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列滚柱轴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3955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主要用于轧机上承受径向轴向负载的带多列滚柱的滚动轴承。在结构上采用的是两侧为两列圆柱轴承与中间两列圆锥滚柱轴承进行组合,各轴承内圈及外圈端面之间紧靠,轴承内圈与主轴相对轴承外圈允许有一定位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紧凑,装修简单承载能力大,可大幅度提高极限转速而提高生产效率。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大型、重载机械设备中,尤其适用于轧机主轴的支承结构中。(*该技术在200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主要用于轧机上承受径向和轴向负载的带多列滚柱的滚动接触轴承。在一九八六年六月十一日中国专利公报中公开了一种申请号为85203336的“轧机用四列短圆柱滚子轴承”。其目的是减少外径尺寸和提高轴承的径向承载能力、构成是相对减小轴承内、外圈和滚子径向尺寸以及相对增加滚子数量。不足之处是只能承受径向负载,轧辊的轴向负载需另增设推力轴承来支承从而使轧辊支承结构复杂、增加制造、装修成本。在一九八八年八月十七日中国专利公报中还公开了一种申请号为85108036也是用于轧机的“多排滚柱轴承”。主要结构是由四列圆锥滚柱、一对内座圈、三个外座圈和座圈间的环形隔圈以及保持、密封等零件组成。中间两列圆锥滚柱是小径端相对。不足之处是轧辊径向负载由圆锥滚子轴承支承限制了轧辊转速,使轧机效率难以提高,以及该轴承的制造装修成本也较高等。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轧机用多列圆柱、圆锥滚柱组合的高速径向止推轴承。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结构来实现多列滚柱轴承包括三个紧挨的轴承内圈1、2、3、四个轴承外圈4、5、6、7,两列圆柱滚柱8、9、两列圆锥滚柱10、11各列滚柱间设有的保持架12、13、14、15以及轴承外圈间的隔圈16和其它附件与辅助结构。本技术的特别之处在于轴承内圈排列为两端是圆柱滚道内圈1、3,中间是外径上设有中间凸起的两条圆锥滚柱滚道17、18的双列圆锥滚柱轴承内圈2。滚道17、18中装配有两列小径端分别朝向轴承内圈2两端面的圆锥滚柱10、11。相对的圆锥滚柱10、11的大径端面19、20可由滚道17、18在轴承内圈2的凸起部两侧的止推面21、22限制。对应两列圆锥滚柱10、11外径的两个圆锥滚柱轴承外圈5、6端面之间设有环形隔圈16。圆柱滚柱轴承内圈1、3和其外圈4、7分别设置在圆锥滚柱轴承内圈2的两端和圆锥滚柱轴承外圈5、6的外端。装配使用过程中三个轴承内圈彼此端面紧靠,四个轴承外圈及隔圈端面之间也是彼此紧靠。两列圆柱滚柱相对各自的轴承外圈滚道之间轴向允许位移。通过对隔圈16的轴向尺寸的调整可以使两列圆锥滚柱外径相对各自的轴承外圈内径滚道之间保证有足够的间隙。即实际上在使用过程中允许轴承内圈连同轴径具有一定的轴向移动。圆柱滚柱轴承内圈1、3外径上设有的圆柱滚柱滚道23、24为可限制圆柱滚柱8、9轴向移动的凹形圆柱滚柱滚道。在轴承内圈1、2、3的内径上设有环槽或螺旋槽25。在轴承内圈1、2、3及轴承外圈4、5、6、7的端面上也开设有油槽26。附图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结构剖视示意图。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主轴所承受的合力在本技术轴承结构中分解,绝大部分的径向力由两列圆柱滚柱轴承所承受,全部的轴向力和一小部分的径向力由两列双向圆锥滚柱轴承所承受。由于大幅度降低圆锥滚柱轴承的径向力,而轧机主轴又主要是承受较大的径向力,因此整套轴承的极限转速可大幅度提高。2.结构紧凑,加工容易、装配方便、经久耐用,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大型、重负荷机械设备中,尤其适用于轧机主轴支承结构中。权利要求1.多列滚柱轴承,包括三个轴承内圈1、2、3、四个轴承外圈4、5、6、7两列圆柱滚柱8、9、两列圆锥滚柱10、11以及滚柱保持架12、13、14、15和其它附件,其特征在于轴承内圈2的外径上设有中间凸起的两条圆锥滚柱滚道17、18,滚道17、18中装配有两列小径端分别朝向轴承内圈2两端面的圆锥滚柱10、11,相对的圆锥滚柱10、11的大径端面19、20可由滚道17、18在凸起部两侧的止推面21、22限制,对应两列圆锥滚柱10、11外径的两个圆锥滚柱轴承外圈5、6之间设有环形外隔圈16,圆柱滚柱轴承内圈1、3和其外圈4、7分别设置在圆锥滚柱轴承内圈2的两端和圆锥滚柱轴承外圈5、6的外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列滚柱轴承,其特征在于圆柱滚柱轴承内圈1、3外径上设有的圆柱滚柱滚道23、24为可限制圆柱滚柱8、9轴向移动的凹形圆柱滚柱滚道。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列滚柱轴承,其特征在于轴承内圈1、2、3的内径上设有环槽或螺旋槽25。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主要用于轧机上承受径向轴向负载的带多列滚柱的滚动轴承。在结构上采用的是两侧为两列圆柱轴承与中间两列圆锥滚柱轴承进行组合,各轴承内圈及外圈端面之间紧靠,轴承内圈与主轴相对轴承外圈允许有一定位移。本技术具有结构紧凑,装修简单承载能力大,可大幅度提高极限转速而提高生产效率。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大型、重载机械设备中,尤其适用于轧机主轴的支承结构中。文档编号F16C19/38GK2075279SQ9020978公开日1991年4月17日 申请日期1990年7月3日 优先权日1990年7月3日专利技术者郑天德, 张炳献, 熊德贵, 程宝升, 梁庆甫, 潘永胜 申请人:瓦房店轴承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多列滚柱轴承,包括三个轴承内圈1、2、3、四个轴承外圈4、5、6、7两列圆柱滚柱8、9、两列圆锥滚柱10、11以及滚柱保持架12、13、14、15和其它附件,其特征在于轴承内圈2的外径上设有中间凸起的两条圆锥滚柱滚道17、18,滚道17、18中装配有两列小径端分别朝向轴承内圈2两端面的圆锥滚柱10、11,相对的圆锥滚柱10、11的大径端面19、20可由滚道17、18在凸起部两侧的止推面21、22限制,对应两列圆锥滚柱10、11外径的两个圆锥滚柱轴承外圈5、6之间设有环形外隔圈16,圆柱滚柱轴承内圈1、3和其外圈4、7分别设置在圆锥滚柱轴承内圈2的两端和圆锥滚柱轴承外圈5、6的外端。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天德张炳献熊德贵程宝升梁庆甫潘永胜
申请(专利权)人:瓦房店轴承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1[中国|辽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