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577212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7 19: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子部件。其目的是提供在内置有线圈的电子部件中能提高电感值的电子部件。电子部件(1)具备由绝缘体形成的主体(10)、位于主体的内部并包含线圈导体(32、37)的线圈(30)、由底面电极(21)和柱状电极(23)构成并与线圈导体(37)连接的外部电极(20)、由底面电极(26)和柱状电极(28)构成并与线圈导体连接的外部电极。线圈导体位于线圈导体与主体的底面(S1)之间。柱状电极在从z轴方向观察时隔着线圈的中心轴而位于与柱状电极相反的一侧。线圈导体的最外周在从z轴方向观察时与柱状电极重叠。线圈导体与侧面(S2)的最短距离(d1)比线圈导体与侧面(S3)的最短距离(d2)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部件,特别是涉及内置有线圈的电子部件。
技术介绍
作为内置有线圈的电子部件,公知有专利文献1记载的电感器。在这种电子部件500中,如图18所示,将半圆的圆弧和直线组合而成的螺旋状的线圈导体510和形状与该线圈导体510相同的线圈导体520以其中心轴CL500大致一致的方式被配置于该电子部件500的内部,它们连接而构成一个线圈501。另外,作为线圈导体510的一侧的端部的连接电极512以及作为线圈导体520的另一侧的端部的连接电极522为了与外部电极连接而使其面积比其它部分大。并且,这两个线圈导体510、520被配置为在从线圈501的中心轴方向观察时与中心轴CL500交叉,并相对于与线圈导体510、520的直线部分正交的直线HL500(参照图19)线对称。除此之外,线圈导体510被设置为在从线圈501的中心轴方向观察时不与线圈导体520的连接电极522重叠。此外,在图19中,用虚线表示线圈导体520的连接电极522。内置有这样的线圈的电子部件被搭载于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设备,伴随着该移动设备的高集成化,进一步发展小型化。但是,即使内置有线圈的电子部件小型化,对该电子部件所具有的电感值等性能的要求也在提高。因此,在这种电子部件中,需要在内置线圈的有限空间中尽可能增大电感值。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2272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内置有线圈的电子部件中,能够提高电感值的电子部件。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的电子部件的特征在于,具备:主体,其由绝缘体形成;线圈,其包含被设置于位于上述主体的内部的第一平面上的第一线圈导体、和以在从正交于该第一平面的正交方向观察时与该第一线圈导体重叠的方式被设置于该主体的内部的与该第一平面平行的第二平面上的第二线圈导体;第一外部电极,其由位于与上述第一平面平行的上述主体的底面的第一底面电极和从该第一底面电极向上述第一线圈导体的一侧的端部延伸的第一柱状电极构成,并与该第一线圈导体电连接;以及第二外部电极,其由位于上述底面的第二底面电极和从该第二底面电极向上述第二线圈导体的另一侧的端部延伸的第二柱状电极构成,并与该第二线圈导体电连接上述第二线圈导体位于上述第一线圈导体与上述底面之间,上述第一柱状电极在从上述正交方向观察时,隔着上述线圈的中心轴而位于与上述第二柱状电极相反的一侧,上述第一线圈导体的最外周的一部分在从上述正交方向观察时,与上述第二柱状电极重叠,上述第一线圈导体与上述主体的另一侧的侧面的最短距离比上述第二线圈导体与该主体的一侧的侧面的最短距离小。在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的电子部件中,第一线圈导体的最外周的一部分在从正交于第一平面的方向观察时与第二柱状电极重叠,上述第一线圈导体与上述主体的另一侧的侧面的最短距离比上述第二线圈导体与该主体的一侧的侧面的最短距离小。即,在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的电子部件中,将在现有的电子部件中没有被利用的主体内部的空间用作设置第一线圈的空间。由此,能够增大第一线圈的外形,结果是电感值提高。根据本专利技术,在内置有线圈的电子部件中,能够提高电感值。附图说明图1是作为一实施例的电子部件的外观图。图2是作为一实施例的电子部件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从底面俯视作为一实施例的电子部件的图。图4是从正交于底面的方向观察作为一实施例的电子部件的线圈导体、绝缘体层以及柱状电极的平面图。图5是从正交于底面的方向观察作为一实施例的电子部件的线圈导体、绝缘体层以及柱状电极的平面图。图6是表示一实施例的电子部件的制造过程的图。图7是表示一实施例的电子部件的制造过程的图。图8是表示一实施例的电子部件的制造过程的图。图9是表示一实施例的电子部件的制造过程的图。图10是表示一实施例的电子部件的制造过程的图。图11是表示一实施例的电子部件的制造过程的图。图12是表示一实施例的电子部件的制造过程的图。图13是表示一实施例的电子部件的制造过程的图。图14是表示一实施例的电子部件的制造过程的图。图15是表示一实施例的电子部件的制造过程的图。图16是表示一实施例的电子部件的制造过程的图。图17是表示一实施例的电子部件的制造过程的图。图18是表示与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电感器同种的电子部件的内部构造的立体图。图19是从正交于底面的方向观察与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电感器同种的电子部件的线圈导体以及连接电极的平面图。图20是从正交于底面的方向观察与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电感器同种的电子部件的线圈导体以及连接电极的平面图。附图标记的说明CL32、CL37…中心轴;d1、d2…最短距离;L5…最外周;S1…底面;S6、S7…上表面(第一平面、第二平面);1…电子部件;10…主体;20、25…外部电极;21、26…底面电极;23、28…柱状电极;30…线圈;32、37…线圈导体;101…母基板。具体实施方式(电子部件的结构,参照图1~图5)参照附图来说明作为一实施例的电子部件1。以下,将与电子部件1的底面正交的方向定义为z轴方向。另外,在从z轴方向俯视时,将沿电子部件1的长边的方向定义为x轴方向,将沿电子部件1的短边的方向定义为y轴方向。此外,x轴、y轴以及z轴相互正交。电子部件1具备主体10、外部电极20、25以及线圈30。另外,如图1所示,电子部件1呈近似长方体状。如图2所示,主体10由绝缘体层11~14、绝缘体基板16以及磁路18构成。另外,在主体10中,从z轴方向的正方向侧向负方向侧,按顺序层叠有绝缘体层11、12、绝缘体基板16、绝缘体层13、14。绝缘体层11、14由含磁粉的树脂等形成。此外,作为磁粉可举出铁素体、金属磁性体(FeSiCr等),作为树脂可举出聚酰亚胺树脂、环氧树脂。这里,在本实施例中,考虑电子部件1的L值以及直流叠加特性,含有90wt%以上的磁粉。另外,绝缘体层11位于主体10的z轴方向的正方向侧的端部。而且,绝缘体层14位于电子部件1的z轴方向的负方向侧的端部,绝缘体层14的z轴方向的负方向侧的面即底面S1是将电子部件1安装于电路基板时的安装面。绝缘体层12、13由环氧树脂等形成。另外,绝缘体层12相对于绝缘体层11位于z轴方向的负方向侧,绝缘体层13相对于绝缘体层14而位于z轴的正方向侧。此外,绝缘体层12、13的材料可以是苯并环丁烯等绝缘性树脂、玻璃陶瓷等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子部件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子部件,其特征在于,具备:主体,其由绝缘体形成;线圈,其包含被设置于位于所述主体的内部的第一平面上的第一线圈导体、和以在从正交于该第一平面的正交方向观察时与该第一线圈导体重叠的方式被设置于该主体的内部的与该第一平面平行的第二平面上的第二线圈导体;第一外部电极,其由位于与所述第一平面平行的所述主体的底面的第一底面电极和从该第一底面电极向所述第一线圈导体的一侧的端部延伸的第一柱状电极构成,并与该第一线圈导体电连接;以及第二外部电极,其由位于所述底面的第二底面电极和从该第二底面电极向所述第二线圈导体的另一侧的端部延伸的第二柱状电极构成,并与该第二线圈导体电连接所述第二线圈导体位于所述第一线圈导体与所述底面之间,所述第一柱状电极在从所述正交方向观察时,隔着所述线圈的中心轴而位于与所述第二柱状电极相反的一侧,所述第一线圈导体的最外周的一部分在从所述正交方向观察时,与所述第二柱状电极重叠,所述第一线圈导体与所述主体的另一侧的侧面的最短距离比所述第二线圈导体与该主体的一侧的侧面的最短距离小。

【技术特征摘要】
2014.10.14 JP 2014-2095941.一种电子部件,其特征在于,
具备:主体,其由绝缘体形成;
线圈,其包含被设置于位于所述主体的内部的第一平面上的第一线
圈导体、和以在从正交于该第一平面的正交方向观察时与该第一线圈导
体重叠的方式被设置于该主体的内部的与该第一平面平行的第二平面
上的第二线圈导体;
第一外部电极,其由位于与所述第一平面平行的所述主体的底面的
第一底面电极和从该第一底面电极向所述第一线圈导体的一侧的端部
延伸的第一柱状电极构成,并与该第一线圈导体电连接;以及
第二外部电极,其由位于所述底面的第二底面电极和从该第二底面
电极向所述第二线圈导体的另一侧的端部延伸的第二柱状电极构成,并
与该第二线圈导体电连接
所述第二线圈导体位于所述第一线圈导体与所述底面之间,
所述第一柱状电极在从所述正交方向观察时,隔着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西山健次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