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高亮专利>正文

一种烹调器漏油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84178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31 02: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烹调器漏油结构,所述烹调器包括上置的加热体和下置的底座,所述底座上支撑设置有食物承载盘,对应食物承载盘的下方设置有集油盒;所述食物承载盘上对应集油盒的位置设置有漏油孔,所述加热体包括热源和反射罩,所述热源发出的部分的波直射或由反射罩汇集射入至漏油孔,所述食物承载盘向所述漏油孔延伸有挡板,所述挡板遮挡或部分遮挡射入漏油孔的波;所述挡板部分遮挡射入漏油孔的波中至少存在部分的波在被挡板遮挡前沿射向集油盒的方向传播。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漏油结构能够避免热源直接辐射加热集油盒造成集油盒的损毁。

A Cooker Oil Leakage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烹调器漏油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热辐射加热烹调器领域,特别是一种烹调器漏油结构。
技术介绍
对于以热辐射加热为主要加热装置的热源上置的烹调器,由于热源散发出来的波不具备方向性,所以需要配合热源设置反射罩将反向的发出的波反射到下方的食物承载盘上,实现通过以热辐射为主的加热方式加热烤制食物,为避免油脂积在食物承载盘上面,会在食物承载盘上设置了漏油孔,为避免油弄脏食物承载盘的下部安装座,所以同样会在漏油孔下方设置收集从漏油孔漏下油的集油盒;由于目前的食物承载盘的设计思路是尽可能的让油汇集在烤盘中部,所述漏油孔必然也设置在烤盘的中部进行漏油,加上热辐射加热为主要加热装置的限制,其所散发的带能量的波也主要汇聚在烤盘的中部区域对食物承载盘上的食物进行加热烤制,造成了部分波由漏油孔传递到集油盒上,长时间加热集油盒会使集油盒温度过高而被烧毁,造成油脂泄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烹调器漏油结构,该漏油结构能够避免热源直接辐射加热集油盒造成集油盒的损毁。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有:一种烹调器漏油结构,所述烹调器包括上置的加热体和下置的底座,所述底座上支撑设置有食物承载盘,对应食物承载盘的下方设置有集油盒;所述食物承载盘上对应集油盒的位置设置有漏油孔,所述加热体包括热源和反射罩,所述热源发出的部分的波直射或由反射罩汇集射入至漏油孔,所述食物承载盘向所述漏油孔延伸有挡板,所述挡板遮挡或部分遮挡射入漏油孔的波;所述挡板部分遮挡射入漏油孔的波中至少存在部分的波在被挡板遮挡前沿射向集油盒的方向传播。本专利技术的烹调器漏油结构,对于上置的加热体,包括散发出带能量的波的热源和反射波的反射罩,所述波为以红外线为主的电磁波,主要是利用热源散发出红外线和反射罩的汇集作用来对食物进行加热烤制,为避免能量波从漏油孔中穿过而烧毁集油盒,在漏油孔中设置了挡板,该挡板能够遮挡或者部分的遮挡射入漏油孔的波,从而避免了波直接对集油盒上进行加热;而且所述挡板是由食物承载盘上延伸而出,在客观上也增大了食物承载盘接收波辐射加热的面积,提高了食物承载盘的升温效率,产生对放置于食物承载盘上面的食物产生双面加热的效果。优选的,所述漏油孔设置于所述食物承载部的中部,所述加热体设置于所述漏油孔的正上方,所述集油盒设置于所述漏油孔的正下方。进一步的,所述食物承载盘的中部为食物承载面,所述漏油孔开设在所述食物承载面上。食物承载面用于放置食物,供上方的加热体进行加热烤制。再进一步的,所述食物承载面存在部分区域向所述漏油孔倾斜。使得漏油孔周围的食物承载面能够以更好的位置接受加热体的加热,方便放置于食物承载面的食物接受上方加热体的加热烤制。再进一步的,所述食物承载面上设有汇油槽,所述汇油槽连通所述漏油孔。汇油槽能够更加方便食物承载面上的油脂排出。再进一步的,所述食物承载面在所述漏油孔处设有向下延伸的凸沿,所述挡板由所述凸沿倾斜向下延伸,使漏油孔形成向一侧敞开的出口。再进一步的,所述挡板的迎光面上设有反射区域,该反射区域具有两个以上的倾斜角度不同的第一反射区段,或该反射区域具有一个弧形的第二反射区段,或该反射区域具有两个以上的不同圆心的弧形的第二反射区段,或该反射区域具有倾斜的第一反射区段和弧形的第二反射区段。避免挡板反射之后波中所包含的可见光过于集中,影响使用者的视觉。再进一步的,所述挡板的表面设有黑色涂层。黑色涂层有利于吸收射入漏油孔中的波,降低波的反射率。优选的,所述食物承载面上设有突起。使得食物底面和食物承载面上形成了突起上的热传导和突起之间热对流相互混合的对流换热的加热效果,提高食物的加热速率。优选的,所述底座上设有滑槽,所述集油盒固定在滑槽内。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烹调器的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食物承载盘的立体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食物承载盘的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波与食物承载盘相对关系的示意图。图5为图4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图4的局部放大图的另一种实施例。图7为图4的局部放大图的另一种实施例。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烹调器漏油结构。如图1所示的一种烹调器,包括上置的加热体2、下置的底座1以及连接加热体2和底座1的支撑柱3,通过支撑柱3将加热体2支撑着设于底座1的上方;底座1上支撑设置有食物承载盘11,所述加热体2包括散发出带能量的波的热源21和反射波的反射罩22,在热源21和反射罩22所汇集的波布在所述食物承载盘11上,对食物承载盘11和放置在食物承载盘11上的待加热食物进行加热烤制,而且所述食物承载盘11优选的,设置成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食物承载盘11的中部为食物承载面113,所述漏油孔111开设在所述食物承载面113上。食物承载面113用于放置食物,供上方的加热体2进行加热烤制。所述食物承载面113存在部分区域向所述漏油孔111倾斜。使得漏油孔111周围的食物承载面113能够以更好的位置接受加热体2的加热,方便放置于食物承载面113的食物接受上方加热体2的加热烤制。所述底座1上设有滑槽13,所述集油盒12固定在滑槽13内。本专利技术更加优选的实施例,所述食物承载面113上设有汇油槽114,所述汇油槽114连通所述漏油孔111。汇油槽114能够更加方便食物承载面113上的油脂排出。所述食物承载面113上设有突起1131。使得食物底面和食物承载面113上形成了突起1131上的热传导和突起1131之间热对流相互混合的对流换热的加热效果,提高食物的加热速率。为了避免在烤制过程中,油脂积在食物承载盘11上,会在其上设置漏油孔111,还会在对应漏油孔111的下方设置集油盒12去收集从漏油孔111上滴落的油脂。如图4所示,所述漏油孔111设置于所述食物承载部的中部,所述加热体2设置于所述漏油孔111的正上方,所述集油盒12设置于所述漏油孔111的正下方。热源21发出的波为以红外线为主的电磁波,而热源21可以是光波管等其他加热元件,通过红外线所携带的热能加热烤制食物,通过反射罩22反射汇聚红外线,导致了很多红外线从漏油孔111中穿过直接对下方的集油盒12进行加热。如图5所示,所述热源21发出的部分的波直射或由反射罩22汇集射入至漏油孔111,所述食物承载盘11向所述漏油孔111延伸有挡板112,所述挡板112遮挡或部分遮挡射入漏油孔111的波;存在所述波经遮挡板112遮挡前的传递方向的延长线经过所述集油盒12。就能够避免大部分的波直接对集油盒12进行加热,避免集油盒12温度过高而被烧穿,导致漏油。如图中的实施例,挡板112能够遮挡的大部分射入到漏油孔111中的波,在波遇到挡板112的上表面,即迎光面之后,会在迎光面发生反射,图中以镜面反射作为示例,虚线表示波传递的方向,但也不会排除在迎光面进行漫反射,对于烤盘的制造工艺而言,通常其表面会有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共存。在反射之前,虚线所表示的波的传递方向的延长线必然经过所述集油盒12,通过挡板112的遮挡,即可阻挡波对集油盒12的直接照射。并且,所述挡板112的表面设有黑色涂层。黑色涂层有利于吸收射入漏油孔111中的波,降低波的反射率;而且挡板112是由食物承载盘11上延伸而出,在客观上也增大了食物承载盘11接收波辐射加热的面积,黑色涂层更有利于吸收波中的热能,也能够增加食物承载盘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烹调器漏油结构,所述烹调器包括上置的加热体和下置的底座,所述底座上支撑设置有食物承载盘,对应食物承载盘的下方设置有集油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食物承载盘上对应集油盒的位置设置有漏油孔,所述加热体包括热源和反射罩,所述热源发出的部分的波直射或由反射罩汇集射入至漏油孔,所述食物承载盘向所述漏油孔延伸有挡板,所述挡板遮挡或部分遮挡射入漏油孔的波,所述挡板部分遮挡射入漏油孔的波中至少存在部分的波在被挡板遮挡前沿射向集油盒的方向传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烹调器漏油结构,所述烹调器包括上置的加热体和下置的底座,所述底座上支撑设置有食物承载盘,对应食物承载盘的下方设置有集油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食物承载盘上对应集油盒的位置设置有漏油孔,所述加热体包括热源和反射罩,所述热源发出的部分的波直射或由反射罩汇集射入至漏油孔,所述食物承载盘向所述漏油孔延伸有挡板,所述挡板遮挡或部分遮挡射入漏油孔的波,所述挡板部分遮挡射入漏油孔的波中至少存在部分的波在被挡板遮挡前沿射向集油盒的方向传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调器漏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油孔设置食物承载部的中部,所述加热体设置于所述漏油孔的正上方,所述集油盒设置于所述漏油孔的正下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调器漏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食物承载盘的中部为食物承载面,所述漏油孔开设在所述食物承载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调器漏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食物承载面存在部分区域向所述漏油孔倾斜。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亮
申请(专利权)人:高亮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