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起动机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12550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8 04: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起动机冷却装置,解决了起动机依靠外壳散热,散热效率低,造成起动机内部温度过高,影响起动机使用寿命的问题,其包括起动机后端盖和导热管,所述起动机后端盖的外侧中心处开设有凹槽,凹槽的底部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散热片,散热片的中心处开设有散热孔,凹槽的内部中心处通过支架固定有冷却风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新颖,通过设置有导热管将起动机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传递到散热片,再通过冷却风机将热量快速排出到外界,当热量散发量不足时,自动启动辅助冷却机构,实现辅助散热,便于实现快速为起动机散热,防止起动机内部温度过高,影响起动机的使用寿命。

A Starter Cool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起动机冷却装置
本技术涉及起动机配件
,具体为一种起动机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起动机可以将蓄电池的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驱动发动机飞轮旋转实现发动机的起动。发动机在以自身动力运转之前,必须借助外力旋转。发动机借助外力由静止状态过渡到能自行运转的过程,称为发动机的起动。现有技术中的起动机的散热大多只是依靠其外壳,但是外壳的散热性能有限,同时外壳容易吸收外部温度,并将外部温度传递至起动机内部,降低起动机的使用寿命。因此,设计一种起动机冷却装置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起动机冷却装置,有效的解决了起动机依靠外壳散热,散热效率低,造成起动机内部温度过高,影响起动机使用寿命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包括起动机后端盖和导热管,所述起动机后端盖的外侧中心处开设有凹槽,凹槽的底部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散热片,散热片的中心处开设有散热孔,凹槽的内部中心处通过支架固定有冷却风机,导热管的底端穿过起动机后端盖的内壁中心处固定在散热片的中心处,且导热管的中心处正对散热孔安装,导热管的一侧设置有辅助冷却机构。优选的,所述导热管包括管体、第一导热槽和第二导热槽,管体的外壁等距离开设有第一导热槽,管体的内壁等距离开设有第二导热槽。优选的,所述辅助冷却机构包括冷却腔、进液管、冷却水循环泵、储液箱、连接管、冷凝器、出液管和电磁阀,冷却腔开设在管体的管壁内,冷却腔的进液口通过焊接固定有进液管的一端,进液管的另一端与储液箱底部内壁上安装的冷却水循环泵的输出端连接,冷却腔的出液口通过焊接固定有出液管的一端,且出液管的另一端与冷凝器的进液口连接,冷凝器的出液口通过连接管与储液箱的进液口连接。优选的,所述冷却腔的一侧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温度传感器,储液箱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有PLC控制器,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PLC控制器的输入端,PLC控制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冷却水循环泵和电磁阀。优选的,所述凹槽的外侧通过螺栓罩接固定有防护罩,且防护罩为一种不锈钢材料构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中,通过设置散热片、导热管和冷却风机,便于将起动机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快速导出,通过冷却风机散发到外界,有效的提升了起动机的使用寿命;2、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的第一导热槽和第二导热槽,提升了导热管与起动机内部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有效的提升了导热的效率;3、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的冷却腔、进液管、冷却水循环泵、储液箱、连接管、冷凝器、出液管和电磁阀,便于实现采用冷却液提升散热效率,有效的提升了起动机的使用寿命;4、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的温度传感器和PLC控制器,便于自动根据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温度实现自动控制,有效的提升了使用的方便性。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整体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导热管正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导热管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辅助冷却机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起动机后端盖;2、散热片;3、凹槽;4、防护罩;5、冷却风机;6、散热孔;7、辅助冷却机构;8、导热管;9、管体;10、第一导热槽;11、冷却腔;12、温度传感器;13、第二导热槽;14、进液管;15、冷却水循环泵;16、PLC控制器;17、储液箱;18、连接管;19、冷凝器;20、出液管;21、电磁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由图1给出,本技术包括起动机后端盖1和导热管8,起动机后端盖1的外侧中心处开设有凹槽3,凹槽3的底部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散热片2,散热片2的中心处开设有散热孔6,凹槽3的内部中心处通过支架固定有冷却风机5,导热管8的底端穿过起动机后端盖1的内壁中心处固定在散热片2的中心处,且导热管8的中心处正对散热孔6安装,导热管8的一侧设置有辅助冷却机构7,本技术,结构新颖,通过设置有导热管8将起动机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传递到散热片2,再通过冷却风机5将热量快速排出到外界,当热量散发量不足时,自动启动辅助冷却机构7,实现辅助散热,便于实现快速为起动机散热,防止起动机内部温度过高,影响起动机的使用寿命。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1、图2和图3给出,导热管8包括管体9、第一导热槽10和第二导热槽13,管体9的外壁等距离开设有第一导热槽10,管体9的内壁等距离开设有第二导热槽13,在管体9的外壁和内壁分别设置有第一导热槽10和第二导热槽13,可以有效的提升管体9与起动机内部的接触面积,从而可以有效的提升热量的传递效率。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1、图3和图4给出,辅助冷却机构7包括冷却腔11、进液管14、冷却水循环泵15、储液箱17、连接管18、冷凝器19、出液管20和电磁阀21,冷却腔11开设在管体9的管壁内,冷却腔11的进液口通过焊接固定有进液管14的一端,进液管14的另一端与储液箱17底部内壁上安装的冷却水循环泵15的输出端连接,冷却腔11的出液口通过焊接固定有出液管20的一端,且出液管20的另一端与冷凝器19的进液口连接,冷凝器19的出液口通过连接管18与储液箱17的进液口连接,电磁阀21打开后,使冷却水循环泵15工作,从而将储液箱17内部的冷却液通过进液管14注入到冷却腔11的内部循环后从出液管20导入到冷凝器19的内部,冷却后再次注入到储液箱17中进行循环使用,便于冷却液快速的吸收热量,实现辅助吸热,从而有效的提升热量的散发效率。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由图3和图4给出,冷却腔11的一侧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温度传感器12,储液箱17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有PLC控制器16,温度传感器12电性连接PLC控制器16的输入端,PLC控制器16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冷却水循环泵15和电磁阀21,通过设置的温度传感器12实时监控冷却腔11内部冷却液的温度,当冷却液的温度达到PLC控制器16的预设值时,PLC控制器16控制冷却水循环泵15和电磁阀21开始工作,便于实现自动工作,有效的提升了使用的方便性。实施例五,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1给出,凹槽3的外侧通过螺栓罩接固定有防护罩4,且防护罩4为一种不锈钢材料构件,具有良好的防护作用。本技术使用时,在管体9的外壁和内壁分别设置有第一导热槽10和第二导热槽13,可以有效的提升管体9与起动机内部的接触面积,从而可以有效的提升热量的传递效率,电磁阀21打开后,使冷却水循环泵15工作,从而将储液箱17内部的冷却液通过进液管14注入到冷却腔11的内部循环后从出液管20导入到冷凝器19的内部,冷却后再次注入到储液箱17中进行循环使用,便于冷却液快速的吸收热量,实现辅助吸热,从而有效的提升热量的散发效率,通过设置的温度传感器12实时监控冷却腔11内部冷却液的温度,当冷却液的温度达到PLC控制器16的预设值时,PLC控制器16控制冷却水循环泵15和电磁阀21开始工作,便于实现自动工作,有效的提升了使用的方便性。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起动机冷却装置,包括起动机后端盖(1)和导热管(8),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动机后端盖(1)的外侧中心处开设有凹槽(3),凹槽(3)的底部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散热片(2),散热片(2)的中心处开设有散热孔(6),凹槽(3)的内部中心处通过支架固定有冷却风机(5),导热管(8)的底端穿过起动机后端盖(1)的内壁中心处固定在散热片(2)的中心处,且导热管(8)的中心处正对散热孔(6)安装,导热管(8)的一侧设置有辅助冷却机构(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起动机冷却装置,包括起动机后端盖(1)和导热管(8),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动机后端盖(1)的外侧中心处开设有凹槽(3),凹槽(3)的底部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散热片(2),散热片(2)的中心处开设有散热孔(6),凹槽(3)的内部中心处通过支架固定有冷却风机(5),导热管(8)的底端穿过起动机后端盖(1)的内壁中心处固定在散热片(2)的中心处,且导热管(8)的中心处正对散热孔(6)安装,导热管(8)的一侧设置有辅助冷却机构(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起动机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管(8)包括管体(9)、第一导热槽(10)和第二导热槽(13),管体(9)的外壁等距离开设有第一导热槽(10),管体(9)的内壁等距离开设有第二导热槽(1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起动机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冷却机构(7)包括冷却腔(11)、进液管(14)、冷却水循环泵(15)、储液箱(17)、连接管(18)、冷凝器(19)、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林烽陈泓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金阳汽车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