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防撞梁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21324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8 02: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防撞梁组件的技术方案,包括防撞梁本体,所述防撞梁本体的一侧靠近两端的位置对称设置有两个吸能盒,所述吸能盒的一端固连于防撞梁本体上,所述吸能盒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与汽车纵梁连接的安装板,所述吸能盒与防撞梁本体可拆卸式连接,所述吸能盒的内部设置有缓冲块,所述缓冲块为圆柱形结构的聚氨酯缓冲块;所述吸能盒内还设置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套设在缓冲块的外部;所述防撞梁本体的两端设置有侧防撞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汽车防撞梁组件安装方便,缓冲吸能性能好,能够有效地缓冲汽车受到的正向和倾斜方向的撞击,对车辆和乘车人员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A Kind of Automobile Anti-collision Beam Compon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防撞梁组件
本技术涉及的是汽车零部件
,具体涉及一种汽车防撞梁组件。
技术介绍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若发生意外造成撞车事故时,汽车以很高的速度撞击,会对车辆和乘车人员造成一定的伤害。因此,在汽车的前后均设置有防撞梁组件,它是车辆安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必须要有一定的强度、刚度及韧性,同时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塑性,如此在车辆发生碰撞时,防撞梁组件将吸收大部分的碰撞冲击能量,以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使车辆及乘客少受损失。现有的汽车防撞梁组件能在一定程度上对车辆正面造成的撞击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但是有时候由于汽车前后部安装空间的限制,吸能盒的设计长度有限,因此吸能盒不能很好地吸收更多的碰撞冲击能量,撞击力较大时,容易对车辆和乘客造成损害;另外,在汽车受到左前或右前方向的倾斜撞击时,防撞梁组件对车辆的保护效果更差。这是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汽车防撞梁组件的技术方案。本方案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的:一种汽车防撞梁组件,包括防撞梁本体,所述防撞梁本体的一侧靠近两端的位置对称设置有两个吸能盒,所述吸能盒的一端固连于防撞梁本体上,所述吸能盒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与汽车纵梁连接的安装板,所述吸能盒与防撞梁本体可拆卸式连接,所述吸能盒的内部设置有缓冲块,所述缓冲块为圆柱形结构的聚氨酯缓冲块;所述吸能盒内还设置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套设在缓冲块的外部;所述防撞梁本体的两端设置有侧防撞梁。优选地,所述防撞梁本体上靠近两端的位置对称设置有两个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螺柱,所述吸能盒连接防撞梁本体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所述螺柱相适配的螺栓孔。优选地,所述防撞梁本体的前侧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加强槽,所述第一加强槽沿防撞梁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优选地,所述防撞梁本体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吸能槽,所述吸能槽沿防撞梁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优选地,所述吸能盒为截面呈正方形的管状结构,所述吸能盒的左右两侧板上对称设置有多个溃缩槽,所述吸能盒的上下两侧板上对称设置有多个溃缩孔。优选地,所述溃缩槽与溃缩孔的数量相同,所述溃缩槽和溃缩孔沿吸能盒的轴向均匀布置,相对应的溃缩槽与溃缩孔位于吸能盒的同一横截面上。优选地,所述溃缩孔为沿吸能盒横向延伸的长条孔,且由所述安装板至防撞梁本体的方向,各所述溃缩孔的长度依次增大。优选地,所述防撞梁本体的一端开设有牵引孔,所述牵引孔内设置有套筒螺母。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可根据对上述方案的叙述得知,本技术所述的汽车防撞梁组件,其吸能盒与防撞梁本体可拆卸式连接,安装方便;吸能盒的内部设置有缓冲块和压缩弹簧,增加的吸能盒的缓冲效果;防撞梁本体的两端设置有侧防撞梁,当汽车受到倾斜方向的撞击时,对车辆和乘车人员也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由此可见,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其实施的有益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轴测图。图2为本技术另一方向的轴测图。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4为图3中A-A处的剖面图。图5为图3中B-B处的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中防撞梁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中吸能盒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防撞梁本体,11、固定板,12、螺柱,13、第一加强槽,14、吸能槽,15、牵引孔,2、吸能盒,21、连接板,22、螺栓孔,23、溃缩槽,24、溃缩孔,3、安装板,4、侧防撞梁,41、第二加强槽,5、缓冲块,6、压缩弹簧,7、套筒螺母。具体实施方式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方案进行阐述。如图1-3所示,一种汽车防撞梁组件,包括防撞梁本体1,所述防撞梁本体1为空心型框架结构,为了增加防撞梁本体1的抗弯强度,在防撞梁本体1的前侧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加强槽13,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在防撞梁本体1的前侧设置两个第一加强槽13,两个第一加强槽13沿防撞梁本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在防撞梁本体1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吸能槽14,吸能槽14沿防撞梁本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吸能槽14可以在汽车遭受撞击时,吸收一部分撞击时的能量,增加缓冲效果。本实施例中,防撞梁本体1采用铝合金型材挤压成型制作,强度高且质量轻,能够减轻车身重量,铝合金变形充分,可以更好的吸收碰撞能量,增强碰撞中的吸能作用,从而更好的保护车辆和乘车人员。防撞梁本体1的一侧靠近两端的位置对称设置有两个吸能盒2,吸能盒2的一端与防撞梁本体1可拆卸式连接,吸能盒2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与汽车纵梁相连接的安装板3,吸能盒2与安装板3通过焊接方式连接在一起。本实施例中,吸能盒2为截面呈正方形的管状结构,为了增加吸能盒2的缓冲吸能效果,在吸能盒2内部还设置有聚氨酯材料制成的圆柱形结构的缓冲块5,这样当汽车发生碰撞时,吸能盒2内部的聚氨酯缓冲块5能够进行辅助吸能。吸能盒2的内部还设置有压缩弹簧6,压缩弹簧6套设在缓冲块5的外部,进一步增加了吸能盒2的缓冲吸能效果。防撞梁本体1的两端设置有侧防撞梁4,侧防撞梁4同样采用铝合金型材挤压成型制作,侧防撞梁4的外侧和上下两侧设置有第二加强槽41,增加了侧防撞梁4的抗弯强度。在防撞梁本体1的两端设置侧防撞梁4,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汽车遭受倾斜方向的撞击时对车辆造成的损害。例如,当汽车受到左前方向的撞击时,防撞梁本体1的左端受撞击后变形向后弯曲,这样防撞梁本体1的左段、侧防撞梁4、吸能盒2形成三角形结构,具有很强的抗冲击能力,能够在汽车受到倾斜方向的撞击时,对车辆和乘车人员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在吸能盒2上设置有溃缩槽23和溃缩孔24,吸能盒2上的溃缩槽23和溃缩孔24通过冲压方式制作,高效快捷。如图7所示,吸能盒2的左右两侧面上对称设置有多个溃缩槽23,吸能盒2的上下两侧面上对称设置有多个溃缩孔24,溃缩槽23和溃缩孔24数量相同,溃缩槽23和溃缩孔24沿吸能盒2的轴向均布布置,相对应的溃缩槽23和溃缩孔24位于吸能盒2的同一横截面上,溃缩孔24为沿吸能盒2横向延伸的长条孔。吸能盒2上的溃缩槽23和溃缩孔24,可利于吸能盒2在碰撞中的变形吸能,能够使汽车受到撞击时,吸能盒2由于受到防撞梁方向的碰撞而发生有规律的溃缩,加强了防撞效果;相对应的溃缩槽23和溃缩孔24在吸能盒2的同一横截面布置,能够进一步提升吸能盒2在碰撞中的变形吸能能力;由安装板3至防撞梁本体1的方向,各溃缩孔24的长度依次增大,由此能够实现吸能盒2的阶梯吸能性能。如图6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吸能盒2和防撞梁本体1实现可拆卸式连接,在防撞梁本体1上靠近两端的位置对称设置有两个固定板11,固定板11的四角各设置有一个螺柱12;吸能盒2连接防撞梁本体1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板21,连接板21与吸能盒2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连接板21上设置有与螺柱12相适配的螺栓孔22。防撞梁本体1与吸能盒2可拆卸式连接,可在安装防撞梁组件时,现将吸能盒2固连于汽车的纵梁上,再将防撞梁本体1与吸能盒2连接,安装方便,便于操作。另外,在防撞梁本体1与吸能盒2连接之前,要先将缓冲块5和压缩弹簧6放置在吸能盒2内部,为了使缓冲块5在吸能盒2中保持稳定,安装缓冲块5前在缓冲块5的一端涂抹粘结剂,使缓冲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防撞梁组件,包括防撞梁本体(1),所述防撞梁本体(1)的一侧靠近两端的位置对称设置有两个吸能盒(2),所述吸能盒(2)的一端固连于防撞梁本体(1)上,所述吸能盒(2)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与汽车纵梁连接的安装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盒(2)与防撞梁本体(1)可拆卸式连接,所述吸能盒(2)的内部设置有缓冲块(5),所述缓冲块(5)为圆柱形结构的聚氨酯材料缓冲块;所述吸能盒(2)内还设置有压缩弹簧(6),所述压缩弹簧(6)套设在缓冲块(5)的外部;所述防撞梁本体(1)的两端设置有侧防撞梁(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防撞梁组件,包括防撞梁本体(1),所述防撞梁本体(1)的一侧靠近两端的位置对称设置有两个吸能盒(2),所述吸能盒(2)的一端固连于防撞梁本体(1)上,所述吸能盒(2)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与汽车纵梁连接的安装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盒(2)与防撞梁本体(1)可拆卸式连接,所述吸能盒(2)的内部设置有缓冲块(5),所述缓冲块(5)为圆柱形结构的聚氨酯材料缓冲块;所述吸能盒(2)内还设置有压缩弹簧(6),所述压缩弹簧(6)套设在缓冲块(5)的外部;所述防撞梁本体(1)的两端设置有侧防撞梁(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防撞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梁本体(1)上靠近两端的位置对称设置有两个固定板(11),所述固定板(11)上设置有螺柱(12),所述吸能盒(2)连接防撞梁本体(1)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板(21),所述连接板(21)上设置有所述螺柱(12)相适配的螺栓孔(2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防撞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梁本体(1)的前侧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加强槽(13),所述第一加强槽(13)沿防撞梁本体(1)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灵杰林利霞管仁荣
申请(专利权)人:五莲县润泰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