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机房电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4005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4 13:47
一种小机房电梯结构,包括井道,置于井道上的小机房,小机房上设有承重梁,小机房内设有曳引轮;井道内安装有轿厢,轿厢侧面或后面设置有对重,轿厢上设有轿厢轮,对重上设有对重轮,井道内还设有具有导向作用的轿厢导轨和对重导轨。承重梁之间设有轿厢绳头,任一根承重梁上设有对重绳头,对重绳头与钢丝绳连接,钢丝绳向下绕过对重轮再向上绕过曳引轮,再向下绕过轿厢轮最后向上进入小机房与置于承重梁之间的轿厢绳头连接。该电梯合理有效的布置驱动装置、轿厢及对重的位置,在满足电梯安全性、运行效果的同时提高建筑利用率。与传统小机房电梯相比,可以在更小的井道深度里安装较大轿厢面积的小机房电梯,且耗材少,成本低,更加节能、环保。

A Kind of Elevator Structure in Small Computer Roo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机房电梯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梯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小机房电梯结构。
技术介绍
小机房电梯定义为机房与井道面积相同的电梯,与无机房电梯相比由于小机房电梯采用永磁同步无齿轮曳引机,改变了传统的曳引驱动模式,能够不占用井道以外的空间,具有省电、节能、降噪以及环保等特点,成为电梯市场的主流产品。但是现有的小机房电梯的布局具有以下局限性:1.用户要求在较小的井道深度里安装理想轿厢尺寸的小机房电梯,但在现有的小机房布局设计上无法满足要求。2.现有的小机房的承重梁由主梁和副梁组成,其中主梁用于承受轿厢和部分对重架的载荷,副梁用于部分对重架的载荷,且副梁(2根)一般较长,耗材量大。3.现有的小机房均采用带导向轮结构,曳引力包角无法保证到180°,导致对钢丝绳磨损大,另需配发补偿链(一般是2根)才可满足曳引力计算要求,耗材多,经济性差。且对机房高度要求较大。4.对重位置在轿厢中心线偏移,导致对井道宽度或深度要求更大,对重块多数采用水泥、铸铁等材质,环保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机房电梯结构,通过合理有效布置驱动装置、轿厢及对重的位置,在满足电梯安全性、运行效果、方便维修的同时提高建筑利用率。较之传统的小机房电梯,可以在更小的井道深度里安装较大轿厢面积的小机房电梯,同时具有减少耗材,降低成本的作用,且更加节能及环保。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小机房电梯结构,包括井道,置于井道上的小机房,小机房上设置有承重梁,小机房内设置有曳引轮;所述井道内安装有轿厢,所述轿厢侧面或者后面设置有对重,所述轿厢上设置有轿厢轮,所述对重上设置有对重轮,所述井道内还设有具有导向作用的轿厢导轨和对重导轨。所述承重梁之间设置有轿厢绳头,任一根所述承重梁上设有对重绳头,所述对重绳头与钢丝绳连接,所述钢丝绳向下绕过对重轮再向上绕过曳引轮,再向下绕过轿厢轮最后向上进入小机房与置于所述承重梁之间的轿厢绳头连接。优选的,所述的曳引轮与所述轿厢和所述对重轮中心线保持一偏角。优选的,所述井道内部安装一根补偿链。优选的,电梯井道内的所述对重位于井道宽度或者深度的中心线。优选的,所述轿厢轮置于所述轿厢的顶部。优选的,所述轿厢轮为2个,对称设置在轿厢顶部的左右两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合理有效的布置驱动装置,轿厢以及对重位置,在满足电梯安全性、运行效果、方便检修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井道空间,降低电梯运行对井道深度的要求,在同样井道宽度、井道深度的情况下,可以安装更大面积的电梯。同时本技术的电梯小机房无需安装导向轮,大大降低了机房高度,进一步对井道尺寸要求减低。由于井道尺寸的要求降低,对重材质可以选择更为环保的材质,例如钢板等。与此同时,本技术的电梯仅需安装一根补偿链,就能满足曳引力的计算,减轻了轿厢的自重,节约了耗材成本,使得本技术的电梯更加的环保。此外,轿厢轮的布置有利于电梯轿厢的减振和避免增加底坑深度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小机房电梯(对重后置)在井道中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小机房电梯(对重旁置)在井道中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1-井道,2-对重导轨,3-对重,4-对重绳头,5-承重梁,6-对重轮,7-曳引轮,8-轿厢轮,9-轿厢绳头,10-轿厢导轨,11-轿厢。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2所示,一种小机房电梯结构,包括井道1,置于井道1上的小机房,电梯小机房和井道1的平面完全相等,小机房的墙壁是井道1垂直向上的延伸。小机房上设置有承重梁5,小机房内设置有提供驱动的曳引轮7;所述井道1内安装有运送人用的轿厢11,轿厢11侧面或者后面设置有对重3,以及具有导向作用的轿厢导轨10和对重导轨2,轿厢11和对重3在曳引轮7的驱动情况下分别沿轿厢导轨10和对重导轨2在井道内垂直运动,曳引轮7置于小机房之内,且曳引轮7与对重轮6及轿厢轮8的中心线保持一偏角,从而使得对重3和对重轮6靠井道1中部安装,节约井道1安装空间,同时,电梯井道1内的所述对重3位于井道宽度或者深度的中心线,因此对井道1尺寸要求降低,对重块材质可更改为更加环保的材质(如钢板等)。小机房上设置有两根承重梁5,相比较于现有小机房的三个承重梁(主梁和2根副梁)耗材小;承重梁5之间设置有轿厢绳头9,对重绳头4直接设置在承重梁5上且与钢丝绳悬挂连接,钢丝绳向下绕过对重轮6再向上绕过曳引轮7,再向下绕过轿厢轮8最后向上进入小机房与置于所述承重梁5之间的轿厢绳头9连接。这种布局方式不需要在小机房内安装导向轮,大大降低了机房高度要求,进一步对井道1尺寸要求降低。此外,本技术的小机房电梯的补偿链仅需配发一根,即可满足曳引力计算,从而减轻轿厢11自重,更加的节能。该小机房电梯的曳引设备的曳引比为2:1,曳引力包角为180°,从而能够减轻钢丝绳的磨损。此外,该电梯的轿厢轮8为2个,对称布置在轿厢11顶上的两侧,能够有利于电梯轿厢11的减振,且避免增加底坑深度。本技术的核心内容是电梯小机房和井道中的布局方式,而非电梯部件本身,显然,井道1布置和小机房布置完全可以采取如图1、图2所示中的对重3的布置位置,与之相对应的是如图1、图2的轿厢轮8和小机房中的承重梁5和曳引轮7的位置布置,如图1所示,对重3置于轿厢11后侧,轿厢轮8对称设置于轿厢11顶上的前后两侧,与之相对应的曳引轮7置于小机房的后侧,承重梁5平行于轿厢11前后方向,这是属于本技术的小机房电梯的一种实施方式。同理,如图2所示的对重3布置在轿厢11的左侧,与其相对应的轿厢轮8以及小机房内的布置方式如图2所示,可以视为本技术的另一个布置方式。此外,对重3布置在轿厢11的右侧,与其相对应的轿厢轮8以及小机房内的布置方式可以视为本技术的另一个布置方式。因此,本技术的电梯适用于对重后置式、对重侧置式小机房电梯如图1、图2所示,对于井道1尺寸较小的电梯尤其适合,可安装更大面积的轿厢11。同时,与无机房电梯相比也有很多优点:由于控制柜、曳引机、限速器等部件安装在机房内,安装维修方便,在紧急救援时也可在机房里进行手动盘车救援无需应急电源装置,降低了设备成本,方便了人员操作。此外,本技术的电梯使电梯小机房和井道1的布局既符合安全规范又节约空间便于操作,最大限度的利用了小机房和井道1空间,节约了土建成本及耗材成本,更加的节能、环保且经济,提高了建筑利用率。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应当指出的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机房电梯结构,包括井道(1),置于井道上的小机房,小机房上设置有承重梁(5),小机房内设置有曳引轮(7);所述井道(1)内安装有轿厢(11),所述轿厢(11)侧面或者后面设置有对重(3),所述轿厢(11)上设置有轿厢轮(8),所述对重(3)上设置有对重轮(6),所示井道(1)内还设有具有导向作用的轿厢导轨(10)和对重导轨(2);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梁(5)之间设置有轿厢绳头(9),任一根所述承重梁(5)上设有对重绳头(4),所述对重绳头(4)与钢丝绳连接,所述钢丝绳向下绕过对重轮再向上绕过曳引轮(7),再向下绕过轿厢轮(8)最后向上进入小机房与置于所述承重梁(5)之间的轿厢绳头(9)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机房电梯结构,包括井道(1),置于井道上的小机房,小机房上设置有承重梁(5),小机房内设置有曳引轮(7);所述井道(1)内安装有轿厢(11),所述轿厢(11)侧面或者后面设置有对重(3),所述轿厢(11)上设置有轿厢轮(8),所述对重(3)上设置有对重轮(6),所示井道(1)内还设有具有导向作用的轿厢导轨(10)和对重导轨(2);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梁(5)之间设置有轿厢绳头(9),任一根所述承重梁(5)上设有对重绳头(4),所述对重绳头(4)与钢丝绳连接,所述钢丝绳向下绕过对重轮再向上绕过曳引轮(7),再向下绕过轿厢轮(8)最后向上进入小机房与置于所述承重梁(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林曾兵彭兴平刘波虞丽君魏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科莱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