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风管机的导流出风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46835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4 15: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适用于风管机的导流出风结构,包括有导流出风管,其中,所述导流出风管沿出风方向依次由一体设置的直管段和风口段组成,其中,所述直管段设置有风机以及位于风机上游的表冷器,所述风口段设置有多个可转动并呈竖向排列的导风板,其中,所述导风板为呈水平向下弯曲的弧形结构,所述风口段沿出风方向呈逐渐外扩的梯形机构以减弱排出风风速。

A Diversion and Outflow Structure for Air Pipeline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风管机的导流出风结构
本技术涉及风管机的
,尤其是指一种适用于风管机的导流出风结构。
技术介绍
空调器是对空气湿度、温度、洁净度以及气流速度进行处理的设备,随着社会的发展,空调的使用率越来越高,风管机是空调的一种,其中,风管机的内机一般是通过吊顶隐藏起来,然后在吊顶处留一个风口段,并在风口段处设置导风板以导出冷风/热风来改善室内空气,但现有风机由于受结构设计限制,使风管机的出风口扫风范围较小;此外,为了追求空调系统室外机的成本、换热面积提升等原因,风管机换热器通常采用倾斜放置,从而影响气流流畅性;另外,由于导流出风结构宽度较窄,使横向方向射流作用较差;针对上述不足,现有公告号为CN103267341B的名为“一种风嘴结构及风管机”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在所述风机出风口上设置有导流板用以形成预定宽度的缝隙,且所述导流板与风机系统位置相对应,所述导流板两侧设置有隔板,以风机系统送出的风经换热器换热后从所述缝隙吹出,并在缝隙的周边区域形成负压区,在压力差作用下带动其他未设置风机系统的引射出风口出风从而增大了风管机风力且使出风更加平稳、均匀、柔和;但上述专利存在导流出风结构扫风范围较小,导风效果不够好等问题,若在冬季供暖时,由于热空气会向上流动,热风无法送达房间下部,导致纵向温差较大,室内换热不充分,使整机舒适性较差,此外,目前导风板多采用规则形状,导致局部阻力较大,导风板转向时导致气流方向骤变,气动阻力较大,噪音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实用性强的适用于风管机的导流出风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适用于风管机的导流出风结构,包括有导流出风管,其中,所述导流出风管沿出风方向依次由一体设置的直管段和风口段组成,其中,所述直管段设置有风机以及位于风机上游的表冷器,所述风口段设置有多个可转动并呈竖向排列的导风板,其中,所述导风板为呈水平向下弯曲的弧形结构,所述风口段沿出风方向呈逐渐外扩的梯形机构以减弱排出风风速。进一步,所述风口段为越向下越窄的倒梯形机构。进一步,所述导风板可在相对于所述风口段的竖向方向与横向方向间转动。进一步,所述导风板两端通过转轴活动铰接于所述风口段两侧。进一步,所述导风板的弧形段的圆心角为40°~80°间。进一步,所述导风板采用矩形板材一体弯制而成。本技术采用上述的方案,其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的导流出风结构,由于导风板呈竖向排列并活动铰接于风口段两侧,使导风板可大幅度摆风,其中,导风板采用带弧形结构不仅能减小出风结构局部阻力过大的问题,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导流出风结构扫风范围小的问题,还可改变送风方向使房间内温度分布更加合理,而梯形风口段不仅能降低送风速度,还能增大单位送风量并与室内空气热交换量,同时弧形导风板与风口段配合在改变送风方向的同时使气流组织更加合理。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左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其中,1—风机,2—表冷器,3—导风板,4—风口段。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参见附图1-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一种适用于风管机的导流出风结构,包括有导流出风管,其中,所述导流出风管沿出风方向依次由一体设置的直管段和风口段4组成,所述直管段包括风机1、表冷器2,其中,风机1设置在表冷器2的上游(后侧),风口段4及导风板3置于表冷器2前方,多个导风板3呈竖向均匀分布于风口段4处,其中,在本实施例中,导风板3为五个(导风板3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及风口段4大小而定),导风板3的两端通过转轴(图中未示)活动铰接于风口段4两侧,以使导风板3可在相对于风口段4的竖向方向与横向方向间转动(即,导风板3可在0°~90°间上下转动)从而达到大幅度摆风效果;使经风机1排出的空气过表冷器2进行换热或制冷形成所需的冷风或热风后经风口段4及在导风板3的导流作用下吹向室内,进一步,在本实施例中,任一导风板3为矩形板且其弯制呈水平向下弯曲的弧形结构,优选的,本实施例中,导风板3的弧形结构的圆心角为40°~80°间最佳,其中,当通过风口段4处呈水平方向的吹出的空气与经导风板3弧形结构的导流作用下形成向斜下方向吹出的风,此外,通过导风板3转动至风口段4横向位置(90°),所述排出风与导风板3的弧形结构配合以形成大面积扫风效果;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热风/冷风经导风板3的弧形结构导流呈斜下方45°方向吹出时吹风效果最佳,此外,在本实施例中,风口段4沿出风方向呈逐渐外扩的梯形机构以减弱排出风风速,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风口段4为越向下越窄的倒梯形机构,通过增大风口段4横截面面积,从而减小了出风速度,不仅使经风口段4的空气出风更为流畅,还增大了单位送风量及室内空气的热交换量,同时可减少噪音及能耗的损失;此外,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导风板3的弧形结构的导流作用及与风口段4配合,不仅能减少风耗损失,改变了吹风的流动方向,使导风板3无论如何转动其导流出的风向都不再直接面向人体,大大提升舒适度,此外,改善了冬季供暖时热风难以吹向室内下部引起的室内温差等问题。以上所述之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技术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对本技术技术方案作出更多可能的变动和润饰,或修改均为本技术的等效实施例。故凡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技术之思路所作的等同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风管机的导流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导流出风管,其中,所述导流出风管沿出风方向依次由一体设置的直管段和风口段(4)组成,其中,所述直管段设置有风机(1)以及位于风机(1)上游的表冷器(2),所述风口段(4)设置有多个可转动并呈竖向排列的导风板(3),其中,所述导风板(3)为呈水平向下弯曲的弧形结构,所述风口段(4)沿出风方向呈逐渐外扩的梯形机构以减弱排出风风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风管机的导流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导流出风管,其中,所述导流出风管沿出风方向依次由一体设置的直管段和风口段(4)组成,其中,所述直管段设置有风机(1)以及位于风机(1)上游的表冷器(2),所述风口段(4)设置有多个可转动并呈竖向排列的导风板(3),其中,所述导风板(3)为呈水平向下弯曲的弧形结构,所述风口段(4)沿出风方向呈逐渐外扩的梯形机构以减弱排出风风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风管机的导流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口段(4)为越向下越窄的倒梯形机构。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颖王宇贤方挺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志高暖通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