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正交异性钢板-超高性能混凝土组合桥面结构及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结构
,具体涉及一种正交异性钢板-超高性能混凝土组合桥面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正交异性桥面板在国内外应用广泛,但疲劳问题突出。为了解决钢桥面系疲劳病害及桥面铺装层易损等问题,国内外研究人员做了大量的研究,如文献(正交异性钢板-薄层RPC组合桥面基本性能研究,中国公路学报,邵旭东,曹君辉,易笃韬等)公开了一种钢-UHPC(超高性能混凝土)轻型组合桥面板结构,能够提高钢桥面局部刚度40倍以上、降低钢桥面应力水平30-80%,可一定程度解决桥面系疲劳开裂难题。但该专利技术的组合桥面板结构的钢桥面板上焊接了大量密集的栓钉,容易引入新的疲劳细节,同时栓钉剪力键高度大,限制了超高性能混凝土层的厚度。又如公告号为CN106638306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短钢筋抗剪构造的钢-超高性能混凝土组合桥面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该方法直接将短钢筋抗剪构造焊在钢桥面板上,可解决超高性能混凝土板厚度受限制的弊端,但焊接仍会对钢桥面板母材造成损伤,产生局部峰值应力,引入新的疲劳细节,且UHPC层只能现场浇筑,无法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正交异性钢板‑超高性能混凝土组合桥面结构,包括钢桥面板和铺设于所述钢桥面板上方的超高性能混凝土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桥面板与超高性能混凝土层之间通过胶粘层稳固粘接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正交异性钢板-超高性能混凝土组合桥面结构,包括钢桥面板和铺设于所述钢桥面板上方的超高性能混凝土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桥面板与超高性能混凝土层之间通过胶粘层稳固粘接在一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交异性钢板-超高性能混凝土组合桥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桥面板为正交异性板,钢桥面板包括顶板、纵肋和横隔板,顶板厚度为12-16mm,纵肋厚度为8-10mm,横隔板厚度为8-12m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正交异性钢板-超高性能混凝土组合桥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胶粘层厚度为1.5-5m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正交异性钢板-超高性能混凝土组合桥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超高性能混凝土层厚度为30-50mm。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正交异性钢板-超高性能混凝土组合桥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超高性能混凝土层中配置有钢筋网抗拉结构,所述钢筋网抗拉构造包括配置于所述超高性能混凝土层中的纵筋分布层和绑扎或点焊于所述纵筋分布层上方的横筋分布层,所述纵筋分布层和所述横筋分布层交叉呈钢筋网状结构,所述纵筋分布层由多根沿顺桥向平行设置的抗拉纵筋组成,所述横筋分布层由多根沿横桥向平行设置的抗拉横筋组成。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正交异性钢板-超高性能混凝土组合桥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超高性能混凝土层由超高性能混凝土浇筑而成,所述超高性能混凝土是指扩展度大于560mm,可自流平,抗压强度大于150MPa,轴向抗拉强度大于8MPa,具有超高强度,高韧性,耐久性好且适用于钢桥面铺装的水泥基复合材料。7.一种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桥面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架设钢梁:按照常规钢桥桥梁施工方法依次进行钢梁的预制、现场拼接工序,直至完成钢梁架设得到钢桥面板;S2、制备胶粘剂、在钢桥面板上铺设胶粘层:所述胶粘剂按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组分:基体树脂95-105份、固化剂29-38份、增韧剂18-42份、偶联剂2.5-3.5份、促进剂为4-8份、触变剂为0.5-1.5份以及纳米填料0.04-0.08份;将各组分混合搅拌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传习,李游,胡正,刘一鸣,聂洁,冯峥,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