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底清污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37968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4 13: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船底清污器,包括壳体、清污装置、履带动力装置、辅助装置和吸附装置,所述壳体底侧前后端分别相对安装有摄像头和探照灯,所述的清污装置安装在壳体的前端,所述履带动力装置安装于壳体左右两侧,所述辅助装置安装于壳体后侧,所述吸附装置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内部底层,在壳体顶部安装有可接水管接头,所述的摄像头、探照灯、清污装置、履带动力装置、辅助装置和吸附装置均与控制系统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船舶处于靠港卸货停泊状态及船舶进入船坞时,均能够快速、高效与彻底地清除船底外墙的附着物等。

A Bottom Clean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船底清污器
本技术涉及船底清污
,尤其涉及一种船底清污器。
技术介绍
船舶在使用期间,其船底通常会生长一层微生物(如细菌、藻类、原声动物等),甚至大型生物也会附着在船底上,造成船身阻力增加而影响航速并且增加其耗油量。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之下,航运业发展高度密集,大型船舶船底清污问题随之产生。目前,大型船舶船体表面的附着物普遍的清理方法是通过船舶返回船坞,再进行人工的清理。这不但影响船只使用,同时清污效率低,费用昂贵。人工处理主要是通过喷砂、涂防污漆的方式达到防止海洋附着生物的依附的效果,但这种方法对造成空气影响,与此同时产生的化学物质极易污染海洋水质,造成环境的破坏,当船舶在卸货或停泊时,船体不在船坞且至于水上,便无法进行传统的清污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船底清污器,在船舶处于靠港卸货停泊状态及船舶进入船坞时,均能够快速、高效与彻底地清除船底外墙的附着物,且不会造成空气及海洋水质的污染等。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船底清污器,包括壳体、清污装置、履带动力装置、辅助装置和吸附装置,所述壳体底侧前后端分别相对安装有摄像头和探照灯,所述的清污装置安装在壳体的前端,所述履带动力装置安装于所述壳体左右两侧,所述辅助装置安装于壳体后侧,所述吸附装置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内部底层,在所述壳体顶部安装有可接水管接头,所述的摄像头、探照灯、清污装置、履带动力装置、辅助装置和吸附装置均与控制系统连接。所述清污装置由电动刚性刷头、阻流环、可伸缩式液压杆和雾化喷头组成,所述的电动刚性刷头通过转轴与电动机连接,电动机安装于壳体内部,由电动机带动电动刚性刷头高速旋转,电动刚性刷头上设有阻流环,阻流环覆盖在所述所述刷头上方,所述可伸缩式液压杆一端与转轴外壳体连接,另一端与液压装置连接,液压装置安装于壳体内,外壳体活动性连接于壳体上,可伸缩式液压杆通过外壳体可调节所述清污装置整体的角度,所述雾化喷头安装在转轴外壳体上,雾化喷头通过水管与可接水管接头连接。所述履带动力装置由控制电机、履带和组合齿轮支撑框架组成,所述的履带安装于组合齿轮上,组合齿轮通过转动轴与电机连接,组齿轮通过转动轴安装于壳体上,由电机带动转动轴,转动轴带动组合齿轮,组合齿轮带动履带运行,所述的组合齿轮上连接有组合齿轮支撑框架。所述辅助装置由辅助轮、连接杆,液压油管和油馕组成,所述油馕安装于壳体内部,油馕与液压油管连接,所的连接杆通过辅助轮安装在壳体的底侧,液压油管与连接杆连接。所述吸附装置由永久性磁铁和四个均匀分布的电磁铁组成,电磁铁均匀安装于壳体内部的四个角上,永久性磁铁设置在电磁铁之间,永久性磁铁及电磁铁均与控制系统连接,通过控制系统调控四个电磁铁及永性磁铁的吸附能力。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壳体的前后端分别安装摄像头3和探照灯4,可以在不同环境下,能及时扫描反馈船底情况和需要清污的区域,进行选择性清除般底外墙的附着物。通过在壳体的前端安装清污装置,清污装置5通过其刷头9可进行高速旋转,从而达到彻底清污的效果,并不会造成空气及海洋水质的污染。通过在清污装置5中安装可伸缩式液压杆11,可调节所述清污装置5整体的角度,便于贴合船体进行清污。通过在壳体左右侧安装履带动力装置,履带动力装置通过控制电机13的控制下,使支撑框架15带动履带14,达到转向、前进、后退的目的。通过在壳体1的内部底层安装吸附装置8,通过控制系统2调控四个电磁铁21及永性磁铁20的吸附能力,以达到在清污器运动到船身各个部位且不脱离的效果。通过在壳体的后底侧安装辅助装置,辅助装置7可通过所述液压液压油管18和所述油馕19,控制所述连接杆17的动态伸缩,达到调整清污器底盘高度作用。本技术船底清污器解决了船舶处于停泊状态时无法清污船底的空白,其特点为体积小、便于携带和放置。通过电磁铁与永久性磁铁相结合的吸附方式使清污器附着在船舶的底部,利用包括前后摄像头在内的控制装置和履带运动装置,运动到船底需要清污的地方,用置与前侧的清污装置清理船底污渍。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壳体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体,2控制系统,3摄像头,4探照灯,5清污装置,6履带运动装置,7辅助装置,8吸附装置,9.电动刚性刷头,10阻流环,11可伸缩式液压杆,12雾化喷头,13控制电机,14履带,15组合齿轮支撑框架,16辅助轮,17连接杆,18液压油管,19油馕,20永久性磁铁,21电磁铁,22水管接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船底清污器,包括壳体1、清污装置5、履带动力装置6、辅助装置7和吸附装置8,所述壳体1底侧前后端分别相对安装有摄像头3和探照灯4,摄像头3和探照灯4与控制系统相连接,摄像头3和探照灯4在不同环境下,都能及时扫描反馈船底情况和需要清污的区域,并可检查清除过的区域,可达到船底选择性清除的功能,所述的清污装置5安装在壳体1的前端,所述履带动力装置6安装于所述壳体1左右两侧,所述辅助装置7安装于壳体1后侧,所述吸附装置8安装于所述壳体1的内部底层,在所述壳体1顶部安装有可接水管接头22,所述的摄像头3、探照灯4、清污装置5、履带动力装置6、辅助装置7和吸附装置8均与控制系统2连接。所述清污装置5由电动刚性刷头9、阻流环10、可伸缩式液压杆11和雾化喷头12组成,所述的电动刚性刷头9通过转轴与电动机连接,电动机安装于壳体1内部,由电动机带动电动刚性刷头9高速旋转,达到高效清洁船身不同附着物效果,电动刚性刷头9上设有阻流环10,阻流环10覆盖在所述所述刷头9上方,在水下工作时,阻流环10可阻挡部分所述刷头9高速旋转时带来的水流影响,所述可伸缩式液压杆11一端与转轴外壳体连接,另一端与液压装置连接,液压装置安装于壳体1内,外壳体活动性连接于壳体1上,可伸缩式液压杆11通过外壳体可调节所述清污装置5整体的角度,便于贴合船体进行清污,所述雾化喷头12安装在转轴外壳体上,雾化喷头12通过水管与可接水管接头22连接,雾化喷头12可在清污时喷出水雾,以达到防治粉尘飞扬的目的。所述履带动力装置6由控制电机13、履带14和组合齿轮支撑框架15组成,所述的履带14安装于组合齿轮上,组合齿轮通过转动轴与电机13连接,组齿轮通过转动轴安装于壳体1上,由电机13带动转动轴,转动轴带动组合齿轮,组合齿轮带动履带14向前或向后运行,所述的组合齿轮上连接有组合齿轮支撑框架15。所述辅助装置7由辅助轮16、连接杆17,液压油管18和油馕19组成,所述油馕19安装于壳体1内部,油馕19与液压油管18连接,所的连接杆17通过辅助轮16安装在壳体1的底侧,液压油管18与连接杆17连接,液压油管18可控制连接杆17,连接杆17可抬高清污器底盘高度,同时安装于连接杆17上的辅助轮16接触船壳,以达到起到辅助作用,这样即克服了此情况下受力不均,又防止了清污器在跨越转角时对船壳的接触磨损。所述吸附装置8由永久性磁铁20和四个均匀分布的电磁铁21组成,电磁铁21均匀安装于壳体1内部的四个角上,永久性磁铁20设置在电磁铁21之间,永久性磁铁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船底清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清污装置(5)、履带动力装置(6)、辅助装置(7)和吸附装置(8),所述壳体(1)底侧前后端分别相对安装有摄像头(3)和探照灯(4),所述的清污装置(5)安装在壳体(1)的前端,所述履带动力装置(6)安装于所述壳体(1)左右两侧,所述辅助装置(7)安装于壳体(1)后侧,所述吸附装置(8)安装于所述壳体(1)的内部底层,在所述壳体(1)顶部安装有可接水管接头(22),所述的摄像头(3)、探照灯(4)、清污装置(5)、履带动力装置(6)、辅助装置(7)和吸附装置(8)均与控制系统(2)连接,所述清污装置(5)由电动刚性刷头(9)、阻流环(10)、可伸缩式液压杆(11)和雾化喷头(12)组成,所述的电动刚性刷头(9)通过转轴与电动机连接,电动机安装于壳体(1)内部,由电动机带动电动刚性刷头(9)高速旋转,电动刚性刷头(9)上设有阻流环(10),阻流环(10)覆盖在所述刷头(9)上方,所述可伸缩式液压杆(11)一端与转轴外壳体连接,另一端与液压装置连接,液压装置安装于壳体(1)内,外壳体活动性连接于壳体(1)上,可伸缩式液压杆(11)通过外壳体可调节所述清污装置(5)整体的角度,所述雾化喷头(12)安装在转轴外壳体上,雾化喷头(12)通过水管与可接水管接头(22)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船底清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清污装置(5)、履带动力装置(6)、辅助装置(7)和吸附装置(8),所述壳体(1)底侧前后端分别相对安装有摄像头(3)和探照灯(4),所述的清污装置(5)安装在壳体(1)的前端,所述履带动力装置(6)安装于所述壳体(1)左右两侧,所述辅助装置(7)安装于壳体(1)后侧,所述吸附装置(8)安装于所述壳体(1)的内部底层,在所述壳体(1)顶部安装有可接水管接头(22),所述的摄像头(3)、探照灯(4)、清污装置(5)、履带动力装置(6)、辅助装置(7)和吸附装置(8)均与控制系统(2)连接,所述清污装置(5)由电动刚性刷头(9)、阻流环(10)、可伸缩式液压杆(11)和雾化喷头(12)组成,所述的电动刚性刷头(9)通过转轴与电动机连接,电动机安装于壳体(1)内部,由电动机带动电动刚性刷头(9)高速旋转,电动刚性刷头(9)上设有阻流环(10),阻流环(10)覆盖在所述刷头(9)上方,所述可伸缩式液压杆(11)一端与转轴外壳体连接,另一端与液压装置连接,液压装置安装于壳体(1)内,外壳体活动性连接于壳体(1)上,可伸缩式液压杆(11)通过外壳体可调节所述清污装置(5)整体的角度,所述雾化喷头(12)安装在转轴外壳体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健超黄技张澎贺淑文敖耀良李焕豪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海洋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