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NTN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车轮用轴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01305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车轮用轴承装置,具有:在内周具有多排滚道面的外圈(3)、具有与滚道面相对的滚道面的内方构件和夹装在相对的多排的滚道面间的钢球(1),内方构件由轮毂圈(4)和内圈(2)构成,对轮毂圈(4)进行收紧加工而与内圈(2)结合,至少收紧部(4b)的奥氏体粒的粒度序号是6号以上。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即使进行收紧加工也无裂开之虞,容易控制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轮用轴承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车轮用轴承装置中轮毂圈等包含进行收紧加工的零件的车轮用轴承装置。
技术介绍
轮毂轴承(HUB)是将轮胎(车轮)旋转自如地支承在车体上的车轮用支承装置。等速万向接头(CVJConstant Velocity Joint)是将发动机的旋转传递给车轮的扭矩传递装置。这些HUB和CVJ在制造上有下面问题。(1)成为带有阶梯的形状,加工率高;(2)因为有滚道面,故在高频淬火后需要有高硬度的部分。因此,使用含碳量高的钢例如S53C、SAE1050,那么加工中的变形阻力变高。根据上述情况,因冷锻和温锻困难,而广泛使用热锻。在热锻的场合,由于在1000℃以上的高温下进行热锻,故锻造后的微观组织粗大化。一般,在所述车轮用轴承装置中,由于反复负载有较大的载荷,故在所述热锻后,通过实施淬火处理而赋予车轮轴承装置足够的强度。在这些车轮用轴承装置中,具有从两侧将滚动体夹持的外方构件(外圈)和内方构件(内圈),而内方构件由第1及第2的2个内方构件例如轮毂圈和内圈构成。为削减零件个数等,收紧加工被用作为将所述2个内方构件结合的结合措施。由于在热锻后一旦如上所述那样实施淬火处理就会显著硬化,故给收紧加工带来妨碍。因此,对于利用收紧加工产生塑性变形的部分,提出了在所述淬火处理中不进行淬火的车轮支承用滚动轴承单元的方案(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129703号公报)。采用上述方法,由于利用收紧加工而产生塑性变形的部分不进行淬火处理,故该部分的硬度变低。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129703号公报但是,进行所述收紧加工而塑性变形的部分的组织是热锻状态(生的状态),组织粗大。图16是表示从动轮用的车轮用轴承装置110的示图。在轮毂圈104及内圈102与外圈103之间配置有钢球101。在外圈103上设有凸缘103a,在该凸缘103a上设有螺栓孔112a,以供用于固定在未图示的车体(转向节)上的螺栓贯穿。利用配置在轮毂圈104的车轮安装凸缘104a前面的轮毂螺栓111,连接轮毂圈104和未图示的轮胎。轮毂圈104的向内侧(与车轮安装凸缘104a相反侧)的端部被收紧加工成与内圈102结合的形态,其结果,轮毂圈104和内圈102通过收紧部104b而结合。在如上所述那样已粗大化的微观组织中,由于延展性低,故在收紧加工时容易产生裂开,从而必须细心注意收紧加工,确定加工条件等,质量保证方面必须进行整件检查。由轮胎传递的反复变位,会使与轮胎的连接部分即车轮安装凸缘104a的根部104n发生较大的反复应力。因此,为使车轮用轴承装置轻量化,若将车轮安装凸缘104a作成臂状等,则未淬火的热锻后的粗大化的微观组织其耐久性下降,会发生开裂。其结果产生断裂,难以轻量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第1目的是,提供一种在保持热锻状态下即使进行收紧加工也难以产生裂开、可容易确定加工条件等、也容易对质量管理进行控制的车轮用轴承装置。而第2目的是,提供一种即使将车轮安装凸缘作成臂状也不使耐久性下降、容易轻量化的车轮用轴承装置。本专利技术的车轮用轴承装置具有在内周具有多排滚道面的外方构件;具有与滚道面相对的滚道面的内方构件;以及夹装在相对的多排滚道面间的滚动体,所述内方构件由第1内方构件和第2内方构件构成。该车轮用轴承装置是通过收紧第1内方构件而将第1内方构件和第2内方构件结合、将车轮旋转自如地支承在车体上的车轮用轴承装置。至少收紧部的奥氏体粒的粒度序号是6号以上。利用该结构,由于组织被细化而使延展性提高,故即使进行收紧加工,也无产生裂开之虞,质量上也容易管理。另外,若进行收紧加工等的塑性加工,由于利用塑性变形而产生组织的流动,故所述奥氏体粒的粒度序号是塑性变形前的粒度序号,收紧后的粒度测定是在除了塑性变形部分的收紧部的根部分即组织未产生流动的部位进行。上述的奥氏体粒不同于淬火后的钢中的奥氏体粒,是以从奥氏体粒界生成铁素体后的微观组织为对象的。在该场合,由于沿奥氏体粒界生成网眼状的铁素体,故奥氏体粒界的配置可从该网眼状铁素体得到推测,且容易测定。既可将微观组织与JIS标准图进行比较来测定,也可任意划一条直线来求出与该推测的奥氏体粒界的交点间的平均距离。如此,采用本专利技术,可提供即使进行收紧加工也无发生裂开之虞、质量容易管理且即使将车轮安装凸缘作成臂状也不会使延展性下降的容易轻量化的车轮用轴承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形态的车轮用轴承装置的示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形态的车轮用轴承装置的零件的制造方法的示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形态的将钢进行热锻、冷却而得到的钢的微观组织的模式图。图4是将机械结构用碳素钢S53C进行热锻、冷却而得到的微观组织的模式图。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形态的另一车轮用轴承装置的示图。图6是表示在本专利技术实施形态中将等速万向接头组合形成的车轮用轴承装置的示图。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本专利技术例子1的微观组织的示图。图8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本专利技术例子2的微观组织的示图。图9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本专利技术例子3的微观组织的示图。图10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本专利技术例子4的微观组织的示图。图1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比较例1的微观组织的示图。图12是表示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本专利技术例子5的微观组织的示图。图1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本专利技术例子6的微观组织的示图。图1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拉伸试验的断面收缩率的示图。图1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弯曲疲劳试验结果的示图。图16是表示以往车轮用轴承装置中一个问题的示图。符号说明 1是钢球(滚动体),2是内圈,2a是滚道面,3是外圈,3a是滚道面,4是轮毂圈,4a是滚道面,4b是收紧部,4c是非切削部,4d是车轮安装凸缘,4h是表面硬化层,4n是车轮安装凸缘的根部,4s是轮毂圈阶梯壁,10是车轮用轴承装置,11是轮毂螺栓,12是螺栓,12a是内螺纹,15是转向节,21是滚轮(滚动体),31是等速万向接头的钢球,32是等速万向接头的内圈,33是等速万向接头的外侧接头部,33a是等速万向接头的轴部(花键部),34是等速万向接头的壳体,35是旋转轴,50是等速万向接头。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用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形态。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形态的车轮用轴承装置10,表示从动轮用的。轮毂圈4和内圈2的结合是通过对内圈2被紧固的轮毂圈4的收紧加工来进行。另外,在轮毂圈上具有非切削部。在图1中,外圈3通过将螺栓12与内螺纹部12a螺合而与转向节15连接。2排的多个钢球1配置在外圈3的多排滚道面3a、内圈2的滚道面2a及轮毂圈4的滚道面4a上。由于滚道面通过钢球受到高载荷,故通过高频淬火等而在滚道面上形成表面硬化层。在图1中,仅表示了在轮毂圈4的包括滚道面的表层进行高频淬火而形成的表面硬化层4h,不仅在轮毂圈4,而且在外圈3和内圈2也形成表面硬化层,未图示。在轮毂圈4上配设有轮毂螺栓11,并与未图示的轮胎连接而得到旋转自如的支承。在图1所示的结构中,轮毂螺栓11的孔设在车轮安装凸缘4d上。有时也采用将车轮安装凸缘4d作成各轮毂螺栓的臂的结构,以便轻量化。在图1中,轮毂圈4的车轮安装凸缘的向内侧的表面4c及中央部外侧的面4c是非切削加工的面。这些面的表面性状或尺寸精度不那么重要,故通过非切削加工降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轮用轴承装置(10),具有:在内周具有多排滚道面(3a)的外方构件(3);具有与所述滚道面(3a)相对的滚道面(2a、4a)的内方构件(2、33、4);以及夹装在所述相对的多排滚道面间的滚动体(1),    所述内方构件(2、33、4)由第1内方构件(4、33)和第2内方构件(2、4)构成,    通过收紧所述第1内方构件(4、33)而将所述第1内方构件(4、33)和第2内方构件(2、4)结合,将车轮旋转自如地支承在车体上,其特征在于,    至少所述收紧部(4b)的奥氏体粒的粒度序号是6号以上。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平井功田洼孝康吉田和彦
申请(专利权)人:NTN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