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床冷却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2024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4 00: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床冷却箱,主要包括箱本体和基座,箱本体一侧设置有注液口,箱本体另一侧设置有回液口,箱本体内部设置有第一空腔、第二空腔和第三空腔,第一空腔与所述回液口相通,第三空腔与所述注液口相通,第一空腔内部设置有过滤机构,第二空腔内部设置有第二滤网,第三空腔内部设置有水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安全便捷,采用多层次的过滤,有效确保过滤效果,同时利用磁棒的吸附力,能够进一步的提高对箱体中的铁屑进行吸附,从而确保后期清理的便捷性。

A Machine Tool Cooling Box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床冷却箱
本技术涉及机床配件
,具体为一种机床冷却箱。
技术介绍
数控车床、车削中心,是一种高精度、高效率的自动化机床,配备多工位刀塔或动力刀塔,机床就具有广泛的加工工艺性能,可加工直线圆柱、斜线圆柱、圆弧和各种螺纹、槽、蜗杆等复杂工件,具有直线插补、圆弧插补各种补偿功能,并在复杂零件的批量生产中发挥了良好的经济效果,数控机床是按照事先编制好的加工程序,自动地对被加工零件进行加工,我们把零件的加工工艺路线、工艺参数、刀具的运动轨迹、位移量、切削参数以及辅助功能按照数控机床规定的指令代码及程序格式编写成加工程序单,再把这程序单中的内容记录在控制介质上,然后输入到数控机床的数控装置中,从而指挥机床加工零件。一台数控机床是由很多种零部件组成的,冷却箱就是其中的一种,然而一般的机床冷却液水箱未设置过滤系统,或只设置过第一滤网板,但一般过第一滤网板过滤效果不彻底,清理不便,造成人工清理成本增加,并且循环冷却液中如有杂质,会严重影响加工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床冷却箱,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机床冷却箱,包括箱本体和设置在所述箱本体底部的基座,通过所述基座将所述箱本体与机床固定,所述箱本体一侧设置有注液口,且所述箱本体另一侧设置有回液口,所述箱本体内部设置有第一空腔、第二空腔和第三空腔,所述第一空腔与所述回液口相通,所述第三空腔与所述注液口相通,且所述第一空腔和所述第二空腔之间通过第一隔板连接,所述第一隔板包括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所述第一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二部件上方,且所述第一部件为网格结构设置,并且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相交处至所述第一空腔内底部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回液口底部至所述第一空腔内底部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空腔与所述第三空腔之间通过第二隔板连接,所述第二隔板包括第三部件与第四部件,且所述第三部件设置在所述第四部件上方,并且所述第四部件为网格结构设置,且所述第一空腔内部设置有过滤机构,所述第二空腔内部设置有第二滤网,且所述第二滤网通过卡扣与所述第二空腔卡合,并且所述第二滤网顶部至所述第二空腔内底部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部件顶部至所述第二空腔内底部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滤网底部至所述第二空腔内底部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四部件顶部至所述第二空腔内底部之间的距离,且所述第二滤网为U型结构设置,所述第三空腔内部设置有水泵。优选的,所述过滤机构包括第一滤网、连接杆、底板和磁棒,所述底板设置在所述第一空腔内底部,所述磁棒通过安装座均匀设置在所述底板顶部,所述第一滤网与所述底板之间通过连接杆连接,且所述第一滤网通过卡扣与所述第一空腔内壁卡合,并且所述第一滤网位于所述回液口上方及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相交处的下方。优选的,所述第一滤网包括框体、网本体和盖板,所述框体内部设置有所述网本体和所述盖板,且所述网本体一侧与所述盖板一侧连接,所述盖板设置在靠近所述回液口一端,且所述盖板顶部设置有拉环,所述网本体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三部件一端。优选的,所述第二滤网的网格单元直径小于所述第一滤网的网格直径。优选的,所述述回液口与所述注液口上均设置有电磁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安全便捷,采用多层次的过滤,有效确保过滤效果,同时利用磁棒的吸附力,能够进一步的提高对箱体中的铁屑进行吸附,从而确保后期清理的便捷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滤网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机床冷却箱,包括箱本体1和设置在所述箱本体1底部的基座2,通过所述基座2将所述箱本体1与机床固定,所述箱本体1一侧设置有注液口3,且所述箱本体1另一侧设置有回液口4,回液口4与所述注液口3上均设置有电磁阀;所述箱本体1内部设置有第一空腔5、第二空腔6和第三空腔7,所述第一空腔5与所述回液口4相通,所述第三空腔7与所述注液口3相通,且所述第一空腔5和所述第二空腔6之间通过第一隔板8连接,所述第一隔板8包括第一部件9和第二部件10,所述第一部件9设置在所述第二部件10上方,且所述第一部件9为网格结构设置,并且所述第一部件9与所述第二部件10相交处至所述第一空腔5内底部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回液口4底部至所述第一空腔5内底部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空腔6与所述第三空腔7之间通过第二隔板11连接,所述第二隔板11包括第三部件12与第四部件13,且所述第三部件12设置在所述第四部件13上方,并且所述第四部件13为网格结构设置,且所述第一空腔5内部设置有过滤机构14,过滤机构14包括第一滤网16、连接杆17、底板18和磁棒19,所述底板18设置在所述第一空腔5内底部,所述磁棒19通过安装座均匀设置在所述底板18顶部,所述第一滤网16与所述底板之18间通过连接杆17连接,且所述第一滤网16通过卡扣与所述第一空腔5内壁卡合,并且所述第一滤网16位于所述回液口4上方及所述第一部件9与所述第二部件10相交处的下方;通过磁棒能够有效确保对回液口所带来的铁屑进行吸附,防止铁屑再次回到机床中,从而影响使用效果。所述第二空腔6内部设置有第二滤网15,且所述第二滤网15通过卡扣与所述第二空腔6卡合,并且所述第二滤网15顶部至所述第二空腔6内底部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部件10顶部至所述第二空腔6内底部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滤网15底部至所述第二空腔6内底部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四部件13顶部至所述第二空腔6内底部之间的距离,且所述第二滤网15为U型结构设置,所述第三空腔7内部设置有水泵。本技术中,第一滤网16包括框体20、网本体21和盖板22,所述框体20内部设置有所述网本体21和所述盖板22,且所述网本体21一侧与所述盖板22一侧连接,所述盖板22设置在靠近所述回液口4一端,且所述盖板22顶部设置有拉环23,所述网本体21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三部件12一端;采用此设计结构,为了确保拿取时的便利性。此外,本技术中,第二滤网15的网格单元直径小于所述网本体21的网格直径;通过此结构设置,能够确保对冷却液进行有效过滤,防止杂质再由水泵进入机床。工作原理:当机床切削过程中带有杂质的切削液从冷却液回液口返回箱体时,冷却液流经第一空腔进行初次过滤,且通过磁棒吸附冷却液中的铁屑,并且再由第一滤网过滤后流入第二空腔内部,对冷却液进行二次过滤,然后流入第三空腔内部,并且同时由注液口注入新的冷却液,最后由水泵抽出冷却液进入再循环过程。综上所述,本技术结构设计新颖,使用安全便捷,采用多层次的过滤,有效确保过滤效果,同时利用磁棒的吸附力,能够进一步的提高对箱体中的铁屑进行吸附,从而确保后期清理的便捷性。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需要注意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床冷却箱,包括箱本体(1)和设置在所述箱本体(1)底部的基座(2),通过所述基座(2)将所述箱本体(1)与机床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箱本体(1)一侧设置有注液口(3),且所述箱本体(1)另一侧设置有回液口(4);所述箱本体(1)内部设置有第一空腔(5)、第二空腔(6)和第三空腔(7);所述第一空腔(5)与所述回液口(4)相通,所述第三空腔(7)与所述注液口(3)相通;所述第一空腔(5)和所述第二空腔(6)之间通过第一隔板(8)连接;所述第一隔板(8)包括第一部件(9)和第二部件(10),所述第一部件(9)设置在所述第二部件(10)上方,且所述第一部件(9)为网格结构设置;所述第一部件(9)与所述第二部件(10)相交处至所述第一空腔(5)内底部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回液口(4)底部至所述第一空腔(5)内底部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空腔(6)与所述第三空腔(7)之间通过第二隔板(11)连接;所述第二隔板(11)包括第三部件(12)与第四部件(13),且所述第三部件(12)设置在所述第四部件(13)上方,并且所述第四部件(13)为网格结构设置;所述第一空腔(5)内部设置有过滤机构(14);所述第二空腔(6)内部设置有第二滤网(15);所述第二滤网(15)通过卡扣与所述第二空腔(6)卡合;所述第二滤网(15)顶部至所述第二空腔(6)内底部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部件(10)顶部至所述第二空腔(6)内底部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滤网(15)底部至所述第二空腔(6)内底部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四部件(13)顶部至所述第二空腔(6)内底部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滤网(15)为U型结构设置;所述第三空腔(7)内部设置有水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床冷却箱,包括箱本体(1)和设置在所述箱本体(1)底部的基座(2),通过所述基座(2)将所述箱本体(1)与机床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箱本体(1)一侧设置有注液口(3),且所述箱本体(1)另一侧设置有回液口(4);所述箱本体(1)内部设置有第一空腔(5)、第二空腔(6)和第三空腔(7);所述第一空腔(5)与所述回液口(4)相通,所述第三空腔(7)与所述注液口(3)相通;所述第一空腔(5)和所述第二空腔(6)之间通过第一隔板(8)连接;所述第一隔板(8)包括第一部件(9)和第二部件(10),所述第一部件(9)设置在所述第二部件(10)上方,且所述第一部件(9)为网格结构设置;所述第一部件(9)与所述第二部件(10)相交处至所述第一空腔(5)内底部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回液口(4)底部至所述第一空腔(5)内底部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空腔(6)与所述第三空腔(7)之间通过第二隔板(11)连接;所述第二隔板(11)包括第三部件(12)与第四部件(13),且所述第三部件(12)设置在所述第四部件(13)上方,并且所述第四部件(13)为网格结构设置;所述第一空腔(5)内部设置有过滤机构(14);所述第二空腔(6)内部设置有第二滤网(15);所述第二滤网(15)通过卡扣与所述第二空腔(6)卡合;所述第二滤网(15)顶部至所述第二空腔(6)内底部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部件(10)顶部至所述第二空腔(6)内底部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滤网(15)底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大勇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海诚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