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轴压8筋模具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03932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7 10: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转轴压8筋模具及其使用方法,包含底板、下模垫板、下模块、上模块、上模压块、上模垫板及顶板;其中,下模垫板紧固在底板,下模块紧固在下模垫板上;上模块与下模块正对并通过弹簧螺栓与上模垫板呈弹性配合连接,上模压块设置在上模块与上模垫板之间,并紧固在上模垫板上,上模垫板在顶板上;顶板通过直线轴承穿套在底板的弹簧导柱上,实现与弹簧导柱呈竖向滑移配合;在下、上模块中均分别嵌设有两个呈45°倾斜设置的压筋模芯,下模块中的每个压筋模芯与上模块中的一个上压筋模芯呈斜向相对;在每个压筋模芯上均设有两条压筋线,每条压筋线均与转轴工件的轴向平行。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操作安全、简单、生产效率高及质量有保证等优点。

A Rotary Axle Compression 8-bar Die and Its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轴压8筋模具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压筋模具,属压筋
,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转轴压8筋模具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压筋生产工艺过程中,压筋模具通常一次只能够压4条筋,即现有压筋模具只有上下两个模块及上下两个模芯,每个模块上设有一个模芯,每个模芯上只有2条压筋,共4条压筋,如图1所示,这样每次压筋时只能压4条压筋。而往往某些型号的转轴产品客户要求进行压8筋工艺,这在以往的压筋生产过程中,为了实现压8筋,通常是先采用上述压筋模具压一次4筋,然后操作员工手动将转轴旋转90度,再使用上述压筋模具压一次4筋,这样才能得到了8条筋。但是这种生产方式存在问题有:生产效率低,模具压筋中心线偏离工件中心线45°角,导致压筋凸起方向与转轴不垂直,影响质量,人为操作转轴,存在一定的生产安全隐患。为了改变现状,研究一种即能满足大批量生产的需求,又能提升生产效率,提高压筋产量,保证产品质量的转轴压8筋模具是非常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
技术介绍
中现有压筋模具所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简单、生产效率高、质量有保障,安全隐患少的转轴压8筋模具及其使用方法,其主要是在现有模具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即通过将原来一次压4筋模具改变为能一次压8筋的模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转轴压8筋模具,包含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底板、下模垫板、下模块、上模块、上模压块、上模垫板及顶板;所述下模垫板通过螺栓紧固在所述底板,所述下模块通过螺栓紧固在所述下模垫板上;所述上模块与所述下模块正对,并通过弹簧螺栓与所述上模垫板呈弹性配合连接,所述上模压块设置在上模块与上模垫板之间,并通过螺栓紧固在所述上模垫板上,所述上模垫板通过螺栓紧固在所述顶板上;所述顶板上还固设有若干个直线轴承,所述底板上还固设有若干个弹簧导柱,每个直线轴承对应穿套在一个弹簧导柱上,所述顶板通过直线轴承与所述底板上的弹簧导柱呈竖向滑移配合;在所述下模块中嵌设有两个与模具中轴线呈45°倾斜且呈左右对称设置的下压筋模芯;在所述上模块中嵌设有两个与模具中轴线呈45°倾斜且呈左右对称设置的上压筋模芯;每个所述下压筋模芯与一个所述上压筋模芯呈斜向相对;在每个所述下压筋模芯及上压筋模芯上均设有两条压筋线,每条所述压筋线均与转轴工件的轴向平行。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上模压块数量为2个且均设置在所述上模垫板与上模块之间,且每个所述上模压块与一个所述上压筋模芯呈斜向配合对应,并通过螺栓紧固在所述上模垫板上。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个所述上压筋模芯均包好一个上压筋头及一个上压筋杆;每个所述上压筋杆一端同与之相对应的上模压块呈斜向配合,另一端穿设在与之相对应的且开设在上模块上的一个上压筋模芯孔中,并同与之相对应的上压筋头连接;每个所述上压筋头一端穿设在与之相对应的上压筋模芯孔中,并同与之相对应的上压筋杆连接,另一端穿出与之相对应的上压筋模芯孔,并与位于下模块中的一个下压筋模芯呈斜向相对。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个所述下压筋模芯均包含一个下压筋头,每个所述下压筋头一端穿过与之相对应的且开设在下模块上的一个下压筋模芯孔、与下模垫板呈斜向相抵配合,另一端穿出与之相对应的下压筋模芯孔,并与位于上模块中的一个上压筋模芯的上压筋头呈斜向相对。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上模块底部还设有一个呈90°夹角设置的上V型槽;在所述下模块顶部还开设有一个与所述上V型槽相匹配的且呈90°夹角设置的下V型槽;嵌设在所述上模块中的两个上压筋模芯的上压筋头均伸设在所述上V型槽中,且彼此之间呈90°夹角相对设置;嵌设在所述下模块中的两个下压筋模芯的下压筋头均伸设在所述下V型槽中,且彼此之间呈90°夹角相对设置。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每个所述上压筋头及下压筋头面向转轴工件一端的中部均开设有一个凹筋槽,在所述凹筋槽的两侧分别设有一条与转轴工件轴向平行的压筋线。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每个所述上压筋模芯的上压筋头与上压筋杆相连接部位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弹性胶垫,每个所述弹性胶垫一端同与之相对应的上压筋杆相抵,另一端同与相对应的上压筋模芯孔孔壁相抵。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每个所述上压筋模芯的上压筋杆面向与之呈斜向配合的上模压块的一端端部均设有一个第一斜面;在每个所述上模压块面向与之呈斜向配合的上压筋模芯的一端端部均设有一个与第一斜面相匹配的第二斜面。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每个所述下压筋模芯的下压筋杆面向与之呈斜向相抵配合的下模垫板的一端端部均设有一个第三斜面。一种使用上述转轴压8筋模具进行转轴压筋的方法,包含如下步骤:S1、模具装机准备:将上述转轴压8筋模具装设在转轴压筋设备的操作台与冲压头之间;S2、待压筋处理的转轴工件准备:将待压筋处理的转轴工件放置到S1中装设好的转轴压8筋模具的下模块的下V型槽中,并调整好所述待压筋处理的转轴工件在下V型槽中的位置;S3、转轴工件压筋开始:给S1中的转轴压筋设备通电,通过转轴压筋设备上的冲压头向下压靠转轴压8筋模具的顶板,让顶板带着上模垫板、上模压块及上模块一起沿着弹簧导柱竖直向下运动,并向位于下模块下V型槽中的待压筋处理的转轴工件压靠;S4、进行第一次压筋动作:当上模块底面接触到下模块顶面后,上模块会停止运动,即形成第一次压筋动作;S5、进行第二次压筋动作:在完成第一压筋动作后,转轴压筋设备的冲压头会继续向下运动,并使得顶板继续带着上模垫板及上模压块一起向下压靠上模块,当上模压块的斜面与上压筋模芯的斜面接触后,上模压块会压迫上压筋模芯沿45°斜向下方向运行,直到与位于下模块下V型槽中的待压筋处理的转轴工件表面接触,即形成第二次压筋动作;S6、转轴工件压筋完成:在完成第二次压筋动作后,转轴压筋设备的冲压头会继续向下运动,并使得顶板继续带着上模垫板及上模压块一起向下压靠上模块,此时位于上模块中的上压筋模芯会在上模压块的压迫作用下,继续向着位于下模块下V型槽中的待压筋处理的转轴工件表面压靠,直至完成转轴工件表面的压筋处理;S7、取出转轴工件:待转轴工件表面压筋处理完成后,将转轴压筋设备的冲压头复位,将顶板、上模垫板、上模压块及上压筋模芯依次复位,最后再将表面压完筋的转轴工件从下模块的下V型槽中抽出;S8、进行下一个转轴工件压筋或结束:按照S2至S7操作方式进行下一个转轴工件的压筋处理或者给转轴压筋设备断电,结束压筋操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是:(1)通过将原来上、下两块模块上的压筋数量由原来的2条均改为4条,来实现一次压8筋的目的,一方面简化了转轴压筋操作工序,大幅度提升了压筋的生产效率,减少了人工作业强度,另一方面又避免了人为操作,压坏转轴的现象,减少了人工操作过程中可能导致的工伤几率,大大降低了安全隐患;(2)通过将上、下两块模块上的压筋模芯设置成与转轴工件压筋切线成垂直方向,使得转轴工件压筋的凸起方向与转轴工件的切线相垂直,大大改善了产品的压筋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转轴压4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转轴压8筋模具压筋前的状态示意图;图3为图2中的局部放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转轴压8筋模具压筋时的状态示意图;图5为图4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转轴压8筋模具完成压筋后的状态示意图;图7为图6的局部放大图;图8为图2中顶板的俯视图;图9为图8中A-A截面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轴压8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含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底板(1)、下模垫板(3)、下模块(5)、上模块(8)、上模压块(9)、上模垫板(10)及顶板(11);所述下模垫板(3)通过螺栓紧固在所述底板(1),所述下模块(5)通过螺栓紧固在所述下模垫板(3)上;所述上模块(8)与所述下模块(5)正对,并通过弹簧螺栓(14)与所述上模垫板(10)呈弹性配合连接,所述上模压块(9)设置在上模块(8)与上模垫板(10)之间,并通过螺栓紧固在所述上模垫板(10)上,所述上模垫板(10)通过螺栓紧固在所述顶板(11)上;所述顶板(11)上还固设有若干个直线轴承(12),所述底板(1)上还固设有若干个弹簧导柱(2),每个直线轴承(12)对应穿套在一个弹簧导柱(2)上,所述顶板(11)通过直线轴承(12)与所述底板(1)上的弹簧导柱(2)呈竖向滑移配合;在所述下模块(5)中嵌设有两个与模具中轴线呈45°倾斜且呈左右对称设置的下压筋模芯(4);在所述上模块(8)中嵌设有两个与模具中轴线呈45°倾斜且呈左右对称设置的上压筋模芯(7);每个所述下压筋模芯(4)与一个所述上压筋模芯(7)呈斜向相对;在每个所述下压筋模芯(4)及上压筋模芯(7)上均设有两条压筋线(4.3),每条所述压筋线(4.3)均与转轴工件(13)的轴向平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轴压8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含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底板(1)、下模垫板(3)、下模块(5)、上模块(8)、上模压块(9)、上模垫板(10)及顶板(11);所述下模垫板(3)通过螺栓紧固在所述底板(1),所述下模块(5)通过螺栓紧固在所述下模垫板(3)上;所述上模块(8)与所述下模块(5)正对,并通过弹簧螺栓(14)与所述上模垫板(10)呈弹性配合连接,所述上模压块(9)设置在上模块(8)与上模垫板(10)之间,并通过螺栓紧固在所述上模垫板(10)上,所述上模垫板(10)通过螺栓紧固在所述顶板(11)上;所述顶板(11)上还固设有若干个直线轴承(12),所述底板(1)上还固设有若干个弹簧导柱(2),每个直线轴承(12)对应穿套在一个弹簧导柱(2)上,所述顶板(11)通过直线轴承(12)与所述底板(1)上的弹簧导柱(2)呈竖向滑移配合;在所述下模块(5)中嵌设有两个与模具中轴线呈45°倾斜且呈左右对称设置的下压筋模芯(4);在所述上模块(8)中嵌设有两个与模具中轴线呈45°倾斜且呈左右对称设置的上压筋模芯(7);每个所述下压筋模芯(4)与一个所述上压筋模芯(7)呈斜向相对;在每个所述下压筋模芯(4)及上压筋模芯(7)上均设有两条压筋线(4.3),每条所述压筋线(4.3)均与转轴工件(13)的轴向平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压8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压块(9)数量为2个且均设置在所述上模垫板(10)与上模块(8)之间,且每个所述上模压块(9)与一个所述上压筋模芯(7)呈斜向配合对应,并通过螺栓紧固在所述上模垫板(10)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轴压8筋模具,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上压筋模芯(7)均包好一个上压筋头(7.1)及一个上压筋杆(7.2);每个所述上压筋杆(7.2)一端同与之相对应的上模压块(9)呈斜向配合,另一端穿设在与之相对应的且开设在上模块(8)上的一个上压筋模芯孔(8.1)中,并同与之相对应的上压筋头(7.1)连接;每个所述上压筋头(7.1)一端穿设在与之相对应的上压筋模芯孔(8.1)中,并同与之相对应的上压筋杆(7.2)连接,另一端穿出与之相对应的上压筋模芯孔(8.1),并与位于下模块(5)中的一个下压筋模芯(4)呈斜向相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轴压8筋模具,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下压筋模芯(4)均包含一个下压筋头(4.1);每个所述下压筋头(4.1)一端穿过与之相对应的且开设在下模块(5)上的一个下压筋模芯孔(5.1)、与下模垫板(3)呈斜向相抵配合,另一端穿出与之相对应的下压筋模芯孔(5.1),并与位于上模块(8)中的一个上压筋模芯(7)的上压筋头(7.1)呈斜向相对。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轴压8筋模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模块(8)底部还设有一个呈90°夹角设置的上V型槽(8.2);在所述下模块(5)顶部还开设有一个与所述上V型槽(8.2)相匹配的且呈90°夹角设置的下V型槽(5.2);嵌设在所述上模块(8)中的两个上压筋模芯(7)的上压筋头(7.1)均伸设在所述上V型槽(8.2)中,且彼此之间呈90°夹角相对设置;嵌设在所述下模块(5)中的两个下压筋模芯(4)的下压筋头(4.1)均伸设在所述下V型槽(5.2)中,且彼此之间呈90°夹角相对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轴压8筋模具,其特征在于:在每个所述上压筋头(7.1)及下压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银明韩国良王名玺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坚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