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元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7133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1 12: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子元件。所述电子元件,包括:电子元件本体和安装板;半圆形通孔,所述半圆形通孔开设于所述电子元件本体上,所述半圆形通孔的直径为零点二毫米;引线框架,所述引线框架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上;半圆形槽,所述半圆形槽开设于所述引线框架上,所述半圆形槽的大小与半圆形通孔的大小相同,所述电子元件本体的正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正面开设有矩形凹槽,所述矩形凹槽内表面的左右两侧均连通有放置槽,两个所述放置槽的内部分别滑动连接有第一标记板和第二标记板。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电子元件具有可直观识别以及采用测试设备光检识别产品的正确脚位,为后续的测试提高效率。

An Electronic Compon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子元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元件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元件。
技术介绍
电子元件,是电子电路中的基本元素,通常是个别封装,并具有两个或以上的引线或金属接点。电子元件须相互连接以构成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电子电路。电子元件种类繁多,其中包括X2DFN1010-4产品,现有的X2DFN1010-4产品,由于全对称设计,无法识别pin1#脚位。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电子元件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子元件,解决了现有的X2DFN1010-4产品,由于全对称设计,无法识别pin#脚位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子元件,包括:电子元件本体和安装板;半圆形通孔,所述半圆形通孔开设于所述电子元件本体上,所述半圆形通孔的直径为零点二毫米;引线框架,所述引线框架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上;半圆形槽,所述半圆形槽开设于所述引线框架上,所述半圆形槽的大小与半圆形通孔的大小相同。优选的,所述电子元件本体的正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正面开设有矩形凹槽,所述矩形凹槽内表面的左右两侧均连通有放置槽,两个所述放置槽的内部分别滑动连接有第一标记板和第二标记板。优选的,所述矩形凹槽内表面的一侧设置有防尘组件,所述防尘组件包括圆形通孔,所述圆形通孔的内部活动连接有防尘板,所述圆形通孔的内表面连通有环形凹槽,所述防尘板的周表面固定连接有环形支撑板。优选的,所述防尘板上开设有观察孔,所述观察孔为半圆形,所述防尘板上设置有凸起块。优选的,所述矩形凹槽内表面的顶部连通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部设置有带动组件,所述带动组件包括支撑条,所述支撑条的左右两侧分别与所述安装槽内表面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条的中间套接有推动块,所述支撑条上且位于推动块的两侧分别套接有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优选的,所述推动块、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上均开设有矩形通槽,所述矩形通槽内表面的顶部连通有限位槽,所述支撑条的顶部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限位槽内表面的顶部和第一滑槽内表面的底部之间设置有滚珠。优选的,所述支撑条的底部的前后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条形槽和第二条形槽,所述第一条形槽内部的左侧和第二条形槽内部的右侧均固定连接有带动块。优选的,两个所述带动块相对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拉绳和第二拉绳,所述第一拉绳的一端通过第一固定块与所述第二滑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拉绳的一端通过第二固定块与所述第一滑块固定连接。优选的,两个所述带动块的一侧分别与所述第一标记板和所述第二标记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的正面开设有第二滑槽。电子元件,包括以下使用步骤:S1:转动防尘板一百八十度,防尘板的左侧与半圆形通孔位置重合;S2:再次转动防尘板一百八十度,防尘板上的观察孔移动至与半圆形通孔位置重合S3:向右侧推动带动柄,第一标记板向右侧移出至矩形凹槽内部;S4:向左侧推动第一标记板,第一标记板移动位于连接块左侧的放置槽内部;S5:向左侧推动带动柄,第二标记板向左侧移出至矩形凹槽内部;S6:向右侧推动第二标记板,第二标记板移动位于连接块右侧的放置槽内部。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子元件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子元件,通过在电子元件本体中间散热片一侧的位置,增加半圆形通孔,通孔对应的端子位置,即可识别为pin#脚位,并且在安装板上设置有对应的引线框架,引线框架与之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大小相同的半圆形槽,通过这种设计可直观识别以及采用测试设备光检识别产品的正确脚位,为后续的测试提高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子元件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整体的仰视图;图3为图1所示的整体的侧视图;图4为图1所示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的引线框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子元件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所示的整体的侧视图;图8为图6所示的连接块的剖视图;图9为图6所示的支撑条的仰视图;图10为图6所示的支撑条的局部剖视图;图11为图6所示的A-A的截面图;图12为图6所示的连接块的局部剖视图。图中标号:1、电子元件本体,2、半圆形通孔,3、安装板,4、引线框架,5、半圆形槽,6、连接块,7、矩形凹槽,8、防尘组件,81、圆形通孔,82、防尘板,83、观察孔,84、凸起块,85、环形支撑块,86、环形凹槽,9、带动组件,91、支撑条,92、推动块,93、第一滑块,94、第二滑块,95、第一固定块,96、第二固定块,97、带动块,98、第一条形槽,99、第二条形槽,910、第一拉绳,911、第二拉绳,912、矩形通槽,913、第一滑槽,914、限位槽,915、滚珠,916、带动柄,10、放置槽,11、第一标记板,12、第二标记板,13、第二滑槽,14、安装槽。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图4和图5,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子元件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整体的仰视图图3为图1所示的整体的侧视图;图4为图1所示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的引线框架的结构示意图,包括:电子元件本体1和安装板3;半圆形通孔2,所述半圆形通孔2开设于所述电子元件本体1上,所述半圆形通孔2的直径为零点二毫米;引线框架4,所述引线框架4设置于所述安装板3上;半圆形槽5,所述半圆形槽5开设于所述引线框架4上,所述半圆形槽5的大小与半圆形通孔2的大小相同,电子元件本体1为X2DFN1010-4电子产品,电子元件本体1对应安装于安装板3上的引线框架4,其中半圆形通孔2的位置与半圆形槽5对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子元件的工作原理如下:通过在电子元件本体1中间散热片一侧的位置,增加半圆形通孔,通孔对应的端子位置,即可识别为pin1#脚位,并且在安装板上设置有对应的引线框架4,引线框架4与之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大小相同的半圆形槽,通过这种设计可直观识别以及采用测试设备光检识别产品的正确脚位,为后续的测试提高效率。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子元件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在电子元件本体1中间散热片一侧的位置,增加半圆形通孔,通孔对应的端子位置,即可识别为pin1#脚位,并且在安装板上设置有对应的引线框架4,引线框架4与之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大小相同的半圆形槽,通过这种设计可直观识别以及采用测试设备光检识别产品的正确脚位,为后续的测试提高效率。第二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结合参阅图6、图7、图8、图9、图10、图11和图12,其中,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子元件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所示的整体的侧视图;图8为图6所示的连接块的剖视图;图9为图6所示的支撑条的仰视图;图10为图6所示的支撑条的局部剖视图;图11为图6所示的A-A的截面图;图12为图6所示的连接块的局部剖视图。所述电子元件本体1的正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6,连接块6为绝缘散热材料制成,增加散热性,所述连接块6的正面开设有矩形凹槽7,所述矩形凹槽7内表面的左右两侧均连通有放置槽10,两个所述放置槽10的内部分别滑动连接有第一标记板11和第二标记板12,可以在第一标记板11上记录该电子元件本体1在电路中的功能,在第二标记板12上记录该电子元件本体1的型号等信息。所述矩形凹槽7内表面的一侧设置有防尘组件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子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子元件本体和安装板;半圆形通孔,所述半圆形通孔开设于所述电子元件本体上,所述半圆形通孔的直径为零点二毫米;引线框架,所述引线框架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上;半圆形槽,所述半圆形槽开设于所述引线框架上,所述半圆形槽的大小与半圆形通孔的大小相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子元件本体和安装板;半圆形通孔,所述半圆形通孔开设于所述电子元件本体上,所述半圆形通孔的直径为零点二毫米;引线框架,所述引线框架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上;半圆形槽,所述半圆形槽开设于所述引线框架上,所述半圆形槽的大小与半圆形通孔的大小相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元件本体的正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正面开设有矩形凹槽,所述矩形凹槽内表面的左右两侧均连通有放置槽,两个所述放置槽的内部分别滑动连接有第一标记板和第二标记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凹槽内表面的一侧设置有防尘组件,所述防尘组件包括圆形通孔,所述圆形通孔的内部活动连接有防尘板,所述圆形通孔的内表面连通有环形凹槽,所述防尘板的周表面固定连接有环形支撑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板上开设有观察孔,所述观察孔为半圆形,所述防尘板上设置有凸起块。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凹槽内表面的顶部连通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部设置有带动组件,所述带动组件包括支撑条,所述支撑条的左右两侧分别与所述安装槽内表面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条的中间套接有推动块,所述支撑条上且位于推动块的两侧分别套接有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元件,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力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福顺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