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系统及屋顶机空调机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034239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3: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换热系统以及屋顶机空调机组,其中换热系统包括机箱、蒸发器组件、风机组件以及均流组件;蒸发器组件设置于机箱内腔,蒸发器组件将内腔分隔成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机箱上设置有与第一容纳腔贯通的回风口;风机组件设置于第二容纳腔内,风机组件的进风口朝向蒸发器组件设置;机箱上设置有与第二容纳腔贯通的出风口,风机组件的出风口对应出风口设置;均流组件对应进风口设置于机箱的内腔;均流组件包括第一网格部和第二网格部,第一网格部的网孔孔径小于第二网格部的网孔孔径,且第一网格部对应风机组件的进风口设置,所述第二网格部设置于所述第一网格部的旁侧。解决了现有屋顶机空调机组存在换热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系统及屋顶机空调机组
本技术涉及到空调的设计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换热系统及屋顶机空调机组。
技术介绍
屋顶机空调机组是一种自带冷源、风冷却的大中型整体空调设备,其制冷、加热、加湿、送风、空气净化、电气控制等组装于卧式箱体中,因其多安装于屋顶,故称屋顶机空调机组。屋顶机空调机组的机壳通常设置有室内侧和室外侧;在室外侧安装有冷凝器,在室内侧安装有蒸发器组件,室内侧设置有回风口和出风口,蒸发器组件对应出风口的一侧设置有内风机组件,风机组件转动,设置有风机组件的一侧出现负压,室内空气从回风口进进入室内侧,经过蒸发器组件进行热交换后,从出风口排至室内,从而将室内空气进行换热;在换热的过程中,靠近风机组件进风口部位的风场强度较大,离风机组件进风口部较远的部位则风场较弱,导致大量的风从蒸发器组件靠近风机组件进风口的部位流经蒸发器组件,进而导致了流经蒸发器组件表面的风不均匀,进而导致了蒸发器组件换热效果不佳,因此现有的屋顶机空调机组的换热系统存在换热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换热系统及屋顶机空调机组,旨在解决目前屋顶机空调机组换热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换热系统,包括机箱、蒸发器组件、风机组件以及均流组件;所述蒸发器组件设置于所述机箱的内腔,所述蒸发器组件将所述内腔分隔成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所述机箱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容纳腔贯通的回风口;所述风机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所述风机组件的进风口朝向所述蒸发器组件设置;所述机箱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容纳腔贯通的出风口,所述风机组件的出风口对应所述出风口设置;所述均流组件对应所述进风口设置于所述机箱的内腔;所述均流组件包括第一网格部和所述第二网格部,所述第一网格部的网孔孔径小于所述第二网格部的网孔孔径,且所述第一网格部对应所述风机组件的进风口设置;所述第二网格部设置于所述第一网格部的旁侧;启动所述风机组件,所述内腔内产生负压,空气从所述回风口进入所述第一容纳腔,穿过所述均流组件和所述蒸发器组件,在所述蒸发器组件上进行热交换后流至所述第二容纳腔,换热后的空气经由所述风机组件排至所述机箱外。进一步,所述均流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进一步,所述第一网格部和所述第二网格部的相对位置可调节。进一步,所述均流组件包括第一网格板和第二网格板,所述第二网格板的网孔孔径小于所述第一网格板的网孔孔径;所述第二网格板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网格板的一侧。进一步,所述第一网格板的两侧均设置有卡扣,所述卡扣卡接于所述第二网格板长度方向的两端,第二网格板可沿着所述卡扣滑动。进一步,所述第一网格板设置有滑槽,所述第二网格板对应所述滑槽设置有滑轨,所述滑轨容至于所述滑槽,且可在所述滑槽内滑动。进一步,所述蒸发器组件倾斜设置于所述机箱内侧。进一步,所述均流组件相对所述蒸发器组件平行设置。进一步,所述回风口和出风口设置在所述机箱的同一侧。一种屋顶机空调机组,包括以上所述的换热系统。本技术带来的有益效果:由于设置了第一网格部和第二网格部,且网孔孔径较小的第一网格部对应风机组件的进风口设置,当启动风机组件时,第二容纳腔产生负压,网孔孔径较小的第一网格部对应风机组件的进风口设置,削减了风机组件进风口处的风场强度,使更多的风从网孔孔径较大的第二网格部进入进风口,进而使风机组件的进风的风场更加均匀;即令进风口对应的进风空间的风更加均匀,进而使风场均匀的分散于蒸发器组件的表面,进而使蒸发器组件散热均匀,提升了散热器的散热效果。解决了现有屋顶机空调机组的换热系统存在换热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屋顶机空调机组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屋顶机空调机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汇总均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机箱;11、回风口;12、出风口;2、蒸发器组件;3、风机组件;31、进风口;4、均流组件;41、第一网格板;42;第二网格板;5、隔板;6、冷凝器。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一种换热系统,结合图1-图3,包括机箱1、蒸发器组件2、风机组件3以及均流组件4;蒸发器组件2设置于机箱1的内腔,蒸发器组件2将内腔分隔成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机箱1上设置有与第一容纳腔贯通的回风口11;风机组件3设置于第二容纳腔内,风机组件3的进风口31朝向蒸发器组件2设置;机箱1上设置有与第二容纳腔贯通的出风口12,风机组件3的出风口对应出风口12设置;均流组件4对应进风口31设置于机箱1的内腔;均流组件4包括第一网格部和第二网格部,第一网格部的网孔孔径小于第二网格部的网孔孔径,且第一网格部对应风机组件3的进风口31设置,第二网格部设置于第一网格部的旁侧;启动风机组件3,内腔内产生负压,空气从回风口11进入第一容纳腔后,穿过均流组件4和蒸发器组件2,在蒸发器组件2上进行热交换后流至第二容纳腔,换热后的空气经由风机组件3排至所述机箱1外。在本实施例中,均流组件4用于均匀风机组件开启时产生的进风场,第一网格部的网孔为圆孔、方孔或不规则孔中的任意一种,第二网格部的网孔均为圆孔、方孔或不规则孔中的任意一种,第一网格部和第二网格部可以设置在同一网格板上,也可以设置在不同的网格板上,由于设置了第一网格部和第二网格部,且网孔孔径较小的第一网格部对应风机组件3的进风口31设置,当启动风机组件3时,第二容纳腔产生负压,网孔孔径较小的第一网格部对应风机组件3的进风口31设置,削减了风机组件3进风口31处的风场强度,使更多的风从网孔孔径较大的第二网格部进入进风口31,进而使风机组件3的进风的风场更加均匀;即令进风口31对应的进风空间的风更加均匀,进而使风场均匀的分散于蒸发器组件2的表面,进而使蒸发器组件2散热均匀,提升了蒸发器组件2的换热效果。解决了现有屋顶机空调机组的换热系统存在换热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一网格部和第二网格部设置在同一部件上,所有网孔从第一网格部朝向第二网格部依次增大,最小的网孔对应进风口31的中部。在一实施例中,均流组件4设置于第一容纳腔内。在本实施例中,也就是说均流组件4、蒸发器组件2以及风机组件3依次设置,风机组件3启动,风从回风口11进入第一容纳腔,经过均流组件4进行均流后的风经过蒸发器组件2进行热交换后,进入风机组件3再排至室内,使风进入蒸发器组件2前就进行均流,确保风均匀的从蒸发器组件2的表面穿过,进而确保蒸发器组件2的换热效果;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均流组件4还可以设置在第二容纳腔内,即设置在蒸发器组件2和风机组件3之间,设置均流组件4,将风管机产生的风场均匀化,进而使风场均匀的布置在蒸发器组件2的表面,同样可以提高蒸发器组件2的换热效果。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网格部和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机箱、蒸发器组件、风机组件以及均流组件;/n所述蒸发器组件设置于所述机箱的内腔,所述蒸发器组件将所述机箱的内腔分隔成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n所述机箱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容纳腔贯通的回风口;/n所述风机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所述风机组件的进风口朝向所述蒸发器组件设置;/n所述机箱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容纳腔贯通的出风口,所述风机组件的出风口对应所述出风口设置;/n所述均流组件对应所述进风口设置于所述机箱的内腔;/n所述均流组件包括第一网格部和所述第二网格部,所述第一网格部的网孔孔径小于所述第二网格部的网孔孔径,且所述第一网格部对应所述风机组件的进风口设置;所述第二网格部设置于所述第一网格部的旁侧;/n启动所述风机组件,所述内腔内产生负压,空气从所述回风口进入所述第一容纳腔后,穿过所述均流组件和所述蒸发器组件,在所述蒸发器组件上进行热交换后流至所述第二容纳腔,换热后的空气经由所述风机组件排至所述机箱外。/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机箱、蒸发器组件、风机组件以及均流组件;
所述蒸发器组件设置于所述机箱的内腔,所述蒸发器组件将所述机箱的内腔分隔成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
所述机箱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容纳腔贯通的回风口;
所述风机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所述风机组件的进风口朝向所述蒸发器组件设置;
所述机箱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容纳腔贯通的出风口,所述风机组件的出风口对应所述出风口设置;
所述均流组件对应所述进风口设置于所述机箱的内腔;
所述均流组件包括第一网格部和所述第二网格部,所述第一网格部的网孔孔径小于所述第二网格部的网孔孔径,且所述第一网格部对应所述风机组件的进风口设置;所述第二网格部设置于所述第一网格部的旁侧;
启动所述风机组件,所述内腔内产生负压,空气从所述回风口进入所述第一容纳腔后,穿过所述均流组件和所述蒸发器组件,在所述蒸发器组件上进行热交换后流至所述第二容纳腔,换热后的空气经由所述风机组件排至所述机箱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流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朝景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志高暖通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