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动调合搅拌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2049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8 02: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动调合搅拌器。该液动调合搅拌器包括等径三通管、转动轴、上轴承、下轴承、浆片及搅拌叶片,等径三通管的主管竖直放置,上端为密封盖,其中心线位置竖直设置转动轴,转动轴上装有3~5片浆片,浆片高度小于等径三通管的主管长度,浆片包络线直径小于等径三通管的主管直径,转动轴的上端穿过上轴承后通过4~8个转动臂与搅拌叶片固定连接,转动轴的下端放置在下轴承内,下轴承通过4~8根轴承固定支架固定在等径三通管出油口中心。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既能实现正常生产时罐内油品调合,无泄漏,又能保证不出现“泛液”、不会冲击浮盘,造成浮盘卡盘和沉盘现象。

A Hydraulic Mixing Stirr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动调合搅拌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石油化工企业油品储运系统领域,涉及一种液动调合搅拌器。
技术介绍
罐内油品调合是石油化工企业油品储运系统生产作业中一个重要工序。现有调合方式主要有:侧向搅拌器调合和喷嘴调合。专利号为201120214409.5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侧向搅拌器,它包括托架、电机、法兰、叶轮、主轴和减速箱,托架包括竖板和横板,电机固定设置于横板上,竖板外侧固定设置有固定座,减速箱固定套装于固定座上,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减速箱的输入端相连接,减速箱的输出端与主轴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叶轮固定安装于主轴另一端,主轴上套装有外伸支承和机械密封,外伸支承一端与竖板相连接,机械密封位于固定座与主轴后段之间,减速箱外侧固定连接有保护罩,所述保护罩为空心夹套结构,保护罩上设置有介质进口、泄漏口和介质出口,介质进口与介质出口与夹套相连通,泄漏口贯穿整个夹套与保护罩内部空腔相连通。该技术具有机械密封不易损坏,整个搅拌器维修起来也很方便。但该技术的侧向搅拌器安装在罐壁,密封损坏时油品易泄漏,污染环境,搅拌器易出故障,维修频繁,增加劳动强度。专利号为201621345021.8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搅拌器的储油罐,其包括具有内腔的罐体、转轴、动力叶片、盘体、搅拌叶片、油泵、进油管和出油管,罐体的内腔的底部设置有底座,转轴的下端转动连接在底座上,转轴的上端设有圆形的盘体,搅拌叶片有若干个并且均匀设置在盘体的周向边沿,动力叶片有若干个分并且均匀设置在转轴的周向边沿,油泵设置在罐体的侧壁上,进油管的一端和罐体的内腔上端连通,另外一端和油泵的进油口连通,出油管的一端和罐体的内腔下端连通,另外一端和油泵的出油口连通,出油管位于罐体的内腔中的一端朝向动力叶片。罐体的内腔的底部设置有环形的喷油管,所述喷油管通过出油支管和出油管连通,所述喷油管上沿着周向设置有若干个竖直喷嘴和水平喷嘴。但该技术具有以下缺点:1)竖直喷嘴调合时,低液位使用时,会出现液柱射出液面,形成“泛液”,液柱与罐内气相摩擦易产生静电;2)竖直喷嘴调合时,液柱冲击浮盘,会导致浮盘变形,甚至造成浮盘卡盘和沉盘现象的发生。3)出油管内的油品由出油管管口较小流道面积进入罐体的内腔后,流道面积相对极大开阔,出油管口液体的流速会迅速降低,油品会全方位扩散,作用动力叶片的少量油品的能量微乎其微,很难通过支撑轴带动动力叶片实现搅拌油品的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而提供一种液动调合搅拌器,该液动调合搅拌器是利用储油罐进料油品作为动力,既能实现正常生产时罐内油品调合,无泄漏,又能保证不出现“泛液”、不会冲击浮盘,造成浮盘卡盘和沉盘现象,有效利用油品的液体驱动力实现调合搅拌油品。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液动调合搅拌器,其特征在于:该液动调合搅拌器包括等径三通管、转动轴、上轴承、下轴承、浆片及搅拌叶片,等径三通管的主管竖直放置,上端为密封盖,下端为出油口,其中心线位置设置转动轴,转动轴竖直放置,转动轴上装有3~5片浆片,浆片高度小于等径三通管的主管长度,浆片包络线直径小于等径三通管的主管直径10~20mm,转动轴的上端穿过上轴承后通过4~8个转动臂与搅拌叶片固定连接,转动轴的下端放置在下轴承内,上轴承和下轴承均水平设置,上轴承固定在密封盖中心,密封盖固定在等径三通管上端,下轴承通过4~8根轴承固定支架固定在等径三通管出油口中心。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技术特征在于:所述浆片高度小于等径三通管的主管长度5~10mm。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技术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叶片的形状为矩形、圆形或扇形。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技术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叶片的材质为金属材质。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技术特征在于:所述浆片的形状为矩形。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技术特征在于:所述浆片的材质为金属材质。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技术特征在于:所述上轴承应与转动轴充分啮合。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技术特征在于:所述下轴承应与转动轴充分啮合,且起到托架作用。本专利技术适用于石油化工企业储油罐,既能实现正常操作时利用进罐油品驱动液动搅拌器实现油品调合,又能保证浮盘的安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述优点:本专利技术一种液动调合搅拌器,通过进罐油品冲击驱动安装在储油罐内部进油管端部的转动轴上的浆片,带动转动轴转动,从而带动固定在转动轴上转动臂和搅拌叶片转动,实现液体驱动调合搅拌的目的。该液动调合搅拌器装置是利用储油罐进料油品作为动力,既能实现正常生产时罐内油品调合,无泄漏,又能保证不出现“泛液”、不会造成浮盘卡盘和沉盘现象。此外本专利技术还具有结构型式简洁、可行性好、安全可靠、投资小等优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而提供一种液动调合搅拌器装置。下面用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并不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液动调合搅拌器用于立式储油罐的结构图;图2是图1中的A-A向剖视图;图3是图1中的B-B向剖视图;图4是图1中浆片的结构图。图中所示附图标记为:1.进料口;2.搅拌叶片;3.转动臂;4.上轴承;5.下轴承;6.等径三通管;7.转动轴;8.密封盖;9.轴承固定支架;10.出油口;11.管道支架;12.储油罐;13.储油罐底板;14.油品液面;15.浆片。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立式储油罐12的液动调合搅拌器,包括储油罐12和液动调合搅拌器,液动调合搅拌器通过管道支架11固定在储油罐12内,所述液动调合搅拌器包括等径三通管6、转动轴7、上轴承4、下轴承5、浆片15及搅拌叶片2,等径三通管6的主管竖直放置,上端为密封盖8,下端为出油口10,其中心线位置设置转动轴7,等径三通管6的支管连接储油罐12的进料管,进料管进口设置进油口1,转动轴7竖直放置,转动轴7上沿圆周均布装有3~5片浆片15,浆片15高度小于等径三通管6的主管长度,最好是比等径三通管6的主管长度小5~10mm,浆片15包络线直径小于等径三通管6的主管直径10~20mm,转动轴7的上端穿过上轴承4后通过4~8个转动臂3与搅拌叶片2固定连接,转动臂3水平设置,沿转动轴7的上端圆周均匀布置,转动轴7的下端放置在下轴承5内。上轴承4和下轴承5水平设置,上轴承4固定在密封盖8中心,密封盖8固定在等径三通管6上端,下轴承5通过4~8根轴承固定支架9固定在等径三通管6出油口10的中心。本专利技术一种液动调合搅拌器用于储油罐时的简单操作方法是,油品通过进料口1进入进料管,冲击转动轴7上的浆片15,带动转动轴7转动,从而带动固定在转动轴7上转动臂3和搅拌叶片2转动,等径三通管6主管上部通过密封盖8密封,油品通过浆片15后通过等径三通管6下部的出油口10进入储油罐12,实现液动调合搅拌的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动调合搅拌器,其特征在于:该液动调合搅拌器包括等径三通管、转动轴、上轴承、下轴承、浆片及搅拌叶片,等径三通管的主管竖直放置,上端为密封盖,下端为出油口,其中心线位置设置转动轴,转动轴竖直放置,转动轴上装有3~5片浆片,浆片高度小于等径三通管的主管长度,浆片包络线直径小于等径三通管的主管直径10~20mm,转动轴的上端穿过上轴承后通过4~8个转动臂与搅拌叶片固定连接,转动轴的下端放置在下轴承内,上轴承和下轴承均水平设置,上轴承固定在密封盖中心,密封盖固定在等径三通管上端,下轴承通过4~8根轴承固定支架固定在等径三通管出油口中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动调合搅拌器,其特征在于:该液动调合搅拌器包括等径三通管、转动轴、上轴承、下轴承、浆片及搅拌叶片,等径三通管的主管竖直放置,上端为密封盖,下端为出油口,其中心线位置设置转动轴,转动轴竖直放置,转动轴上装有3~5片浆片,浆片高度小于等径三通管的主管长度,浆片包络线直径小于等径三通管的主管直径10~20mm,转动轴的上端穿过上轴承后通过4~8个转动臂与搅拌叶片固定连接,转动轴的下端放置在下轴承内,上轴承和下轴承均水平设置,上轴承固定在密封盖中心,密封盖固定在等径三通管上端,下轴承通过4~8根轴承固定支架固定在等径三通管出油口中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动调合搅拌器,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继元郭维军何龙辉李战杰李津何钦全
申请(专利权)人:中石化广州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