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锁型刹车调整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3875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对便于拆卸的自锁型刹车调整臂的结构改良。包括壳体,设于其内的蜗轮、蜗杆机构,在壳体上设有调整轴孔,调整轴孔通过调整轴与蜗杆相配接,其特征是在所述的调整轴上均匀布置有若干凹孔,其外围设有配接于壳体上的齿圈,所述的齿圈内至少设有一个与凹孔相适应的钢球;所述调整轴的根部设有环形槽,所述的壳体上设有导轮孔,所述导轮孔内设有与环形槽相配合的导轮。因此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效果显著;便于装配,加工制作方便,有效防止在装配过程中蜗轮蜗杆卡死问题的自锁型刹车调整臂;实现了产品的重复使用,而不会产生报废的情况,有效降低了使用成本。(*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刹车调整臂,尤其是涉及一种对便于拆卸的自锁型刹车调整臂的结构改良。
技术介绍
刹车调整臂是车辆制动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其性能,方便操作,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实施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气动刹车间隙自动调整臂(申请号95229939.9)具有壳体,壳体内装有相配合蜗轮、蜗杆和与蜗杆静配合的蜗杆轴,其特征在于壳体上还装有由调整主动齿轮,调整介轮、与介轮同轴的螺旋齿轮、离合器依次机械啮合的传动机构,该机构的调整主动齿轮在壳体内与蜗轮同轴,该机构的离合器与蜗杆轴单向静配合、限位销置于调整主动齿轮上的限位槽内。该技术在刹车动作中能自动调整刹车间隙,适用于各种气制动车辆使用。当前使用的刹车调整臂蜗杆与调整轴之间采用花键过盈配合。该结构由于受到蜗杆与调整轴之间采用过盈配合以及调整轴导向性差等条件的限制,造成蜗杆和调整轴在压装过程中需选配,同时在压装过程中易造成调整轴压偏从而导致蜗轮和蜗杆卡死现象,造成调整臂总成报废的损失。此外,目前普遍采用的刹车调整臂在装配完成后,一旦发生蜗轮蜗杆卡死的情况,由于其难以可拆卸,只能采取破坏手段损坏壳体,致使整个产品报废。这样无疑增加了使用成本,无法重复使用,造成极大的浪费。而且在实际的装配和调整过程中难度也较大,一旦装配不慎就容易造成报废,致使废品率增加。而且其气密性准以得到保证,影响工作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蜗杆和调整轴在压装过程中需选配,同时在压装过程中易造成调整轴压偏从而导致蜗轮和蜗杆卡死现象,造成调整臂总成报废,调整轴导向性差等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便于装配,加工制作方便,有效防止在装配过程中蜗轮蜗杆卡死问题的自锁型刹车调整臂。本技术又解决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装配完成后无法拆卸,一旦发生故障只能采取破坏性手段,造成部分零部件报废,增加使用成本,无法重复使用,经济性差等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便于拆卸,能够重复使用,使用成本低廉的自锁型刹车调整臂。本技术还解决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难于装配和调试,废品率高,密封性不甚理想等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便于装配和调试,废品率低,密封性好的可拆卸式刹车调整臂。本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自锁型刹车调整臂,包括壳体,设于其内的蜗轮、蜗杆机构,在壳体上设有调整轴孔,调整轴孔通过调整轴与蜗杆相配接,其特征是在所述的调整轴上均匀布置有若干凹孔,其外围设有配接于壳体上的齿圈,所述的齿圈内至少设有一个与凹孔相适应的钢球;所述调整轴的根部设有环形槽,所述的壳体上设有导轮孔,所述导轮孔内设有与环形槽相配合的导轮。本技术便于装配,加工制作方便,有效防止在装配过程中蜗轮蜗杆卡死问题。作为优选,所述的调整轴孔为通孔,所述的调整轴穿设于调整轴孔内;在调整轴孔的底部设有盖体。本技术的调整轴在装配完成后,一旦发现装配出现偏差影响正常使用或出现蜗轮蜗杆卡死的情况时,即可用工具从调整轴孔的下端开口将调整轴顶出,从而重新进行装配,实现了产品的重复使用,而不会产生报废的情况,有效降低了使用成本。由于将调整轴孔设为通孔,这样其两端都容易产生空隙,为了提高密封性能,作为优选,所述的调整轴孔的顶端设有上油封;所述调整轴孔的底端设有台阶,在台阶上设有下油封。作为优选,所述的调整轴与蜗杆相配接段设为单对边或多对边状,与其相配的蜗杆的配接孔也设为单对边或多对边形。作为优选,所述的调整轴与蜗杆之间为间隙配合,所述的环形槽与导轮以及导轮孔与导轮之间为间隙配合。采用间隙配合避免了因蜗杆与调整轴之间因导向性差异导致蜗轮蜗杆卡死问题。为了使得受力均匀,作为优选,所述的齿圈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齿口,其内对称地设有一对与调整轴上的凹孔相适应的钢球。作为优选,所述壳体的一端设有衬套,压板通过密封垫片及定位件与壳体相配接;并在壳体上设有注油嘴。因此,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效果显著;2、便于装配,加工制作方便,有效防止在装配过程中蜗轮蜗杆卡死问题的自锁型刹车调整臂;3、一旦发现装配出现偏差影响正常使用或出现蜗轮蜗杆卡死的情况时,即可用工具从调整轴孔的下端开口将调整轴顶出,从而重新进行装配,实现了产品的重复使用,而不会产生报废的情况,有效降低了使用成本。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图1的A-A视图;附图3是本技术的一种放大的齿圈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实施例自锁型刹车调整臂,包括壳体2,设于其内的蜗轮19、蜗杆12机构,在壳体2上设有调整轴孔7,调整轴孔7通过调整轴1与蜗杆12相配接。调整轴1上均匀布置有若干凹孔,其外围设有配接于壳体2上的齿圈3。齿圈3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齿口13。所述的齿圈3内设有一对与凹孔相适应的对称设置的钢球4;所述调整轴1的根部设有环形槽5,所述的壳体2上设有导轮孔,所述导轮孔内设有与环形槽5相配合的导轮6。调整轴孔7为通孔,所述的调整轴1穿设于调整轴孔7内;在调整轴孔7的底部设有盖体8。所述的调整轴孔7的顶端设有上油封9;所述调整轴孔7的底端设有台阶10,在台阶上设有下油封11。调整轴1与蜗杆12相配接段设为单对边或多对边状,与其相配的蜗杆12的配接孔也设为单对边或多对边形。所述的调整轴1与蜗杆12之间为间隙配合,所述的环形槽5与导轮6以及导轮孔与导轮6之间为间隙配合。所述壳体2的一端设有衬套14,压板15通过密封垫片16及定位件17与壳体2相配接;并在壳体上设有注油嘴18。本技术的调整轴在装配完成后,一旦发现装配出现偏差影响正常使用或出现蜗轮蜗杆卡死的情况时,即可用工具从调整轴孔的下端开口将调整轴顶出,从而重新进行装配,实现了产品的重复使用,而不会产生报废的情况,有效降低了使用成本。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精神作举例说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调整轴孔、导轮孔、齿圈、齿口、环形槽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技术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技术精神相违背的。权利要求1.一种自锁型刹车调整臂,包括壳体,设于其内的蜗轮、蜗杆机构,在壳体上设有调整轴孔,调整轴孔通过调整轴与蜗杆相配接,其特征是在所述的调整轴(1)上均匀布置有若干凹孔,其外围设有配接于壳体(2)上的齿圈(3),所述的齿圈(3)内至少设有一个与凹孔相适应的钢球(4);所述调整轴(1)的根部设有环形槽(5),所述的壳体(2)上设有导轮孔,所述导轮孔内设有与环形槽(5)相配合的导轮(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锁型刹车调整臂,其特征是在所述的调整轴孔(7)为通孔,所述的调整轴(1)穿设于调整轴孔(7)内;在调整轴孔(7)的底部设有盖体(8)。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锁型刹车调整臂,其特征是在所述的调整轴孔(7)的顶端设有上油封(9);所述调整轴孔(7)的底端设有台阶(10),在台阶上设有下油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锁型刹车调整臂,包括壳体,设于其内的蜗轮、蜗杆机构,在壳体上设有调整轴孔,调整轴孔通过调整轴与蜗杆相配接,其特征是在所述的调整轴(1)上均匀布置有若干凹孔,其外围设有配接于壳体(2)上的齿圈(3),所述的齿圈(3)内至少设有一个与凹孔相适应的钢球(4);所述调整轴(1)的根部设有环形槽(5),所述的壳体(2)上设有导轮孔,所述导轮孔内设有与环形槽(5)相配合的导轮(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震高秀红
申请(专利权)人:万向钱潮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