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包的后安装支架以及电池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2255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4 01: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包的后安装支架以及电池包,电池包的后安装支架包括:电池包安装板、整车安装板和加强板。所述整车安装板与所述电池包安装板相连,以在所述整车安装板与所述电池包安装板的连接处形成弯折部;所述加强板位于所述电池包安装板、所述整车安装板的内侧,所述加强板的一端与所述电池包安装板相连,所述加强板的另一端与所述整车安装板相连,且所述加强板与所述弯折部间隔开。由此,通过电池包安装板、整车安装板和加强板配合,能够简化后安装支架的生产工艺,也能够提升后安装支架的结构强度,可以防止后安装支架断裂,从而可以保证电池包的安装稳固性。

Rear mounting bracket and battery pa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包的后安装支架以及电池包
本技术涉及电池
,特别涉及一种电池包的后安装支架以及具有该电池包的后安装支架的电池包。
技术介绍
随着国家对新能源领域的大力推广,电动汽车已经成为未来的主流趋势,其中动力电池包可以说是电动汽车的心脏,为电动汽车提供动力源。电池包作为整车的一个组装零部件,在电池包与整车装配过程中,要确保电池包安装的安全性,同时又要考虑安装操作性,故电池包的安装方式、安装结构的重要性不容忽视。电池包与整车装配,一般由电池包边梁和电池包后安装支架提供安装点,电池包后安装支架作为电池包附属结构件,起到连接整车与电池包的作用,电池包后安装支架的结构设计尤为重要。相关技术中,电池包的后安装支架生产工艺较难,冲压深度不够,进而影响后安装支架的结构强度,而且现有的后安装支架生产成本较高,并且,在整车和电池包的拉力作用下,后安装支架的焊接位置存在开焊危险,影响电池包安装的稳固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电池包的后安装支架,以解决电池包的后安装支架的结构强度差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池包的后安装支架包括:电池包安装板、整车安装板和加强板。所述整车安装板与所述电池包安装板相连,以在所述整车安装板与所述电池包安装板的连接处形成弯折部;所述加强板位于所述电池包安装板、所述整车安装板的内侧,所述加强板的一端与所述电池包安装板相连,所述加强板的另一端与所述整车安装板相连,且所述加强板与所述弯折部间隔开。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加强板与所述弯折部正对设置。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加强板包括:第一板、第二板和第三板,所述第二板连接在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三板之间,所述第一板与所述整车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板与所述弯折部正对设置,所述第三板与所述电池包安装板固定连接。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板与所述整车安装板、所述第三板与所述电池包安装板焊接固定。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整车安装板与所述电池包安装板为一体成型件;所述加强板为一体成型件。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电池包安装板具有多条第一加强筋,多条所述第一加强筋在所述电池包安装板的长度方向布置,至少一条所述第一加强筋的上端延伸至所述弯折部。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三板具有多条第二加强筋,多条所述第二加强筋在所述电池包安装板的长度方向布置,多条所述第二加强筋与多条所述第一加强筋一一对应,所述第二加强筋与所述第一加强筋形状相同。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整车安装板具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三板具有长圆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长圆孔对应设置。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电池包安装板具有第二安装孔。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电池包的后安装支架具有以下优势:根据本技术的电池包的后安装支架,通过电池包安装板、整车安装板和加强板配合,能够简化后安装支架的生产工艺,也能够提升后安装支架的结构强度,可以防止后安装支架断裂,从而可以保证电池包的安装稳固性。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池包。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池包,包括上述的电池包的后安装支架。所述电池包与上述电池包的后安装支架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后安装支架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后安装支架的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后安装支架10;电池包安装板1;第一加强筋11;第二安装孔12;整车安装板2;第一安装孔21;弯折部3;加强板4;第一板41;第二板42;第三板43;第二加强筋44;长圆孔45。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如图1-图2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包的后安装支架10包括:电池包安装板1、整车安装板2和加强板4。整车安装板2可以与电池包安装板1相连,这样设置可以在整车安装板2与电池包安装板1的连接处形成弯折部3。加强板4可以位于电池包安装板1、整车安装板2的内侧,即:加强板4可以设置在电池包安装板1、整车安装板2的内侧,加强板4的一端可以与电池包安装板1相连,加强板4的另一端可以与整车安装板2相连,而且加强板4与弯折部3间隔开设置。需要说明的是,电池包安装板1、整车安装板2均可以设置为冲压钣金件,电池包安装板1、整车安装板2由铸模冲压而成,如此设置能够避免冲压成型工艺中对冲压深度的限制要求,可以简化后安装支架10的生产工艺,从而可以提升后安装支架10的生产节拍。并且,加强板4可以设置为弯折钣金件(也可用冲压成型)。其中,加强板4与电池包安装板1的连接处可以在电池包的安装平面处,加强板4与整车安装板2的连接处可以整车安装平面处,电池包安装板1、整车安装板2和加强板4装配在一起后,电池包安装板1、整车安装板2和加强板4共同围成腔体结构,腔体结构的截面可以为三角型,这样设置能够提升后安装支架10的结构强度,可以使后安装支架10更好地承受整车及电池包的拉力,从而可以避免在整车和电池包拉力作用下造成后安装支架10断裂,进而可以保证电池包的安装稳固性。同时,本申请的后安装支架10工艺成型简单,能够有效解决冲压成型工艺对冲压深度的限制的问题。由此,通过电池包安装板1、整车安装板2和加强板4配合,能够简化后安装支架10的生产工艺,也能够提升后安装支架10的结构强度,可以防止后安装支架10断裂,从而可以保证电池包的安装稳固性。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加强板4与弯折部3可以正对设置,这样设置能够使加强板4的设置位置更加合理,可以提升整车安装板2与电池包安装板1连接处的结构强度,从而可以提升后安装支架10抵抗变形的能力,进而可以保证后安装支架10的工作可靠性。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加强板4可以包括:第一板41、第二板42和第三板43,第二板42可以连接在第一板41与第三板43之间,第一板41可以与整车安装板2固定连接,第二板42可以与弯折部3正对设置,第三板43可以与电池包安装板1固定连接。其中,第一板41、第二板42、第三板43均可以设置为平板,如此设置能够增大第一板41与整车安装板2、第三板43与电池包安装板1的接触面积,可以将第一板41与整车安装板2、第三板43与电池包安装板1更好地连接在一起,从而可以保证后安装支架10的结构强度。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板41与整车安装板2、第三板43与电池包安装板1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一起,焊接的方式连接可靠性好,这样设置能够将第一板41与整车安装板2、第三板43与电池包安装板1稳固地连接在一起,可以进一步提升后安装支架10的整体结构强度。并且,通过电池包安装板1、整车安装板2和加强板4共同围成腔体结构,可以避免整车和电池包拉力作用在焊点处,从而可以保证后安装支架10使用过程中整体结构强度更好。但本技术不限于此,第一板41与整车安装板2、第三板4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包的后安装支架(10),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包安装板(1);整车安装板(2),所述整车安装板(2)与所述电池包安装板(1)相连,以在所述整车安装板(2)与所述电池包安装板(1)的连接处形成弯折部(3);加强板(4),所述加强板(4)位于所述电池包安装板(1)、所述整车安装板(2)的内侧,所述加强板(4)的一端与所述电池包安装板(1)相连,所述加强板(4)的另一端与所述整车安装板(2)相连,且所述加强板(4)与所述弯折部(3)间隔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包的后安装支架(10),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包安装板(1);整车安装板(2),所述整车安装板(2)与所述电池包安装板(1)相连,以在所述整车安装板(2)与所述电池包安装板(1)的连接处形成弯折部(3);加强板(4),所述加强板(4)位于所述电池包安装板(1)、所述整车安装板(2)的内侧,所述加强板(4)的一端与所述电池包安装板(1)相连,所述加强板(4)的另一端与所述整车安装板(2)相连,且所述加强板(4)与所述弯折部(3)间隔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的后安装支架(10),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4)与所述弯折部(3)正对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的后安装支架(10),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4)包括:第一板(41)、第二板(42)和第三板(43),所述第二板(42)连接在所述第一板(41)与所述第三板(43)之间,所述第一板(41)与所述整车安装板(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板(42)与所述弯折部(3)正对设置,所述第三板(43)与所述电池包安装板(1)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包的后安装支架(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41)与所述整车安装板(2)、所述第三板(43)与所述电池包安装板(1)焊接固定。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华李雷曲凡多陈许超
申请(专利权)人: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