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多轿厢并行电梯运行轨道的切换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3839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4 13: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多轿厢并行电梯运行轨道的切换机构,轿厢设有至少两个运行轨道,设运行轨道中任意两个为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所述切换机构通过一切换件连通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所述轿厢通过切换件转换于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用于多轿厢并行电梯运行轨道的切换机构,能够实现一个运行轨道可以同时运行多个轿厢并且轿厢之间可超越运行,解决了常规一个轿厢只能在一个运行轨道运行的问题。

Switching mechanism for multi-car parallel elevator tra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多轿厢并行电梯运行轨道的切换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梯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多轿厢并行电梯运行轨道的切换机构。
技术介绍
自1854年电梯专利技术以来,电梯轿厢一直采用钢丝绳轮曳引驱动的方式运行,这种驱动方式使得在单个井道内通常仅能运行一个轿厢,单轿厢运行模式的电梯在低层建筑、客流量小的楼层尚且能满足使用需求。随着现代城市的快速发展,大人口密度的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拔地而起,单轿厢运行模式的电梯其候梯时间长、运送效率低的缺点被不断放大,这种传统的单轿厢电梯运行模式已难以适应现代城市建筑快速发展的需求。在现代社会和经济活动中,电梯已成为不可或缺的载人或载物垂直运输工具,据统计,我国电梯数量需求的年平均增长率在20%以上,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电梯市场,但在市场占有率方面,国内70%左右的市场份额为奥的斯、迅达、通力、蒂森克虏伯、三菱、日立等外资品牌占据,民族品牌只占极少部分的份额。民族品牌的电梯在技术水平、售后服务等方面都大幅度落后于发达国家,加上国外厂商对一些关键技术的封锁,使得我国电梯行业的发展举步维艰。增强电梯行业技术水平的创新能力,打破国外厂商的技术垄断,提高民族品牌电梯的市场占有率已成为当前额待解决的问题。目前,电梯轿厢广泛采用钢丝绳曳引驱动的方式运行,通过在大楼顶层设置机房、曳引电机及减速装置,带动钢丝绳以拉动轿厢及配重在井道内的轨道上运行。此运行方式的电梯使得在一个井道内仅能设置一个轿厢,单轿厢运行模式的电梯在低层建筑、人流量低的场合尚能满足使用需求,但在高人口密度的高层建筑或超高层建筑中其候梯时间长、运送效率低的缺点被显著放大。若是增加电梯井道及对应轿厢又会大幅的占用建筑空间,其成本也会显著提高,并且电梯运送效率低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随着工程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逐渐出现了双层轿厢电梯、双轿厢电梯、环型和分叉型环型电梯等多轿厢运行的方式,但已知的这些多轿厢电梯运行方式其轿厢均位于同一个井道内,各井道之间的电梯轿厢无法进行切换,更无法进行超越运行。在运输量剧增的情况下,依靠增加井道或是采用目前的一些多轿厢运行模式,其建筑空间利用率将大幅降低,并且电梯运送效率低的问题仍未得到根本性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多轿厢并行电梯运行轨道的切换机构,能够实现一个运行轨道可以同时运行多个轿厢并且轿厢之间可超越运行,解决了常规一个轿厢只能在一个运行轨道运行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多轿厢并行电梯运行轨道的切换机构,轿厢设有至少两个运行轨道,设运行轨道中任意两个为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所述切换机构通过一切换件连通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所述轿厢通过切换件转换于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一般情况下,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为相邻的两个轨道。所述切换机构设有驱动组件,所述切换件通过驱动组件带动运动与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连接,或者断开与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的连接。所述驱动组件设有一安装件,所述切换件安装于安装件上,所述安装件带动切换件连接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或者断开与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的连接。所述切换件通过安装件带动转动。所述安装件为一旋转支撑架。旋转支撑架可以采用圆形支架,便于切换件的安装和旋转。所述圆形支架包括中心轴,以及至少一个环形架和固定梁,固定梁将中心轴和环形架固定连接,中心轴通过电驱动。所述安装件为电驱动,一般采用气缸。所述安装件通过一电动推杆推动转动,电动推杆可以为气缸的活塞杆,活塞杆推安装件转动。所述电动推杆与一连杆铰接,所述连杆远离电动推杆的一端与安装件铰接。所述安装件设有限位器,保证切换件与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的无缝连接。所述切换机构还包括第一连接轨道和第二连接轨道,所述第一连接轨道与第一轨道衔接,所述第二连接轨道与第二轨道衔接。所述第一连接轨道通过驱动组件带动运动与第一轨道连接或者断开;所述第二连接轨道通过驱动组件带动运动与第二轨道连接或者断开。所述第一连接轨道和第二连接轨道安装于切换件两侧。所述第一连接轨道的两端设有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一轨道与第一连接轨道的衔接处设有与第一定位部配合的第一结合段。所述第二连接轨道的两端设有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二轨道与第二连接轨道的衔接处设有与第二定位部配合的第二结合段。所述切换件设有切换轨道。所述切换轨道与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结构相同。所述切换件的两端设有与第一轨道/第二轨道衔接的连接段。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多轿厢并行电梯运行轨道的切换机构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多轿厢并行电梯运行轨道的切换机构,通过切换机构改变轿厢的运行轨道,实现了一个运行轨道可以同时运行多个轿厢并且轿厢之间可超越运行,解决了常规一个轿厢只能在一个运行轨道运行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多轿厢并行电梯运行轨道的切换机构,布局合理,占用建筑空间小。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多轿厢并行电梯运行轨道的切换机构,轨道模块布局灵活,可根据需要设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多轿厢并行电梯运行轨道的切换机构,柔性化程度高,可以根据需要在相邻轨道之间多增设切换机构。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切换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应用实施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1、第一轨道;11、主轨道;12、支撑横梁;13、固定底板;2、第二轨道;3、切换件;4、安装件;41、连杆;42、中心轴;43、环形架;44、固定梁;45、限位器;46、活塞杆;47、缸体;5、第一连接轨道;6、第二连接轨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图1至图3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用于多轿厢并行电梯运行轨道的切换机构的一种实施方式,轿厢1在井道内的运行轨道运行,至少设有两个运行轨道,每个运行轨道设于不同的井道,将运行轨道中任意相邻的两个设为第一轨道1和第二轨道2,切换机构通过一切换件连通第一轨道1和第二轨道2,轿厢通过切换件3转换于第一轨道1和第二轨道2。本实施例中,切换机构设有驱动组件,切换件3通过驱动组件与第一轨道1和第二轨道2连接,或者断开与第一轨道1和第二轨道2的连接。驱动组件设有一安装件4,安装件4为一旋转支撑架。安装件4通过一电动推杆推动转动。电动推杆与一连杆41铰接,连杆远离电动推杆的一端与安装件4铰接。本实施例中,切换件3安装于安装件4上,切换件3通过安装件4带动转动。安装件4带动切换件3转动连接第一轨道1和第二轨道2或者断开与第一轨道1和第二轨道2的连接。安装件4设有限位器45,保证切换件3与第一轨道1和第二轨道2的无缝连接。本实施例中,切换机构还包括第一连接轨道5和第二连接轨道6,第一连接轨道5与第一轨道1衔接,第二连接轨道6与第二轨道2衔接。第一连接轨道5和第二连接轨道6安装于切换件3两侧。第一连接轨道5的两端设有第一定位部,第一轨道1与第一连接轨道5的衔接处设有与第一定位部配合的第一结合段。第二连接轨道5的两端设有第二定位部,第二轨道2与第二连接轨道6的衔接处设有与第二定位部配合的第二结合段。第一连接轨道5通过安装件4带动旋转与第一轨道1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多轿厢并行电梯运行轨道的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轿厢设有至少两个运行轨道,设运行轨道中任意两个为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所述切换机构通过一切换件连通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所述轿厢通过切换件转换于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1.14 CN 20181135112871.一种用于多轿厢并行电梯运行轨道的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轿厢设有至少两个运行轨道,设运行轨道中任意两个为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所述切换机构通过一切换件连通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所述轿厢通过切换件转换于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多轿厢并行电梯运行轨道的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机构设有驱动组件,所述切换件通过驱动组件带动运动与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连接,或者断开与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的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多轿厢并行电梯运行轨道的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设有一安装件,所述切换件安装于安装件上,所述安装件带动切换件连接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或者断开与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的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多轿厢并行电梯运行轨道的切换机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锋周立波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大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