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灯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8292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5 02:44
安装于车辆的车辆用灯具具备发光体和棒状的导光体。上述导光体具有第1主体部和第2主体部。上述第1主体部具有:第1端、与第1端相反一侧的第2端、从第1端延伸的直线部分、和从上述直线部分朝向上述第2端延伸的弯曲部分。上述第2主体部从上述直线部分分支并向与上述的弯曲部分不同的方向延伸。上述发光体配置为朝向上述第1主体部的上述第1端发出光。上述弯曲部分与上述第2主体部构成为向互不相同的方向出射光。

Lamps for vehic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用灯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用灯具。
技术介绍
在汽车等车辆安装有头灯或者尾灯等车辆用灯具。例如,日本特开2012-28156号公报所公开的车辆用灯具具备光源、和具有方向不同的多个反射面的导光体。从光源向导光体出射的光被多个反射面反射,由此车辆用灯具向不同的方向出射光。在上述公报的导光体中,为了扩大光的照射范围,需要增大导光体的尺寸。因此,车辆用灯具需要设法提高配光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配光性能的车辆用灯具。解决上述课题的车辆用灯具安装于车辆的后部。该车辆用灯具具备发光体和棒状的导光体。上述导光体具有第1主体部和第2主体部。上述第1主体部具有:第1端、与第1端相反一侧的第2端、从第1端延伸的直线部分、和从上述直线部分朝向上述第2端延伸的弯曲部分。上述第2主体部从上述直线部分分支并向与上述弯曲部分不同的方向延伸。上述发光体配置为朝向上述第1主体部的上述第1端发出光。上述弯曲部分构成为以作为车辆的尾灯发挥功能的方式将入射至上述直线部分的光向车辆的后方引导。上述第2主体部构成为以作为车辆的侧标志灯(SideMarkerLight)发挥功能的方式将在上述直线部分的内部反射的光向车辆的一侧引导。解决上述课题的车辆用灯具安装于车辆的前部。该车辆用灯具具备发光体和棒状的导光体。上述导光体具有第1主体部和第2主体部。上述第1主体部具有:第1端、与第1端相反一侧的第2端、从第1端延伸的直线部分、和从上述直线部分朝向上述第2端延伸的弯曲部分。上述第2主体部从上述直线部分分支并向与上述弯曲部分不同的方向延伸。上述发光体配置为朝向上述第1主体部的上述第1端发出光。上述弯曲部分构成为以作为头灯、示宽灯、日光灯、或者日间行车灯发挥功能的方式将入射至上述直线部分的光向车辆的前方引导。上述第2主体部构成为以作为侧标志灯发挥功能的方式将在上述直线部分的内部反射的光向车辆的一侧引导。解决上述课题的车辆用灯具安装于车辆。该车辆用灯具具备发光体和棒状的导光体。上述导光体具有第1主体部和第2主体部。上述第1主体部具有:第1端、与第1端相反一侧的第2端、从第1端延伸的直线部分、和从上述直线部分朝向上述第2端延伸的弯曲部分。上述第2主体部从上述直线部分分支并向与上述的弯曲部分不同的方向延伸。上述发光体配置为朝向上述第1主体部的上述第1端发出光。上述弯曲部分与上述第2主体部构成为向互不相同的方向出射光。附图说明图1是安装有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的车辆的俯视图。图2是作为图1的车辆用灯具的一个例子的尾灯的剖视图。图3是图2中由单点划线包围的部分的放大图。图4是对尾灯的变更例进行说明的说明图。图5是作为图1的车辆用灯具的一个例子的头灯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根据图1~图3,对车辆用灯具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在称前、后、右和左时,以车辆的方向为基准。如图1所示,在车辆10安装有车辆用灯具11。车辆用灯具11包含安装于车辆10的前部的2个头灯12、和安装于车辆10的后部的2个尾灯13。2个头灯12具有左右对称的构造,安装于车辆10的左侧与右侧。2个头灯12具备相同的功能。另外,2个尾灯13具有左右对称的构造,安装于车辆10的左侧与右侧。2个尾灯13具备相同的功能。以下,在该实施方式中,将右侧的尾灯13作为车辆用灯具11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尾灯13具备朝向右方和后方(光的照射方向)开口的壳体14、和作为安装于壳体14的开口的罩的外透镜15。壳体14与外透镜15划分灯室16。灯室16收容具有不同的功能的多个发光部。多个发光部包含第1发光部17和第2发光部18。第1发光部17作为照亮车辆10的后方的尾灯发挥功能。第2发光部18作为照亮车辆10的侧面的侧标志灯发挥功能。灯室16收容棒状的导光体19和作为发光体的发光单元20。发光单元20朝向导光体19出射光。导光体19使来自发光体的光在内部反射,由此向规定的方向引导光。导光体19由树脂例如丙烯酸树脂形成。导光体19例如是截面圆形的圆棒。发光单元20包含安装了LED的基板。安装于一个发光单元的基板的LED的个数可以为单个,也可以多个。车辆用灯具11具备一个发光单元,即一个光源。导光体19具备第1主体部21、和从第1主体部21的中途分支的第2主体部22。第1主体部21与第2主体部22成型为一体。另外,第1主体部21与第2主体部22均是截面圆形的棒状。第1主体部21具备:第1端21a、与第1端21a相反一侧的第2端21b、从第1端21a呈直线状延伸的直线部分21c、和从直线部分21c朝向第2端21b边弯曲边延伸的弯曲部分21d。直线部分21c遍布整体具有相同的直径和相同的截面形状。弯曲部分21d遍布整体具有相同的直径和相同的截面形状。而且,直线部分21c与弯曲部分21d具有相同的直径和相同的截面形状。第1主体部21的第2端21b朝向车宽方向的内侧。另一方面,第2主体部22具备与第1主体部21的直线部分21c连接的基端、与基端相反一侧的末端22a、和从基端朝向末端22a边弯曲边延伸的分支部分22b。第2主体部22(分支部分22b)遍布整体具有相同的直径和相同的截面形状。与第1主体部21的直线部分21c和弯曲部分21d相同,分支部分22b具有圆形的截面。第2主体部22的直径小于第1主体部21的直径。换句话说,在该实施方式中,第1主体部21粗于第2主体部22,第2主体部22细于第1主体部21。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相比于第2主体部22,第1主体部21的整体或者弯曲部分21d平缓地弯曲。换言之,相比于第1主体部21,第2主体部22形成为其整体强烈地弯曲。在该车辆用灯具11中,使导光体19的形状变化,由此能够使光度或者亮度变化。例如,在导光体19的形状呈直线的部分中,相比于更加强烈地弯曲的部分,光度或者亮度提高。第1主体部21的直线部分21c沿车辆10的前后方向延伸,并且在灯室16内,相比于弯曲部分21d,第1主体部21在车宽方向上配置于外侧。第1主体部21的弯曲部分21d沿车宽方向延伸。在灯室16内,第2端21b相比于第1端21a而在车宽方向上配置于内侧。弯曲部分21d在灯室16内沿着外透镜15弯曲。第2主体部22(分支部分22b)沿车宽方向延伸,并且在灯室16内,形成直线部分21c和弯曲部分21d在车宽方向上配置于外侧。第2主体部22在灯室16内以末端22a朝向右(车宽方向的外侧,即与第1主体部21的第2端21b相反的方向)的方式弯曲。在灯室16内,发光单元20的发光部分配置为与第1主体部21的第1端21a对置。由此,发光单元20出射的光通过第1端21a入射至导光体19。在灯室16中,在导光体19与外透镜15之间配置有分隔壁23。分隔壁23沿着导光体19和外透镜15延伸。另外,分隔壁23具备第1通过部23a和第2通过部23b。第1通过部23a是用于使被向第1主体部21的弯曲部分21d引导的光朝向外透镜15通过的贯通孔。第2通过部23b是用于使向第2主体部22的末端22a被引导的光朝向外透镜15通过的贯通孔。这2个贯通孔(通过部23a、23b)向互不相同的方向,即向应该出射光的方向开口。具体而言,第1通过部23a朝向后方开口,第2通过部23b朝向右方开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用灯具,安装于车辆的后部,该车辆用灯具具备发光体和棒状的导光体,所述导光体具有第1主体部和第2主体部,所述第1主体部具有:第1端、与第1端相反一侧的第2端、从第1端延伸的直线部分、和从所述直线部分朝向所述第2端延伸的弯曲部分,所述第2主体部从所述直线部分分支并向与所述弯曲部分不同的方向延伸,所述发光体配置为朝向所述第1主体部的所述第1端发出光,所述弯曲部分构成为以作为车辆的尾灯发挥功能的方式将入射至所述直线部分的光向车辆的后方引导,所述第2主体部构成为以作为车辆的侧标志灯发挥功能的方式将在所述直线部分的内部反射的光向车辆的一侧引导。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3.16 JP 2018-0500121.一种车辆用灯具,安装于车辆的后部,该车辆用灯具具备发光体和棒状的导光体,所述导光体具有第1主体部和第2主体部,所述第1主体部具有:第1端、与第1端相反一侧的第2端、从第1端延伸的直线部分、和从所述直线部分朝向所述第2端延伸的弯曲部分,所述第2主体部从所述直线部分分支并向与所述弯曲部分不同的方向延伸,所述发光体配置为朝向所述第1主体部的所述第1端发出光,所述弯曲部分构成为以作为车辆的尾灯发挥功能的方式将入射至所述直线部分的光向车辆的后方引导,所述第2主体部构成为以作为车辆的侧标志灯发挥功能的方式将在所述直线部分的内部反射的光向车辆的一侧引导。2.一种车辆用灯具,安装于车辆的前部,该车辆用灯具具备发光体和棒状的导光体,所述导光体具有第1主体部和第2主体部,所述第1主体部具有:第1端、与第1端相反一侧的第2端、从第1端延伸的直线部分、和从所述直线部分朝向所述第2端延伸的弯曲部分,所述第2主体部从所述直线部分分支并向与所述弯曲部分不同的方向延伸,所述发光体配置为朝向所述第1主体部的所述第1端发出光,所述弯曲部分构成为以作为头灯、示宽灯、日光灯、或者日间行车灯发挥功能的方式将入射至所述直线部分的光向车辆的前方引导,所述第2主体部构成为以作为侧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扇谷一庆稻垣宗明吉房敬二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