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承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08620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轴承冷却装置,利用轴承座上备用孔,用密封法兰在轴承座储油腔内接入冷却管,两边设有冷却介质入口和出口,冷却管内通入冷却介质,冷却管充分浸没在轴承座油池中,有效增大了轴承座的散热面积,充分实现热对流,通过铜管中的冷却介质将热量带走,有效降低了自润滑轴承的稳态运行平衡温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效果显著、维护方便。(*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冷却装置,尤其是一种轴承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对于小型自润滑滑动轴承主要采取散热方式是:轴承运行产生的热量 传导给润滑油,再通过润滑油传导给轴承座,最后通过轴承座将热量散发到环 境中去,因此此类轴承的散热主要取决于散热面积,在散热面积一定的情况下, 很难提高自润滑滑动轴承的散热能力。尤其是温升达到临界温度的情况下,使 轴承的工作温度过高,工况恶化,进而影响轴承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结构简单、效果显著、维护方便的轴承冷却 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如此实现的一种轴承冷却装置,包括轴承座(6)、设于储油腔(7)中的冷却管(1),冷却管(1)的两端通过密封法兰(3)与轴承座(6)的两侧壁相联, 冷却管(1)内通有冷却介质(2),其两端分别设有冷却介质进口 (4)和冷却 介质出口 (5),冷却管(1)为耐腐蚀的金属管,且完全浸没在储油腔(7)中 的油内。作为优选,冷却介质(2)为液态油。 作为优选,冷却介质(2)为水。 作为优选,冷却介质(2)为空气。本技术利用轴承座上备用孔,用密封法兰在轴承座储油腔内接入冷管,两边设有冷却介质入口和出口,冷却管内通入冷却介质,冷却管充分浸没 在轴承座油池中,有效增大了轴承座的散热面积,充分实现热对流,通过铜管 中的冷却介质将热量带走,有效降低了自润滑轴承的稳态运行平衡温度。本实 用新型结构简单、效果显著、维护方便。附图说明附图是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实施例参考附图, 一种轴承冷却装置,包括轴承座(6)、设于储油腔(7)中的冷却管(1),冷却管(1)的两端通过密封法兰(3)与轴承座 (6)的两侧壁相联,冷却管(1)为铜管,其内通有冷水(2),且管身完全浸 没在储油腔(7)中的油内。冷却管(1)的两端分别设有冷却介质进口 (4) 和冷却介质出口 (5)。权利要求1、一种轴承冷却装置,包括轴承座(6)、设于储油腔(7)中的冷却管(1),其特征在于冷却管(1)的两端通过密封法兰(3)与轴承座(6)的两侧壁相联,冷却管(1)内通有冷却介质(2),其两端分别设有冷却介质进口(4)和冷却介质出口(5),冷却管(1)为耐腐蚀的金属管,且完全浸没在储油腔(7)中的油内。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承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介质 (2)为液态油。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承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介质 (2)为水。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承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介质 (2)为空气。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轴承冷却装置,利用轴承座上备用孔,用密封法兰在轴承座储油腔内接入冷却管,两边设有冷却介质入口和出口,冷却管内通入冷却介质,冷却管充分浸没在轴承座油池中,有效增大了轴承座的散热面积,充分实现热对流,通过铜管中的冷却介质将热量带走,有效降低了自润滑轴承的稳态运行平衡温度。本技术结构简单、效果显著、维护方便。文档编号F16C37/00GK201265604SQ200820083568公开日2009年7月1日 申请日期2008年2月26日 优先权日2008年2月26日专利技术者何建东, 杨学明, 勇 汪, 马天明 申请人:上海申科滑动轴承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轴承冷却装置,包括轴承座(6)、设于储油腔(7)中的冷却管(1),其特征在于冷却管(1)的两端通过密封法兰(3)与轴承座(6)的两侧壁相联,冷却管(1)内通有冷却介质(2),其两端分别设有冷却介质进口(4)和冷却介质出口(5),冷却管(1)为耐腐蚀的金属管,且完全浸没在储油腔(7)中的油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建东马天明汪勇杨学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申科滑动轴承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