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变轨距轮对的移动盘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94716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4 01: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轨道车辆变轨距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变轨距轮对的移动盘组件,该移动盘组件包括移动盘和轴承,所述移动盘设有中心通孔和位于所述中心通孔外的连接孔;所述轴承的外圈紧固在所述中心通孔中,所述轴承的内圈用于固定套设在车轮的外侧轮毂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移动盘组件结构简单,能够紧固在车轮上,且占用车轮空间小,通过所述横向驱动机构推动或拉动所述移动盘带动所述车轮移动,实现车轮变换轨距,传递力矩大,可靠性高,提高了变轨距的可靠性,提高了变轨效率。

A Movable Disk Component for Variable Gauge Wheels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变轨距轮对的移动盘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车辆变轨距
,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变轨距轮对的移动盘组件。
技术介绍
为了满足邻近国家不同轨距轨道间的运输要求,现多在交界处更换不同轮对内侧距的转向架,该方案成本高、耗时长。西班牙和日本先后专利技术了可变轨距的转向架,能够在不同轨距轨道间连续运行。但现有的变轨结构均为无源形式,车轮的变轨动作需借助外部辅助设施才能完成,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变轨距轮对的移动盘组件,以解决现有的变轨结构均为无源形式,车轮的变轨动作需借助外部辅助设施才能完成,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二)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变轨距轮对的移动盘组件,其包括:移动盘,所述移动盘设有中心通孔,和位于所述中心通孔外的连接孔;轴承,所述轴承的外圈紧固在所述中心通孔中,所述轴承的内圈用于固定套设在车轮的外侧轮毂上。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盘关于所述中心通孔对称设有两个所述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用于连接驱动所述车轮移动的横向驱动机构。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孔中均设有橡胶节点,所述横向驱动机构包括电动缸,所述电动缸的伸出端设有定位凸台和外螺纹;所述伸出端穿过所述橡胶节点且所述定位凸台抵靠在所述连接孔的一端面,利用螺母拧设在所述外螺纹上并使得所述螺母抵靠在所述连接孔的另一端面。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盘呈类菱形,所述类菱形位于顶角处均设置为与相邻侧边过渡连接的弧形,两个所述连接孔分别设于所述移动盘上相对的一对顶角处。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轴承为四点角接触球轴承。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盘靠近车轮的一侧设有移动盘挡圈;所述移动盘远离车轮的一侧分别设有轴承外挡圈和轴承内挡圈。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盘挡圈和轴承外挡圈均通过螺栓和螺母与所述移动盘连接;所述轴承内挡圈通过螺钉固定在车轮的外侧轮毂上。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轴承内挡圈与轴承外挡圈之间留有间隙。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橡胶节点的厚度小于等于所在连接孔的轴向长度。(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变轨距轮对的移动盘组件,结构简单,能够紧固在车轮上,且占用车轮空间小,通过轴承能够保证车轮旋转时,移动盘保持静止;且整体传递力矩大,可靠性高。此外,通过横向驱动机构推动或拉动移动盘带动车轮横移,使得车轮横移动作更加平稳,可以降低轮轴间的磨耗,提高了变轨距的可靠性;而且使得地面变轨设施变得相对简单,变轨信号由车辆控制系统输出,提高了变轨动作的可靠性和变轨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移动盘组件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移动盘组件的轴向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移动盘组件与车轮的配合关系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车轮显示外侧轮毂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车轮显示内侧轮毂的立体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变轨距轮对的立体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变轨距轮对显示横向驱动机构的轴向剖视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变轨距轮对显示锁紧机构的轴向剖视示意图;图9为图8中A的局部放大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锁紧机构中牵引电磁铁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防尘盖的立体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防尘盖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图中:1:横向驱动机构;11:电动缸;12:螺母;2:制动盘;3:锁紧机构;31:套筒;32:牵引电磁铁;32-1:牵引线圈;32-2:动铁芯;33:锁紧销;34:吸盘线圈;35:锁销;4:车轮;41:锁紧孔;42:螺纹孔;43:螺钉;5:车轴;6:防尘盖;61:电刷;62:芯片;63:绝缘橡胶;64:吊耳;7:轴箱体;8:移动盘;81:移动盘挡圈;82:连接孔;9:四点角接触球轴承;91:轴承内挡圈;92:轴承外挡圈;10: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多根”、“多组”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如图1至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变轨距轮对的移动盘组件,包括移动盘8,所述移动盘8设有中心通孔和位于所述中心通孔外的连接孔81;轴承,所述轴承的外圈紧固在所述中心通孔中,即轴承的外圈与中心通孔过盈配合,所述轴承的内圈用于固定套设在车轮的外侧轮毂上,也就是说,轴承的内圈与车轮的外侧轮毂过盈配合,保证车轴5在转动时移动盘8保持相对静止。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此处轴承要能承受较大的双向轴向力,而基本不承受径向力,优选采用四点角接触球轴承9。为达到列车400km/h的运行速度,四点角接触球轴承9的极限转速应不小于其中D为车轮4直径(单位:mm)。四点角接触球轴承9宽度(轴向)应保持在45mm左右,其厚度(径向)应在满足条件的前提下越小越好。四点角接触球轴承9不设轴向游系,此外,四点角接触球轴承9主要承受双向轴向力,故要对其内侧和外侧采用双向挡圈。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为了保证车轮4受力平衡,所述移动盘8关于所述中心通孔对称设有两个所述连接孔82,所述连接孔82用于连接驱动车轮移动的横向驱动机构1。每个所述横向驱动机构1包括平行固定在所述轴箱体7上的两个所述电动缸11,两个电动缸11分设于车轮4轮毂的两侧,所述电动缸11的伸出端穿过所述连接孔82,并利用紧固件将所述电动缸11的伸出端与所述连接孔82固定连接,从而电动缸11的伸出端移动时,能够带动车轮4同步移动。进一步地,通过将两个连接孔82关于移动盘8的中心通孔中心对称设置,也就是确保施加在车轮4轮盘上的力两侧相等,进而保证车轮4受力平衡。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为防止振动对电动缸11造成影响,所述连接孔82中均设有橡胶节点即橡胶轴套,且所述橡胶节点的厚度小于等于所在连接孔82的轴向长度,即橡胶节点不能突出到连接孔82外,以免影响电动缸11在横向的动作精度。所述电动缸11的伸出端设有定位凸台和外螺纹;所述伸出端穿过所述橡胶节点且所述定位凸台抵靠在所述连接孔82的一端面,利用螺母12拧设在所述外螺纹上并使得所述螺母12抵靠在所述连接孔82的另一端面,使得两者连接稳固,以确保电动缸11的伸出端与连接孔82连接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变轨距轮对的移动盘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盘,所述移动盘设有中心通孔,和位于所述中心通孔外的连接孔;轴承,所述轴承的外圈紧固在所述中心通孔中,所述轴承的内圈用于固定套设在车轮的外侧轮毂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变轨距轮对的移动盘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盘,所述移动盘设有中心通孔,和位于所述中心通孔外的连接孔;轴承,所述轴承的外圈紧固在所述中心通孔中,所述轴承的内圈用于固定套设在车轮的外侧轮毂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变轨距轮对的移动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盘关于所述中心通孔对称设有两个所述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用于连接驱动所述车轮移动的横向驱动机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变轨距轮对的移动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孔中均设有橡胶节点,所述横向驱动机构包括电动缸,所述电动缸的伸出端设有定位凸台和外螺纹;所述伸出端穿过所述橡胶节点且所述定位凸台抵靠在所述连接孔的一端面,利用螺母拧设在所述外螺纹上并使得所述螺母抵靠在所述连接孔的另一端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变轨距轮对的移动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盘呈类菱形,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洪勇王旭林霖曹晓宁蒯荣生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