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锁的离合拨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99484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31 04: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门锁的离合拨叉装置,其前拨叉外周设有前传动拨块和前拨臂,后拨叉外周设有后传动拨块和后拨臂,中拨叉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前、后弧形滑槽,前传动拨块伸入前弧形滑槽内,后传动拨块伸入后弧形滑槽内,中拨叉上设有将前弧形滑槽和后弧形滑槽断开的离合槽,离合块进入离合槽内、并与前传动拨块和后传动拨块相挡时,前传动拨块还与前弧形滑槽之间留有滑动空间,后传动拨块还与后弧形滑槽之间留有滑动空间。当门内执手控制后拨叉与中拨叉转动开锁时,后拨叉与中拨叉可以相对前拨叉转动工作,避免门内开门时执手与门外执手联动,以保障即使在门外执手被挡住不能转动的情况下,用户还能通过门内执手开锁,以提高产品使用的安全性。

Clutch and Fork Device for Door Lo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门锁的离合拨叉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子门锁,特别是一种门锁的离合拨叉装置。
技术介绍
中国专利号ZL201720797774.0于2018年1月19日公开一种电子锁离合器拨叉组件,由于它的左、右拨叉内置独立复位簧分别起到复位左、右拨叉的作用,防止拨叉组件错位,以保证左、右拨叉的方孔与中拨叉的方孔处于平行、垂直同心状态,保证当锁体内的电机离合器在每次通电之后都能推动拨叉组件中的销钉准确进入拨叉组件的同心孔中,使左、右拨叉都能挂在拨叉销钉的两边,从而不会出现下压执手时发生空转而开不了门的情况发生。该结构中由于销钉进入拨叉组件后,左、中右拨叉即相对固定在一起,因此三者联动,所以导致门外、门内执手转动开门时,另一执手也跟随转动,此将会导致,如果住户从门内外出时,如果门外执手被挡,则无法开门,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可以使得门内执手工作时不与门外执手联动的门锁的离合拨叉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门锁的离合拨叉装置,包括前拨叉、中拨叉、后拨叉和离合块,前拨叉转动设置在中拨叉前侧,后拨叉转动设置在中拨叉后侧,前拨叉、中拨叉和后拨叉表面分别设有穿出其前后两侧的方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拨叉外周设有前传动拨块和前拨臂,所述后拨叉外周设有后传动拨块和后拨臂,中拨叉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前弧形滑槽和后弧形滑槽,前传动拨块伸入前弧形滑槽内,后传动拨块伸入后弧形滑槽内,中拨叉上设有将前弧形滑槽和后弧形滑槽断开的离合槽,离合块进入离合槽内、并与前传动拨块和后传动拨块相挡时,前传动拨块还与前弧形滑槽之间留有滑动空间,后传动拨块还与后弧形滑槽之间留有滑动空间。通过这样的设计,后拨叉与中拨叉可以相对前拨叉转动工作,避免门内开门时执手与门外执手联动,以保障即使在门外执手被挡住不能转动的情况下,用户还能通过门内执手开锁,以提高产品使用的安全性。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解决:作为更具体的方案,所述离合槽将前弧形滑槽和后弧形滑槽的中部断开,前弧形滑槽和后弧形滑槽正对;所述离合块的外端设有触头,触头伸出离合槽外,离合块的内端与离合槽内端之间设有复位弹簧。中拨叉的前弧形滑槽和后弧形滑槽前后对称设置,当门锁安装位置需要改变时,可以通过改变前门内执手的方轴与前拨叉、中拨叉和后拨叉的配合方式,使得门锁具有更广的通用性。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中拨叉外周还设有弧形缺口,所述前拨臂和后拨臂伸入弧形缺口内;所述门锁包括外壳,离合拨叉装置设置在外壳内,外壳内对应前拨臂和后拨臂旁侧设有复位扭簧,复位扭簧分别与前拨臂和后拨臂抵触。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复位扭簧包括前扭簧本体和后扭簧本体,前扭簧本体和后扭簧本体同轴设置,前扭簧本体和后扭簧本体均设有两根抵触脚;其中,前扭簧本体的一根抵触脚与后扭簧本体的一根抵触脚连接成一体,以形成共用抵触脚;前扭簧本体的另一根抵触脚为前抵触脚,前抵触脚与前拨叉的前拨臂抵触;后扭簧本体的另一根抵触脚为后抵触脚,后抵触脚与后拨叉的后拨臂抵触;所述外壳内设有定位轴,复位扭簧套设在定位轴外。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复位扭簧的前抵触脚和后抵触脚均呈L型,前拨臂和后拨臂一侧设有定位槽,前抵触脚与前拨臂的定位槽抵触,后抵触脚与后拨臂的定位槽抵触。以减少复位扭簧的抵触脚脱出拨臂的几率。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前拨叉外周对应前拨臂旁、后拨叉外周对应后拨臂旁均设有防脱钩。进一步防止复位扭簧的抵触脚脱出拨臂外。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门锁包括锁舌传动机构、斜舌和方舌,方舌与锁舌传动机构传动连接,所述斜舌与锁舌传动机构之间通过前拨片传动,中拨叉的前侧设有用于拨动前拨片的斜舌开锁拨块;所述锁舌传动机构设有方舌上锁拨片,中拨叉的后侧设有后拨片和用于拨动后拨片的方舌驱动拨块,后拨片与方舌上锁拨片通过齿面啮合。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后拨片外周设有第一扇形齿面,后拨片中部设有通孔,通孔套设在后拨叉外周、并与后拨叉外周转动配合,后拨片表面对应通孔外周设有后弧形限位槽,所述方舌驱动拨块伸入后弧形限位槽内;所述锁舌传动机构的方舌上锁拨片外周设有第二扇形齿面与所述第一扇形齿面啮合。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后拨片的前侧面设有拨杆,拨杆伸至中拨叉的弧形缺口中。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前拨片外周设有斜舌拨脚和触碰脚,前拨片中部设有通孔,通孔套设在前拨叉外周、并与前拨叉外周转动配合,前拨片表面对应通孔外周设有前弧形限位槽,所述斜舌开锁拨块伸入前弧形限位槽内;所述斜舌拨脚与斜舌传动连接,触碰脚与锁舌传动机构传动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此款门锁的离合拨叉装置的前、后弧形滑槽的长度均分别大于前、后传动拨块和离合块长度总和,当门内执手控制后拨叉与中拨叉转动开锁时,后拨叉与中拨叉可以相对前拨叉转动工作,避免门内开门时执手与门外执手联动,以保障即使在门外执手被挡住不能转动的情况下,用户还能通过门内执手开锁,以提高产品使用的安全性。(2)此款门锁的离合拨叉装置可以实现门内侧上提上锁,下压开锁的操作,并且,上锁和开锁过程中,中拨叉带动后拨片与方舌上锁拨片通过齿面啮合,实现渐进式驱动锁舌传动机构运动,避免锁舌传动机构瞬间切换其状态而产生较大的撞击磨损和噪音。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离合拨叉装置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复位扭簧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装配后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装配后主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取消底壳后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至图6所示,一种门锁的离合拨叉装置10,包括前拨叉8、中拨叉7、后拨叉5和离合块71,前拨叉8转动设置在中拨叉7前侧,后拨叉5转动设置在中拨叉7后侧,前拨叉8、中拨叉7和后拨叉5表面分别设有穿出其前后两侧的方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拨叉8外周设有前传动拨块81和前拨臂82,所述后拨叉5外周设有后传动拨块52和后拨臂53,中拨叉7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前弧形滑槽79和后弧形滑槽77,前传动拨块81伸入前弧形滑槽79内,后传动拨块52伸入后弧形滑槽77内,中拨叉7上设有将前弧形滑槽79和后弧形滑槽77断开的离合槽73,离合块71进入离合槽73内、并与前传动拨块81和后传动拨块52相挡时,前传动拨块81还与前弧形滑槽79之间留有滑动空间,后传动拨块52还与后弧形滑槽77之间留有滑动空间。所述离合槽73将前弧形滑槽79和后弧形滑槽77的中部断开,前弧形滑槽79和后弧形滑槽77正对;所述离合块71的外端设有触头711,触头711伸出离合槽73外,离合块71的内端与离合槽73内端之间设有复位弹簧72。所述离合块71的内端设有定位柱712,复位弹簧72套设在定位柱712外。所述门锁设有用于推顶所述触头711的离合销电控机构20。所述中拨叉7外周还设有弧形缺口75,所述前拨臂82和后拨臂53伸入弧形缺口75内;所述门锁包括外壳4,离合拨叉装置10设置在外壳4内,外壳4内对应前拨臂82和后拨臂53旁侧设有复位扭簧30,复位扭簧30分别与前拨臂82和后拨臂53抵触。所述复位扭簧30包括前扭簧本体302和后扭簧本体301,前扭簧本体302和后扭簧本体301同轴设置,前扭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门锁的离合拨叉装置,包括前拨叉(8)、中拨叉(7)、后拨叉(5)和离合块(71),前拨叉(8)转动设置在中拨叉(7)前侧,后拨叉(5)转动设置在中拨叉(7)后侧,前拨叉(8)、中拨叉(7)和后拨叉(5)表面分别设有穿出其前后两侧的方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拨叉(8)外周设有前传动拨块(81)和前拨臂(82),所述后拨叉(5)外周设有后传动拨块(52)和后拨臂(53),中拨叉(7)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前弧形滑槽(79)和后弧形滑槽(77),前传动拨块(81)伸入前弧形滑槽(79)内,后传动拨块(52)伸入后弧形滑槽(77)内,中拨叉(7)上设有将前弧形滑槽(79)和后弧形滑槽(77)断开的离合槽(73),离合块(71)进入离合槽(73)内、并与前传动拨块(81)和后传动拨块(52)相挡时,前传动拨块(81)还与前弧形滑槽(79)之间留有滑动空间,后传动拨块(52)还与后弧形滑槽(77)之间留有滑动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门锁的离合拨叉装置,包括前拨叉(8)、中拨叉(7)、后拨叉(5)和离合块(71),前拨叉(8)转动设置在中拨叉(7)前侧,后拨叉(5)转动设置在中拨叉(7)后侧,前拨叉(8)、中拨叉(7)和后拨叉(5)表面分别设有穿出其前后两侧的方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拨叉(8)外周设有前传动拨块(81)和前拨臂(82),所述后拨叉(5)外周设有后传动拨块(52)和后拨臂(53),中拨叉(7)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前弧形滑槽(79)和后弧形滑槽(77),前传动拨块(81)伸入前弧形滑槽(79)内,后传动拨块(52)伸入后弧形滑槽(77)内,中拨叉(7)上设有将前弧形滑槽(79)和后弧形滑槽(77)断开的离合槽(73),离合块(71)进入离合槽(73)内、并与前传动拨块(81)和后传动拨块(52)相挡时,前传动拨块(81)还与前弧形滑槽(79)之间留有滑动空间,后传动拨块(52)还与后弧形滑槽(77)之间留有滑动空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门锁的离合拨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槽(73)将前弧形滑槽(79)和后弧形滑槽(77)的中部断开,前弧形滑槽(79)和后弧形滑槽(77)正对;所述离合块(71)的外端设有触头(711),触头(711)伸出离合槽(73)外,离合块(71)的内端与离合槽(73)内端之间设有复位弹簧(7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门锁的离合拨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拨叉(7)外周还设有弧形缺口(75),所述前拨臂(82)和后拨臂(53)伸入弧形缺口(75)内;所述门锁包括外壳(4),离合拨叉装置(10)设置在外壳(4)内,外壳(4)内对应前拨臂(82)和后拨臂(53)旁侧设有复位扭簧(30),复位扭簧(30)分别与前拨臂(82)和后拨臂(53)抵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门锁的离合拨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扭簧(30)包括前扭簧本体(302)和后扭簧本体(301),前扭簧本体(302)和后扭簧本体(301)同轴设置,前扭簧本体(302)和后扭簧本体(301)均设有两根抵触脚;其中,前扭簧本体(302)的一根抵触脚与后扭簧本体(301)的一根抵触脚连接成一体,以形成共用抵触脚(303);前扭簧本体(302)的另一根抵触脚为前抵触脚(305),前抵触脚(305)与前拨叉(8)的前拨臂(82)抵触;后扭簧本体(301)的另一根抵触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涛陈梅芳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皇鼎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