高速风流直击第一调节机构挡板和箱体四周,极易产生较大风噪,从而严重影响船员的日常工作及生活,并且由于箱体内复杂的布置,导致整体流阻增大,整个系统泵功损耗上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布风器,解决了或部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船舶布风器结构复杂、体积大、送风不顺畅、噪音大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布风器包括:静压箱、绕流板、进风机构及出风机构;所述静压箱的侧壁上开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与所述进风机构连通;所述静压箱的底部开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与所述出风机构连通;所述绕流板设置在所述静压箱内,所述绕流板为U形板,所述U形板设置在所述出风口的边缘处,所述U形板开口背离所述进风口,所述U形板与所述静压箱的侧壁之间有间隙。进一步地,所述静压箱的内壁上设置有消音棉。进一步地,所述绕流板包括:蜂窝式孔板;所述蜂窝式孔板的内壁上设置有消音保温层。进一步地,所述进风机构包括:进风管及光圈式调风门;所述进风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光圈式调风门连通,第二端与所述进风口连通。进一步地,所述出风机构包括:出风筒及出风管;所述出风筒设置在所述出风口处;所述出风管与所述出风筒连通。进一步地,所述出风筒靠近所述绕流板的端部为第一端,所述出风筒远离所述绕流板的端部为第二端;所述出风筒的第一端的直径大于所述出风筒的第二端的直径,所述出风筒的筒体为圆锥台状。进一步地,所述布风器还包括:风量调节机构;所述风量调节机构设置在所述出风口处。进一步地,所述风量调节机构包括:框架、多个固定扇叶、多个活动扇叶和调节机构;所述框架设置在所述出风口处;所述固定扇叶的两端固定在所述框架内部,所述活动扇叶的两端通过转轴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框架内部,所述调节机构设置在所述框架的一侧且与所述多个活动扇叶相连,所述活动扇叶的转轴上设有轴套;所述框架为方形框架,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边、第二边、第三边和第四边;各所述固定扇叶的一端均固定在所述第二边,另一端均固定在所述第四边,各所述活动扇叶的一端均通过转轴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第一边,另一端均通过转轴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第三边。进一步地,多个所述活动扇叶包括依次排列设置的第一活动扇叶、第二活动扇叶和第三活动扇叶,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圆柱形调节轴,所述圆柱形调节轴的一个底面与第二活动扇叶相连,另一个底面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第一边的内侧,通过所述圆柱形调节轴的转动能够调节所述多个活动扇叶的打开和闭合。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活动扇叶的转轴和所述第三活动扇叶的转轴伸出所述第一边,且所述第一活动扇叶的转轴伸出所述第一边的长度和所述第三活动扇叶的转轴伸出所述第一边的长度均大于所述圆柱形调节轴的高度。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由于静压箱的侧壁上开设有进风口,进风口与进风机构连通,所以,风由进风口进入静压箱内,由于绕流板设置在静压箱内,绕流板为U形板,U形板设置在所述出风口的边缘处,U形板开口背离进风口,U形板与静压箱的侧壁之间有间隙,所以,根据圆柱绕流理论,流体在绕圆柱流动时其流阻及压降较小,且流动状态较为平顺,因此依据该理论设计,使进入静压箱内的风流绕绕流板,进而使得绕流板与静压箱的箱体内壁之间形成了两路绕流线型流动通道,当高速风流流过此通道时,进而达到降噪、稳流的效益,由于静压箱的底部开设有出风口,出风口与出风机构连通,所以,风依次通过出风口及出风机构排出,结构简单、体积紧凑、送风顺畅、噪音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布风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布风器的轴侧视简图;图3为图1的布风器的俯视简图;图4为图1中布风器的风量调节机构的(活动扇叶闭合)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布风器的风量调节机构的(活动扇叶打开)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4中A部分放大。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布风器包括:静压箱1、绕流板2、进风机构3及出风机构4。静压箱1的侧壁上开设有进风口,进风口与进风机构3连通。静压箱1的底部开设有出风口,出风口与出风机构4连通。绕流板2设置在静压箱1内,绕流板2为U形板,U形板设置在出风口的边缘处,U形板开口背离进风口,U形板与静压箱1的侧壁之间有间隙。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由于静压箱1的侧壁上开设有进风口,进风口与进风机构3连通,所以,风由进风口进入静压箱1内,由于绕流板2设置在静压箱1内,绕流板2为U形板,U形板设置在出风口的边缘处,U形板开口背离进风口,U形板与静压箱1的侧壁之间有间隙,所以,根据圆柱绕流理论,流体在绕圆柱流动时其流阻及压降较小,且流动状态较为平顺,因此依据该理论设计,使进入静压箱1内的风流绕绕流板2,进而使得绕流板2与静压箱1的箱体内壁之间形成了两路绕流线型流动通道,当高速风流流过此通道时,进而达到降噪、稳流的效益,由于静压箱1的底部开设有出风口,出风口与出风机构4连通,所以,风依次通过出风口及出风机构4排出,结构简单、体积紧凑、送风顺畅、噪音低。详细介绍静压箱1的结构。静压箱1的内壁上固定设置有消音棉5。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静压箱1的内壁上可通过粘结固定设置有消音棉5。消音棉5可以用于降低进风的噪音。详细介绍绕流板2的结构。绕流板2包括:蜂窝式孔板2-1。蜂窝式孔板2-1的内壁上固定设置有消音保温层2-2。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蜂窝式孔板2-1的内壁上可通过粘结固定设置有消音保温层2-2。当高速风流绕绕流板2与静压箱1内壁消音棉5之间形成了两路绕流线型流动通道,高速风流流过此通道,主流气流中绝大部分顺着通道流动,仅有小部分气动由于局部压差,形成涡流,产生了径向动量,冲破流动边界层,进而产生噪音声波冲击消音保温层2-2及蜂窝式孔板2-1,此时,耦合的消音保温层2-2和蜂窝式孔板2-1起到了阻尼作用,通过蜂窝式孔板2-1的慢反射及消音保温层2-2的大流阻效应,将声波能量消耗殆尽,进一步达到降噪、稳流的效益。详细介绍进风机构3的结构。进风机构3包括:进风管3-1及光圈式调风门3-2。进风管3-1的第一端与光圈式调风门3-2连通。光圈式调风门3-2固定设置在进风管3-1的第一端。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光圈式调风门3-2可通过螺栓固定设置在进风管3-1的第一端,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光圈式调风门3-2可通过请如焊接等固定设置在进风管3-1的第一端。进风管3-1的第二端与进风口连通。其中,光圈式调风门3-2起到调节进风管3-1风量大小的作用,通过旋动外露光圈式调风门3-2的手柄,可直接调节进风管3-1风量大小,相比于二次调节机构,其操作便捷、结构简单、检修方便,只需拆卸进风管隔板即可,同时由于进风管没有挡板阻挡,使得风流能够平稳的流入静压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布风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静压箱、绕流板、进风机构及出风机构;所述静压箱的侧壁上开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与所述进风机构连通;所述静压箱的底部开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与所述出风机构连通;所述绕流板设置在所述静压箱内,所述绕流板为U形板,所述U形板设置在所述出风口的边缘处,所述U形板开口背离所述进风口,所述U形板与所述静压箱的侧壁之间有间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布风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静压箱、绕流板、进风机构及出风机构;所述静压箱的侧壁上开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与所述进风机构连通;所述静压箱的底部开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与所述出风机构连通;所述绕流板设置在所述静压箱内,所述绕流板为U形板,所述U形板设置在所述出风口的边缘处,所述U形板开口背离所述进风口,所述U形板与所述静压箱的侧壁之间有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静压箱的内壁上设置有消音棉。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绕流板包括:蜂窝式孔板;所述蜂窝式孔板的内壁上设置有消音保温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机构包括:进风管及光圈式调风门;所述进风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光圈式调风门连通,第二端与所述进风口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机构包括:出风筒及出风管;所述出风筒设置在所述出风口处;所述出风管与所述出风筒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布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筒靠近所述绕流板的端部为第一端,所述出风筒远离所述绕流板的端部为第二端;所述出风筒的第一端的直径大于所述出风筒的第二端的直径,所述出风筒的筒体为圆锥台状。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布风器还包括:风量调节机构;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锐丁玉鑫
申请(专利权)人:武昌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