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滚动体轴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6182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的滚动轴承。该滚动轴承由外圈1、内圈4、若干滚动体2和滚针3组成,它以安放在相邻滚动体2之间的滚针3代替原有滚动轴承中的保持架,既保持了原有滚动轴承的优点,又克服了摩擦力大、保持架磨损过快的缺陷,从而改善了整个轴承的温升、噪声、振动等方面的性能指标,延长了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滚动轴承,属于机械制造中的轴承
现有滚动轴承一般由四部分组成外圈、内圈、滚动体和保持架。其中,保持架起到隔离滚动体的作用。但是,在轴承运转时,保持架与滚动体之间产生的是滑动摩擦,保持架与滚动体的磨损很大,轴承的摩擦阻力大,从而使转速受到限制,温升过高、噪声过大、振动大。本技术的目的就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的滚动轴承,它以安放在原滚动体之间的滚针代替了保持架,克服了轴承摩擦阻力大,容易损坏的缺陷。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解决方案是滚动轴承由外圈、内圈、若干滚动体和滚针组成。其中,滚针为细圆柱体,每个滚针被安置在与其相邻的两个滚动体之间,它与相邻的滚动体之间为过盈配合,互相相切。当轴承运转时,滚针与滚动体在相切点的线速度一致,即其间只有滚动摩擦而无滑动摩擦。轴承外圈端面向圆心延伸处有一连槽体,其内面上下各有一凹槽,滚针圆柱体的两端被限制在此凹槽内运动,其间为动配合。轴承运转时,滚针和滚动体即组成“双滚动体”,沿着外圈及其连槽体预定的轨道作圆周运动。本技术由于采用了滚针与滚动体配合,既保持了原有滚动轴承的优点,又克服了摩擦力大,保持架磨损过快的缺陷;从而改善了整个轴承的温升、噪声、振动等方面的性能指标,延长了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双滚动轴承的端视图。图2为图1所示滚动轴承沿A—A线的剖视图。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图1为本技术双滚动轴承的端视图。该滚动轴承由外圈1、内圈4、若干滚动体2和滚针3组成。滚动体2是圆柱体形状的滚柱,也可是球形的滚珠,滚针3是较细长的圆柱体,它被安置在与其相邻的两个滚动体2之间,滚针3与滚动体2之间为过盈配合,互相相切。轴承外圈1的端面向圆心延伸处有一连槽体5,其内面上下各有一凹槽6,如图2所示。滚针3的两端即被限制在此凹槽6内运动,其间为动配合。为减小滚针3在槽6内运动时的阻力,滚针3两端面加工成微凸的圆弧面。权利要求1.一种滚动轴承,由外圈、内圈和若干滚动体组成,其特征在于在每两个相邻的滚动体(2)之间安放有一个细长圆柱状的滚针(3),滚针(3)与滚动体(2)之间为过盈配合,互相相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动轴承,其特征在于该轴承外圈(1)的端面向圆心延伸处有一连槽体(5),其内面上下各有一凹槽(6),滚针(3)的两端被限制在此凹槽(6)内运动,其间为动配合。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的滚动轴承。该滚动轴承由外圈1、内圈4、若干滚动体2和滚针3组成,它以安放在相邻滚动体2之间的滚针3代替原有滚动轴承中的保持架,既保持了原有滚动轴承的优点,又克服了摩擦力大、保持架磨损过快的缺陷,从而改善了整个轴承的温升、噪声、振动等方面的性能指标,延长了使用寿命。文档编号F16C19/50GK2231342SQ9524484公开日1996年7月17日 申请日期1995年10月9日 优先权日1995年10月9日专利技术者徐寿泉, 张一帆, 郑崇藩 申请人:福州裕丰电机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滚动轴承,由外圈、内圈和若干滚动体组成,其特征在于:在每两个相邻的滚动体(2)之间安放有一个细长圆柱状的滚针(3),滚针(3)与滚动体(2)之间为过盈配合,互相相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寿泉张一帆郑崇藩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裕丰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