搅拌支撑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1736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8 01: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搅拌支撑架,涉及支撑架的技术领域,其包括两根平行相对的主梁,两根所述主梁的相对端面之间留有距并设置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设置有孔,所述孔的一端开口,另一端设置有内凸缘,所述内凸缘自然形成避让口,所述孔的轴线垂直于两根主梁所在平面;两个所述主梁的相背离一侧分别设置有放置架,所述放置架包括平行相对并留有间距的两个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垂直于安装座的轴线,在两个所述支撑板的相背离一端固定连接有垂直于支撑板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沿主梁的长度方向与主梁滑动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能够同时支撑搅拌装置以及原料盒的效果。

Stirring brack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搅拌支撑架
本技术涉及支撑架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搅拌支撑架。
技术介绍
粘合剂是具有粘性的物质,借助其粘性能将两种分离的材料连接在一起。粘合剂是重要的辅助材料之一,在包装作业中应用极为广泛。在非大批量的制备过程中,通常将主料以及辅料添加进入搅拌桶并进行搅拌。所采用的搅拌装置为手持式电钻,在手持式电钻的输出端夹持搅拌轴,手持式电钻与搅拌轴可拆卸连接,在搅拌轴上设置有搅拌叶片。通过手持式电钻驱动搅拌轴转动实现搅拌。但是,制备粘合剂所需的主料以及辅料需要在填料的同时进行搅拌,工人在操作时通常长时间手持搅拌装置并且手持盛放原料的原料盒,在操作过程中工人的劳动强度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搅拌支撑架,其具有能够同时支撑搅拌装置以及原料盒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搅拌支撑架,包括两根平行相对的主梁,两根所述主梁的相对端面之间留有距并设置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设置有孔,所述孔的一端开口,另一端设置有内凸缘,所述内凸缘自然形成避让口,所述孔的轴线垂直于两根主梁所在平面;两个所述主梁的相背离一侧分别设置有放置架,所述放置架包括平行相对并留有间距的两个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垂直于安装座的轴线,在两个所述支撑板的相背离一端固定连接有垂直于支撑板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沿主梁的长度方向与主梁滑动相连。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主梁抵放在搅拌桶的正上方,将搅拌装置放入到通孔中并与内凸缘相抵,由内凸缘支撑搅拌装置,同时搅拌轴穿过避让口,与搅拌装置相连;滑动限位板调节相对的间距,将盛放原料的原料盒倒置在相对的支撑板上,原料可以从相对的支撑板之间的间距中流落到搅拌桶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两个所述主梁之间设置有鱼眼轴承,所述安装座固定连接于鱼眼轴承的内圈中。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把持搅拌装置进行一定角度的摆动,提高搅拌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鱼眼轴承与所述主梁的中央位置相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搅拌轴与搅拌桶的中央相对,避免在搅拌过程中搅拌叶片撞击到桶壁上。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梁设置有滑槽,所述限位板设置有伸入到滑槽内的滑块,滑块与滑槽滑动相连。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块与滑槽滑动配合实现限位板与主梁的滑动相连,同时滑块伸入到滑槽中还可以为限位板提供一定程度的支撑。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板设置有指向所述主梁的顶丝,所述顶丝能够抵在主梁上并将所述限位板固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限位板与主梁相对固定,防止在工作过程中因为振动等因素使相对的限位板的间距变大,进而使原料盒跌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顶丝为元宝螺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较为方便的旋拧顶丝。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两根所述主梁之间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两端与相对的主梁固定相连。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连接板将两个相对的主梁进一步固定,提高结构的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梁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圆弧板,两个所述圆弧板的圆心重合,所述主梁放置在搅拌桶上时,所述圆弧板贴合于搅拌桶的外侧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梁放置在搅拌桶顶端时,相对的圆弧板贴合与搅拌桶的外侧壁,防止整体结构发生水平的窜动,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通过设置安装座以及放置架,能够在搅拌原料时同时支撑搅拌装置以及原料盒;2.通过设置鱼眼轴承,使得搅拌装置能够进行一定角度的摆动,提高搅拌效率;3.通过设置顶丝,可以将限位板与主梁相对固定。附图说明图1是搅拌支撑架的等轴测视图;图2是放置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安装座的剖视图;图4是安装座与鱼眼轴承的爆炸示意图。图中,1、主梁;11、翻边;12、滑槽;2、连接板;3、安装座;31、孔;32、内凸缘;33、避让口;4、鱼眼轴承;5、放置架;51、支撑板;52、限位板;53、突出部;54、滑块;55、螺纹通孔;56、顶丝;6、圆弧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见图1,一种搅拌支撑架,包括相互平行并留有供搅拌轴穿过的间距的两个主梁1,两根主梁1水平相对。主梁1为平行于水平面的矩形体。位于相对的主梁1的相对端面的底端向相靠近的一侧伸出有与主梁1一体成型的翻边11。相对的翻边11之间留有间距。位于主梁1的上表面,在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开设有滑槽12,滑槽12沿主梁1的长度方向设置并且分别贯通主梁1长度方向的两端。位于相对的主梁1之间设置有两块桥接在相对的翻边11的上表面的连接板2。连接板2的两端与相对应的翻边11焊接相连。相对的连接板2水平放置并相互之间留有供搅拌轴穿过间距。参见图1和图4,位于相对的连接板2之间设置有鱼眼轴承4,鱼眼轴承4的轴线方向垂直于水平面。鱼眼轴承4的外圈桥接在相对的翻边11的上表面,并且与翻边11焊接相连。位于鱼眼轴承4的内圈中设置有用于放置搅拌装置的安装座3。所采用的搅拌装置为手持式电钻,在手持式电钻的输出端夹持搅拌轴,手持式电钻与搅拌轴可拆卸连接,在搅拌轴上设置有搅拌叶片。通过手持式电钻驱动搅拌轴转动实现搅拌。结合图3,安装座3为竖直设置的圆管体,安装座3的内部为能够使手持式电钻由上至下伸入的孔31。安装座3的外径与鱼眼轴承4的内圈的直径相匹配,并且安装座3的底端与鱼眼轴承4底端对齐。安装座3与鱼眼轴承4焊接相连。在安装座3的底端设置有与孔31一体成型的内凸缘32,内凸缘32自然形成一个可供搅拌轴穿过的避让口33。手持式电钻能够放置在安装座3中由内凸缘32支撑,并且手持式电钻可以进行一定角度的摆动,提高搅拌的效率。参见图1和图2,位于相对的主梁1的相背离一侧,分别设置用于放置原料盒的放置架5。放置架5包括两个平行相对并留有供原料流落间距的支撑板51。支撑板51的底端与主梁1的底端对齐,支撑板51垂直于安装座3的轴线并且长度方向的一端与主梁1相抵。位于相对的支撑板51的相背离一端焊接有竖直向上伸出的限位板52。位于限位板52面向主梁1一端的顶端向主梁1上方伸出有突出部53,突出部53与限位板52一体成型并且延伸到滑槽12的正上方,突出部53的底端与主梁1的顶端相抵。位于突出部53的自由端向下伸出有滑块54,滑块54与突出部53一体成型。滑块54伸入到滑槽12中并与滑槽12滑动相连。在滑块54上开设有竖直设置的螺纹通孔55,螺纹通孔55联通滑块54的底端至突出部53的顶端。在螺纹通孔55中螺纹连接有相匹配的顶丝56,顶丝56为元宝螺栓。操作人员可以较为方便的旋拧顶丝56将限位板52与主梁1相对固定。位于主梁1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圆弧板6。圆弧板6同时与两根主梁1的底端焊接相连,圆弧板6的圆心与主梁1的中央相对并且两块圆弧板6的圆心重合。当主梁1放置在搅拌桶上时,圆弧板6贴合于搅拌桶的外壁。具体的操作方式为:将主梁1放置在搅拌桶的顶端,并使两块圆弧板6贴合于搅拌桶的外侧壁。将搅拌轴由下至上穿过避让口33,进一步用手持式电钻夹持搅拌轴并将手持式电钻放置于安装座3内,并且由内凸缘32提供支撑。调节相对的限位板52的间距,将两种原料盒倒置在相对的放置架上,并且使原料从相对的支撑板51之间的间距内流落到搅拌桶内。在原料滴落到搅拌桶内的同时进行搅拌作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搅拌支撑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两根平行相对的主梁(1),两根所述主梁(1)的相对端面之间留有距并设置有安装座(3),所述安装座(3)设置有孔(31),所述孔(31)的一端开口,另一端设置有内凸缘(32),所述内凸缘(32)自然形成避让口(33),所述孔(31)的轴线垂直于两根主梁(1)所在平面;两个所述主梁(1)的相背离一侧分别设置有放置架(5),所述放置架(5)包括平行相对并留有间距的两个支撑板(51),所述支撑板(51)垂直于安装座(3)的轴线,在两个所述支撑板(51)的相背离一端固定连接有垂直于支撑板(51)的限位板(52),所述限位板(52)沿主梁(1)的长度方向与主梁(1)滑动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搅拌支撑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两根平行相对的主梁(1),两根所述主梁(1)的相对端面之间留有距并设置有安装座(3),所述安装座(3)设置有孔(31),所述孔(31)的一端开口,另一端设置有内凸缘(32),所述内凸缘(32)自然形成避让口(33),所述孔(31)的轴线垂直于两根主梁(1)所在平面;两个所述主梁(1)的相背离一侧分别设置有放置架(5),所述放置架(5)包括平行相对并留有间距的两个支撑板(51),所述支撑板(51)垂直于安装座(3)的轴线,在两个所述支撑板(51)的相背离一端固定连接有垂直于支撑板(51)的限位板(52),所述限位板(52)沿主梁(1)的长度方向与主梁(1)滑动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搅拌支撑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主梁(1)之间设置有鱼眼轴承(4),所述安装座(3)固定连接于鱼眼轴承(4)的内圈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搅拌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鱼眼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逄志玲吕嘉冬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京都大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