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油泵轴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16711 阅读:2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稀油泵轴接装置,该轴接装置设于稀油泵与电动机之间,并分别与稀油泵轴和电动机轴相连接,包括一轴接件和两固定圈,轴接件分为两个半轴接件,两半轴接件相合并呈管状结构,且两端分别夹套于稀油泵轴和电动机轴上,其中,一半轴接件的两端上分别开有平键孔;两固定圈套设于轴接件的两端上,并通过螺钉分别与稀油泵轴、电动机轴连接固定。该轴接装置通过两半轴接件的合并,增大了受力面积,不易磨损,并且便于拆卸和更换,无需拆卸电动机,从而不避免了电动机定心的繁琐过程。省时省力,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联轴器,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稀油泵轴接装置,该 轴接装置能够便于其进行更换。
技术介绍
请参阅图1 图3所示,稀油泵1与其电动机2之间通过轴接装置10 来连接,目前,普遍采用的轴接装置IO包括左右两个结构相同的轴接件 11,每个轴接件11的一端设有连接管111,连接管Ul内设有与稀油泵 轴3或电动机轴4上的平键5相适配的平键槽113,轴接件11的另一端对 称设有两个扇形齿112,电动机轴4 一端伸入左轴接件11的连接管111 内,并通过轴上的平键5卡入平键槽113内,使电动机轴4与左轴接件11 连接固定;而稀油泵轴3—端同样伸入右轴接件11的连接管lll内,并 通过平键5与平键槽113配合并连接固定;两轴接件ll之间则由其中一 轴接件11径向旋转90度后,通过扇形齿112与另一轴接件ll的扇形齿 112相咕合固定。但是,在电动机轴4旋转过程中,易造成扇形齿112面 磨损而产生空隙,而出现空隙就会造成齿间应力分布不均,使得齿面受间 段性的冲击应力,从而加速了该轴接装置IO的损坏。由于该轴接装置IO 采用轴向旋转啮合的连接方式, 一旦轴接装置IO损坏,就必须先将电动机 2从原来的固定位置拆离,才能进行轴接装置IO的更换,而电动机2重现 安装就必须要进行精确定心,使电动机轴4与稀油泵轴3同轴,否则长期 工作会引起电动机2温升过快,损坏电动机2的绝缘,最终造成电动机2 损坏。然而电动机2的定心是一项专业技术,且难度较大,需要花费大量 时间,从而影响工作效率。另外,平键5与平键槽113之间的安装配合需 要较高的精度,从而也增大了更换轴接装置io的难度。技术内容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轴接装置易损坏,更换较麻烦且定心难度 大,易造成电动机损坏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稀油泵轴接 装置,该轴接装置便于更换,并无需拆卸电动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该稀油泵轴接装置设于稀油泵与电动机之间,并分别与稀油泵轴和电 动机轴相连接,该轴接装置包括一轴接件和两固定圈,所述的轴接件分为 两个半轴接件,两半轴接件相合并呈管状结构,且两端分别夹套于稀油泵 轴和电动机轴上,其中, 一半轴接件的两端上分别开有平键孔;所述的两固定圈套设于轴接件的两端上,并分别与稀油泵轴、电动机轴连接固定。所述的另 一半轴接件的两端上均开有一螺孔;所述的两固定圈上也开 有相应的螺孔,通过螺钉穿过固定圈和半轴接件上的螺孔,并分别与轴接 件内的稀油泵轴、电动机轴相拧紧固定。所述的半轴接件的两端外壁上还开有滑槽;所述的固定圈的内壁上设 有与滑槽相适配的凸块。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技术的稀油泵轴接装置设于稀油泵与电动 机之间,并分别与稀油泵轴和电动机轴相连接,包括一轴接件和两固定圈, 轴接件分为两个半轴接件,两半轴接件相合并呈管状结构,且两端分别夹 套于稀油泵轴和电动机轴上,其中, 一半轴接件的两端上分别开有平键孔; 两固定圈套设于轴接件的两端上,并通过螺钉分别与稀油泵轴、电动机轴 连接固定。该轴接装置通过两半轴接件的合并,增大了受力面积,不易磨 损,并且便于拆卸和更换,无需拆卸电动机,从而不避免了电动机定心的 烦瑣过程。省时省力,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l是现有技术的稀油泵轴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图3是沿图1中B-B线的剖视图4是本技术的稀油泵轴接装置的结构分解图;图5是本技术的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6是沿图5中C-C线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请参阅图4所示,本技术的稀油泵轴接装置20设于稀油泵1与 电动机2之间,并分别与稀油泵轴3和电动机轴4相连接,该轴接装置20 包括一轴接件21和两固定圈22,轴接件21分为相对设置的两个半轴接件 21a、 21b,两半轴接件21a、 21b相合并呈管状结构,并且其两端分别夹 套于稀油泵轴3和电动机轴4上,其中, 一半轴接件21a的两端上分别开 有与稀油泵轴3和电动机轴4上的平键5相适配的平键孔211;另一半轴 接件21b的两端上均开有一螺孔212;两固定圈22套分别设于轴接件21 的两端上,每个固定上均开有与半轴接件21b相对应的螺孔212,并通过 两个内六角螺钉23穿过固定圈22和半轴接件21b上的螺孔212,分别与 轴接件21两端内的稀油泵轴3、电动机轴4相拧紧固定。另外,两个半轴 接件21a、 21b的两端外壁上还均开有滑槽213,而固定圈22的内壁上设 有与滑槽213相适配的凸块221,固定圈22套于合并后的轴接件ll上时。 固定圈22的凸块221正好设于滑槽213内,并可沿滑槽213进行移动。请参阅图5和图6所示,该轴接装置20的安装过程如下先将两固 定圈22分别套在电动机轴4和稀油泵轴3上,并移动至靠近电动机2和 稀油泵l的端部,不影响轴接件ll的安装;然后将开有平键孔211的半 轴接件21a安装在电动机轴4和稀油泵轴3上,并使其两端的平键孔211 分别套在电动机轴4和稀油泵轴3的平键5上,并相能配合固定,再将另 一半轴接件21b与上方的半轴接件21a相合并,并夹套在电动机轴4和稀 油泵轴3的下方;然后再将两侧的固定圈22沿滑槽213向轴接件11上移 动,并使固定圈22上的螺孔212与轴接件11的螺孔212相连通;最后釆 用两内六角螺钉23分别穿过螺孔212进行径向固定,完成安装。当然拆 卸也只需拧下螺钉23,移开固定圈22并将两半轴接件lla、 llb分开即 可。本技术的轴接装置20由于采用了分体式结构,不但增加了受力面 积, 一改原来扇形体啮合易损坏的缺点,而且还便于更换,整个更换过程 无需拆卸电动机,从而也不存在电动机的定心,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为 企业增加了经济效益。本
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 明本技术,而并非用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只要在本技术的 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技术的 权利要求书范围内。权利要求1. 一种稀油泵轴接装置,该轴接装置设于稀油泵与电动机之间,并分别与稀油泵轴和电动机轴相连接,其特征在于该轴接装置包括一轴接件和两固定圈,所述的轴接件分为两个半轴接件,两半轴接件相合并呈管状结构,且两端分别夹套于稀油泵轴和电动机轴上,其中,一半轴接件的两端上分别开有平键孔;所述的两固定圈套设于轴接件的两端上,并分别与稀油泵轴、电动机轴连接固定。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稀油泵轴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另 一半轴接件的两端上均开有一螺孔;所述的两固定圈上也开有相应的螺孔,通过螺钉穿过固定圈和半轴接 件上的螺孔,并分别与轴接件内的稀油泵轴、电动机轴相拧紧固定。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稀油泵轴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半轴接件的两端外壁上还开有滑槽;所述的固定圈的内壁上设有与滑槽相适配的凸块。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稀油泵轴接装置,该轴接装置设于稀油泵与电动机之间,并分别与稀油泵轴和电动机轴相连接,包括一轴接件和两固定圈,轴接件分为两个半轴接件,两半轴接件相合并呈管状结构,且两端分别夹套于稀油泵轴和电动机轴上,其中,一半轴接件的两端上分别开有平键孔;两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稀油泵轴接装置,该轴接装置设于稀油泵与电动机之间,并分别与稀油泵轴和电动机轴相连接,其特征在于: 该轴接装置包括一轴接件和两固定圈, 所述的轴接件分为两个半轴接件,两半轴接件相合并呈管状结构,且两端分别夹套于稀油泵轴和电动机 轴上,其中,一半轴接件的两端上分别开有平键孔; 所述的两固定圈套设于轴接件的两端上,并分别与稀油泵轴、电动机轴连接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磊周望生金一勤
申请(专利权)人: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