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列空心滚子轴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5895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具有回转运动机构的多列空心滚子轴承,尤其适用于对轴承的回转精度、承载能力要求较高的场合。它是由无中挡边的单列套筒(内、外圈)及多列空心滚子和中隔环组成二列、三列、四列或五列空心滚子轴承。它克服了已有的多列空心滚子轴承滚道加工工艺性差、光洁度及不圆度低、易产生废品等缺点。特别适用于高精度的机床主轴中,诸如高精度磨床、坐标镗床及加工中心等等。(*该技术在199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回转运动机械的滚子轴承。已有多列空心滚子轴承比单列空心滚子轴承有更高的回转精度、刚性、承载能力以及更好的高速性能,但多列轴承滚道加工较单列困难。由于多列轴承中各列滚道直径因存在加工误差总有差别,所以滚道直径小的一列承受负荷就大,在各列加工精度相同情况下,其原始滚道偏移就比其它列为大。因此,一个多列空心滚子轴承其各列滚道直径越一致,此轴承的承载能力就越大,回转精度及其他各项性能(振动、噪声及DN值等)就越优。为了保证各列滚道直径尽可能一致,磨削带挡边的轴承环往往采用与轴承滚道列数相同片数的砂轮组合起来进行切入磨削。由于是挡边,沟道一次磨削成,因此磨削面积大,产生大量切削热,磨削区因高温产生烧伤。同时受冷却液激冷产生裂纹而形成废品。此外由于是切入磨削,滚道表面光洁度及不圆度均较差。在实心滚子轴承中,轴承挡边是不能去掉的,因为它们是用来为滚子提供导向的,导向不好的轴承是不能正常工作的。甚至在运转中因滚子“打横”而破坏。在空心滚子轴承中滚子是预加负荷的,主要靠内外滚道的圆柱面作引导面,只要滚子长径比和过盈量选择适当,即使不要挡边,空心滚子轴承照样可以正常工作。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多列空心滚子轴承的新结构,简化现有结构以解决多列空心滚子轴承滚道难以加工,滚道直径一致性难于保证以及滚道加工光洁度、不圆度不高、废品多等问题,使多列空心滚子轴承更易制造,轴承的径向回转精度更高,使之适用于对回转运动精度有更高要求的场合,例如高精度的机床主轴——高精度磨床、座标镗床以及加工中心等等。本技术的任务是这样实现的,即采用单列轴承滚道放入多列空心滚子而组合成多列空心滚子轴承。这样既保持了单列轴承结构简单,滚道直径尺寸一致性好等优点,又有多列空心滚子轴承的高精度、高刚度以及高的速度特性等优点,同时由于滚道较宽,容易采用振荡磨削,提高滚道加工光洁度和不圆度。简单地去掉中挡边,使各列滚子端面靠紧是一种方式,但它只适于低速。因相邻两列滚子呈交叉配置时,滚子端面接触点的相对滑动速度为两倍于滚子端面圆周速度(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容易磨损和擦伤,且轴承温度较高。另一种方式是在各列滚子之间放置中隔环(对中隔环的外径支承在外滚道者称之为外引导,中隔环的内径支承在内滚道的称之为内引导),由于增加了中隔环,滚子端面的相对滑动速度的减小一半。综上所述就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可能,采用单列轴承形式的轴承套圈(内外圈)。装入预负载的多列圆柱形空心滚子3成为多列空心滚子轴承。按照轴承DN值不同,可采用多列滚子端面直接接触或将多列滚子同中隔环隔开。中隔环4按其引导方式可分为外引导及内引导两种,当外引导时隔环外径6与外圈滚道7呈滑动配合;当内引导时,隔环内径3与内圈滚道8呈滑动配合。当采用内圈带双挡边结构用内引导或采用外圈带双挡边结构用外引导时,中隔环4作成开口形式,中隔环厚度为0.5~1.0毫米,用弹簧钢制成。除上述情况外,隔环作成整体形式,其材料可用淬火钢、铜合金以及粉末冶金制品,其厚度为3~6毫米。多列空心滚子轴承内圈与外圈组合有几种形式。相组合的内外圈有一个为带双挡边,另一个为无挡边。当需要结构更紧凑时且轴或壳体零件(例如齿轮、皮带轮、辊及砂轮盘等)用淬火钢制成硬度在HRC58-62时,可将轴承内滚道作在轴上,或轴承的外滚道作在壳体零件上,也可以是既无轴承内圈又无轴承外圈,因此,内外圈组合具有七种形式。图2至图8为本技术的几种实施例图2为内圈带挡边有外引导中隔环的双列空心滚子轴承。图3为外圈带双挡边无隔环的四列空心滚子轴承。图4为无外圈,内圈带双挡边采用内引导的中隔环的三列空心滚子轴承。图5为无外圈,内圈为无挡边、无中隔环的五列空心滚子轴承。图6为无内圈,外圈无挡边,具有内引导中隔环的四列空心滚子轴承。图7为无内圈,外圈带双挡边,采用内引导的中隔环的三列空心滚子轴承。图8为无内圈,外圈带双挡边用外引导的中隔环的双列空心滚子轴承。图9为本技术中隔环的一种形式(开口结构)。图1为在去掉中挡边时,各列滚子端面靠紧且呈交叉配置时,滚子端面接触点的相对运动状态图。权利要求1.一种无保持架的,满装预负荷的空心滚子轴承,由外圈1、内圈2和滚子3组成,其特征是单列形式套圈按轴承DN值由多列空心滚子端面直接接触及由中隔环4分隔组成多列空心滚子轴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其特征在于中隔环的引导方式为外引导时,中隔环的外径6与外圈滚道7呈滑动配合,为内引导时,中隔环的内径5与内圈滚道8呈滑动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其特征在于内圈带双挡边,用内引导方式,外圈带双档边用外引导方式。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其特征在于内圈不带双档边,用内引导方式,外圈不带双档边,用外引导方式。5.根据权利要求1和4所述的轴承,其特征在于中隔环制成开口形式,其材料为弹簧钢,其厚度为0.5~1.0毫米。6.根据权利要求1和4所述的轴承,其特征在于中隔环制成整体形式,其材料为,淬火钢,其厚度为3.0-6.0毫米。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轴承,其特征在于中隔环的材料为铜合金其厚度为3.0-6.0毫米。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轴承,其特征在于中隔环的材料为粉未冶金制品,其厚度为3.0-6.0毫米。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轴承,其特征在于其列数为二、三、四、五列。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具有回转运动机构的多列空心滚子轴承,尤其适用于对轴承的回转精度、承载能力要求较高的场合。它是由无中挡边的单列套筒(内、外圈)及多列空心滚子和中隔环组成二列、三列、四列或五列空心滚子轴承。它克服了已有的多列空心滚子轴承滚道加工工艺性差、光洁度及不圆度低、易产生废品等缺点。特别适用于高精度的机床主轴中,诸如高精度磨床、坐标镗床及加工中心等等。文档编号F16C19/38GK2032665SQ88200708公开日1989年2月15日 申请日期1988年1月29日 优先权日1988年1月29日专利技术者刘尔膺, 威拉尔·波文, 王慧敏 申请人:北京轴承研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保持架的,满装预负荷的空心滚子轴承,由外圈1、内圈2和滚子3组成,其特征是单列形式套圈按轴承DN值由多列空心滚子端面直接接触及由中隔环4分隔组成多列空心滚子轴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尔膺威拉尔波文王慧敏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轴承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