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福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植筋式沥青路面坑槽修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07022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4 05: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植筋式沥青路面坑槽修补结构,包括在路面坑槽处垂直开挖的基坑,所述基坑呈矩形状,基坑的底面开设有若干个植筋孔,每个植筋孔内均插设有植筋,所述植筋与植筋孔之间的间隙填充有植筋胶,植筋的上端伸入基坑内部,植筋的顶部焊接有起到锚固作用的锚固片,基坑的内部填充有钢纤维沥青混凝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合理,通过在新开挖的基坑内设置起锚固作用的植筋并且填充钢纤维沥青混凝土,可使修补部位抗开裂和抗剥落性能好、力学强度高,具有良好的抗压强度和耐久性,一次修补,经久耐用,克服现有修补技术在修复后的短时期内就发生二次病害的问题。

A kind of pit repairing structure of planted steel bar asphalt pave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植筋式沥青路面坑槽修补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植筋式沥青路面坑槽修补结构。
技术介绍
:近年来许多公路建成后,受交通量的迅速增长,车辆大型化,超载严重,行驶渠道化,及沥青材料性能与路面施工质量等因素影响,早起病害比较普遍,有的甚至比较严重。坑槽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典型病害,严重影响路面的平整度和行车的舒适性。特别是在城市道路养护中,若不及时修补,在交通荷载和水的综合作用下,破坏会较快发展,从而扩展到路基,造成养护费用的增加并严重危及驾乘人员的安全。许多道路,在开通一两年后就需要大面积坑槽修补。因此,对道路面出现的坑槽病害要进行及时修补,并制定出科学的施工方法和质量要求,以保坑槽的修补质量,降低日常养护成本,延长道路城市道路的使用寿命。可以预计,随着公路通车里程的增加和使用时间的延长,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公路建设的重点将由建设为主转为建设与养护并举,并以养护为主。针对沥青路面坑槽,一般是经过坑槽开挖与清理、坑槽壁刷涂粘层油、修补料填充坑槽、修补料压实修整等四步完成,其中在坑槽壁刷涂粘层油是为了保证修补料与坑槽壁之间有良好的粘结。然而,这种修补方法修补的坑槽往往在修补过后的短时期内,修补部位即产生裂缝或者剥落,主要是由于在施工过程中,修补面容易受到污染或者粘层油未按照工艺要求进行洒布,导致原粘结面与修补面之间粘结不好,没有形成完全连续的受力体系,在行车荷载的作用下,上面层承受的应力过大,修补位置会出现细微裂缝,甚至剥落而再次形成坑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做出改进,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植筋式沥青路面坑槽修补结构,不仅结构合理,而且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能够保证一次修补,经久耐用,克服现有修补技术在修复后的短时期内就产生二次病害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植筋式沥青路面坑槽修补结构,包括在路面坑槽处垂直开挖的基坑,所述基坑的底面开设有若干个植筋孔,每个植筋孔内均插设有植筋,所述植筋的上端伸入基坑内部,基坑的内部填充有混凝土。进一步的,所述混凝土为钢纤维沥青混凝土。进一步的,所述植筋的顶部固联有起到锚固作用的锚固片。进一步的,所述植筋顶部至路面距离为10~15cm。进一步的,所述植筋与植筋孔之间的间隙填充有植筋胶。进一步的,所述植筋的外表面涂抹环氧树脂。进一步的,所述基坑呈矩形状,基坑的底面与坑槽的底面之间的距离为20~30cm,基坑的边缘与坑槽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为5~10c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效果:本技术结构简单、合理,通过在新开挖的基坑内设置起锚固作用的植筋并且填充钢纤维沥青混凝土,可使修补部位抗开裂和抗剥落性能好、力学强度高,具有良好的抗压强度和耐久性,一次修补,经久耐用,克服现有修补技术在修复后的短时期内就发生二次病害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图中:1-坑槽;2-基坑;3-植筋孔;4-植筋;5-植筋胶;6-钢纤维沥青混凝土;7-锚固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一种植筋式沥青路面坑槽修补结构,包括在路面坑槽1处垂直开挖的基坑2,所述基坑2呈矩形状且大于坑槽,基坑2的底面开设有若干个植筋孔3,每个植筋孔3内均插设有植筋4,所述植筋4与植筋孔3之间的间隙填充有植筋胶5,植筋4的上端伸入基坑1内部,植筋4的顶部焊接有起到锚固作用的锚固片7,基坑的内部填充有钢纤维沥青混凝土6。本实施例中,所述锚固片为铁片。本实施例中,所述植筋顶部至路面距离为10~15cm。本实施例中,所述植筋的外表面涂抹环氧树脂。本实施例中,所述基坑的底面与坑槽的底面之间的距离为20~30cm,基坑的边缘与坑槽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为5~10cm。本实施例中,所述植筋为二级或以上等级螺纹钢筋,钢筋的直径D不小于12mm,植筋锚固长度为15D。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由于植筋的锚固作用,可使修补部位抗开裂和抗剥落性能好、力学强度高;(2)一次修补,经久耐用,克服现有修补技术在修复后的短时期内就发生二次病害的问题;(3)抗压强度高、耐久性好,可达到原有等级路面技术标准;(4)所用修补材料为钢纤维沥青混凝土,能有效地阻碍修补部位内部细微裂缝的扩展及宏观裂缝的形成,使修补部位具有良好的延性。本实施例中,该修补结构的施工方式一:施工准备:修补坑槽所用设备:路面切割机,吹风机,冲击钻,毛刷等。修补所用材料:钢纤维沥青混凝土材料,环氧树脂,植筋胶,酒精等;施工步骤:1)清理坑槽:根据病害面积特点,首先划出修补范围的轮廓线;用切割机进行切割;按照圆洞方补,斜洞正补的原则,得到维修面成矩形的基坑,基坑深度为坑槽底部以下20cm,四周同路面标线平行或垂直,范围根据表面病害实际范围向四周扩大10cm;2)植筋:植筋方法如下:用冲击钻在开挖的基坑底面钻孔,钻头直径应比钢筋直径大5mm,然后用毛刷套上加长棒,伸至孔底,反复抽动,把灰尘、碎渣带出,再用压缩空气,吹出孔内浮尘。吹完后再用脱脂棉沾酒精擦洗孔内壁。钢筋表面涂抹环氧树脂,钻孔深度即钢筋锚固长度为15D(D为钢筋直径),然后植入钢筋,所植钢筋直径为12mm,植筋顶部至路面距离为15cm,之后在钻孔内填充植筋胶,植筋上端焊有起到锚固作用的铁片;3)浇筑钢纤维沥青混凝土材料:在所开挖的基坑内浇筑钢纤维沥青混凝土材料,且填料应高出路面1cm左右;经压实后即完成坑槽修补。本实施例中,该修补结构的施工方式二:施工准备:修补坑槽所用设备:路面切割机,吹风机,冲击钻,毛刷等。修补所用材料:钢纤维沥青混凝土材料,环氧树脂,植筋胶,酒精等;施工步骤:1)清理坑槽:根据病害面积特点,首先划出修补范围的轮廓线,用切割机进行切割。按照圆洞方补,斜洞正补的原则,得到维修面成矩形的基坑,四周同路面标线平行或垂直,范围根据表面病害实际范围向四周扩大10cm。基坑的深度为坑槽底部以下30cm;2)植筋:植筋方法如下:用冲击钻在开挖的基坑底面钻孔,钻头直径应比钢筋直径大5mm,然后用毛刷套上加长棒,伸至孔底,来回反复抽动,把灰尘、碎渣带出,再用压缩空气,吹出孔内浮尘。吹完后再用脱脂棉沾酒精擦洗孔内壁。钢筋表面涂抹环氧树脂,钻孔深度即钢筋锚固长度为15D(D为钢筋直径),然后植入钢筋,所植钢筋直径为12mm,植筋顶部至路面距离为15cm,之后在钻孔内填充植筋胶,植筋上端焊有起到锚固作用的铁片;3)浇筑钢纤维沥青混凝土材料:在所开挖的基坑内浇筑钢纤维沥青混凝土材料,且填料应高出路面1cm左右。经压实后即完成坑槽修补。以上两个施工步骤所修补的路面坑槽与传统修复技术所修补的坑槽在同条件下相对比得出,传统技术所修补的坑槽易出现裂缝,甚至脱落现象,而本技术所修补的坑槽无裂缝或脱落现象出现,经久耐用,力学强度高,修补效果好。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技术的涵盖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植筋式沥青路面坑槽修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在路面坑槽处垂直开挖的基坑,所述基坑的底面开设有若干个植筋孔,每个植筋孔内均插设有植筋,所述植筋的上端伸入基坑内部,基坑的内部填充有混凝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植筋式沥青路面坑槽修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在路面坑槽处垂直开挖的基坑,所述基坑的底面开设有若干个植筋孔,每个植筋孔内均插设有植筋,所述植筋的上端伸入基坑内部,基坑的内部填充有混凝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筋式沥青路面坑槽修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为钢纤维沥青混凝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筋式沥青路面坑槽修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筋的顶部固联有起到锚固作用的锚固片。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筋式沥青路面坑槽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昌斌陶连杰徐松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