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NTN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车轮用轴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01204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使转动体(3)介于外侧构件(1)和内侧构件(2)的轨道面(4、5)之间,设有分别密封两构件(1、2)之间的环状空间的两端的密封机构(7、8)。在内侧构件(2)的车轮安装用的凸缘(2a)上设有遮蔽板(11)。遮蔽板(11)具有靠近外侧构件(1)的外舷侧端的外周并构成迷宫式密封(10)的筒部(11a)。在外侧构件(1)的外周面(1b)设有将流入水引导至外侧构件(1)的下方的引导机构(1c)。引导机构(1c)将沿着所述凸缘(2a)以及遮蔽板(11)流入所述遮蔽板(11)与外侧构件(1)之间的水、以及沿着所述外侧构件(1)的外径面流入所述遮蔽板(11)与外侧构件(1)之间的水引导至下方。引导机构(1c)由环状的槽或突条等构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动车等中的车轮用轴承装置,尤其涉及其密封构造。
技术介绍
由于机动车等车辆所使用的轴承装置处于暴露在路面等上的苛刻的环境下,所以要求可靠地防止来自外部的尘埃或泥水的侵入,另外,从保守地不需要的方面考虑,还要求有效的防止润滑脂泄漏的效果。因此,采用了例如图9所示那样的密封构造(例如特开2003-202028号公报)。该图的轴承装置是使滚珠33介于外侧构件31和内侧构件32的多列轨道面34、35之间的装置,在内外的构件32、31之间形成的环状空间的外舷侧(outboard)的端部被密封构件37所密封。内舷侧(inboard)端通过在内轮外径压入吊环(slinger)38而被轴承盖(未图示)密封。此外,在特开2003-202028号公报中,在内舷侧采用组合密封(未图示),实现了密封性能的提高。图9(B)放大表示了图9(A)的X部分。外舷侧的密封构件37是在芯构件39设置了弹性构件40的构件,弹性构件40具有与内侧构件32的外周的密封接触面32c接触的三个密封唇40a、40b、40c。其中一个密封唇40a是防止封入润滑脂流出的润滑脂唇(grease lip),在轴承空间的内侧延伸。其它的密封唇40b、40c是防止尘埃或泥水的侵入的粉尘唇(dustlip)。这些密封唇40a~40c的前端部在未组装于密封接触面32c的自然状态下,如图9(B)所示,是从密封接触面32c的假想位置突出了的形状,由此,各密封唇40a~40c以规定的过盈量与密封接触面32c接触。但是,在上述轴承装置的外侧的密封构造中,由于设有具有多个密封唇40a~40c的密封构件37,所以密封构件37的轴向尺寸变长。因此,轴承装置在轴向上变长,重量增加。在作为机动车部件的车轮用轴承装置中,由于燃料费的提高等,要求尽量降低重量。另外,由于使密封构件37的密封唇40a~40c以规定的过盈量与内侧构件32的密封接触面32c接触,所以接触阻力增大,轴承转矩增大。此外,上述三个密封唇40a~40c以密封接触面32c、即、毂轮(hub axle)作为滑动面,但由于该滑动面不断地被泥水污损,所以滑动面容易生锈,其结果是密封唇的磨损增加,若长期使用,泥水有可能会浸入轴承内部。为了防止泥水浸入到该轴承内部,还考虑了进一步增大上述过盈量,但接触阻力会进一步变大,轴承转矩也会进一步增大。因此,并非上策,希望对其进行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轮用轴承装置,其能够尽量抑制外舷侧的密封唇的滑动面被泥水污损,且能够防止因密封唇的磨损而造成的密封性的下降。本专利技术的车轮用轴承装置具备在内周具有多列轨道面的外侧构件;具有与这些轨道面相对的轨道面且在外舷侧端的外周具有车轮安装用的凸缘的内侧构件;介于相对的轨道面之间的多列的转动体;和对所述外侧构件和内侧构件之间的环状空间的两端进行密封的外舷侧及内舷侧的密封机构,相对于车体旋转自如地支承车轮,其中,在所述车轮安装用的凸缘设有遮蔽板,所述遮蔽板具有接近所述外侧构件的外舷侧端的外周并构成迷宫式密封的筒部,在所述外侧构件的外周面设有引导机构,所述引导机构将沿着所述凸缘及遮蔽板流入所述遮蔽板和外侧构件之间的水、以及沿着所述外侧构件的外径面流入所述遮蔽板和外侧构件之间的水引导至外侧构件的下方。根据该结构,能够得到如下作用,在外舷侧的密封机构中,通过所述引导机构,将流入构成迷宫式密封的遮蔽板和外侧构件之间的水引导至外侧构件的下方。由此,能够阻止泥水进入毂轮与接触密封的滑动面,从而抑制该滑动面生锈。因此,能够抑制接触密封的磨损,从而防止密封性的降低。另外,在遮蔽板和外侧构件之间构成的迷宫式密封起到防止主要来自外部的尘埃或泥水等的侵入的功能。由此,由于能够阻止泥水等进入接触密封部,所以可简化接触密封,降低因接触密封的接触阻力而产生的转矩。另外,通过接触密封的简化,可缩短内侧构件等的轴向长度,相应地还可降低轴承重量。由此,可有助于提高车辆的里程。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引导机构可设在所述外侧构件的被所述遮蔽板覆盖的轴向范围的外周。通过这样在比遮蔽板的内舷侧端更靠外舷侧配置引导机构,可利用引导机构将沿着内侧构件的车轮安装用凸缘及沿着外侧构件的双方而流过来的水滴一同引导至外侧构件的下方,从而能够防止浸入到外舷侧的密封机构。所述引导机构可以是在所述外侧构件的外周面沿着圆周方向设置的槽,另外,所述引导机构也可以是在所述外侧构件的外周面沿着圆周方向设置的突条,此外,还可以是在外侧构件的外周面安装的独立的构件。如果引导机构是槽或突条,则由于可与外侧构件一体地形成引导机构,所以能够避免构件数目、组装工时的增加。如果引导机构是独立的构件,虽然构件数目、组装工时会增加,不过可避免外侧构件的加工的复杂化。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遮蔽板的筒部可以是具有将沿着外周的水送返到筒部的基端侧的回水部的形状。如果回水部设置于遮蔽板,则能够防止水沿着遮蔽板的外周从其前端浸入,可进一步可靠地防止泥水流入密封机构。所述遮蔽板优选采用具有耐腐蚀性的材质。遮蔽板是配置在容易被泥水侵袭的位置的构件,另外,如果遮蔽板生锈,则该锈有可能与水一同流入密封机构。因此,遮蔽板优选采用耐腐蚀性优异的材质。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可根据参考了附图的以下的适当的实施例的说明更加明确地理解。但是,实施例以及附图仅用于图示及说明,不应用来确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附加的权利要求书来确定。在附图中,多幅图中的同一构件符号表示同一部分。图1(A)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轮用轴承装置的剖面图,(B)是(A)的A部的放大图;图2是表示图1的接触密封的其他例子的放大剖面图;图3是表示图1的接触密封的又一其他例子的放大剖面图; 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轮用轴承装置的密封机构及遮蔽板周边的局部剖面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车轮用轴承装置的密封机构及遮蔽板周边的局部剖面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方式的车轮用轴承装置的密封机构及遮蔽板周边的局部剖面图;图7是表示图6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密封机构及遮蔽板周边的局部剖面图;图8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轮用轴承装置的周边部的剖面图;图9(A)是现有例的剖面图,(B)是(A)的X部的放大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参照图1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是内轮旋转型、从动轮支承用的车轮用轴承装置,被分类为第三代型。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在已组装于车辆的状态下,将车宽方向的靠近外侧的一侧称为外舷侧,将车宽方向的靠近中央的一侧称为内舷侧。在图1中左侧为外舷侧,右侧为内舷侧。该车轮用轴承装置具备在内周具有多列轨道面4的外侧构件1;具有分别与这些轨道面4相对的轨道面5的内侧构件2;介于这些多列轨道面4、5之间的多列转动体3。转动体3由滚珠构成,在每个列均由保持器6保持。该车轮用轴承装置为多列的角接触球轴承,各轨道面4、5的剖面形成为圆弧状,背面一致地形成有接触角。外侧构件1成为固定侧的构件,是具有车体安装凸缘1a的一体的构件。内侧构件2是旋转侧的构件,其由具有车轮安装凸缘2a的毂轮2A、和与该毂轮2A的内舷侧端的外径嵌合的另外的内轮2B构成,在毂轮2A及内轮2B上分别形成有各列轨道面5、5。车轮安装凸缘2a在外侧构件1的外舷侧位于靠近内侧构件2的一端的位置,形成为比外侧构件1的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轮用轴承装置,其具备:在圆周具有多列轨道面的外侧构件;具有与这些轨道面相对的轨道面且在外舷侧端的外周具有车轮安装用的凸缘的内侧构件;介于相对的轨道面之间的多列的转动体;和对所述外侧构件和内侧构件 之间的环状空间的两端进行密封的外舷侧及内舷侧的密封机构,该车轮用轴承装置相对于车体旋转自如地支承车轮,其中,在所述车轮安装用的凸缘设有遮蔽板,所述遮蔽板具有接近所述外侧构件的外舷侧端的外周并构成迷宫式密封的筒部,在所 述外侧构件的外周面设有引导机构,所述引导机构将沿着所述凸缘及遮蔽板流入所述遮蔽板和外侧构件之间的水、以及沿着所述外侧构件的外径面流入所述遮蔽板和外侧构件之间的水引导至外侧构件的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2004-5-28 158698/20041.一种车轮用轴承装置,其具备在圆周具有多列轨道面的外侧构件;具有与这些轨道面相对的轨道面且在外舷侧端的外周具有车轮安装用的凸缘的内侧构件;介于相对的轨道面之间的多列的转动体;和对所述外侧构件和内侧构件之间的环状空间的两端进行密封的外舷侧及内舷侧的密封机构,该车轮用轴承装置相对于车体旋转自如地支承车轮,其中,在所述车轮安装用的凸缘设有遮蔽板,所述遮蔽板具有接近所述外侧构件的外舷侧端的外周并构成迷宫式密封的筒部,在所述外侧构件的外周面设有引导机构,所述引导机构将沿着所述凸缘及遮蔽板流入所述遮蔽板和外侧构件之间的水、以及沿着所述外侧构件的外径面流入所述遮蔽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鸟居晃石河智海铃木昭吾
申请(专利权)人:NTN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