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舶电气设备接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771536 阅读:6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29 16: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于船舶电气设备零部件技术领域的船舶电气设备接地装置,船舶电气设备接地装置的金属接地线(1)设置为长条状的板件结构,金属接地线(1)一端与船体连接,金属接地线(1)另一端与电气设备连接,金属接地线(1)与船体连接的一端设置板件形状的船体侧压板(2),金属接地线(1)与电气设备连接的一端设置板件形状的设备侧压板(3),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船舶电气设备接地装置,金属接地线与电气设备及船体连接端的接触面最大化,在不增加接地装置生产成本,不增加制造工艺复杂程度的前提下,有效提高了接地装置载流量,提高了电气设备安全和人身安全,满足了电气设备接地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船舶电气设备零部件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船舶电气设备接地装置
技术介绍
船舶电气设备接地是船舶建造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有效满足各设备安全以及人生安全。随着船舶电气化水平日益提高,设备接地也越来越重要。传统的接地都是将黄绿线的单芯电缆用作接地装置,由于电缆为圆柱型物体,两端在与设备和船体接触时未能充分接触,使得接地效果不佳,不能满足船舶电气设备的接地要求,特别是针对一些接地要求高的设备,如一些特殊的工作接地和一些通过接地装置消除电路谐波设备就明确要求不能使用单芯电缆接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能够使接地装置的金属接地线与电气设备及船体连接端的接触面最大化,有效提高了接地装置载流量,从而提高了电气设备安全和人身安全,满足了电气设备接地要求的船舶电气设备接地装置。要解决以上所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本专利技术为一种船舶电气设备接地装置,所述的船舶电气设备接地装置包括金属接地线,金属接地线设置为长条状的板件结构,所述的金属接地线一端与船体连接,金属接地线另一端与电气设备连接,所述的金属接地线与船体连接的一端设置板件形状的船体侧压板,金属接地线与电气设备连接的一端设置板件形状的设备侧压板。所述的金属接地线设置为由多根金属丝带编制而成的结构,金属接地线表面设置镀锡层,金属接地线设置为截面呈长方形的结构。所述的金属接地线与船体连接的一端端部设置船体侧连接孔,穿过船体侧连接孔的连接螺栓Ⅰ设置为与船体上的连接螺纹孔Ⅰ连接的结构,金属接地线与电气设备连接的一端端部设置电气设备侧连接孔,穿过电气设备侧连接孔的连接螺栓Ⅱ设置为与电气设备上的连接螺纹孔Ⅱ连接的结构。所述的船体侧压板与金属接地线接触的一面设置为带锯齿部的结构,所述的设备侧压板与金属接地线接触的一面设置为带锯齿的结构。所述的船体侧压板和设备侧压板均设置为由铜材制造而成的结构。所述的船体侧压板设置为通过锻压方式与金属接地线固定连接的结构,设备侧压板设置为通过锻压方式与金属接地线固定连接的结构。所述船体侧压板设置为中间带开口部Ⅰ的环形结构,船体侧压板套装在金属接地线上,船体侧压板的锯齿部设置在开口部Ⅰ表面位置;设备侧压板设置为中间带开口部Ⅱ的环形结构,设备侧压板套装在金属接地线上,设备侧压板的锯齿部设置在开口部Ⅱ表面位置。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能得到以下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船舶电气设备接地装置,通过对金属接地线的结构进行改造,将其设置为长条状的板件结构,从而使得接地装置在使用时,金属接地线与电气设备及船体连接端的接触面最大化,在不增加接地装置生产成本,不增加制造工艺复杂程度的前提下,有效提高了接地装置载流量,从而提高了电气设备安全和人身安全,满足了电气设备接地要求。与此同时,接地装置的金属接地线与电气设备及船体连接端的连接性能可靠,降低故障率,确保使用安全。附图说明下面对本说明书各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出简要的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船舶电气设备接地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船舶电气设备接地装置的A—A面的剖视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分别为:1、金属接地线;2、船体侧压板;3、设备侧压板;4、金属丝带;5、镀锡层;6、船体侧连接孔;7、设备侧连接孔;8、锯齿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附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为一种船舶电气设备接地装置,所述的船舶电气设备接地装置包括金属接地线1,金属接地线1设置为长条状的板件结构,所述的金属接地线1一端与船体连接,金属接地线1另一端与电气设备连接,所述的金属接地线1与船体连接的一端设置板件形状的船体侧压板2,金属接地线1与电气设备连接的一端设置板件形状的设备侧压板3。上述结构设置,通过对金属接地线的结构进行改造,将其设置为长条状的板件结构,从而使得接地装置在使用时,金属接地线与电气设备及船体连接端的接触面最大化,在不增加接地装置生产成
本,不增加制造工艺复杂程度的前提下,有效提高了接地装置载流量,从而提高了电气设备安全和人身安全,满足了电气设备接地要求。如附图2所示,所述的金属接地线1设置为由多根金属丝带4编制而成的结构,金属接地线1表面设置镀锡层5,金属接地线1设置为截面呈长方形的结构。接地装置的金属接地线可以由扁平式镀锡金属丝带或者利用船用电缆金属铠装层制作而成,制作成本低,经济性好,金属接地线通过压制方式加工而成。所述的金属接地线1与船体连接的一端端部设置船体侧连接孔6,穿过船体侧连接孔6的连接螺栓Ⅰ设置为与船体上的连接螺纹孔Ⅰ连接的结构,这样的结构设置,确保金属接地线1与船体之间连接性能可靠;金属接地线1与电气设备连接的一端端部设置电气设备侧连接孔7,穿过电气设备侧连接孔7的连接螺栓Ⅱ设置为与电气设备上的连接螺纹孔Ⅱ连接的结构。这样的结构,确保金属接地线1与电气设备之间连接性能可靠,提高了接地装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所述的船体侧压板2与金属接地线1接触的一面设置为带锯齿部8的结构,设备侧压板3与金属接地线1接触的一面设置为带锯齿8的结构。这样的结构,提高了船体侧压板2与金属接地线1接触的一面之间的啮合程度,提高了设备侧压板3与金属接地线1接触的一面的啮合程度,避免发生滑动或窜动。所述的船体侧压板2和设备侧压板3均设置为由铜材制造而成的结构。所述的船体侧压板2设置为通过锻压方式与金属接地线1固定连接的结构,设备侧压板3设置为通过锻压方式与金属接地线1固定连接的结构。所述船体侧压板2设置为中间带开口部Ⅰ的环形结构,船体侧压板2套装在金属接地线1上,船体侧压板2的锯齿部8设置在开口部Ⅰ表面位置;这样的结构设置,进一步提高了船体侧压板2与金属接地线1接触的一面之间的啮合程度,设备侧压板3设置为中间带开口部Ⅱ的环形结构,设备侧压板3套装在金属接地线1上,设备侧压板3的锯齿部8设置在开口部Ⅱ表面位置,提高了设备侧压板3与金属接地线1接触的一面的啮合程度,避免滑动或窜动。本专利技术的船舶电气设备接地装置,通过对金属接地线的结构进行改造,将其设置为长条状的板件结构,从而使得接地装置在使用时,金属接地线与电气设备及船体连接端的接触面最大化,在不增加接地装置生产成本,不增加制造工艺复杂程度的前提下,有效提高了接地装置载流量,从而提高了电气设备安全和人身安全,满足了电气设备接地要求。与此同时,接地装置的金属接地线与电气设备及船体连接端的连接性能可靠,降低故障率,确保使用安全。本专利技术的船舶电气设备接地装置,结构简单,经济适用,便于制作加工,能快速安装使用,能够有效提高了接地效率,满足各特殊设备的接地要求。上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示例性的描述,显然本专利技术具体的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他场合的,均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船舶电气设备接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船舶电气设备接地装置包括金属接地线(1),金属接地线(1)设置为长条状的板件结构,所述的金属接地线(1)一端与船体连接,金属接地线(1)另一端与电气设备连接,所述的金属接地线(1)与船体连接的一端设置板件形状的船体侧压板(2),金属接地线(1)与电气设备连接的一端设置板件形状的设备侧压板(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船舶电气设备接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船舶电气设备接地装置包括金属接地线(1),金属接地线(1)设置为长条状的板件结构,所述的金属接地线(1)一端与船体连接,金属接地线(1)另一端与电气设备连接,所述的金属接地线(1)与船体连接的一端设置板件形状的船体侧压板(2),金属接地线(1)与电气设备连接的一端设置板件形状的设备侧压板(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电气设备接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接地线(1)设置为由多根金属丝带(4)编制而成的结构,金属接地线(1)表面设置镀锡层(5),金属接地线(1)设置为截面呈长方形的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船舶电气设备接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接地线(1)与船体连接的一端端部设置船体侧连接孔(6),穿过船体侧连接孔(6)的连接螺栓Ⅰ设置为与船体上的连接螺纹孔Ⅰ连接的结构,金属接地线(1)与电气设备连接的一端端部设置电气设备侧连接孔(7),穿过电气设备侧连接孔(7)的连接螺栓Ⅱ设置为与电气设备上的连接螺纹孔Ⅱ连接的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金山陈均杨帷鑫何昌盛刘观涛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造船厂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