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聚氯乙烯用助加工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聚氯乙烯用助加工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塑料添加材料领域。
技术介绍
增塑剂是工业上被广泛使用的高分子材料助剂,在塑料或橡胶中使用量较大。增塑剂可分为内增塑剂和外增塑剂,内增塑剂是在聚合物的聚合过程中引入第二单体,由于第二单体共聚在聚合物的分子结构中,故降低了聚合物分子链的结晶度;外增塑剂是增塑剂进入聚合物内,增大聚合物分子间距离,减弱大分子间作用力,使大分子链易滑动,宏观上提高了流动性。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的生产与消费量最大,但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能够干扰人体内分泌,损害生殖和发育,有致癌和致畸作用,欧盟ROHS指令早已限制了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OP)、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邻苯二甲酸二异葵酯(DIDP)、邻苯二甲酸二己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苯基丁酯(BBP)6种增塑剂在所有儿童玩具和服装及其他物品中的含量,规定含量超标的产品不得在欧洲市场上销售。需要开发新型环保类增塑剂来取代DOP等增塑剂。理想的增塑剂,其性能应满足的基本要求有:与树脂要有良好的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聚氯乙烯用助加工材料,其特征在于,其原料组分及各组分质量份数如下:核‑壳改性剂:85‑100份;增塑剂:15‑40份;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10‑30份;共稳定剂:2‑8份;其中,所述核‑壳改性剂包括复核结构的聚丁二烯‑丙烯酸正丁酯胶乳和接枝到复核结构上的苯乙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聚氯乙烯用助加工材料,其特征在于,其原料组分及各组分质量份数如下:核-壳改性剂:85-100份;增塑剂:15-40份;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10-30份;共稳定剂:2-8份;其中,所述核-壳改性剂包括复核结构的聚丁二烯-丙烯酸正丁酯胶乳和接枝到复核结构上的苯乙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聚氯乙烯用助加工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韧剂为琥珀酸酯-共-己二酸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聚氯乙烯用助加工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为单硬脂酸甘油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聚氯乙烯用助加工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硬脂酸甘油酯由含C16-C18的长链脂肪酸与丙三醇进行酯化反应制得。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聚氯乙烯用助加工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共稳定剂为环氧化合物、多元醇、高氯酸盐和β-二醇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物。6.一种新型聚氯乙烯用助加工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新型聚氯乙烯用助加工材料的具体制备步骤如下:步骤1:制备核-壳改性剂步骤1.1:在聚合反应釜中加入聚丁二烯胶乳和去离子水,室温下溶胀1h,随后将引发剂1加入到聚合反应釜中,并逐步加入部分丙烯酸正丁酯单体,搅拌反应20~40min,随后将聚合反应釜的温度升温至55~60℃,随后将部分乳化剂1加入到聚合反应釜中,维持该温度,继续缓慢加入剩余的丙烯酸正丁酯单体,当丙烯酸正丁酯单体全部加入后30~55min,补加剩余乳化剂1,继续反应20~40min后,降温出料,得到大粒径基础胶乳,作为核-壳改性剂的复合结构,备用;步骤1.2:按配比将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硫醇和引发剂2和交联剂进行混合,得到预制单体,随后将步骤1.1制得的大粒径基础胶乳和去离子水加入到聚合反应釜中,加热搅拌,当加热到反应温度40~55℃后,加入部分预制单体,反应30~45min,随后加入部分乳化剂2并继续缓慢加入剩余的预制单体,升温至65℃后,在预制单体加完后继续反应40~55min后,补加剩余的乳化剂2,继续反应2~3h,待反应结束后继续升温至85℃,继续熟化30min,降温出料,制得复核结构接枝胶乳,随后在5%~10%MgSO4稀溶液中,在搅拌下连续加入复核结构接枝胶乳,然后升温热化、搅拌至液体清澈,经过滤干燥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莉娜,方春平,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爱特恩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