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涵道式飞行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7794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2 14: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涵道式飞行器,其包括机身、机翼和设置在所述机身两侧的涵道式升力模组,还包括转动时提供向前推进力的螺旋桨;每个所述涵道式升力模组包括至少一个涵道风扇,所述涵道风扇的转动轴线相对于所述机身固定设置。由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飞行器具有螺旋桨和用于提供升力的涵道,无需涵道风扇倾斜以产生向前的分力,也就是说,本申请固定在车身两侧的涵道升力模组不需要倾转以配合前行,有效降低了涵道风扇的能耗,从而延长了飞行时间。另外,由于省去了涵道倾转机构,并且不需要在机翼或尾翼上设置可动舵面,相应减少了舵面伺服驱动机构,大大简化了涵道式飞行器的结构,同时降低了涵道式飞行器的重量。

A Culvert Aircraf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涵道式飞行器
本技术涉及航空器材
,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涵道式飞行器。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涵道式飞行器的应用领域变得越来越广泛,其可用于航拍、测绘、运输等各个领域。目前,涵道式飞行器的结构中,一般设置有倾转式涵道,飞行器飞行过程中倾转式涵道能够转动至竖起状态,以给飞行器提供推进力。上述倾转式涵道转动至竖起状态时与螺旋桨功能相同,但还需设置驱动倾转式涵道转动的驱动机构以及驱动机构的控制方式,如此导致飞行器的结构更加复杂且增加了飞行器的重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涵道式飞行器,该涵道式飞行器的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地简化结构。为了达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涵道式飞行器,包括机身、机翼和设置在所述机身两侧的涵道式升力模组,还包括转动时提供向前推进力的螺旋桨;每个所述涵道式升力模组包括至少一个涵道风扇,所述涵道风扇的转动轴线相对于所述机身固定设置。优选地,上述涵道式飞行器中,所述螺旋桨包括转轴和设置在所述转轴上的桨叶,该涵道式飞行器置于水平地面上时所述转轴的前端朝向机头方向;所述桨叶的桨根与所述转轴连接,所述桨叶能够相对于所述转轴转动以使所述桨叶的桨尖靠近或远离所述转轴的轴线。优选地,上述涵道式飞行器中,还包括垂直尾翼和与所述垂直尾翼固定连接的水平尾翼;所述螺旋桨设置在所述水平尾翼上。优选地,上述涵道式飞行器中,所述机身两侧分别设置有至少一组所述涵道式升力模组,位于所述机身同侧的多组涵道式升力模组由前至后依次排布。优选地,上述涵道式飞行器中,所述机翼包括沿所述机身对称设置的两个分翼,所述分翼包括多段能够依次套叠的伸缩段;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能够驱动多段所述伸缩段伸展或套叠以使所述分翼的伸长或缩短。优选地,上述涵道式飞行器中,多段所述伸缩段套叠后,所述分翼最远离所述机身的边缘位于所述涵道式升力模组最远离所述机身的边缘的靠近机身的一侧。优选地,上述涵道式飞行器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伸缩架,所述伸缩架包括沿着其伸缩方向排布的多个X型杆,X型杆包括交叉设置且相互铰接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相邻的两个X型杆的端部铰接,所述伸缩架的末端与最外侧的伸缩段固定连接;驱动组件,用于驱动同一X型杆的第一连杆端部与第二连杆端部相互远离或靠近。优选地,上述涵道式飞行器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丝杆电机和与所述丝杆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的丝杆;与所述丝杆螺纹配合的滑块,位于所述伸缩架首端的第一连杆的端部与所述滑块相对固定且第二连杆的端部与所述机身相对固定。优选地,上述涵道式飞行器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机身内部的框架,所述丝杆电机和位于所述伸缩架首端的第二连杆的端部均固定在所述框架上,所述丝杆与所述框架转动连接;所述框架上还开设有滑槽,所述滑块能够沿所述滑槽滑动。优选地,上述涵道式飞行器中,还包括动力组件、离合器和轮式起落架,所述离合器用于切换所述动力组件给所述涵道式升力模组传递动力或所述动力组件给所述轮式起落架传递动力。应用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涵道式飞行器时,当涵道式飞行器需要上升时,利用涵道式升力模组的涵道风扇提供升力,当涵道式飞行器需要向前行驶时利用螺旋桨提供向前的推进力。由于本技术提供的飞行器具有螺旋桨和用于提供升力的涵道,无需涵道风扇倾斜以产生向前的分力,也就是说,本申请固定在车身两侧的涵道升力模组不需要倾转以配合前行,有效降低了涵道风扇的能耗,从而延长了飞行时间。另外,由于省去了涵道倾转机构,并且不需要在机翼或尾翼上设置可动舵面,相应减少了舵面伺服驱动机构,大大简化了涵道式飞行器的结构,同时降低了涵道式飞行器的重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涵道式飞行器的机翼处于收缩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涵道式飞行器的机翼处于收缩状态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涵道式飞行器的机翼处于收缩状态的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涵道式飞行器的机翼处于收缩状态的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涵道式飞行器的机翼处于伸展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涵道式飞行器的机翼处于伸展状态的俯视图;图7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涵道式飞行器的机翼处于收缩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涵道式飞行器的机翼处于收缩状态的俯视图;图9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涵道式飞行器的机翼处于伸展状态的俯视图;图10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涵道式飞行器的机翼处于伸展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涵道式飞行器的机翼处于伸展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涵道式飞行器的机翼处于收缩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在图1-13中:1-涵道式升力模组、1a-涵道风扇、2-机身、3-螺旋桨、4-垂直尾翼、5-水平尾翼、6-轮式起落架、7-分翼、7a-伸缩段、8-前翼、9-伸缩架、10-丝杆电机、11-框架、11a-滑槽、12-丝杆、13-滑块。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涵道式飞行器,该涵道式飞行器的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地简化结构。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13,本技术提供的涵道式飞行器包括机身2、机翼、涵道式升力模组1和螺旋桨3。其中,涵道式升力模组1设置在机身2两侧,机身2两侧均设置有涵道式升力模组1,并且机身2两侧的涵道式升力模组1对称设置。螺旋桨3转动时能够给该涵道式飞行器提供向前的推进力,即该涵道式飞行器移动时,螺旋桨3的桨叶转动,以使涵道式飞行器向前移动。每个涵道式升力模组1包括至少一个涵道风扇1a,涵道风扇1a转动时能够给该涵道式飞行器提供向上的升力,以使该涵道式飞行器上升。其中,涵道风扇1a的涵道圈相对于机身2固定设置,即涵道式升力模组1所有的涵道风扇1a扇叶的转动轴线均相对于机身2固定设置且不能相对于机身2倾转。应用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涵道式飞行器时,当涵道式飞行器需要上升时,利用涵道式升力模组1的涵道风扇1a提供升力,当涵道式飞行器需要向前行驶时利用螺旋桨3提供向前的推进力。由于本技术提供的飞行器具有螺旋桨3和用于提供升力的涵道,无需涵道风扇1a倾斜以产生向前的分力,也就是说,本申请固定在车身两侧的涵道升力模组不需要倾转以配合前行,有效降低了涵道风扇的能耗,从而延长了飞行时间。另外,由于省去了涵道倾转机构,并且不需要在机翼或尾翼上设置可动舵面,相应减少了舵面伺服驱动机构,大大简化了涵道式飞行器的结构,同时降低了涵道式飞行器的重量。如图1和图5所示,在一具体实施例中,螺旋桨3包括转轴和桨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涵道式飞行器,包括机身(2)、机翼和设置在所述机身(2)两侧的涵道式升力模组(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动时提供向前推进力的螺旋桨(3);每个所述涵道式升力模组(1)包括至少一个涵道风扇(1a),所述涵道风扇(1a)的转动轴线相对于所述机身(2)固定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涵道式飞行器,包括机身(2)、机翼和设置在所述机身(2)两侧的涵道式升力模组(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动时提供向前推进力的螺旋桨(3);每个所述涵道式升力模组(1)包括至少一个涵道风扇(1a),所述涵道风扇(1a)的转动轴线相对于所述机身(2)固定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涵道式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桨(3)包括转轴和设置在所述转轴上的桨叶,该涵道式飞行器置于水平地面上时所述转轴的前端朝向机头方向;所述桨叶的桨根与所述转轴连接,所述桨叶能够相对于所述转轴转动以使所述桨叶的桨尖靠近或远离所述转轴的轴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涵道式飞行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垂直尾翼(4)和与所述垂直尾翼(4)固定连接的水平尾翼(5);所述螺旋桨(3)设置在所述水平尾翼(5)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涵道式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2)两侧分别设置有至少一组所述涵道式升力模组(1),位于所述机身(2)同侧的多组涵道式升力模组(1)由前至后依次排布。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涵道式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翼包括沿所述机身(2)对称设置的两个分翼(7),所述分翼(7)包括多段能够依次套叠的伸缩段(7a);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能够驱动多段所述伸缩段(7a)伸展或套叠以使所述分翼(7)的伸长或缩短。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涵道式飞行器,其特征在于,多段所述伸缩段(7a)套叠后,所述分翼(7)最远离所述机身(2)的边缘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健侠徐彬项昌乐刘春桃马罡
申请(专利权)人:酷黑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