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振的自行车轮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4436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7 11: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减振的自行车轮圈,涉及自行车配件技术领域。其包括花鼓、转轴、轮毂以及辐条,所述辐条包括分别位于花鼓两端的第一辐条和第二辐条,所述第一辐条和第二辐条均沿花鼓周向设置为至少三条,所述辐条呈弧形且第一辐条与第二辐条的波峰朝向相反,所述第一辐条、第二辐条与轮毂的连接点位于同一平面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减振、提高稳定性的优点。

A Kind of Vibration Absorbing Bicycle Wheel R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振的自行车轮圈
本技术涉及自行车配件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减振的自行车轮圈。
技术介绍
随着充气车轮的出现以及绿色出行的推广,现在越来越多骑行爱好者成群结队的在城市的绿道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同时也越来越多的自行车生产厂家在改善自行车舒适度的方面下足了功夫。在公告号为CN207496826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自行车,包括车体以及制冷装置,制冷装置安装在车体的车座上,通过在自行车车座上设置制冷装置,制冷装置能够在骑行者骑行自行车的过程中对车座进行降温,提高自行车使用过程中的舒适度。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在骑行过程中只有长时间骑行才会导致车座垫发烫,更多的骑行者会遇到的问题是由于骑行路段的凹凸不平而导致骑行过程中的颠簸,严重影响骑行者的舒适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振的自行车轮圈,其具有减振、提高稳定性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减振的自行车轮圈,包括花鼓、转轴、轮毂以及辐条,所述辐条包括分别位于花鼓两端的第一辐条和第二辐条,所述第一辐条和第二辐条均沿花鼓周向设置为至少三条,所述辐条呈弧形且第一辐条与第二辐条的波峰朝向相反,所述第一辐条、第二辐条与轮毂的连接点位于同一平面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花鼓靠近两端的位置均可放置辐条,成倍的增加辐条的数量,在骑行遇到凹凸不平的路面的时候,轮毂会压缩弧形辐条,辐条在轮毂上所受到的力可通过第一辐条和第二辐条平均分布于花鼓的两端,抵消冲击力,提高辐条的稳定性和骑行者的舒适度。进一步的,所述轮毂设置为空心环状,所述轮毂内部设置有与轮毂内周侧贴合的减振垫,所述轮毂靠近花鼓的一侧开设有孔道且辐条穿过孔道并与减振垫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振垫降低自行车轮振动时的振辐,进而降低传导至辐条的振幅,提高自行车的减振能力。进一步的,所述减振垫沿轮毂径向的两端面上分别设置有拉伸弹簧和压缩弹簧,所述拉伸弹簧、压缩弹簧均与减振垫以及轮毂固定连接,所述拉伸弹簧与压缩弹簧的轴线平行且均垂直于花鼓的轴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骑行经过凹凸不平的路面的瞬间,轮毂靠近地面的一侧的压缩弹簧呈收缩状态以抵消轮毂的冲击力,提高自行车的减振能力,同时轮毂远离地面的一侧的拉伸弹簧呈拉伸状态并给予压缩弹簧恢复拉伸状态的力,提高压缩弹簧的稳定性,延长压缩弹簧的使用寿命。进一步的,所述减振垫靠近花鼓的一侧设置有位于轮毂内部且与减振垫贴合的两个滑移块,所述滑移块沿轮毂周向间隔分布且两个滑移块之间固定连接有滑移弹簧,所述滑移弹簧的轴线方向垂直于拉伸弹簧,所述第一辐条与第二辐条远离花鼓的一端穿过轮毂且分别与两块滑移块固定连接,所述拉伸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滑移块以及轮毂内壁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骑行至凹凸不平的路面时,最底端的第一辐条与第二辐条所受的力经过垂直分解后有一部分力朝向相互配合的滑移块相对的方向,滑移块之间的滑移弹簧收缩,减少第一辐条与第二辐条自身的形变,提高第一辐条与第二辐条的使用寿命,间接提高自行车的减振能力。进一步的,所述减振垫沿轮毂周向设置为至少三片,相邻所述减振垫相对的两侧均设置有固定于轮毂且与减振垫以及滑移块贴合的隔离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离板将减振垫和滑移块固定于两块隔离板之间,避免滑移块脱落,降低压缩弹簧崩断的几率,提高减振垫的稳定性。进一步的,所述孔道与辐条之间套设有橡胶圈且橡胶圈与轮毂卡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骑行过程中,橡胶圈将沙粒等杂物隔离在轮毂外,降低滑移块堵塞的几率,同时橡胶圈具有弹性,能够在辐条在发生形变后加快辐条恢复原状的速度,提高自行车的减振能力。进一步的,所述转轴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挡环与第二挡环,所述第一挡环与第二挡环之间套接有与转轴贴合的避震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自行车的支架杆架设在第一挡环与第二挡环之间,在骑行至凹凸不平的路面时,与支架杆以及转轴连接的避震环吸收振动时的冲击力,提高自行车整体的稳定性。进一步的,所述避震环的两端沿远离转轴的方向延伸设置有垫环,所述垫环与避震环固定且与第一挡环以及第二挡环的内壁贴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骑行至凹凸不平的路面时,自行车的支架杆与第一挡环和第二挡环撞击所产生的冲击力被垫环吸收,提高自行车整体的稳定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将辐条设置为弧形,在骑行至凹凸不平的路面时,弧形辐条与吸收振动时的冲击力,同时将辐条设置为第一辐条与第二辐条并分别位于花鼓的两端,成倍的提高了辐条的数量,降低自行车轮毂的振幅,提高轮毂的稳定性;(2)通过设置减震垫并将辐条插入减振垫中,降低振幅,提高自行车的平稳度;通过设置滑移块和隔离板,并在滑移块之间设置滑移弹簧,降低辐条的形变程度,设置压缩弹簧和拉伸弹簧以及滑移弹簧,降低振动时的幅度;(3)通过设置橡胶圈,橡胶圈将沙粒等杂物隔离在轮毂外,降低滑移块堵塞的几率,同时橡胶圈具有弹性,能够在辐条在发生形变后加快辐条恢复原状,提高自行车的减振能力。(4)通过设置避震环和垫环,吸收支架杆与转轴撞击产生的冲击力,提高自行车整体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辐条与减振垫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A-A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图3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避震环与垫环的连接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花鼓;2、转轴;3、轮毂;4、辐条;5、第一辐条;6、第二辐条;7、减振垫;8、压缩弹簧;9、拉伸弹簧;10、滑移块;11、滑移弹簧;12、隔离板;13、橡胶圈;14、第一挡环;15、第二挡环;16、避震环;17、垫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参照图1,一种减振的自行车轮圈,包括轮毂3,轮毂3沿其轴线方向设置有花鼓1,花鼓1内沿其轴线方向转动连接有转轴2,结合图5,转轴2两端均设置有第一挡环14与第二挡环15,在第一挡环14和第二挡环15间套接有与转轴2贴合的避震环16,避震环16的两端沿远离转轴2的方向延伸设置有垫环17,垫环17和避震环16均由弹性橡胶制成,垫环17与避震环16一体成型且与第一挡环14以及第二挡环15的内壁贴合,自行车的支架杆与第一挡环14和第二挡环15撞击所产生的冲击力被垫环17和避震环16吸收,提高自行车整体的稳定性。参照图1和图2,轮毂3与花鼓1之间固定有12条弧形的辐条4,辐条4包括分别位于花鼓1两端周侧的6条第一辐条5和6条第二辐条6且第一辐条5与第二辐条6的波峰朝向相反,第一辐条5、第二辐条6与轮毂3的连接点位于同一平面内,轮毂3压缩弧形辐条4,抵消冲击力。参照图2和图3,轮毂3设置为空心环状,轮毂3内部设置有与轮毂3内周侧贴合的减振垫7。减振垫7靠近花鼓1的一侧设置有位于轮毂3内部且与减振垫7贴合的两个滑移块10,滑移块10呈棱台状且底座朝向减振垫7,滑移块10沿轮毂3周向间隔分布且两个滑移块10之间固定连接有滑移弹簧11,滑移弹簧11的伸缩方向分别朝向两个滑移块10。相邻减振垫7相对的两侧均焊接有隔离板12且隔离板12与减振垫7以及滑移块10贴合,避免滑移块10脱落,提高减振垫7的稳定性。参照图2和图3,第一辐条5与第二辐条6远离花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振的自行车轮圈,包括花鼓(1)、转轴(2)、轮毂(3)以及辐条(4),其特征在于,所述辐条(4)包括分别位于花鼓(1)两端的第一辐条(5)和第二辐条(6),所述第一辐条(5)和第二辐条(6)均沿花鼓(1)周向设置为至少三条,所述辐条(4)呈弧形且第一辐条(5)与第二辐条(6)的波峰朝向相反,所述第一辐条(5)、第二辐条(6)与轮毂(3)的连接点位于同一平面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振的自行车轮圈,包括花鼓(1)、转轴(2)、轮毂(3)以及辐条(4),其特征在于,所述辐条(4)包括分别位于花鼓(1)两端的第一辐条(5)和第二辐条(6),所述第一辐条(5)和第二辐条(6)均沿花鼓(1)周向设置为至少三条,所述辐条(4)呈弧形且第一辐条(5)与第二辐条(6)的波峰朝向相反,所述第一辐条(5)、第二辐条(6)与轮毂(3)的连接点位于同一平面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振的自行车轮圈,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3)设置为空心环状,所述轮毂(3)内部设置有与轮毂(3)内周侧贴合的减振垫(7),所述轮毂(3)靠近花鼓(1)的一侧开设有孔道且辐条(4)穿过孔道并与减振垫(7)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减振的自行车轮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垫(7)沿轮毂(3)径向的两端面上分别设置有拉伸弹簧(9)和压缩弹簧(8),所述拉伸弹簧(9)、压缩弹簧(8)均与减振垫(7)以及轮毂(3)固定连接,所述拉伸弹簧(9)与压缩弹簧(8)的轴线平行且均垂直于花鼓(1)的轴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减振的自行车轮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垫(7)靠近花鼓(1)的一侧设置有位于轮毂(3)内部且与减振垫(7)贴合的两个滑移块(10),所述滑移块(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清圳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奔琪玛克复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