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叶炒干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92033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4 00: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茶叶炒干机,包括控制系统、承载系统、传动系统、炒干系统和加热系统,承载系统包括支撑架和设置于支撑架上的外壳箱体;控制系统、传动系统、加热系统均设置于外壳箱体内,控制系统与传动系统、加热系统电性连接;炒干系统包括设置于外壳箱体上的滚筒体和设置于滚筒体一侧的上叶漏斗,传动系统与滚筒体相连带动滚筒体转动,滚筒体内壁沿长度方向设有2条以上均匀螺旋分布的曲率半径相同的导叶板,导叶板与滚筒体内壁垂直安装,其左右两侧为弧度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筒体形状、导叶板设计及关键细节的创新设计,配合加热系统的的集成更新,在炒干作业时不仅可有效收紧条索外形,且可使色泽保持绿润,从而达到提质效果。

A Tea Frying and Drying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茶叶炒干机
本技术属于食品加工
,涉及茶叶加工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茶叶炒干机。
技术介绍
干燥是茶叶初制加工的关键工序,对茶叶感官品质(外观、香气、滋味等)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干燥过程中,在热和力的作用下,随着水分的不断散失,在制品物理特性和内质成分发生剧烈变化,从而形成茶叶特有的感官特色。炒干是茶业界使用极为广泛的一种干燥作业方式,如西湖龙井即采用此方式。炒干是利用在制品同筒壁(锅壁)的摩擦,一方面热量由滚筒经传导方式传递给在制品,使其水分散失,风味形成;另一方面在制品在与筒壁(锅壁)的接触中,特定外形和色泽逐渐被塑造,形成炒青绿茶特有的外观品质。就品质特色而言,炒干茶样香气高锐,外形呈条索,色泽现沙绿色,研究表明炒干样中的亚油酸、芳樟醇、香叶醇、橙花叔醇等优质香气成分含量较高。常用的炒干设备有龙井锅、滚筒式炒干机等,其中龙井锅因生产效率低、加工要求高等因素仅有小量使用,滚筒式炒干机占据了绝大多数。然而现有滚筒炒干机因结构、细节、筒形等的制约,对条索的收紧效果不是很理想,色泽润泽度亦较为欠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收紧茶叶制品条索外形,且可使色泽保持绿润,提升外观品质的茶叶炒干机。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茶叶炒干机,包括控制系统、承载系统、传动系统、炒干系统和加热系统,所述承载系统包括支撑架和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的外壳箱体;所述控制系统、传动系统、加热系统均设置于所述外壳箱体内,所述控制系统与所述传动系统、加热系统电性连接;所述炒干系统包括设置于所述外壳箱体上的滚筒体和设置于所述滚筒体一侧的上叶漏斗,所述传动系统与所述滚筒体相连带动所述滚筒体转动,所述滚筒体内壁沿长度方向设有2条以上均匀螺旋分布的曲率半径相同的导叶板,所述导叶板与滚筒体内壁垂直安装,其左右两侧为弧形结构。优选地,所述滚筒体为圆台体结构,其大圆直径为800mm,小圆直径为500mm,材质为食品级不锈钢。优选地,所述滚筒体的大圆端和小圆端外侧均设有滚圈,且在滚圈上有压纹,所述上叶漏斗设置于所述大圆端一侧。优选地,所述滚筒体上方设有保温层一。优选地,所述导叶板的数量为4条,高度为35mm。优选地,所述导叶板距离所述滚筒体两端均为100mm。优选地,所述加热系统由外源供热装置和供热口组成,所述供热口位于外壳箱体底部,供热口两侧设有延伸至所述滚筒体下方两端的保温层二。优选地,所述外源供热装置是生物颗粒燃烧机,其产生的热量通过供热口进入炒干机内,对滚筒体进行加热。优选地,所述控制系统包括集成控制器、变频控制器、温度传感器,所述集成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变频控制器和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滚筒体下方与所述保温层二之间。优选地,所述传动系统主要由依次连接的驱动电机、减速器、托转等组成,其中转托可转动固定于滚筒体两端带动滚筒体转动。本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融合传统炒干设备的工作原理,通过在筒体形状、导叶板设计及关键细节的创新设计,配合加热系统的的集成更新,在炒干作业时不仅可有效收紧条索外形,且可使色泽保持绿润,从而达到提质效果。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滚筒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导叶板螺旋分布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导叶板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4所示,茶叶炒干机,包括控制系统、承载系统、传动系统、炒干系统和加热系统,所述承载系统包括支撑架7和设置于所述支撑架7上的外壳箱体8;所述控制系统、传动系统、加热系统均设置于所述外壳箱体8内。所述控制系统与所述传动系统、加热系统电性连接。所述炒干系统包括设置于所述外壳箱体8上的滚筒体4和设置于所述滚筒体4一侧的上叶漏斗5,所述传动系统与所述滚筒体4相连带动所述滚筒体4转动,所述滚筒体4为圆台体结构,材质为食品级不锈钢,其大圆直径为800mm,小圆直径为500mm,大圆端和小圆端外侧均设有滚圈,且在滚圈上有压纹,增加摩擦。所述上叶漏斗5设置于所述大圆端一侧。所述滚筒体4内壁沿长度方向设有4条均匀螺旋分布的曲率半径相同的导叶板13,所述导叶板13与滚筒体4内壁垂直安装,其高度为35mm,距离滚筒体4两端均为100mm,其左右两侧为弧形结构。所述滚筒体4上方还设有保温层一6。所述加热系统由外源供热装置和供热口12组成,所述供热口12位于外壳箱体8底部,供热口12两侧设有延伸至所述滚筒体8下方两端的保温层二14。所述外源供热装置是生物颗粒燃烧机,其产生的热量通过供热口12进入炒干机内,对滚筒体4进行加热。所述控制系统包括集成控制器1、变频控制器2、温度传感器3,所述集成控制器1分别与所述变频控制器2和温度传感器3电性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3设置于所述滚筒体4下方与所述保温层二6之间。所述传动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驱动电机9、减速器10、托转11,其中转托11可转动固定于滚筒体4两端带动滚筒体4转动。进行炒干作业时,先通过集成控制器1启动驱动电机9,驱动电机9带动减速器10和托转11,保证滚筒体4正常运转,然后启动生物颗粒燃烧机,确定加热温度,待温度传感器3检测的温度值达到适宜温度后,从上叶漏斗5放入制品即可。本技术的控制系统中温度传感器3可对温度进行监测,变频控制器2可控制滚筒体4的转速,实现对炒干时间的调节。滚筒体4为圆台体结构,在大圆端和小圆端外侧均设有滚圈,且在滚圈上有压纹,保证滚筒体4自身滚动平稳,使茶叶在滚筒体4内运行平稳,利于干燥作业,同时降低噪音,改善对作业人员的操作环境。滚筒体4内壁设置有导叶板13,与滚筒体4内壁角度呈90°,其左右两侧呈弧度分布,利于条索在其中的翻滚及卷曲收缩。对本技术的茶叶炒干机所制的样品进行感官审评,同时以传统八角式茶叶炒干机(长沙湘丰茶叶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所生产6CCG-90J型八角式炒干机)为对照,两次处理间仅炒干装备不同,原料及其余工艺均相同。结果如表1所示。表1不同炒干设备所制茶样感官审评结果处理外形(评分)外观色泽香气(评分)实施例1条索紧细(95)色绿油润(95)栗香显,持久(94)对照条索较紧(93)绿较润(94)香高浓郁(93)注:(1)对照采用设备为6CCG-90J型八角式炒干机;(2)炒青茶的工艺流程为:摊放-杀青-揉捻-炒干-提香。从表中可以看出,采用新型炒干机进行干燥作业,对收紧在制品条索,改善色泽具有较明显效果。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通过上述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本技术的许多种改变和变形,其也将落在本技术的实质和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茶叶炒干机,包括控制系统、承载系统、传动系统、炒干系统和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系统包括支撑架和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的外壳箱体;所述控制系统、传动系统、加热系统均设置于所述外壳箱体内,所述控制系统与所述传动系统、加热系统电性连接;所述炒干系统包括设置于所述外壳箱体上的滚筒体和设置于所述滚筒体一侧的上叶漏斗,所述传动系统与所述滚筒体相连带动所述滚筒体转动,所述滚筒体内壁沿长度方向设有2条以上均匀螺旋分布的曲率半径相同的导叶板,所述导叶板与滚筒体内壁垂直安装,其左右两侧为弧形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茶叶炒干机,包括控制系统、承载系统、传动系统、炒干系统和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系统包括支撑架和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的外壳箱体;所述控制系统、传动系统、加热系统均设置于所述外壳箱体内,所述控制系统与所述传动系统、加热系统电性连接;所述炒干系统包括设置于所述外壳箱体上的滚筒体和设置于所述滚筒体一侧的上叶漏斗,所述传动系统与所述滚筒体相连带动所述滚筒体转动,所述滚筒体内壁沿长度方向设有2条以上均匀螺旋分布的曲率半径相同的导叶板,所述导叶板与滚筒体内壁垂直安装,其左右两侧为弧形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炒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筒体为圆台体结构,其大圆直径为800mm,小圆直径为500mm,材质为食品级不锈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茶叶炒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筒体的大圆端和小圆端外侧均设有滚圈,且在滚圈上有压纹,所述上叶漏斗设置于所述大圆端一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炒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筒体上方设有保温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永宏袁海波江用文朱彩虹李佳滑金杰杨艳芹邓余良董春旺王近近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