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慕建国专利>正文

角接触滚柱轴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566273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15 20: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轴向球面角接触径向滚柱轴承,内外圈轨道凹槽内两侧边为对称设置的斜面,内圈轨道凹槽底部两侧边斜面中间为矩形凸起,滚动体两端与外圈、内圈轨道两侧边斜面角接触处为球面,滚动体中部与外圈、内圈轨道底部矩形凸起滚动接触处为圆柱体。滚动体两端球面与内圈或外圈的两侧边斜面接触点连线,分别与滚动体中部的圆柱体径向剖面的下边缘或上边缘共线。滚动体两端球面与外圈、内圈轨道两侧边斜面为滚动接触,滚动体中部圆柱体与外圈、内圈轨道的矩形凸起为滚动接触。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改变轴承内圈和外圈轨道接触面和滚动体的形状,使得滚动体在轴承内圈和外圈轨道间实现全部滚动接触,减小了滚动体和保持架在内外圈轨道运动过程中产生的摩擦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轴向球面角接触径向滚柱轴承,内外圈轨道凹槽内两侧边为对称设置的斜面,内圈轨道凹槽底部两侧边斜面中间为矩形凸起,滚动体两端与外圈、内圈轨道两侧边斜面角接触处为球面,滚动体中部与外圈、内圈轨道底部矩形凸起滚动接触处为圆柱体。滚动体两端球面与内圈或外圈的两侧边斜面接触点连线,分别与滚动体中部的圆柱体径向剖面的下边缘或上边缘共线。滚动体两端球面与外圈、内圈轨道两侧边斜面为滚动接触,滚动体中部圆柱体与外圈、内圈轨道的矩形凸起为滚动接触。本专利技术通过改变轴承内圈和外圈轨道接触面和滚动体的形状,使得滚动体在轴承内圈和外圈轨道间实现全部滚动接触,减小了滚动体和保持架在内外圈轨道运动过程中产生的摩擦力。【专利说明】角接触滚柱轴承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轴承,尤其是一种轴向球面角接触径向滚柱轴承。
技术介绍
在现有圆珠轴承,在径向受力时,球体在内外圈弧形凹槽最低点滚动,球体与弧形槽最低点和弧形槽两侧边不能同时形成纯滚动接触,一般为滑动与滚动相结合的转动,当轴承径向受力大时,球体的滑动摩擦阻力很大。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轴承在承受径向或轴向力时,滚动体与轴承内外圈轨道弧形凹槽非滚动接触点产生滑动摩擦力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径向受力时滚动体中部圆柱体与轴承内外圈轨道底部矩形凸起滚动接触、轴向受力时滚动体两端球面与轨道两侧边斜面角接触的轴向球面角接触径向滚柱轴承。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轴向球面角接触径向滚柱轴承,包括外圈、内圈和滚动体,所述外圈和内圈间设有滚动体,所述内圈轨道凹槽内两侧边为对称设置的斜面,所述内圈轨道凹槽底部两侧边斜面中间为矩形凸起,所述外圈轨道相应内圈轨道对称设置;所述滚动体两端与外圈、内圈轨道两侧边斜面角接触处为球面,所述滚动体中部与外圈、内圈轨道底部矩形凸起滚动接触处为圆柱体。所述滚动体两端球面与内圈或外圈的两侧边斜面接触点连线,分别与滚动体中部的圆柱体径向剖面的下边缘或上边缘共线。所述外圈和内圈间滚动体两端还设有保持架,所述保持架上开设有孔洞。所述滚动体两端端部上设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穿过保持架上的孔洞,使得滚动体在外圈和内圈的轨道内均匀分隔开。 所述滚动体两端球面与外圈、内圈轨道两侧边斜面为滚动接触,所述滚动体中部圆柱体与外圈、内圈轨道的矩形凸起为滚动接触。所述滚动体一端内圈球面接触点与滚动体另一端外圈球面接触点的连线,相交于滚动体的形心。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改变轴承内圈和外圈轨道接触面和滚动体的形状,使得滚动体在轴承内圈和外圈轨道间实现全部滚动接触,当轴承承受径向力时,由滚动体中部的圆柱滚子受力,当轴承承受轴向力时,由滚动体两端的球面受力,从而减小了滚动体在内圈和外圈轨道运动过程中产生的滑动摩擦力,保持架通过穿过滚动体固定杆来均匀分隔滚动体,相比传统的球轴承和滚子轴承大幅减小了与保持架所产生的摩擦力。【专利附图】【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图1是本专利技术正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图1中轴承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圈,2.内圈,3.滚动体,4.保持架,5.固定杆。【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由外圈1、内圈2、滚动体3、保持架4和固定杆5构成。如图1所示,内圈2和外圈I两端安装保持架4,保持架4上均匀的开设有孔洞,保持架4间安装滚动体3,保持架4将内圈2和外圈I轨道内的滚动体3均匀分隔开,相比一般的深沟球保持架,由于保持架4与滚动体3接触集中于保持架4的孔洞上,故能够有效的减少滚动体3运动中,因保持架4而产生的摩擦力。如图2所示,内圈2轨道凹槽内两侧边对称加工为斜面,该斜面与滚动体3两端接触,轨道凹槽底部两侧边斜面中间加工成矩形凸起,矩形凸起的高度应小于轨道凹槽两侧边斜面顶部,外圈I轨道相对应于内圈2轨道对称加工。滚动体3两端与外圈1、内圈2轨道两侧边斜面角接触处为球面,滚动体3中部与外圈1、内圈2轨道底部矩形凸起滚动接触处为圆柱体。滚动体3两端端部上中心位置设置有固定杆5,固定杆5穿过保持架4上的孔洞,使得滚动体3在外圈I和内圈2的轨道内均匀分隔开。滚动体3两端球面与外圈1、内圈2轨道两侧边斜面为滚动接触,滚动体3中部圆柱体与外圈1、内圈2轨道的矩形凸起为滚动接触。滚动体3装配在内、外圈轨道凹槽内还应满足,滚动体3两端球面与内圈2或外圈的I两侧边斜面接触点连线AB、CD,分别与滚动体3中部圆柱体径向剖面的下边缘EF或上边缘GH共线。以及滚动体3 —端内圈2球面接触点与滚动体3另一端外圈I球面接触点的连线AD、BC相交于滚动体3的形心O。这样使得滚动体3在轴承内圈2和外圈I轨道间实现全部滚动接触,当轴承承受径向力时,由滚动体3中部的圆柱滚子受力,当轴承承受轴向力时,由滚动体3两端的球面受力,从而减小了滚动体3在内圈2和外圈I轨道运动过程中产生的滑动摩擦力。应当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专利技术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权利要求】1.一种轴向球面角接触径向滚柱轴承,包括外圈(I)、内圈(2)和滚动体(3),所述外圈(I)和内圈(2)间设有滚动体(3),其特征是: 所述内圈(2)轨道凹槽内两侧边为对称设置的斜面,所述内圈(2)轨道凹槽底部两侧边斜面中间为矩形凸起,所述外圈(I)轨道相应内圈(2)轨道对称设置; 所述滚动体(3)两端与外圈(I)、内圈(2)轨道两侧边斜面角接触处为球面,所述滚动体(3)中部与外圈(I)、内圈(2)轨道底部矩形凸起滚动接触处为圆柱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向球面角接触径向滚柱轴承,其特征是:所述滚动体(3)两端球面与内圈(2)或外圈(I)的两侧边斜面接触点连线,分别与滚动体(3)中部的圆柱体径向剖面的下边缘或上边缘共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向球面角接触径向滚柱轴承,其特征是:所述外圈(I)和内圈(2)间滚动体(3)两端还设有保持架(4),所述保持架(4)上开设有孔洞。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轴向球面角接触径向滚柱轴承,其特征是:所述滚动体两端端部上设有固定杆(5),所述固定杆(5)穿过保持架(4)上的孔洞,使得滚动体(3)在外圈(I)和内圈(2)的轨道内均匀分隔开。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轴向球面角接触径向滚柱轴承,其特征是:所述滚动体(3)两端球面与外圈(I)、内圈(2)轨道两侧边斜面为滚动接触,所述滚动体(3)中部圆柱体与外圈(I)、内圈(2)轨道的矩形凸起为滚动接触。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向球面角接触径向滚柱轴承,其特征是:所述滚动体(3)一端内圈(2)球面接触点与滚动体(3)另一端外圈(I)球面接触点的连线,相交于滚动体(3)的形心。【文档编号】F16C33/58GK103511450SQ201310239411【公开日】2014年1月15日 申请日期:2013年6月17日 优先权日:2013年6月17日 【专利技术者】慕建国 申请人:慕建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角接触滚柱轴承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轴向球面角接触径向滚柱轴承,包括外圈(1)、内圈(2)和滚动体(3),所述外圈(1)和内圈(2)间设有滚动体(3),其特征是:所述内圈(2)轨道凹槽内两侧边为对称设置的斜面,所述内圈(2)轨道凹槽底部两侧边斜面中间为矩形凸起,所述外圈(1)轨道相应内圈(2)轨道对称设置;所述滚动体(3)两端与外圈(1)、内圈(2)轨道两侧边斜面角接触处为球面,所述滚动体(3)中部与外圈(1)、内圈(2)轨道底部矩形凸起滚动接触处为圆柱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慕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慕建国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