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灯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82914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5 02:44
一种车辆用灯具,其具备:灯室;第一发光部,其配置在灯室内,并具有第一发光体、和构成为使来自第一发光体的光在内部反射而发光的导光体;以及第二发光部,其配置在灯室内,并具有第二发光体、和构成为将来自第二发光体的光朝车辆前方向反射的反射器,导光体在灯室内配置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且导光体的发光部分至少局部与被反射器反射的光的路径重叠。

Vehicle lamp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用灯具
本公开涉及车辆用灯具。
技术介绍
在汽车等车辆安装有前照灯等车辆用灯具。例如,日本特开2011-18563号公报所记载的车辆用灯具在灯室内具备多个发光部,该多个发光部包括由主发光元件与反射器构成的主发光部、和由副发光元件与导光体构成的副发光部。近来,车辆用灯具并不限于夜间,白天也使其亮灯,由此向周围通知本车的存在。因此,车辆用灯具需要设法提高配光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提高配光性能的车辆用灯具。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式,车辆用灯具具备:灯室;第一发光部,其配置在所述灯室内,并具有第一发光体、和构成为使来自上述第一发光体的光在内部反射而发光的导光体;以及第二发光部,其配置在所述灯室内,并具有第二发光体、和构成为将来自所述第二发光体的光朝车辆前方向反射的反射器,上述导光体在所述灯室内配置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且所述导光体的发光部分至少局部与被所述反射器反射的光的路径重叠。附图说明图1是安装有两个车辆用灯具的车辆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一个车辆用灯具所包含的、第一发光装置及第二发光装置的主视图。图3是对图2的第二发光装置所包含的第一发光部的结构进行说明的说明图。图4是图2的第二发光装置所包含的反射器和侧部发光部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根据图1~图4对车辆用灯具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之后的说明中,车辆前方向、车辆宽度方向、车辆高度方向意味着车辆用灯具安装于车辆的状态下的朝向。如图1所示,在车辆10的前部安装有两个车辆用灯具11。即,车辆用灯具11为前照灯。两个车辆用灯具11设置在车辆10的左右两侧,相互对称。左右设置的车辆用灯具11彼此具备相同的功能。此外,以下,对左右的车辆用灯具11中的、安装在车辆10的右侧(在图1中为左侧)的车辆用灯具11进行说明。车辆用灯具11具备壳体12、和安装于壳体12的前表面开口的由透明的罩构成的外透镜13。壳体12与外透镜13划分出灯室14。在灯室14内,收纳有第一发光装置15和第二发光装置16。第一发光装置15具备作为前照灯的功能,能够照射近光与远光。第一发光装置15朝向灯室14外呈放射状照射光。如图2及图3所示,第二发光装置16具备:多个第一发光部17(17a、17b、17c),其具有使来自发光体的光在内部反射而发光的导光体;和第二发光部18,其利用反射器使来自发光体的光反射而发光。该实施方式的多个第一发光部17包括位于壳体12的上部的上部发光部17a、位于壳体12的下部的下部发光部17b、以及位于壳体12的侧部的侧部发光部17c。上部发光部17a与下部发光部17b在主视观察车辆用灯具11的情况下以隔着第一发光装置15的方式上下对置地配置。侧部发光部17c配置在车辆10的右侧(图3中为左侧),且配置在上部发光部17a与下部发光部17b之间。上部发光部17a是具备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上部发光面H1的线状发光部。下部发光部17b是具备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下部发光面H2的线状发光部。下部发光部17b的下部发光面H2具备向与下部发光部17b延伸的车辆宽度方向交叉的方向突出的加宽部H2A。由此,下部发光部17b的下部发光面H2与上部发光部17a的上部发光面H1相比,向与车辆宽度方向交叉的方向的发光宽度较大。侧部发光部17c是具备沿车辆高度方向延伸的侧部发光面H3的线状发光部。如图3所示,上部发光部17a具备第一导光体21,该第一导光体21具有棒状的第一主体20。上部发光部17a还具备光源Y1及Y2。第一导光体21的第一主体20形成为大致直线状。另外,第一导光体21的第一主体20具备第一端部20a和第二端部20b。下部发光部17b具备第二导光体23,该第二导光体23具有棒状的第二主体22和在第二主体22的中途突出的板状的加宽部H2A。下部发光部17b还具备光源Y3及Y4。第二导光体23的第二主体22形成为大致直线状。第二主体22与加宽部H2A被一体成型。另外,第二导光体23的第二主体22具备第一端部22a和第二端部22b。如图3所示,侧部发光部17c具备第三导光体25,该第三导光体25具有棒状的第三主体24。侧部发光部17c还具备光源Y5。侧部发光部17c的第三主体24具有第一端部24a。第三主体24还具有从第一端部24a朝两个方向分别分支的第一分支部位及第二分支部位。分支位置位于第三主体24的中央。第一分支部位与第二导光体23的中间部、具体而言位于第一端部22a与加宽部H2A之间的位置连接并与第二导光体23形成为一体。即,在该实施方式中,构成下部发光部17b的第二导光体23与构成侧部发光部17c的第三导光体25被一体成型。另外,第二分支部位具备第二端部24b。以上说明的第一导光体21、第二导光体23、以及第三导光体25配置在车辆用灯具11的壳体12内,并分别构成上部发光部17a、下部发光部17b以及侧部发光部17c。此外,第一导光体21、第二导光体23、以及第三导光体25为树脂制,例如通过丙烯酸树脂成型。上述多个光源Y1~Y5是对第一导光体21、第二导光体23以及第三导光体25照射光的发光体,配置在车辆用灯具11的壳体12内。该实施方式的光源由安装有LED的基板构成。此外,安装于一个光源的基板的LED的个数可以是单个或者多个的任一者。在车辆用灯具11的壳体12内,配置有向第一导光体21的第一端部20a发出入射光的第一光源Y1、和向第一导光体21的第二端部20b发出入射光的第二光源Y2。另外,在车辆用灯具11的壳体12内,配置有向第二导光体23的第一端部22a发出入射光的第三光源Y3、和向第二导光体23的第二端部22b发出入射光的第四光源Y4。另外,在车辆用灯具11的壳体12内,配置有向第三导光体25发出入射光的第五光源Y5。图4主要表示第二发光部18。详细地,第二发光部18具备多个第六光源Y6、和具有使来自该第六光源Y6的光反射的反射面26的反射器27。反射器27的反射面26朝向前方。多个第六光源Y6沿车辆用灯具11的高度方向排列设置,并朝向反射器27的反射面26射出光。图4所示的分隔壁28将车辆用灯具11的灯室14分隔开。详细而言,分隔壁28设置在第一发光装置15与第二发光装置16之间。在第二发光装置16的反射器27的前方配置有侧部发光部17c的第三导光体25。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三导光体25配置为在主视观察下在前后方向与反射器27的反射面26的一部分重叠。第三导光体25在灯室14中配置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即,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三导光体25配置在车辆10的侧部附近。进一步,第三导光体25的发光部分的整体与被反射器27反射的光的路径重叠地配置。发光部分的整体是指在图4所示的导光体的截面中其轮廓部分的整体。另外,在第三导光体25的前方配置有内透镜29。此外,图4所示的虚线的箭头分别表示在反射器27反射的光的路径和第三导光体25发出的光的路径。以下,对该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1的作用进行说明。在使第二发光装置16亮灯的情况下,第一~第六光源Y1~Y6发光。由此,射入的第一、第二光源Y1、Y2的光被第一导光体21在内部反射,由此上部发光部17a呈线状发光。即,从光源Y1、Y2射入到第一导光体21的光在第一导光体21的内部被反射,由此第一导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用灯具,其中,具备:灯室;第一发光部,其配置在所述灯室内,并具有第一发光体、和构成为使来自所述第一发光体的光在内部反射而发光的导光体;以及第二发光部,其配置在所述灯室内,并具有第二发光体、和构成为将来自所述第二发光体的光朝车辆前方向反射的反射器,所述导光体在所述灯室内配置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且所述导光体的发光部分至少局部与被所述反射器反射的光的路径重叠。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3.16 JP 2018-0500131.一种车辆用灯具,其中,具备:灯室;第一发光部,其配置在所述灯室内,并具有第一发光体、和构成为使来自所述第一发光体的光在内部反射而发光的导光体;以及第二发光部,其配置在所述灯室内,并具有第二发光体、和构成为将来自所述第二发光体的光朝车辆前方向反射的反射器,所述导光体在所述灯室内配置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且所述导光体的发光部分至少局部与被所述反射器反射的光的路径重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中,所述第一发光部为多个第一发光部中的一个,所述多个第一发光部包括:侧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生田庆祐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