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床上座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4052 阅读:2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围床上座结构,包括本体、一竖直杆连接部、两个上围杆连接部,所述两个上围杆连接部上侧设有配合上围杆的凸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因为在上围杆连接部上侧设有配合上围杆的凸缘,可以有效地减少钩挂到婴幼儿身上的链状饰品等而给婴幼儿造成的伤害。(*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婴幼儿围床配件,具体涉及一种围床的上座结构。技术背景围床为无自理能力的婴幼儿睡眠和玩耍提供了一个相对封闭的空 间,在大人暂时离开时对婴幼儿起到一定的隔离保护作用,因而安全性 是其首要的指标,每一个细节都值得认真关注,在现有技术中,有如图i所示的一种上座结构,这种上座结构包括上座本体r ,竖直杆连接部2'与竖直杆4'连接、两个围杆连接部3'与上围杆5'连接,这种上座结 构的缺点是两个围杆连接部3'与上围杆5'连接处形成直角,很容易钩 挂到婴幼儿身上的链状饰品等,易给婴幼儿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可以 避免钩挂到婴幼儿身上的链状饰品的围床上座结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构造一种围床上座结构,包括本体、 一竖直杆连接部、两个上围杆连接部,所述两个上围杆连接部上侧 设有配合上围杆的凸缘。所述凸缘外端面可以为弧形结构。所述凸缘外端面可以为台阶结构。所述凸缘外端面可以为斜面结构。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因为在上围杆连接部上侧设有配合上围 杆的凸缘,可以有效地减少钩挂到婴幼儿身上的链状饰品等而给婴幼儿 造成的伤害。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围床上座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围床上座结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围床上座结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围床上座结构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参照图2,提供一种围床上座结构,包括大致呈直角形 状的上座本体l,本体1下部的与竖直杆4连接竖直杆连接部2,本体l上部的两个围杆连接部3与上围杆5连接,在围杆连接部3的上侧设有 配合上围杆的外端面呈弧形结构凸缘6。实施例二,参照图3,提供一种围床上座结构,包括大致呈直角形 状的上座本体1,本体1下部的与竖直杆4连接竖直杆连接部2,本体1 上部的两个围杆连接部3与上围杆5连接,在围杆连接部3的上侧设有 配合上围杆的外端面呈台阶体结构凸缘6。实施例三,参照图4,提供一种围床上座结构,包括大致呈直角形 状的上座本体l,本体1下部的与竖直杆4连接竖直杆连接部2,本体l 上部的两个围杆连接部3与上围杆5连接,在围杆连接部3的上侧设有 配合上围杆的外端面呈斜面结构凸缘6。权利要求1.一种围床上座结构,包括本体、一竖直杆连接部、两个上围杆连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上围杆连接部上侧设有配合上围杆的凸缘。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围床上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外 端面为弧形结构。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围床上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外 端面为台阶结构。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围床上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外 端面为斜面结构。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围床上座结构,包括本体、一竖直杆连接部、两个上围杆连接部,所述两个上围杆连接部上侧设有配合上围杆的凸缘。本技术因为在上围杆连接部上侧设有配合上围杆的凸缘,可以有效地减少钩挂到婴幼儿身上的链状饰品等而给婴幼儿造成的伤害。文档编号F16B12/00GK201008470SQ20072011895公开日2008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07年3月14日 优先权日2007年3月14日专利技术者陈而瑞 申请人:东莞市寮步齐家日用品设计服务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围床上座结构,包括本体、一竖直杆连接部、两个上围杆连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上围杆连接部上侧设有配合上围杆的凸缘。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而瑞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寮步齐家日用品设计服务部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